臺北。東臺

臺北。東臺 【下一步,AI。NEXT,愛】【Hello Brain!】【永不妥協】【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榮獲金鐘獎自然科學節目獎。 http://eating5332.blogspot.tw/p/blog-page_17.html
(8)

29/03/2024
29/03/2024
02/02/2024

【實習生的筆記本】第三集《亞太離岸風電中心預備,起!》2月4日(日)下午3:00@民視新聞台 播出

能源轉型是當今全球重要議題之一,為了提升實習生對替代能源相關知識的理解,製作單位特別舉辦了離岸風電的實習課程。
實習生透過本次實習課程,深入了解了離岸風機的基本原理及固定式技術,還瞭解了浮動式離岸風機的最新技術發展。同時,課程中的實地參訪、模擬演練等實踐活動,使得實習生對風機產業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風機發展分為:
1. 固定式離岸風機
固定式離岸風機,包括單桅式、多桅式結構,以及其優缺點。透過實際案例的分析,實習生瞭解了不同結構對風機的穩定性及成本的影響。
2. 浮動式離岸風機
緊接著,課程轉向介紹最新的浮動式離岸風機技術。通過探討浮動平台的設計、材料選擇、動力控制系統等方面,實習生對浮動式離岸風機的未來發展趨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實習老師: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郭玉樹

#國科會 補助
#國研院 監製
#東臺傳播 製作

今天2月1日是東臺非常特殊的日子,【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觀影&論壇活動於下午2:00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辦,150個位置幾近坐滿,活動進行得相當順利!來到現場的嘉賓大多數是公共工程或營造業界人士,無論是資深大佬...
01/02/2024

今天2月1日是東臺非常特殊的日子,【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觀影&論壇活動於下午2:00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辦,150個位置幾近坐滿,活動進行得相當順利!來到現場的嘉賓大多數是公共工程或營造業界人士,無論是資深大佬、或者後進學子。
原本以為這個紀錄金門大橋的影片拉回台北播映,不一定能夠吸引臺灣本島人看,但整整87分鐘,現場在座所有人幾乎都融入在故事情節中,從好幾個點把大家的淚都催逼出來,就可以知道影片確實發揮了它該有的說服力和渲染力。
這部紀錄片前後花了六年時間拍攝製作,在交代金門大橋建置過程來龍去脈的同時,也讓人窺伺臺灣公共工程的面貌。
謝謝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長呂良正教授協助東臺辦這場意義深遠的活動,下半場的焦點論壇,五位公共工程界重要的與談人,拋出了真知灼見,對今天的三個議題做出回應。
【跨海5.4公里】紀錄片為有心參與公共工程的人們,留下見證和省思。期待影片能夠繼續發酵,祝願臺灣明天會更好!

26/01/2024

【實習生的筆記本】第二集《自動駕駛的天羅地網》1月28日(日)下午3:00@民視新聞台 播出

你知道自動駕駛車怎麼通過考試嗎?

根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從零到五,分六個等級:

零級:完全由人類駕駛,車輛沒有自動化功能。
一級:輔助駕駛,車輛具備某些自動化功能,如巡航控制或自動煞車。
二級:部分自動化駕駛,車輛能夠同時執行加速、煞車和方向控制,但仍需要駕駛員監控。
三級:有條件的自動化駕駛,車輛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執行部分駕駛任務,但需要駕駛員能夠隨時介入。
四級:高度自動化駕駛,車輛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完全自主駕駛,但需要有限制或特定的環境。
五級:完全自動化駕駛,無需人類介入,車輛可以在所有條件下完全自主駕駛。

#國科會 補助
#國家實驗研究院 監製
#東臺傳播 製作

《實習生的筆記本》首映記者會,成功!《實習生的筆記本》是 國家實驗研究院 繼《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下一步,AI。NEXT,愛》兩度拿下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後,第三度與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又一科普新作。第一集【SPF...
18/01/2024

《實習生的筆記本》首映記者會,成功!

