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ARTouch.com

典藏 ARTouch.com 《典藏ARTouch》由具有20餘年藝術媒體資歷的「典藏藝術家庭」所創設,自2018年起,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藝術專業內容。

《典藏》以雜誌出版起家,希望將藝術人文內涵及素養藉由圖書出版引入大眾生活中。1992年成立以來,對藝術理念的推廣不遺餘力。2000年為因應多元社會的快速轉型,遂投入多角化經營,總共發展出媒體出版、資訊服務與餐飲等三大區塊。

媒體部份,如關懷當代藝術的重要管道、藝術市場專業《典藏.今藝術&投資》與宣揚中國文物藝術成就的媒介《典藏.古美術》、評介華人當代藝術與思潮的國際英文版雜誌《Yishu》、還有出版專業藝術論叢的《典藏叢書》。另外在虛擬世界也成立了華人優質藝術內容網站 典藏ARTouch.com,提供全方位的藝術專業內容,將華人藝術版圖完整涵蓋。

在資訊、整合行銷與餐飲服務上,目前以開設六間以藝術品原作妝點的前衛咖啡館、典雅餐飲空間,更在各個門市進駐專辦精緻文化講座的「典藏創意空間」,為市民與藝術愛好者提供量身訂作的課程規劃、藝術整合行銷方案、展覽推介等業務。


《典藏》期望透過以上

完整面向的整合業務,發揮集團事業體之規模綜效,建立華人藝術產業跨媒體之標竿。

典藏藝術家庭相關粉絲頁:

典藏.今藝術&投資 (Artco Monthly & Investment) https://goo.gl/KjzUaJ
典藏.古美術 https://goo.gl/FCQ116
小典藏 https://goo.gl/bRKhAv
典藏藝術出版 https://bit.ly/3nSY78E

典藏藝術網 LINE官方帳號 https://goo.gl/hyz5d2

 #2024鬼月專題|日本百鬼夜行寺廟中的妖怪──元興寺鐘樓鬼 https://pse.is/6dly7m​日本最早的佛教說法集《日本霊異記》〈獲得雷之祝福的強力之子的故事〉(電の憙を得て、生ましめし子の強力在りし縁)有這樣的故事:​「在夜...
30/08/2024

#2024鬼月專題|日本百鬼夜行寺廟中的妖怪──元興寺鐘樓鬼 https://pse.is/6dly7m

日本最早的佛教說法集《日本霊異記》〈獲得雷之祝福的強力之子的故事〉(電の憙を得て、生ましめし子の強力在りし縁)有這樣的故事:

「在夜晚的元興寺鐘樓,常常有死人的事件發生,使得平城京人心惶惶。從尾張來到元興寺的 #大力童子 知道這件事後,便向僧人們提出:『由我來阻止這場災難吧!』僧人們便接受這個提議。

童子在鐘樓的四個角落設置四盞燈,並向站在這四個角落待機的四個人說道:『若我抓住鬼的話,請同時把燈蓋拿掉。』說完他便躲在鐘樓窗戶。

到了深夜,鬼進到鐘樓。此時,童子把鬼的頭髮一把抓住拉過來。鬼想要向外逃,童子便把他往裡面拉。待機的四個人看到這景象皆愣住,沒能打開燈蓋。於是童子一邊抓著不斷抵抗的鬼,一邊打開四個角的燈蓋。

黎明時分,鬼管不了被扯落的頭髮,竭盡全力終於逃開。隔天,大力童子便沿著血的痕跡一路查找,終於抵達在埋著以前元興寺惡人的地方。就此判明惡鬼就是這個惡人的靈魂。惡鬼被扯落的頭髮至今仍被收藏在元興寺中。」

這位大力童子在日後成為元興寺非常有名的法師,且被神格化為元興寺的八雷神,而這個惡鬼在日後則被稱作「 #元興寺」。

柏林國立圖書館收藏的繪卷《元興寺緣起》當中,畫出了元興寺鬼傳說的一幕,畫面中心一位童子和全身紅色的鬼正在拉扯。他們搏鬥的地點位於建築物裏,根據屋簷下露出下半部的銅鐘,可以推測這裡應該就是故事中提到的鐘樓。

而在《畫圖百鬼夜行》圖冊中,繪師 #鳥山石燕 也將元興寺傳說重新圖像化。與柏林圖書館所藏繪卷不同的是,他並未選擇描繪大力童子與惡鬼搏鬥的情節,而是惡鬼從鐘樓上層破窗而出的場景。這樣具有張力的畫面似乎顯示出鳥山石燕的意圖:將惡鬼的威脅與恐怖感提升到最高,讓臨場感在讀者的腦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全文|https://pse.is/6dly7m


𓂃𓂃𓂃𓂀𓂃𓂃𓂃𓂀 𓂃𓂃𓂃

2024鬼月專題「 #暗黑藝術史: #圖文書中鬼魅的變形轉生術」,以圖文書為媒材揭開東西方視角下鬼魅精怪、妖怪信仰與浪漫魅影的神秘面紗,陪伴各位渡過充滿禁忌與想像的農曆七月。

𓂃𓂃𓂃𓂀𓂃𓂃𓂃𓂀 𓂃𓂃𓂃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百鬼指的是無數的妖怪,其內容是當時江戶時期人們的信仰與民俗傳說,或者日本和中國古典文集中出現的妖怪。江戶時代的繪師鳥山石燕在《畫圖百鬼夜行》圖冊中描繪了200則鬼怪故事,其中元興寺鬼傳說中的「元興寺」究竟...

▍光陰的孔隙:2024 福岡藝術博覽會 https://pse.is/6dlxby​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在《花與我的伴生記》中形容自己是「與植物殉情的男人」,書中他也主張「沒有所謂的雜草,每一株植物在他眼中都如花朵一般美麗」,我認為  ...
30/08/2024

▍光陰的孔隙:2024 福岡藝術博覽會 https://pse.is/6dlxby

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在《花與我的伴生記》中形容自己是「與植物殉情的男人」,書中他也主張「沒有所謂的雜草,每一株植物在他眼中都如花朵一般美麗」,我認為 #徐永旭 也可以說成「與陶土殉情的男人」,或許每一柸素色的土,在他眼中皆能折射出常人不能見的五彩光輝。

在作品〈2020-12〉中,片片陶土以複雜的構造交織,陶土上密麻地遍佈指紋,在光照之下,凹與凸之間的溝痕被放大,極薄的邊緣呈波浪狀,以一種挺拔的姿態兀自垂立,如此複雜的結構、如此龐然的體積,卻依然能夠颯爽地立於地,這便是徐永旭作品中的「孔隙」,光明而顯其輝,是他不斷實驗後的成果展示。

徐永旭和 #徐嘒壎 的作品中,都有「皺摺」和「折曲」的存在,然而這二者的創作脈絡卻不盡相同,可以說徐永旭是以理性的實驗造就他的作品,而徐嘒壎則是以感性揮灑日常所思,前者的「皺摺」為「追求極致」,而後者的「折曲」則為「緩衝」。

總的來說,或許他們的「皺摺」與「折曲」之產生脈絡相異,然而由這二者所產生的孔隙卻十分相似,當光陰的幽潛之光盡數撒下,金黃色的風鈴聲叮噹於耳,荷風再度撫起髮梢,低眸一望,腳尖皆是粒粒爍光。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market/art-fair/content-153036.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弎畫廊 San Gallery

ART FAIR ASIA FUKUOKA福岡亞洲藝術博覽會,自2015年於日本福岡舉辦,是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之一。弎畫廊很榮幸地邀請知名藝術家徐永旭和徐嘒壎參展;此次展覽是自2008年徐永旭榮獲日本第八屆美濃國際陶瓷器展首獎後....

