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24
◎我們有責任去「做正確的事」嗎?
關於「在同儕壓力下隨波逐流的人」與「施加同儕壓力的人」,前面已經說明了兩者之所以「同儕壓力兒童化」,其實是出於同樣的心理狀態。
人們往往會深信自己的價值觀、倫理觀與生活方式,並且以此為基礎來質疑旁人「為什麼你不一樣?」
然而,我們必須要知道,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感覺與思考方式。
假設「大多數人都是A的思考方式」,但即便如此,也不代表A就是絕對正義的價值基準,而且其中肯定也有許多尚待解答的疑問。
因此,會認為所有人都抱持同樣價值觀的現實社會,才是不切實際。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冠疫情爆發後,社會各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疫苗接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先前也提過,我既不屬於疫苗肯定派,也不屬於否定派)。
一開始看國際新聞,發現原來也有「沒打疫苗的人」時,還曾忍不住大加抱怨「事態都這麼嚴重了,真是愚蠢!」
但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應,正是因為當時的我成了同儕壓力兒童。
我並不是以「大人」的思考來判斷自己「該打疫苗」,還是「不該打疫苗」,反而是困在了「社會上對於打疫苗的期待」這種論調(同儕壓力)上。
是的,不自覺受到同儕壓力影響的我,居然也對電視上所提到其他國家的人施加了同儕壓力。
就像這樣,同儕壓力會讓人失去自主思考事情的空間。只要跟著大家的步調走,像個一同起鬨的「孩子」就好。
《放飛自我零內耗:跳脫同儕壓力,把自己當回事》.大嶋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