《實習生的筆記本》是 國家實驗研究院 繼《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下一步,AI。NEXT,愛》兩度拿下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後,第三度與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又一科普新作。

第一集【SPF蛋雞的五星級飯店】,實習生來自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東海大學和文化大學的高材生,主要實習的單位是飼養SPF(無特定病原體)蛋雞的淨旦生物科技公司,其核心領域在於飼養雞隻的正壓房空間。總導師淨旦前總經理梁奇鳳將實習課程分別安排到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和動物製劑試量產測試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讓實習生們經驗到從正壓房培育出來的、由SPF雞所產下的受精蛋,如何拿來製造疫苗、如何辨識並應用在醫藥的研究上等等。

第二集【自動駕駛的天羅地網】實習生分別來自中央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的在學學生。這集的挑戰是如果實習生沒有資訊或機械學門的底子,將很難切入自動駕駛的專業領域,即便只是參與基層的工作。擔任這集主要實習的總導師是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的計畫主持人張龍耀,有鑒於部分學生來自於非資訊或機械領域,總導師與製作單位特別精雕細琢實習課程,分別安排從認識自駕車的基礎架構,到了解攝影機、光達的應用,以及AI駕駛的開發,最終到自駕車能否上路的測試環節;實習的場域包括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歐特明電子公司、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等等,都是臺灣自駕市場的重要單位,參與的實習生們也非常珍視此得來不易的實習機會,憑著對自駕領域的熱忱,收穫良多。

第三集【亞太離岸風電中心預備,起!】的四位實習生分別來自成功大學和海洋大學。製作單位覓得韋能能源公司的配合,以其總經理馮宗緯爲實習總導師,重新量身打造實習課程。實習生在這集橫向學習到噪音環評的工作進行方法、去到世紀鋼風電認識水下基礎建設、去到東方風能的船上體驗專業的航行駕駛、到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組裝製作浮動式風機模型、再到臺灣風能訓練公司接受GWO的基礎安全訓練課程及高空作業課程、以及最後到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學習維護離岸風電風場的生態環境。實習生們歷經一連串緊鑼密鼓的課程安排,獲得多元而又紮實的專業訓練。

播出日期:
1月21日 第一集【SPF蛋雞的五星級飯店】
1月28日 第二集【自動駕駛的天羅地網】
2月4日 第三集【亞太離岸風電中心預備,起!】

每週日下午3:00-4:00 敬請準時收看!

#國科會 補助
#國家實驗研究院 監製
#東臺傳播 製作

18/01/2024

以實境節目的手法呈現,《實習生的筆記本》全系列三集,1月21日週日下午3:00起@民視新聞台首播。

《實習生的筆記本》可以看到實習生進入企業與學研單位實習、努力吸收新知、通過任務考核的過程,從中帶領觀眾深入認識時下熱門的高科技產業,以及企業如何運用新的思維與技術,推動社會的革新與進步,也帶出專業相關科學與科技知識。

每一集的實習過程大約一個月左右,皆由素人真槍實彈演出,沒有制式框架,節目除了把徵才到實習過程完整呈現出來以外,中間還穿插實習生、內部職員與高階主管分享工作內容與心得,包括主管對實習生的評價與建議等。

《實習生的筆記本》
第一集【SPF蛋雞的五星級飯店】
第二集【自動駕駛的天羅地網】
第三集【亞太離岸風電中心預備,起!】

#國科會 補助
#國家實驗研究院 監製
#東臺傳播 製作

《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企編與觀後感這部片是一部以連接大小金門兩端的金門大橋為例,講述這座大橋從政府發包、廠商得標、設計監造及施工單位進駐現場後,一方面得面對老百姓長年對大橋建成的不信任,一方面得克服千變萬化的海上氣象和人...
08/11/2023