 #薄荷薄荷專欄|重混、共創、HITRECORD——喬瑟夫高登李維的協作式科技之路 https://pse.is/6dltdb​在博眼球為第一要務的世界,世界走向表演、極化與成癮的方向。​好萊塢演員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
30/08/2024

#薄荷薄荷專欄|重混、共創、HITRECORD——喬瑟夫高登李維的協作式科技之路 https://pse.is/6dltdb

在博眼球為第一要務的世界,世界走向表演、極化與成癮的方向。

好萊塢演員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早在 2004 年成立的「HITRECORD」社群平台,讓他這 20 年來穿梭於大眾市場與實驗作品間,在巨型製作和自製內容取得平衡,並在全球明星與平台實驗者之間有效換位,這讓更多普通人,也就是我們,更有機會可以理解共創協作的精神,應該如何實踐。

先前喬瑟夫訪台,除了出席大型論壇、在棒球場開球,也參與了探究科技民主網絡的讀書會「web3 for all」,分享他與哥哥一同打造的「HITRECORD」,如何從 Web1.0 網路佈告欄時期,過渡到 Web2 的巨型平台時代、Web3 使用者自主時代,成長到如今整個社群由下而上的共創模式。

❝ 我相信並且希望,新技術將使媒體不再只是幾家壟斷的製作公司,賣產品給躺平的沙發馬鈴薯觀眾,而是讓媒體更在意從下而上的參與式生態系,讓人人都可以參與。 ❞

➤➤ https://pse.is/6dltdb

四年前疫情期間,喬瑟夫曾在臉書上發文募集臺灣的影像,說要來剪成一齣集體共創的短片,以宣傳臺灣,被譽為暖男。當時這篇貼文獲得 3.4 萬個讚與五千多分享,許多臺灣政要名人也紛紛於文下留言。這篇貼文後來剪成了 150 秒鐘的《迷失在台灣》(Lost In Taiwan),由 114 項「資源」(Resources)匯集而成。

「資源」是「HITRECORD」對所有多媒體素材的名稱,所有人都能於平台上傳文字、影像、影片、音樂、朗讀等,而所上傳的內容,都必須要可以被其他人拿來「重混」(Remixes)。而所有使用「資源」的過程,都以「讚許」(Credits)串連,構成了一連串清晰明白的產銷履歷。

你可以從每一段完成的內容中,藉由「讚許」回溯每一段零件,甚至包含配音、劇本與剪紙動畫的初始設定集。

在這個平台裡,所有人都被鼓勵使用別人的貢獻,並且重混出更具有創意的內容。這裡只有「引用」,沒有「抄襲」,這是因為 HITRECORD 將分潤機制有效落實。如果一部影片因為販售而產生利潤,相關收益就會回到所有參與的貢獻者身上。

喬瑟夫認為,社群平台不應該是讓你有滑不完的影片,而要有讓你願意參與充滿趣味的創作專案,繼而從中取得滿足感。這便是一種協作式的科技,是反向於演算法的,而是讓使用者成為創作者,並成為一種「我為人人」(One for all)的集體創作。


閱讀全文|https://pse.is/6dltdb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在博眼球為第一要務的世界,世界走向表演、極化與成癮的方向。好萊塢演員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早在2004年成立的「HITRECORD」社群平台,讓他這20年來穿梭於大眾市場與實驗作品間,在巨型製作和自製內容取....

▌ 29 日,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故宮 12 件文物,包含 4 件銅器、5 件瓷器和 3 幅臺灣近代水墨畫。此外,林佳龍部長出席致詞時亦口...
30/08/2024

▌ 29 日,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故宮 12 件文物,包含 4 件銅器、5 件瓷器和 3 幅臺灣近代水墨畫。此外,林佳龍部長出席致詞時亦口頭承諾,後續將再捐贈 9 件文物。

外交部贈予的 12 件文物,分別是:四件青銅器〈商早期 獸面紋爵〉、〈商晚期 獸面紋尊〉、〈西周中期 回首夔紋簋〉、〈漢 銅鎏金銀洗〉;五件瓷器〈五代 白瓷浮雕蓮瓣式注壺〉、〈元 龍泉窯 青瓷注壺〉、〈明萬曆 青花群仙圖長頸瓶〉、〈明萬曆 青花釉裏紅嬰戲圖碗〉、〈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三件書畫民國黃君璧〈臺員明秀〉、〈綠野山雲〉,以及黃君璧、傅狷夫、江兆申、歐豪年、張大千聯合繪製〈河岳日星圖〉。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153347.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今日(8/29)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林佳龍代表捐贈故宮12件文物,包含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臺灣近代水墨畫。此外,今日外交部林佳龍部長出席致詞,口頭承諾後續將再捐贈9件文.....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奮力弭平社會與學院的裂縫:社會跟我想的不一樣該怎麼辦?https://pse.is/6dlrsw​由於藝術的創作訓練,自媒材探索、思考、嘗試、到收攏至個人的脈絡,需要濃縮於短暫的四年中,R 認為學院的專業選修,一...
29/08/2024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奮力弭平社會與學院的裂縫:社會跟我想的不一樣該怎麼辦?https://pse.is/6dlrsw

由於藝術的創作訓練,自媒材探索、思考、嘗試、到收攏至個人的脈絡,需要濃縮於短暫的四年中,R 認為學院的專業選修,一人僅能選擇一個門類,不僅是課程安排,也關乎於技術安全問題,畢竟技術與創作同時塞進大學四年過於困難,究竟「媒材」與「創作思想」何者應該先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而 J 認為「必修」的課程架構,是可以重新思考學院訓練的邏輯與脈絡,若單以媒材門類區分,學生在創作的思考上會被桎梏,也需要再度審度這樣的門類區分,在現行藝術創作的趨勢中,是否仍是有效?

作為藝術家的 C 則指出系上過去會與表演學門的系所進行跨領域合作,但是因為課程緊湊,學生在合作時,往往以最終期末呈現為導向,所以無法達成跨領域在「思維」上理解不同領域者的所思所想,僅能為表演者提供視覺音效方面的支援。

他也特別指出,藝術能帶來的回饋是「遲緩」、「後滯」的,藝術是需要一段時間去感受,所以難以在框限好的時間範圍內,達到計畫上的預期成果。

透過上述三位受訪者分享,可以觀察到藝術學院的訓練,本質上就存在一些矛盾。無論是媒材與創作思想何者先行、學院課程的體制框架,或者是因為教育計畫的預期結果報告書,而導致形式化的教育,其實都是因為藝術是難以預期結果的誕生、緩慢的生命回饋,所以難以在當下感受到學院教育的實質幫助。

➤➤ https://pse.is/6dlrsw

至於與社會接壤時產生的衝擊,是每位受訪者都面臨到的問題,儘管這並不限於藝術學院的學生,而是不分類組的剛離開校園學生皆會產生的困境。但受訪者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在學學生的前車之鑑。是接觸社會以後,才開始感受到自身所需要與社會溝通的某些技術或是知識的重要性。

大方向來說,受訪者幾乎都指出圍繞在作品之外、服務作品的瑣碎事務,是學院較為忽略的部分。

受訪者們明確地提供一項前提:「並非希望學校一開始就訓練『藝術行政』等從業人員,而是正視這些工作與作品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乏展示、尋求曝光或者是與其他單位合作的環節,又該如何將自己優秀的作品展示於眾人眼前?


閱讀全文|https://pse.is/6dlrsw


━━ 🎓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 ━━

近年來,臺灣三大藝術學校校長均引發不少爭議。在各種爭執與政治中,往往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甚微,對個人利益的考量居多。教育不是遊戲,更不應是個人創作的材料、野心的工具。「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專題將深入探討我們的美術高等教育面臨哪些問題?大學藝術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 ━ ━ ━ ━ ━ ━ ━ ━ ━ ━ ━ ━ ━ ━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

與社會接壤時產生的衝擊,是每位受訪者都面臨到的問題,儘管這並不限於藝術學院的學生,而是不分類組的剛離開校園學生皆會產生的困境。但受訪者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在學學生的前車之鑑。是接觸社會以後,才開始感受到...

