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024
AI的時代來臨,音樂界也出了很多AI 編曲、混音、母帶後期 (Mastering) 應用的軟體,網路上也有很多Youtuber教你如何混音或做Mastering。但真的用些軟體就做得好嗎?老實說,對於聲音處理,我每天還是覺得都在學習中,每天都有新的領悟,而且越做越覺得從錄音、混音,到母帶後期處理,每道作業都是很專業的事,沒有好的錄音,混音也難混得好;沒有好的混音,母帶後期也難做的好。擁有這些Mastering軟體就真的可自己處理Mastering?
個人覺得做Mastering說來比混音單純些,但不代表它就比較簡單。首先,不管做哪個階段的聲音工作,對聲音的敏感度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到了母帶後期階段。母帶後期不是把聲音調大、高低頻加強這麼簡單的事,不是要你去改變混音時所要建構的音像畫面,而是要去優化混音成品,讓聲音能以最佳姿態呈現在各種播放系統上。母帶後期錄音師一定要有很好的耳力,才能聽出極細微的差別,比如EQ加減 0.1dB、有無任何失真、dither on/off之間的不同等等,而耳力、美感與處理技術的訓練,我是覺得要時間去累積的,若是無法聽出細微的差異,要如何去判斷跟適當處理? Mastering一定要做得比混音好才行,沒有更好的話,就不用花錢送去母帶後期處理了,不是嗎?曾經聽過一個身旁的案例,混音師將已混的不錯的音檔交給案主,結果案主為了省錢,找了號稱會做母帶後期的朋友用軟體做Mastering後交付CD壓片廠。不是說軟體一定做不好,最主要是使用者的技術問題…..結果Mastering後的版本比原混音差,聲音變髒變糊了。
聲音的事情”枚枚角角”,當然科技進步越來越快,現今很多軟體都做的很好,給了想從事創作/製作音樂的人許多方便入門的方式,但聲音這件事除非你天賦異稟,不然經驗這種東西是沒法去看資料學習,或模組化的,這也是真人處理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