《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企編與觀後感

這部片是一部以連接大小金門兩端的金門大橋為例,講述這座大橋從政府發包、廠商得標、設計監造及施工單位進駐現場後,一方面得面對老百姓長年對大橋建成的不信任,一方面得克服千變萬化的海上氣象和人力不足帶來的工程難題,一方面還要維持金援不斷而讓工程順利進行,層出不窮的問題再再拖延金門大橋的興建,也讓這座流標了7次、歷經3位總統、5任縣長的大橋成了金門老百姓口中的「選舉橋」,灰心說著選舉到了橋就浮起來,選舉過後橋又沉下去,一連串幾十年都這樣。許多老一輩的等不到大橋完工就離世。不必多做田野調查,金門家戶都知道:金門大橋的建成與否對小金門(烈嶼鄉)百姓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小金門比大金門更靠近大陸,更遠離臺灣;兩岸如果開打,小金門人首先遭殃;小金門人若生重病必須後送的時候,得先叫救護車,再看渡輪有沒有因為海上氣象而停駛,如果順利讓渡輪載去醫療較好的大金門醫院還不能得到有效治療,那麼又得坐飛機往臺灣本島送。在小金門,一條孱弱生命需要靠老天保佑,生了病後送這檔事,需要克服重重關卡才能續命!

事實上,小金門居民更希望大家以「烈嶼」來稱呼小金門。小金門稱呼的存在,是為了和大金門區別做使用;烈嶼鄉就是小金門,這一點恐怕許多人並不清楚。金門人操持的口音、家庭觀念、喜愛的食物和熱衷的宗教儀式等等,若非小金門媳婦身分和我製作戰地紀錄片的職涯累積,我對金門的認識也僅限於家父曾是金門中學第一屆老師而已。2020年12月,我先生因病離世,失去親人的痛,加上製作團隊知道我是小金門媳婦,於是邀請我為這部紀錄片企劃撰文。雖然本片講的是臺灣公共工程的弊病,但接下本案的初衷更是我對烈嶼鄉親的一份關懷和不捨,先夫離世前往返醫院的辛勞僅限於地面移動,若是身在外島的烈嶼鄉,協運病患時的身心煎熬,真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切膚之痛下,我欣然接下此案,一寫就是一年半;其中雖不至於焚膏繼晷,但如何安插與3家包商直接或間接相關人士的口述,出現比例如何,的確讓企劃撰文的我與工作團隊做了許多次的修改作業,而這也是從事紀錄片製作長達15年的我,首部允許受訪人說得夠長的一部紀錄片,把「話語權」還給鄉親、政府單位、工程人員、工程界大老,是我們的初衷所在。至於包括我在內的幾位主創人員的激動和感動,早已在一次次的討論修改中,如酒精般揮發於無形,而透過實際拍攝的工程影像和動人心弦的配樂,有形地呈現出來。

2022年10月30日,金門大橋正式通車。一年後的10月30日,團隊再次帶著影片前往金門與居民分享。大金門兩場播映,小金門烈嶼鄉一場,台下觀眾耐心看完87分鐘的長片,也和製作團隊的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感動和對東丕營造的感謝。從金門返臺不久,很快地我在小崔的邀請下,又到祥笛做製片分享。儘管觀眾不多,但每個人看得專心,聽到或看到有感覺的一段話或一個場景,頻頻點頭外,我也聽到微微驚呼的聲音。這次觀影的大夥兒,年齡層不一。本以為年輕人甚至十幾歲的孩子會坐不住乃至提早離席,但或許是長年在這裡養成的沉靜心性和習慣,讓這些孩子面對大量語言也不會顯得不耐煩,這一點著實令我印象深刻。觀影後,大家彼此談論著自己的感想,普遍反映都不錯。一部紀錄片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我深信「有記錄就是好事」,畢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類總是善忘的!

~ 本篇由《跨海5.4公里》企編唐一寧撰寫

為期二天三場的【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通車一週年觀影活動圓滿結束!謝謝所有貴賓、嘉賓、大小金鄉親和非金門當地朋友前來參與,以及金門大學土木工程管理學系的師生們!
30/10/2023

為期二天三場的【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通車一週年觀影活動圓滿結束!謝謝所有貴賓、嘉賓、大小金鄉親和非金門當地朋友前來參與,以及金門大學土木工程管理學系的師生們!