 #張寶成專欄|在 Bright Moments 結束後重看日本的新興藝術組織與行動者——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上)https://pse.is/6dkcuw​8月12日,由眾聲道(Volume DAO,臺灣)、日...
29/08/2024

#張寶成專欄|在 Bright Moments 結束後重看日本的新興藝術組織與行動者——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上)https://pse.is/6dkcuw

8月12日,由眾聲道(Volume DAO,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共同策畫的亞洲生成藝術展演「dialog()」東京巡迴首站順利結束。在 2023 年 Tokyo 開始前,日本內部早有不少 NFT 活動,積極的行動者一直在合作推進,他們也多半是這次「dialog()」東京站的組織者和重要參與者。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生成藝術基金會」(Japan Generative Art Foundation)、日本數位藝術平台「NEORT」和「東京公民創意基地」(Civic Creative Base Tokyo)的組織者們雖然分屬不同單位,卻時常合作、相互支持,在過去幾年內為生成藝術、新媒體藝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交會注入了一股強勁動能。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yszhang-column/content-153053.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8月12日,由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共同策畫的亞洲生成藝術展演「dialog()」東京巡迴首站順利結束。在Bright Moments Tokyo(2023)開始前,日本內部早有不少NFT活動,積極的行動者一直在合作推進,他們也多半是這次「dialog()」東.....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在藝術學院現場裡的我們期待什麼?https://pse.is/6dfxu7​任何高教體制下應該都不乏各種來自體制內外的聲音。本文由同樣作為藝術高等教育在學學生的 L 整理節錄以下五位受訪者之訪談紀錄,從體制內的角...
28/08/2024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在藝術學院現場裡的我們期待什麼?https://pse.is/6dfxu7

任何高教體制下應該都不乏各種來自體制內外的聲音。本文由同樣作為藝術高等教育在學學生的 L 整理節錄以下五位受訪者之訪談紀錄,從體制內的角度嘗試了解,學生對於臺灣藝術高等教育體制有何種期待。

❶ 在畫室兼差的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S

❷ 準備出國念書的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Y

❸ 在藝術展覽背後討生活的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野口

❹ 準備要入學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T

❺ 不久前畢業的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C

➤➤ https://pse.is/6dfxu7

L:我知道你對藝術圈有很多觀察,可以分享一下你如何看臺灣的年輕創作者?

T:臺灣的年輕創作者的畢業個展許多都透露出一種相當私人化的特徵。他們在做的並不是在回應一個藝術史的問題,也不是在處理藝術問題。而是用創作去表達他自己個人的情感或記憶,藉此去跟觀眾產生一種具私密性的交流。那比較像是跟觀眾在說個人故事的感覺。

之所以講這件事情是因為,據我所知藝術學院裡面的教學,對於這種相較個人、生命經驗的探討,或是說這種創作方法,這些教學主要是集中在學院低年級時,也就是大一左右。老師會要求學生要去認識你自己、家人、家族故事等等。

等到了二、三年級、畢業製作的時候,學生在評圖時發表過度主觀的意見,通常都會被批評。老師會開始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子做?」但他們期待的回答是一種,你要替你自己的創作去獲得具正當性的理由。

比方說:「我做這個事為了回應現代主義問題、是為了回應繪畫的平面性問題」之類。這樣的回答會使得他們處理的問題從一開始的作者自身轉而變成向外部徵求論述肯認。我自己認為這對藝術學院來說不是一個好現象。

我們現在熟悉的當代藝術環境已經不再依賴現代主義的敘事模式,那個追求歷史進步的模式。但學院的教學卻沒有擺脫這件事情。接著是我認為學院低年級時之所以會有這種課程,其實是我們的基礎教育有所缺陷造成的。就是國高中時期的教育問題。

學生得透過大學去探索自己,甚至去理解到自己其實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臺灣的教育在這點上來說相當遲緩。我相信西方國家應該在高中時,學生的自我探索就已經做得很徹底了。

-

L:讀完碩班感覺如何?

C:其實碩班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影響。說實話,碩班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延後兵役而已。我一開始就還蠻明確知道我要做藝術創作、想要深入的區塊是什麼。

我是一個從小三到研究所都在念美術班的人,大學的時候接觸到工藝,我就覺得這是個有用的東西,甚至到後來它讓我得以維生。所以學校老師其實沒有給我什麼影響。陶藝的部份我是在社團接觸的,這應該算是一個學院體制外的東西。

L:那你看最近學校內的學弟妹們有什麼想法嗎?

C:感覺大家好像有一種很急迫的感覺,好像很想跟藝術市場接軌。我覺得學生的一種渾沌感開始消失,有點可惜。我其實很喜歡看到一個人,他在藝術裡面不知所措,那種狀態在校園裡面是很令人興奮的。

L:你自己說你很早開始做品牌,也說你沒那麼想要看到學生太早跟藝術市場接軌。那你對商業進入高教體制裡面有什麼想法?

C:我覺得學校該教商業相關的事情。但我覺得要的是那個對於商業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只是把商業的味覺或嗅覺帶進來,然後讓學生做出來一個很像有商業味道的東西。學校要帶給大家的是可能性,他可以告訴你這個作品可以在商業上發展成這個狀態等等,他需要在學院和市場間取得一個中間平衡的角色。

學生可以透過那個商業的可能性去了解未來發展的可能,如果真的因為這樣而去向商業的懷抱,那就去吧。至少你知道你選擇這條路之後,以後會比較好過 ➤➤ https://pse.is/6dfxu7


━━ 🎓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 ━━

近年來,臺灣三大藝術學校校長均引發不少爭議。在各種爭執與政治中,往往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甚微,對個人利益的考量居多。教育不是遊戲,更不應是個人創作的材料、野心的工具。「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專題將深入探討我們的美術高等教育面臨哪些問題?大學藝術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 ━ ━ ━ ━ ━ ━ ━ ━ ━ ━ ━ ━ ━ ━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

我其實一直在思考:人的知識是一直不斷累積更新而成的,我現在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我當初念大一時知道的要來得多,那有沒有可能我可以提早成為這一個狀態?就是我可以直接知識跳級嗎?當然很多事情,學生必須得要一步一...

▍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估價高達 2.3 億港幣至 3.8 億港幣的珍罕鉅作《停泊的船隻》,將於 9 月 26 日在  #佳士得(Christie's)The Henderson 舉行的首場「二十及...
28/08/2024

▍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估價高達 2.3 億港幣至 3.8 億港幣的珍罕鉅作《停泊的船隻》,將於 9 月 26 日在 #佳士得(Christie's)The Henderson 舉行的首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亮相,成為全球矚目的耀眼焦點。

此作由波旁-兩西西里皇室(Borbone delle Due Sicilie)珍藏逾 30 年。是梵谷極爲珍罕的三組三聯畫之一,這些作品被視為他在阿涅爾期間創作的「藝術巔峰之作」,與「塞納河畔阿涅爾」系列的兩幅作品一脈相承。

《停泊的船隻》畫面充滿明亮的夏日光線,梵谷超越了形式上的考量,將印象派和點彩派色彩與構圖融爲一體,直接回應大自然本身,捕捉轉瞬即逝的絢爛光彩。這一獨特的風景繪畫方式成爲其最後時期藝術風格的基調。

逾三十載未曾現身拍場,如今《停泊的船隻》再度面世,可謂一歷史性時刻,不但彰顯此作的非凡藝術價值,也見證波旁兩西西里皇室對保存珍藏和與公眾分享藝術傑作的堅定承諾。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153155.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佳士得(Christie’s)欣然呈獻由波旁-兩西西里皇室珍藏逾30年的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珍罕鉅作《停泊的船隻》,估價高達2.3億港幣至3.8億港幣。此作為梵谷極爲珍罕的三組三聯畫之一,這些作品被視為他在阿涅.....