25/10/2023

大橋通車一周年,誠摯歡迎金門在地親朋好友蒞臨、各地同好前往觀賞!

【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紀錄片即將在週日10月29日晚上6:30小金門(烈嶼鄉)體育館播映。
全片實長87分鐘。

24/10/2023

金門大橋通車至今將屆滿一周年。(2022年10月30日通車)
大橋建置前後歷經30年的載浮載沈,為了感念工程得來不易,以及集結眾多血汗方得完成此一歷史任務,紀錄片【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即將在週日10月29日晚上6:30小金門(烈嶼鄉)體育館播映。全片實長87分鐘,誠摯歡迎金門在地親朋好友蒞臨、各地同好前往觀賞!

【下一步,AI。NEXT,愛】【Hello Brain!】【永不妥協】【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榮獲金鐘獎自然科學節目獎。

恭喜《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入圍今年電視金鐘獎節目類美術設計獎!恭喜三位美術動畫師 盧朝勇/郭又慈/鄭文傑!
14/09/2023

恭喜《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入圍今年電視金鐘獎節目類美術設計獎!恭喜三位美術動畫師 盧朝勇/郭又慈/鄭文傑!

29/06/2023

《跨海5.4公里》電視版播出,敬請按時觀賞~
(在網路上可同步收看『民視新聞 FTV 新聞直播』)

6/25播出 第一集【選舉浮橋】
7/2 播出 第二集【人神共助】
7/9 播出 第三集【為錢奔走】
7/16 播出 第四集【花岡精神】

#民視新聞台 每週日下午3:00-3:30

15/06/2023

一座橋,耗費三十年才建置完成,它所帶出的典故是深遠的、情感是濃厚的、意志是堅強而頑固的,它牽涉到種種的投入和付出都是看不見的價值,而這所有價值都融進了整部紀錄片裡。
《跨海5.4公里》紀錄片的內容是一個整體套裝事件,不但呈現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定位--臺灣最長的跨海大橋,更扮演了長時間的溝通橋梁—臺灣公共工程界和土木工程界、以及你我都需要關注的事(公共工程採購法的訂定、突破海事工程技術的門檻、勞工人力接續問題)。
因此,這部片,不是只是完成與播出而已。

06/06/2023

金門大橋挑戰了臺灣橋梁工程界的四個第一:水中花岡岩的基樁、水中的鋼箱圍堰、深水區的跨海大橋、以及場鑄懸臂工法+斜張鋼纜脊背式橋梁。

花岡岩上面的基樁在臺灣不但沒有人做過,海裡面基礎的「鋼箱圍堰」,採用鋼箱這個設計,也是國內第一次,沒有人提供相關經驗,要做很多計算,所以施工團隊要去試,大部分是邊做邊透過經驗的回饋一步步去完成。其中要克服最難的就是水,一個箱體,以最大的23*29米來說,體積大、浮力大,然後深槽區的浪衝擊力相對大。中間還有20幾根套管,要放下去到定位,還要封水,這是最困難的,關鍵在於它的變形、水的部分、還有排浪效應。

營造產業向來是工業中的領頭羊,包括國防、交通、農工、水利和民生建設等,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極其重要。細數臺灣當年十大建設,1974年動工僅花6年時間,便完成6項交通運輸建設:中山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中正國際機場、台中港、蘇澳港等等。這些建設當時很有效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所帶來的效益影響民生之大,包括帶動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改善工業結構、取得廉價能源,讓臺灣成為亞州四小龍之第一。

但這20多年來,臺灣營造業的生產力沒有明顯的成長,一些正派廠商在沒有生存空間情況下,不是縮兵裁員,就是逐漸淡出工程市場,大部分苦撐認份的老闆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人力,常常在無奈之下被迫流離失所。