▌「趨近於真:林壽宇個展」前進 2024 斐列茲首爾藝博會,解析尊彩藝術中心在國際展會獲利之外的思考與策略 https://pse.is/6df6t3​即將於 9 月 4 日揭幕的 2024 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Frieze Seoul ...
28/08/2024

▌「趨近於真:林壽宇個展」前進 2024 斐列茲首爾藝博會,解析尊彩藝術中心在國際展會獲利之外的思考與策略 https://pse.is/6df6t3

即將於 9 月 4 日揭幕的 2024 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Frieze Seoul 2024),展商名單上再度有臺灣畫廊首度入列:尊彩藝術中心 Liang Gallery 以林壽宇個展叩關「斐列茲大師展」(Frieze Masters)特色展區,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參展韓國的藝博會。

在此之前,尊彩已多次遠征國際,資歷遍及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等歐陸知名藝博會皆有所斬獲,而此次前往韓國則有哪些參展策略與考量?

尊彩總經理陳菁螢表示,在申請參展前徵詢到許多意見都建議要以畫廊見長的經典名家作品參展,最終擇定以極簡主義藝術家 #林壽宇(Richard Lin, 1933-2011)的個展申請「斐列茲大師展」,除了原本能掌握的作品以外,也陸續獲得支持的藏家提供而讓參展作品的質量都更加豐富,一切可說是水到渠成。

然而,陳菁螢也直言要在非華人文化語境的韓國藝博會推廣林壽宇的作品,光是展前投入的心力大概相當於以往參加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ong Kong)的十倍。

不過,韓國企業的收藏風氣相當盛行,在有系統的收藏規模與脈絡之下,他們對於名家作品向來都有極高的關注度與企圖心,而這也是尊彩鎖定申請「斐列茲大師展」的考量之一;憑藉斐列茲的招牌所能吸引的大量參觀人潮,「我們也能夠雨露均霑地受到許多來看大師級作品的藏家關注。」陳菁螢視展會的品牌指標為新進展商的最佳助力。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market/content-152914.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尊彩藝術中心以「趨近於真:林壽宇個展」入選即將於9月4日開幕的2024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在「斐列茲大師展」特色展區中呈現林壽宇於1958年至1980年代期間的兩類殊異風格,揭示其抽象創作的轉向與實踐,並藉以回顧他在....

 #謝鎮逸評論|近身社群與眼力校準:2024 喬治市藝術節展演綜評與策展觀察 https://pse.is/6dce7w​馬來西亞最大型的國際藝術節  #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在 2008 年被聯合國教科...
28/08/2024

#謝鎮逸評論|近身社群與眼力校準:2024 喬治市藝術節展演綜評與策展觀察 https://pse.is/6dce7w

馬來西亞最大型的國際藝術節 #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在 2008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由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GTWHI)持續辦理,歷經十餘年,喬治市藝術節已成為東南亞地區極具指標性的國際藝術節。

2024 年迎來第 15 屆的喬治市藝術節由科聖媒體(KERSON Media)承辦,在預算每年遞減之下,今年將原長一個月的藝術節壓縮到 7 月下旬的十天之內,卻卯足全力端出超過 80 項國內外精彩展演節目與活動。

不過,在開幕前一週,喬治市藝術節遭種族主義言論煽動,炎上程度升級至國家級新聞事件。不只引來大批網民與網軍留言抨擊,還招來各政黨接續圍剿,多個演出單位被迫臨時取消演出,亦有青年藝術家因畫作有裸體描繪遭政府人員刁難、用黑布予於遮蔽。

生活在馬來西亞彷彿一生都得如履薄冰,永遠難以得知什麼樣的情態會觸怒衛道人士的敏感神經。不過,縱使在諸多爭議被上升成政治角力、儼然構成內外的「緊急狀態」,藝術創作的能耐更是與外部世界制衡的滲透途徑之一。

於此,本文除了對 2024 年喬治市藝術節作出整體觀察,也將試圖概念化「近身」與「眼力」兩者來貫穿全文,以評點多個展演節目如何為臨時社群帶來社會性身體的親疏遠近之餘,也述及社會欲力在受制於命題框限之下的突圍方法,一併考察群眾與城市型藝術節的觀演關係。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2976.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生活在馬來西亞彷彿一生都得如履薄冰,永遠難以得知什麼樣的情態會觸怒衛道人士的敏感神經。不過,縱使在諸多爭議被上升成政治角力、儼然構成內外的「緊急狀態」,藝術創作的能耐更是與外部世界制衡的滲透途徑之一。...

▍中國古董造假的歷史,幾乎和文物本身的歷史一樣長。https://pse.is/6d7rl8​中國自宋代以來,仿古、摹古風氣盛行,人們對古物抱持著崇敬的心態,視「古」為藝術上的理想境界。因此,古代的仿古器並不能與「假貨」、「贗品」完全畫上等...
27/08/2024

▍中國古董造假的歷史,幾乎和文物本身的歷史一樣長。https://pse.is/6d7rl8

中國自宋代以來,仿古、摹古風氣盛行,人們對古物抱持著崇敬的心態,視「古」為藝術上的理想境界。因此,古代的仿古器並不能與「假貨」、「贗品」完全畫上等號,甚至是一種流行時尚。

就如乾隆皇帝獲得第二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本)時,認為此卷是「下真跡一品」的摹本,仍值得進入內府一併收藏。

今日被稱作「贗品」的古玩,通常是指將近代仿製的新品當成老舊之物。仿造者假稱其為古董,誘導大家高價購買,則可能涉嫌詐欺。

時至今日,在文物市場上仍流傳著許多仿造贗品的作弊/幣方法,那些乍看無比真實的古董文物,或打著科學鑑定旗號開立的專家證書,實際上暗藏不少玄機。

本文將透過以下五道問題,為讀者一一破解古董書畫贗品作弊/幣技巧。

Q1:這件古瓷器從器型、胎底斷代是老的,為何器身釉色卻不太一致?

Q2:有人想賣給我一件古董文物,說有專家鑑定報告書,可以相信嗎?

Q3:在拍賣市場上,有標註書畫家「款」的作品,這和一般作品的差別是什麼?

Q4:坊間科學鑑定古瓷器,所使用的熱釋光檢測可靠嗎?

Q5:要如何學習和入門收藏才不會變成「國寶幫」?


閱讀全文|https://pse.is/6d7rl8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今日被稱作「贗品」的古玩,通常是指將近代仿製的新品當成老舊之物。仿造者假稱其為古董,誘導大家高價購買,則可能涉嫌詐欺。時至今日,在文物市場上仍流傳著許多仿造贗品的作弊/幣方法,那些乍看無比真實的古董文...

▍「我家」起義,誰在暴亂:「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https://pse.is/6d65jp​藝術家  #倪祥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 #大家都來看你了」,進入展場的第一眼,會先注意到成堆的「家用品」,接著才看見一座座「時光堡壘」,最...
27/08/2024

▍「我家」起義,誰在暴亂:「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https://pse.is/6d65jp

藝術家 #倪祥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 #大家都來看你了」,進入展場的第一眼,會先注意到成堆的「家用品」,接著才看見一座座「時光堡壘」,最後會發現:

原來一則「正在發生的預言」,一連串「關注自身、關照家人、關心國家」的課題,已在前方的不遠處,等待著大家到來。

入口處擺了一艘大帆船的模型,船帆上黏滿無法脫身的蒼蠅。一旦蒼蠅從「fly on the wall」(隱身的觀眾)變成「itself in a bind」(陷入困境的自己)時,不僅「一帆風順」的意象瞬即瓦解,連同船下的一波巨浪、散落一地的水杯、水壺、水瓶、水泥漆、熱水瓶和果汁機等等的物件,這些東倒西歪的一切,都預示著「一場風暴」的來臨。

繞過「蒼蠅的困境」之後,映入眼前的,是排山倒海的囤積物。這些家用品或拾得物(found object)以「堆積」(assemblage)的方式,組合成一座座關於「我家」的「時光堡壘」。

在每座堡壘之下,會時不時地竄出遙控飛車。這些飛車要麼撞上代表「中國文化的娛樂堡壘」,弄得底下的瓷器鏗鏘作響;要不撞上象徵「全球化的奇景」,搞得自己進退兩難;或從遠處來看,在囤積物間四處流竄的飛車,如同尋找藏匿之處的蟑螂不知歸屬。

這樣急速失控又自由解放的時光,僅限於每周六的下午,邀請觀眾一起遙控飛車、突破堡壘。

💊 💊 💊

當人潮退去、事故現場恢復平靜之後,才更加顯現混合在家物中的「碩大藥膏、藥丸與藥袋」的存在。

這組「處方」不同於「時光堡壘」,以「堆積拾得物」的方式,構成一個雕塑體;而是「放大日常物件」的方式,仿製出帶有普普(pop art)味道的雕塑。

這兩種形式,因應了創作需求或治癒的需要,額外創造或製造出各自的解方;也在彼此疊加與調和的過程中,讓物與物、物與人,甚是人與人之間,形成相互修補與支撐的關係。

「十字型」的展場宛如一具「擱淺的巨人」,觀眾如同小人國裡的子民,好奇又熟悉地爬上巨人的大腳(大帆船處),從全身上下的胎記與結痂(家用品與時光堡壘),一路探險到左右兩手的包袱(難同理與不同步)。

最後在胸口的跳動與面容的氣息之中(地緣與血緣),感受因恐懼、匱乏或其他因素的牽動,而喚起想要控制、壓制或抵制巨人的衝動。當模型一般的作品,成為另一種小小國,而我們變成所謂的巨人之後,又將喚起什麼樣的感受呢?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1990.html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日期|2024.07.27-10.2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如果「現代化」、「殖民史」和「共榮圈」成為包、裝、修、改、飾的代名詞,這些裝備、包袱或武器,又能為小國小民帶來什麼樣的未來?當屢屢作為借鏡的歷史,成為正在發生的預言時,什麼才是真正的護城河?哪裡又是避...

▍ #吳思鋒回應林人中【表演策展論】 為何而動?——「表演策展學」隨想 https://reurl.cc/rvLnM1​林人中於在地實驗講述的「表演策展學」兩講,其中回顧(或建構)了自身的策展養成與文脈,尤其通過1950年代日本的具體派(G...
26/08/2024

▍ #吳思鋒回應林人中【表演策展論】 為何而動?——「表演策展學」隨想 https://reurl.cc/rvLnM1

林人中於在地實驗講述的「表演策展學」兩講,其中回顧(或建構)了自身的策展養成與文脈,尤其通過1950年代日本的具體派(Gutai)、1990年代泰國的清邁社會裝置 ,以及1980年代臺灣的《拾月》,揉合為「混、野、外」的個人策展思維。我想,亦同步傳達了他的「亞洲」位置。

另一方面,他又提到了1963年肯杜威(Ken Dewey)在「未來劇場」論壇上做的《偶發戲劇》,借柏蒂.費德曼(Bertie Ferdman)之言,將其定於對古典戲劇訓練的生產結構的批判,進而討論「表演策展」為何物。

就此,「表演策展」一方面具有對既定風格、生態的背離與批判,同時也將「行為藝術或臨場藝術」帶入與其他類種(如戲劇、舞蹈等)混雜的視野。但在往下討論之前,先容我引另一條線索,即高千惠對林人中的訪談。受訪者明確表述臺灣行為藝術的不足之處、其「去歷史化—再歷史化」的美學路徑,並且清晰區分了來自歐陸的Live Art(臨場藝術)及源於美式的Performance Art(行為藝術)。

先回應「混、野、外」:依我自己粗淺的閱讀,1987年《拾月》出現,隔年緊接著便誕生行動劇場《驅逐蘭嶼的惡靈》(簡稱《驅逐蘭嶼》),參與其中的人部分重疊,尤其在1987與1988年之間,文化左翼進行了一次內部檢討會議,該會議也是行動劇場現身的動因之一。意即,小劇場實存一條(泛)左翼文脈可貫連兩者。廣義而論,從小劇場的「行動」看待這兩場「展演」,基本上都挑動了一種惡的政治,是以反擊帝國與殖民的支配與解嚴後的新治理(或從未解嚴過的治理),以致若用「惡」來看,相對於《拾月》,《驅逐蘭嶼》更貼近。

發生在八〇年代具有「策動性」的展演,不若《偶發戲劇》是對古典戲劇的的生產結構的批判,一如行為藝術在西方的起源是對布爾喬亞式審美的反撲,但台灣小劇場初始所面對的,並不是一個專業戲劇體制,而更像是在一個不確定、前領域的時刻,探索動起來的方法與可能。以至於小劇場誕生之初,也是新觀眾現身的開始。——與其說他們在面對的是藝術,倒不如說在面對的是歷史。


▌閱讀全文
【表演策展論】為何而動?——「表演策展學」隨想│吳思鋒/文
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content-152978.html



▌系列專題文章
【表演策展論】表演策展:用身體、現場與聚集再創造文化空間的進行式(上)
https://reurl.cc/gGeM9V

【表演策展論】表演策展:用身體、現場與聚集再創造文化空間的進行式(下)
https://reurl.cc/MO6NnX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join-member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2024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重塑人與自然的關係 https://pse.is/6d5vdh​第九屆 越後妻有 大地の芸術祭の里(十日町市・津南町),延續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的關注,將閒置空間與山林轉化為舞台,促進地方再生。本屆新增 85...
26/08/2024

▍2024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重塑人與自然的關係 https://pse.is/6d5vdh

第九屆 越後妻有 大地の芸術祭の里(十日町市・津南町),延續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的關注,將閒置空間與山林轉化為舞台,促進地方再生。本屆新增 85 件作品和展品,加上現有的 200 多件永久作品,打破博物館的框架,使藝術遍佈於面積比東京 23 個區還大但人口稀少的區域。

我在開幕的第一個週末造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所到之處滿是遊客。五天四夜的旅程中,我一直在尋找——藝術在哪裡?無論是坐火車、開車,還是步行,穿越隧道、崎嶇山路或森林,這種「跳山」追尋藝術品的方式,交通是個大問題,也比走進美術館來的耗時。

很多藝術品位於偏僻的山林中,乏人問津,只有在國際著名藝術家之作才會充滿人氣。這種觀察伴隨不同取徑的思考,遊客與當地社群的連結為何?藝術祭在地方創生概念下的藝術生產目的何在?

直到我閱讀到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為此屆撰寫的寄稿,經過 25 年的積累,他特別有感的是在今年能登半島大地震時,收到許多來自國外的問候與幫助,他認為是藝術所創造的「過程」,讓來過越後妻有藝術祭的遊客與地方產生了連結。

災情喚起他們關心這片土地的意圖,也想到曾經走過的土地,以及其上的歷史與生命,這與第一屆景點巴士只載「空氣」的狀況完全不同。

本屆許多戶外新作集中在川西的中鄉綠色公園,廣闊的草坪上佈滿各種裝置和雕塑,大多數作品被麻繩圍起,像是無法接觸的遊樂設施。缺少陽光照耀,那些動物形體的雕像如同被關在動物園裡,靜止且了無生氣。

我對於這類傳統的公共藝術感到困惑,這場藝術盛宴既是對自然的關懷,也是對當代藝術多樣性的體現,但在過程中,我們如何確保這些藝術作品創造了連結,而不是作為短暫的觀光景點?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2202.html


▍2024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展期|2024.07.13-11.10(週二、三休館,部分作品設施照常營業)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津南町 越後妻有地區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2024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延續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的關注,將閒置空間與山林轉化為舞台,促進地方再生。本屆新增85件作品和展品,加上現有的200多件永久作品,打破博物館的框架,使藝術遍佈於面積比東京23個區還大但....