拍攝這支紀錄片,是期望引起所有營造業中小企業的共鳴,從政府訂定的制度面檢討做起,將業界環境殺傷力降低,以求社會安定。

#東臺傳播 製作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補助

《跨海5.4公里》電視版 播出訊息:6/25   第一集【選舉浮橋】7/02   第二集【人神共助】7/09   第三集【為錢奔走】7/16    第四集【花岡精神】民視新聞台6/25起每週日下午3:00-3:30
02/06/2023

《跨海5.4公里》電視版 播出訊息:

6/25 第一集【選舉浮橋】
7/02 第二集【人神共助】
7/09 第三集【為錢奔走】
7/16 第四集【花岡精神】

民視新聞台6/25起每週日下午3:00-3:30

金門大橋,臺灣最長的跨海大橋,是舊金山金門大橋和澎湖跨海大橋的2倍長,橋面高出海平面47公尺;橋下最大跨徑達200公尺,足可通行高39公尺、重5千噸的大船。金門大橋建置起初,絕大部分人認為臺灣人自己辦不到,在眾人眼裡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以為要...
01/06/2023

金門大橋,臺灣最長的跨海大橋,是舊金山金門大橋和澎湖跨海大橋的2倍長,橋面高出海平面47公尺;橋下最大跨徑達200公尺,足可通行高39公尺、重5千噸的大船。

金門大橋建置起初,絕大部分人認為臺灣人自己辦不到,在眾人眼裡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以為要靠西方國家或對岸大陸的技術才可能完成。據說,臺灣在二、三十年前做完台中港、蘇澳港、高雄過港隧道和彰濱抽砂等等大型建設之後,就再沒碰過相關規模的海上工程。空窗了一大段時間沒有好好培養海事工程和管理的營建產業,讓擁有一身硬底子的營造公司所剩無幾,累積多年的土木工程人才是後繼無力。

金門大橋整個建置過程充滿了故事,《跨海5.4公里》更投射出臺灣海事工程,從設計、採購發包、到建造的各種困頓與荒謬。東臺團隊從2017年2月開始記錄,一路拍到2022年10月完工通車,歷時6年,影片終於製作完成,今年6月25日週日下午3:00即將在民視新聞台首播。敬請期待!

#文化部 補助

《基因啟示》系列影片買DVD送漫畫和繪本喔!有公播版 也有家用版。意者請直接私訊給我們,也可以撥打02-27025332洽詢。(沒有DVD player也值得好好珍藏~)DVD說:第一集,基因不只是個體,而是一整個社會。2019年底,新冠病...
20/04/2023

《基因啟示》系列影片買DVD送漫畫和繪本喔!
有公播版 也有家用版。意者請直接私訊給我們,也可以撥打02-27025332洽詢。

(沒有DVD player也值得好好珍藏~)

DVD說:
第一集,基因不只是個體,而是一整個社會。
2019年底,新冠病毒漫延全球,科學家們運用多年來的研究,解開新冠病毒的基因密碼,擬定對抗病毒的一連串策略。基因密碼到底在說些什麼?又是
如何被解開的?

第二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珍妮佛.道納以及伊曼紐•夏彭提耶,兩人發現了基因編輯的強大工貝CRISPR/ Cas9,大幅提升了基因編輯的效率,在全球生醫界颳起旋風!

第三集,CRISPR/ Cas9揭開生物研究另一篇萱,科學家開始設計、創造新的生物來解決問題。讓人不禁擔心人類真的能夠妥善運用這把 「上帝的剪刀」嗎?