▍今年三月,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1993-)題為《扭曲編織的沉思花園》(2021)的作品在競拍六分鐘後以 198 萬美元售出,創下藝術家自身歷史紀錄,也顯示出即使拍賣市場在 2024 年第一季表現保守,但重要的...
25/08/2024

▍今年三月,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1993-)題為《扭曲編織的沉思花園》(2021)的作品在競拍六分鐘後以 198 萬美元售出,創下藝術家自身歷史紀錄,也顯示出即使拍賣市場在 2024 年第一季表現保守,但重要的當代藝術收藏家們對這名 30 歲的年輕藝術家依舊積極追捧。

法多朱蒂米是一位具有多重身分的女性藝術家,擁有比一般人更發達的「聯覺」,使她能將感知和情感敏銳地轉化為色彩,同時融入身為奈及利亞裔英國女性藝術家的自傳性經歷,為作品帶來活力與繽紛色彩。

2020 年首次進入拍賣市場,便在佳士得拍場上以最高估價的 13 倍成交畫作,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其作品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成為多個重要博物館的館藏,甚至是泰德現代美術館永久收藏中最年輕的藝術家。2022 年正式加入高古軒、同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都讓這名 30 歲年輕藝術家的影響力和聲望更為高漲。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market/content-151552.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法多朱蒂米是一位具有多重身分的女性藝術家,擁有比一般人更發達的「聯覺」,使她能將感知和情感敏銳地轉化為色彩,同時融入身為奈及利亞裔英國女性藝術家的自傳性經歷,為作品帶來活力與繽紛色彩。2020年首次進入拍.....

▍乾隆的古玉收藏與仿古玉製作:專訪故宮「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策展人蔡慶良 https://pse.is/6ckfgr​「我們可以如現今的考古學者,將乾清宮視為一個考古單位,這絕對是最高規格且非同尋常的研究對象。因為『乾清宮』是皇...
25/08/2024

▍乾隆的古玉收藏與仿古玉製作:專訪故宮「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策展人蔡慶良 https://pse.is/6ckfgr

「我們可以如現今的考古學者,將乾清宮視為一個考古單位,這絕對是最高規格且非同尋常的研究對象。因為『乾清宮』是皇帝的居所,見證諸多重大歷史事件。

宮內收藏的重寶如同待解密的出土文物,只要經過仔細分析,終能破解玉器密碼,發掘深藏其中的重要訊息。」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器物處銅玉科科長 #蔡慶良 話說乾清宮收藏,從乾隆品味與政治理念的角度,訴說乾清宮藏玉的歷史故事。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特展,挑選 228 組件乾清宮收藏展出,不僅部分展品為院史第一次展出,許多原配木座與木盒經修復後也首次亮相,不少過去單獨展出的玉件,在乾清宮收藏概念下也首次成套展出,帶領觀眾從全新視角認識故宮玉器收藏。

乾清宮是明清皇帝的寢宮,在內廷宮殿中居首,不僅皇帝平時於此辦公,亦是梓宮(皇帝的棺木)停放之處,自雍正帝始更成為傳位昭書儲放地,可將其視為皇權中心。

乾清宮陳設並收藏著明清兩代皇帝喜好與各具身分代表的物件,所藏玉器上自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清代,年代橫跨數千年之久。本次展覽特別聚焦乾隆的乾清宮玉器收藏,重點關注其在作品、匣、座上所題御製詩所反映的內心世界。

相比養心殿多寶格內把玩用珍翫,乾清宮的玉器收藏更強調天命依歸與皇權正當性,為本次展覽一大主軸。蔡慶良提醒:「看乾清宮文物一定要記得,有一大部分玉器代表了法統,所以規格非凡,皆蘊藏政治意涵。」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gumeishu/gumeishu_report/content-151067.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典藏古美術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7月2日起舉辦「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特展,從院藏900餘件乾清宮收藏,挑選228組件(含十餘件對比與解說用的非乾清宮文物)展出。不僅部分展品為院史第一次展出,許多原配木座與木盒....

▍ #張大千 研究,在港、臺與海外一直都是顯學。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舉辦此次張大千研討會,成功匯聚多方的研究新觀點,頗令人耳目一新。​以學術方式討論他一生畫業成就,首先是 1972 年蘇利文和畫家本人合力舉辦的「張大千四十回顧展」,此外便...
24/08/2024

▍ #張大千 研究,在港、臺與海外一直都是顯學。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舉辦此次張大千研討會,成功匯聚多方的研究新觀點,頗令人耳目一新。

以學術方式討論他一生畫業成就,首先是 1972 年蘇利文和畫家本人合力舉辦的「張大千四十回顧展」,此外便數 1991 年由時任弗利爾美術館東方部主任 #傅申 籌辦數年的「血戰古人─張大千回顧展」。

傅申透過 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書畫鑑定研究)與「血戰古人-張大千回顧展」,建立了「書畫鑑定」在現代藝術史學科中可被信賴的學術方法;石濤與張大千則成為最成功的鑑定案例。

此後研究張大千實繞不過傅申所建立的架構與方法,當年他面對的諸多案例,則為後來學者不斷回顧並援引的經典。

此次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的研討會,不僅在會議發起辭直接致敬「血戰古人」展,學者發表時也不斷提及傅申所奠定的成果,對今年四月逝世的傅申先生是最好的追思。

傅申曾於「血戰古人」特別提出傳世二件南宋牧谿名下猿畫皆出自張大千偽作,此次黃小峰〈挑戰宋人-張大千對易元吉繪畫的再造〉則指出目前中國藝術史中對於北宋畫猿名家易元吉的概念,可能亦由張大千一手打造。


✦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gumeishu/content-150620.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典藏古美術

張大千研究,在港、臺與海外一直都是顯學。隨著張大千在拍賣市場的價格水漲船高,前半生在大陸時期的精品畫作與相關文獻不斷湧現,吸引更多喜愛張大千的粉絲與學者投入此領域。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舉辦此次張大千研討會...

▍唐詩有云:「人壽期滿百,花開唯一春。」人的壽命或可達百年,而花卉只能綻放一個春天。科學上雖然如此,藝術卻能留下花卉的身影,在千百年後依然呈現花兒嬌美的那一刻。​今年暑假,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皇帝的...
24/08/2024

▍唐詩有云:「人壽期滿百,花開唯一春。」人的壽命或可達百年,而花卉只能綻放一個春天。科學上雖然如此,藝術卻能留下花卉的身影,在千百年後依然呈現花兒嬌美的那一刻。

今年暑假,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打破季節與地域的限制,呈現清代宮廷花卉的多樣性與文化。展覽設計致敬《霍爾的移動城堡》,借用任意門的概念,帶領觀眾神遊清代宮廷花園。

在宮廷場域中,花卉植物不只是怡情養性,而往往具有政治文化意涵。舉例而言,金蓮花有著象徵皇權的正黃色,因而深受清帝喜愛。

金蓮花產於塞外及高海拔地區,康熙曾至山西五臺山參拜,將山上的金蓮花移植至避暑山莊,此景稱為「金蓮映日」,名列「避暑山莊三十六景」。

清代宮廷持續引進邊疆品種,江南織造也會按時上貢南方當令花卉到北京,加之傳教士引進西洋花卉,四方來朝,讓盛清的花園燦爛一時。

汪承霈〈春祺集錦〉作於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之前(1784),貼切呈現乾隆朝集天下花卉的盛況。

全卷有 40 多種植物,除了中原常見的梅花、水仙、荷花、菊花等,也有塞外野生的金絲桃、翠雀,西洋渡來的西蕃蓮、康乃馨甚至鳶尾花,美不勝收。各地生產的四季花卉集於一卷,頗有風調雨順、帝國繁盛、世界大同的意味。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gumeishu/content-150918.html


▍ #皇帝的移動花園─ #清代宮廷花卉畫
▍展期|2024.07.06-09.22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典藏古美術

人的壽命或可達百年,而花卉只能綻放一個春天。科學上雖然如此,藝術卻能留下花卉的身影,在千百年後依然呈現花兒嬌美的那一刻。今年暑假,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熱烈登場。展覽設計...