漫畫說:
人類發展生物科技至今,已經到了能創造和改編物種生命的地步,這都要拜前人之賜,打下厚實基礎,才能讓後來的科學研究無限延伸。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些為生物科技鋪路的偉大科學家們以及他們的研究•••

繪本說:
由於科研與技術一再翻新突破,基因的解碼與編輯,把人類對生命物種的探索帶往高峰,到了不但能解決人類所擔憂的不治之症、更能創造改編物種生命的地步。在基因這個微小的世界裡,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在10月21日金鐘獎頒獎典禮過後38天(11月29日),東臺終於和國研院合辦完成慶功宴!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有幕前&幕後、科學&傳播、理性&感性、產學研藝人員齊聚一堂的機會,大家為了這一座獎杯前來,為著自己的參與相互道謝恭喜,呈現和樂融...
30/11/2022

😁😁在10月21日金鐘獎頒獎典禮過後38天(11月29日),東臺終於和國研院合辦完成慶功宴!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有幕前&幕後、科學&傳播、理性&感性、產學研藝人員齊聚一堂的機會,大家為了這一座獎杯前來,為著自己的參與相互道謝恭喜,呈現和樂融融相映成趣的情景,又一次展現愛的能量,幸福🥰,感謝~~😘
#國家實驗研究院
。NEXT愛
#民視新聞台科學再發現

30/10/2022

金門大橋通車典禮 2022.10.30 短記

「憑藉一股臺灣也可以的勇氣,有一批人決定挺起脊樑,接續已折翼2次的金門大橋興建工程。」_摘自《跨海5.4公里-撐起金門大橋的背後故事》🙂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第三集:共好⠀⠀⠀⠀⠀⠀⠀▌民視新聞台 ▌首播時間:10/30(日)15:00~16:00⠀⠀⠀⠀⠀⠀⠀▌民視台灣台 ▌重播時間:11/5(六)15:00~16:00  😁😁😁 #科學月刊 #基因啟示 #科學再發現 ...
28/10/2022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第三集:共好
⠀⠀⠀⠀⠀⠀⠀
▌民視新聞台 ▌首播
時間:10/30(日)15:00~16:00
⠀⠀⠀⠀⠀⠀⠀
▌民視台灣台 ▌重播
時間:11/5(六)15:00~16:00 😁😁😁

#科學月刊
#基因啟示
#科學再發現
#長庚大學
#民視新聞台

《下一步,AI。NEXT,愛》榮獲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和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接國科會「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合作製作的科普影片《下一步,AI。NEXT,愛》,入圍第57屆電視金鐘獎一般節目類「自然科學...
24/10/2022

《下一步,AI。NEXT,愛》
榮獲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和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接國科會「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合作製作的科普影片《下一步,AI。NEXT,愛》,入圍第57屆電視金鐘獎一般節目類「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一般節目類導演獎」和「一般節目類美術設計獎」三項,最後榮獲「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下一步,AI。Next,愛》從臺灣的「生物辨識」、「智慧生醫」等較具優勢及發展潛力的領域切入,一路展開到情緒、倫理等AI的研發和應用,讓大眾了解AI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企圖。

我們一開始把『AI』和『愛』劃上等號或不等號的靈感,是來自於許多人關注未來機器人會不會有自我意識?若有了意識,會不會取代人類?或是有沒有可能打敗人類?即便現在的人工智慧學習只仿效了一部分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網路,但以科技發展飛快的腳步,機器人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似乎不無可能。而《下一步,AI。Next,愛》在詮釋AI發展的立場上,傾向科學家應創造有益的智能,而不是讓它像生物自然演化一樣,沒有確定的發展方向。

在三集約150分鐘當中,放進了1個愛情故事和18個不同面向的AI研究。愛情故事由嚴正嵐和李竸擔綱演出,兩人從大學時期就對AI科技有許多憧憬,學長學妹之間也擦出愛情火花;但一場車禍意外帶走了學長李竸的生命,為了填補心中遺憾,學妹嚴正嵐不斷鑽研AI技術,想盡辦法打造出一個像學長一樣的機器人。她逐步教會機器人各種功能,甚至讓它模擬學長的言行。它一步步學習,能辨識人臉、辨識語音、辨識情緒,能理解人類世界的知識、幫忙醫生看診,甚至還能創作音樂作品,但是,就是無法融入情感。