快訊 ▍賴香伶任新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行政法人董事長由副市長劉和然兼任 https://reurl.cc/1bejdQ​在「新北市美術館設置自治條例」於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之後,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行政法人於23日成立並舉行第一屆第一次...
23/08/2024

快訊 ▍賴香伶任新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行政法人董事長由副市長劉和然兼任 https://reurl.cc/1bejdQ

在「新北市美術館設置自治條例」於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之後,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行政法人於23日成立並舉行第一屆第一次董監事聯席會議,由副市長劉和然以董事兼任董事長身分召集主持,會中所有董事一致通過,任命前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擔任首任館長,期許借重賴香伶的藝術學養及豐富經歷,帶領新美館邁向嶄新發展。

新北市政府表示,此次新美館董事長由副市長劉和然兼任,希望借助其豐富的行政專業,帶領新美館首屆董監事會穩健發展。此外,新北市政府亦將館長提名人選提交董事會,所有與會董事一致通過任命賴香伶為新美館首任館長,期許借重賴香伶豐沛的美術館經歷與國際視野,為新美館擘劃未來發展藍圖,奠定堅固基石。

新美館首任館長賴香伶具有藝術史及博物館學專業背景,以及豐富的藝術機構創辦、營運及策展經驗。曾任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上海外灘美術館創館館長,以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首任執行長,並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擔任策展人。在超過三十年的工作歷程中,致力推動當代藝術的實驗創新、公共參與、社會連結及國際交流,並積極支持臺灣藝術史的研究推廣和國際對話。近年來參與新藝術機構的創建籌備,提出實驗創新、公眾參與以及社會影響作為新形態藝文機構的發展核心。

賴香伶在新美館發展願景報告中,表示新北市是臺灣社會的縮影,擁有多元異質的自然景觀、族群構成、產業經濟和豐沛的城市動能,不僅是許多前輩藝術大師的創作棲居所在、臺灣前衛藝術的生發地,也是當代藝術的製造工場。作為新北市首座現當代美術館,新美館將立足在地、放眼世界,以跨地方性思維和多元史觀,探討臺灣藝術史與世界的關聯,並考察社會脈動及時代趨勢,鼓勵跨域創新的藝術實踐。

賴香伶強調,美術館作為社會機構的公共使命,倡導社會包容與文化平權,鼓勵全民參與和自主學習,並期待由社會服務的角度扮演傾聽的美術館,重視觀眾的需求與反饋,同時須能面向未來,關注社會永續和人類福祉。未來新美館亦將開發跨機構結盟合作,支持新世代的藝術參與,以促進藝文生態之良性發展。

其他董事名單包括:財團法人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國立臺灣師範學美術系名譽教授蘇憲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系教授陳永賢、元智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彭俊亨、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財團法人臺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新北市集美國小校長高淑真,以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張䕒育、專門委員陳春美等,共11人;監事則有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教授李智仁、文化藝術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廖凰玎及新北市政府主計處副處長廖素娟等3人。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2024鬼月專題|凝視梅杜莎,從經典圖像一探成就英雄的薄命女妖身影 https://pse.is/6cteql​希臘神話的蛇髮女妖  #梅杜莎 擁有將人變成石像的魔力而讓人生畏,她最終遭到英雄珀爾修斯斬首的刺激故事情節,也成為歷代藝文創...
23/08/2024

#2024鬼月專題|凝視梅杜莎,從經典圖像一探成就英雄的薄命女妖身影 https://pse.is/6cteql

希臘神話的蛇髮女妖 #梅杜莎 擁有將人變成石像的魔力而讓人生畏,她最終遭到英雄珀爾修斯斬首的刺激故事情節,也成為歷代藝文創作者最喜愛發揮的主題之一。

儘管蛇髮女妖的恐怖形象已深植人心,但從後世的各類圖文作品可以看到梅杜莎因為美貌而招致一連串不幸的悲劇色彩在不同時代的審美意趣下展現各異面貌。

巴洛克時代的西班牙藝術家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9)於 1617 年所畫的《梅杜莎之頭》(The Head of Medusa),場景設定為珀爾修斯要去營救被獻祭的衣索比亞公主安朵美達,而暫時將砍下的梅杜莎頭顱放置於沙灘上。

畫面中可見梅杜莎怒目圓睜、蒼白的面容猙獰,蛇髮仍在狂肆扭動,而一旁還有蠍子、蜘蛛與蜥蜴等令人生畏的動物,在在凸顯梅杜莎的可怕與怨念。

梅杜莎從早期被視為襯托英雄的可怕妖物,到後來逐漸成為藝術家筆下的主角,其內心狀態也獲得深入觀照,後世藝術家在描繪梅杜莎充滿力量的眼神之外,亦逐步還原她最初有血有肉的身影。

➤➤ https://pse.is/6cteql

𓂃𓂃𓂃𓂀𓂃𓂃𓂃𓂀 𓂃𓂃𓂃

2024鬼月專題「 #暗黑藝術史: #圖文書中鬼魅的變形轉生術」,以圖文書為媒材揭開東西方視角下鬼魅精怪、妖怪信仰與浪漫魅影的神秘面紗,陪伴各位渡過充滿禁忌與想像的農曆七月。

𓂃𓂃𓂃𓂀𓂃𓂃𓂃𓂀 𓂃𓂃𓂃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希臘神話的蛇髮女妖梅杜莎擁有將人變成石像的魔力而讓人生畏,她最終遭到英雄珀爾修斯斬首的刺激故事情節,也成為歷代藝文創作者最喜愛發揮的主題之一。儘管蛇髮女妖的恐怖形象已深植人心,但從後世的各類圖文作品可...

▍行政院院會 22 日通過 114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由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 290.09 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13.84 億元,總計文化部 114 年度編列預算數達 303.93 億元,首度突破 300 億元。​文化部長李遠指...
23/08/2024

▍行政院院會 22 日通過 114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由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 290.09 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13.84 億元,總計文化部 114 年度編列預算數達 303.93 億元,首度突破 300 億元。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114 年度預算編列在前面數任部長建構的穩固基礎上,重新盤整文化部各項政策,提出 12 項「沃土計畫」,包含向下扎根、文化基地、影視產業、音樂、出版、戲劇展演、視覺藝術、文化科技、動畫及漫畫、重建臺灣藝術史、文化資產、文化輸出與文化交流等。

其中,文化部自 107 年起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集結中央及地方力量,至今完成購藏重要作品 867 件、徵集檔案史料 95,853 件、修護 8,389 件重要作品與文物、獲捐贈藝術品近 5,000 件,更促成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及許多藝術家後代捐贈藏品、黃土水「甘露水」的重新出土等動人故事。

114 年起,文化部於公務預算提出 4 年期「重建臺灣藝術史 2.0(114-117 年)」計畫,114 年度編列 4.6 億,期盼找回臺灣藝術史及臺灣文化認同,成為全民的共同行動。

李遠表示,文化部的角色不應只是指導者,負責將預算分配完就好,期許文化部能成為號召大家共同加入豐厚文化沃土的鼓吹者,也作為所有在這片沃土上耕耘者的共創、協作者。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152786.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明年度(2025)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290.09億元,再度突破113年編列數,且較113年法定預算數259.18億元,成長幅度近12%;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13.84億元,總計文化部114年度編列預算數達303.93億元,首度突破300億元。