而18個AI研究,則是扎扎實實由科學家來鋪陳。他們分別是開發出全球第一套華語語音辨識系統「金聲三號」的臺大李琳山院士;發明雅婷逐字稿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以及該實驗室開發出的「聲源分離」功能的團隊成員;改造語音辨識系統的臺大李宏毅副教授;訓練AI有國語文能力的意藍資訊楊立偉創辦人;開發出AI專屬的中文大辭典「廣義知網」,涵蓋9萬多個詞彙,提供給機器進行學習的中研院馬偉雲副研究員;在人臉辨識研究上影響學界與產業界深遠的中研院廖弘源所長;用偽裝人臉讓機器做深度學習以供AI辨識的臺大徐宏民教授;讓機器能夠偵測出人臉「活體辨識」的NEC台灣團隊成員;歸納出過去用統計方法難以整理的規則,解決藥物處方籤安全問題的北醫李友專教授;把組織病理切片做完整數位化的雲象科技葉肇元執行長;分析網路文字多年、投入情緒辨識研究的清大陳宜欣副教授;讓社會大眾相信AI具備人類的倫理觀,才能做出合乎人性判斷的清大丁川康教授;用統計的方式把人類行為做量化、分析、建模,開發人類行為訊號處理過程的清大李祈均副教授;還有臺大黃從仁副教授與中正大學謝世民教授共同探究到底什麼是自我意識?我們又該如何檢驗機器是否具有自我意識。

其實,這種將戲劇和紀實同框處理的表現手法相當不容易掌控。為了突破既有的框架,製作人袁瑗安排兩位導演同時執導,在戲劇演出部分,由電影和廣告界才子夏紹虞跨刀執導,而在科學家入鏡講解的部分,則由擅長科普紀實手法的張颿駿負責。一開始似乎沒有人看好這種說故事的方式,但兩位導演合作無間,將戲劇和紀實完美串接在一起,組合成一部戲劇感人、科學介紹也深入淺出的完美作品,兩人也因此入圍「一般節目類導演獎」。

一部影片的成功,除了劇本、導演、演員之外,技術層面的支援也非常重要。美術團隊郭又慈、盧朝勇、鄭文傑、詹正筠,成功地將1999年及未來生活、情感與高科技的連結,以十分到位的場景設計做出完美的效果,為《下一步,AI 。 Next,愛》畫龍點睛,因而入圍「一般節目類美術設計獎」。
😁😁😁
這次是國研院與東臺傳播公司攜手合作的第二次獲獎,第一次是以《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奪下2017年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這次《下一步,AI 。 Next,愛》再度獲獎後,已把科學影片製作技術這條窄路大幅拓寬,讓理性與感性兼備的製作人才得以在這塊平台上充分發揮,藉由國科會「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的穩定支持,幫助臺灣科學傳播的能量穩健地持續下去。

【下一步,AI。NEXT,愛】獲金鐘獎自然科學節目獎,感謝所有參與者及幕後工作人員:計畫主持人  國家實驗研究院前院長 王永和 吳光鐘出品人 東臺傳播創辦人 王銀和科學顧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廖弘源 所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許...
21/10/2022

【下一步,AI。NEXT,愛】獲金鐘獎自然科學節目獎,感謝所有參與者及幕後工作人員:

計畫主持人 國家實驗研究院前院長 王永和 吳光鐘
出品人 東臺傳播創辦人 王銀和

科學顧問: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廖弘源 所長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許聞廉 特聘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馬偉雲 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李琳山 院士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徐宏民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李宏毅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黃從仁 副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謝世民 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 李友專 特聘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丁川康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宜欣 副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李祈均 副教授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杜奕瑾 創辦人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林盈宏 經理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詹仲昕 經理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王重陽 經理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楊奕軒 博士
意藍資訊 楊立偉 創辦人
雲象科技 葉肇元 執行長
NEC台灣 賴佳怡 總經理
NEC台灣 何彥明協理

總策劃 國家實驗研究院 李名揚

製作人 袁瑗
企畫編劇 于復申
執行製作人/導演 張颿駿
製片統籌 周穎欣
行政協調 黃淑貞
攝影師 陳韋
攝影助理 林哲霆 孫楚綎 雷俊銘 王志剛
蜻蜓製作傳播公司
剪接 張颿駿

(戲劇部分)
導演 夏紹虞
副導演/美術指導 詹正筠
演員 嚴正嵐 李竸
攝影師 張誌騰
製片助理 潘奕柔 黃邵儒 鄭翰
攝影/燈光助理 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
場記 廖家岑
執行美術 廖晏舟
美術助理 李鈺 邱姵瑜 楊睿霈
陳設助理 羅能華 吳雋然 洪詮翔
造型 楊筑君
造型助理 林亭妤
妝髮 王舒璇
剪接師 李士育
調光師 周佩儀
調光公司 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美術動畫 郭又慈 盧朝勇 鄭文傑
後製 蔡明儒
錄音 聲都錄音室
音樂 周宗崑 陳羿棨
音效 曾語辰
旁白 李維德

評審(按集數順序):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侯志欽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宗翰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周志遠 副教授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 葉文冠 主任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史曉斌主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柏琳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吳毅成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梁勝富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高宏宇 教授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黃意植 博士
天主教輔仁大學 謝邦昌 副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曾煜棋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吳毅成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縕儂 副教授
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 高健薰 副主任

特別感謝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基因啟示》是一個拍攝技術門檻相當高的科學影片,單單要理解「基因」這個領域,前製作業就耗費掉十八個月的時間,並分三組導演團隊陸續執行。影片這次邀請到單口喜劇演員曾博恩主持。據製作團隊透露,博恩第一次開前製會議時,就驚嘆「很少看到這麼深奧的腳...
14/10/2022

《基因啟示》是一個拍攝技術門檻相當高的科學影片,單單要理解「基因」這個領域,前製作業就耗費掉十八個月的時間,並分三組導演團隊陸續執行。影片這次邀請到單口喜劇演員曾博恩主持。據製作團隊透露,博恩第一次開前製會議時,就驚嘆「很少看到這麼深奧的腳本!」。這如果是出自他人之口,可能還會讓製作人緊張一下,但對於這位畢業於巴黎第六大學整合生物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的學霸,製作單位根本沒在怕,導演和編劇更是一點也不手軟,深諳博恩底子有多厚,在知識含金量爆高的每一集當中,讓博恩一會兒搭著時光機跟百年前研究基因遺傳學的科學家孟德爾打交道,一會兒鑽進實驗室中拿著基因剪刀處理免疫系統中的噬菌體、一會兒與幻化成超人的生物學家長庚大學羅時成教授,隔空一起探索古生物和地球上的物種現象。果不其然,以機智見稱的博恩見招拆招,經過後製合成剪接後,三集影片整體看起來串連得是游刃有餘,讓《基因啟示》有了清新脫俗的面貌,是一系列內含豐富帶有喜感的科學影片。

繼2014 年《生命旅程-Hello Brain!》、2017 年《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2019 年《打開社會事件S 檔案》三個金鐘代表作之後,東臺傳播今年又以《下一步,AI。NEXT,愛》入圍電視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非戲劇類導演獎」、「非戲劇類美術設計獎」三項。東臺擅於使用各種不同實驗性手法來詮釋科學影片,期待《基因啟示》這一既非紀實、非戲劇、又非動畫的科學影片新系列,創作能量能再度感染社會大眾,真正有效提升人們的科學素質,拭目以待!

#國科會補助
#長庚大學監製
#東臺傳播製作
#科學月刊協力
#民視新聞台播映
#博恩主持

Address

復興南路二段208號10樓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21:45

Telephone

+88622702533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臺北。東臺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臺北。東臺:

Videos

Share

Category

Nearby media companies


Other Video Creators in Taipei

Sho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