▌ 佳士得(Christie's)The Henderson 全新亞太區總部 9 月開幕,首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將由克勞德. #莫内(Claude Monet)重要巨作《睡蓮》領銜,此作由莫内家族收藏多年,估價 2.8 億港幣...
23/08/2024

▌ 佳士得(Christie's)The Henderson 全新亞太區總部 9 月開幕,首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將由克勞德. #莫内(Claude Monet)重要巨作《睡蓮》領銜,此作由莫内家族收藏多年,估價 2.8 億港幣,將於9月26日亮相。

10 月呈獻「木趣居」明式家具曠世珍藏特展,展出近 30 件頂級標誌性明式家具,同時亦將發布伍嘉恩最新著作《明式家具三十年經眼錄》。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152738.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佳士得(Christie’s)將於香港欣然呈獻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重要巨作《睡蓮》,此作由莫内家族收藏多年,將於9月26日在 The Henderson 舉行的首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亮相。10月呈獻「木趣居」明式家具曠....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提問的藝術與藝術的提問——藝術教育的未來想像 https://pse.is/6cspn6​Twitter 上的網友「GUNKA」在其 2023 年 2 月 26 日的 PO 文中指出對於人工智慧的期待是諸如:像煮...
22/08/2024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提問的藝術與藝術的提問——藝術教育的未來想像 https://pse.is/6cspn6

Twitter 上的網友「GUNKA」在其 2023 年 2 月 26 日的 PO 文中指出對於人工智慧的期待是諸如:像煮飯、洗衣、丟垃圾、打掃家裡、工作賺錢、清理貓便便,以及各種需要花時間處理的麻煩瑣事。但目前 AI 擅長的卻是:聊天、畫畫、作曲、寫作、玩遊戲。

「GUNKA」的這段留言,簡單卻又鮮明地勾勒出了人工智慧當前對於各個「專業」工作者的威脅,同時也顯影了在這個萬事問 AI 的年代裡,關於何謂知識、思想乃至於藝術等等,有必要仔細的探討與考量。

如果藝術教育著眼的是培養創造力,那麼或許如何能夠培養對於「未知的未知」的洞察乃至於陶冶領受「未知的既知」,便是一個後 AI 時代的課題,又或者說人文的課題。

沿著「未知的未知」的「提問」,以及領受「未知的既知」作為創造性乃至於思考藝術教育的起點時,還必須思考的是,在這個「科技」作為主宰各面向生活模式轉變的驅力,當傳統的「造型技藝」與「藝術創作」之間,不再存在著必然的關係的時代,藝術與人文的價值應該安置於培養人類智慧的哪一個階段?

可以確定的是純以「博聞強記」以及「技術操練」此類基於「資訊累積」模式的藝術與人文教育,已經走入落幕時刻了 ➤➤ https://pse.is/6cspn6


━━ 🎓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 ━━

近年來,臺灣三大藝術學校校長均引發不少爭議。在各種爭執與政治中,往往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甚微,對個人利益的考量居多。教育不是遊戲,更不應是個人創作的材料、野心的工具。「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專題將深入探討我們的美術高等教育面臨哪些問題?大學藝術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 ━ ━ ━ ━ ━ ━ ━ ━ ━ ━ ━ ━ ━ ━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

沿著「未知的未知」的「提問」,以及領受「未知的既知」作為創造性乃至於思考藝術教育的起點時,還必須思考的是,在這個「科技」作為主宰各面向生活模式轉變的驅力,當傳統的「造型技藝」與「藝術創作」之間,不再存...

▍《親愛的帕索里尼》首登臺!蒂妲.史雲頓:每一次演出都在讚頌服裝的生命,還有穿著人的生命歷程 https://pse.is/6cszv4​被《紐約時報》評為 21 世紀最偉大的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與時尚歷史學家奧利...
22/08/2024

▍《親愛的帕索里尼》首登臺!蒂妲.史雲頓:每一次演出都在讚頌服裝的生命,還有穿著人的生命歷程 https://pse.is/6cszv4

被《紐約時報》評為 21 世紀最偉大的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與時尚歷史學家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在今年臺北藝術節於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帶來重磅節目《 #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

作品將劇場空間化作全白的伸展臺,穿著似實驗室裝扮的表演者將一套套出自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電影的戲服,在舞臺上一一從箱中取出,演員蒂妲.史雲頓將自己的身體當作空白載體,重新演繹這些服裝。

帕索里尼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獲得包括柏林金熊獎、以及坎城、威尼斯等三大影展獎項肯定。作品《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都備受推崇,挑戰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和審查制度。

他也毫不避諱地抨擊社會不公、反對消費主義,提出對性及宗教的批判。而《親愛的帕索里尼》中所出現的戲服,則是由二度榮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為電影特別設計,他常使用特殊材質與顏色拼接來完成服裝,也時時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結構設計,使得這些服裝不僅是電影道具,更是電影靈魂的一部分。

對蒂妲而言,帕索里尼的藝術理念影響她甚多,是她創作的泉源,而他的電影是全新、現代、具辯證意涵的,這也點明了之後眾多電影人的路,鼓勵著他們繼續創作。在《親愛的帕索里尼》於臺灣正式開演前,蒂妲與奧利維耶也首度接受媒體訪問,分享各自對於這部作品製作過程的經驗、想法,以及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事。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2654.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帕索里尼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作品《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都備受推崇,挑戰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和審查制度。對蒂妲而言,帕索里尼的藝術理念影響她甚...

 #沈裕融評論|玩一場沒有輸贏,只有相遇的遊戲:關於尹子潔「How Do You Do」https://pse.is/6cj6gc​尹子潔的「How Do You Do」一方面嘗試從這一諧音(好賭又賭)的滑移中,打開對於賭、偶然性、機運、遊...
22/08/2024

#沈裕融評論|玩一場沒有輸贏,只有相遇的遊戲:關於尹子潔「How Do You Do」https://pse.is/6cj6gc

尹子潔的「How Do You Do」一方面嘗試從這一諧音(好賭又賭)的滑移中,打開對於賭、偶然性、機運、遊戲的可能思考,但另一方面卻似乎向觀者發出一個最單純的邀請:我們能不能夠玩一場沒有「輸贏」,只有「相遇」的遊戲?

當我在閱讀本次展覽時,不禁想起尹子潔在近年創作計畫中保有的幽默式倫理語境。

從《空白之人》(2020)中的舉牌臨時工、《如何達到平衡》(2022)被捕獸夾陷阱所傷的三腳狗,到去年在高雄駁二駐村計畫發表的《泊洋》(2023)對於漁業移工、柏楊事件等,看似皆隱然觸及對現實社會與歷史政治中的批判性,然而她卻十分有意識地拒絕讓作品落入議題式的單向錨定關係,反而藉由極力撤除藝術家主體在作品/展覽中的中心位置。

在「場域-作品-觀者」的互涉關係中,邀請觀者在藝術家於展場內符號部署的偏移與滑行裡,玩一場真實的展覽遊戲。

書寫子潔的展覽最令人感興趣之處,恰巧在於她精準地取消了所有讓語意落定的詮釋路徑,而是讓每件作品彷彿散射的光束一般在展場中瀰漫,讓滑移的目光,成為感知得以在堆疊歷程中越發清晰的顯影液。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2320.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尹子潔的「How Do You Do」一方面嘗試從這一諧音(好賭又賭)的滑移中,打開對於賭、偶然性、機運、遊戲的可能思考,但另一方面卻似乎向觀者發出一個最單純的邀請:我們能不能夠玩一場沒有「輸贏」,只有「相遇」的「遊.....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九仞高牆的裡裡外外——一個圖騰與禁忌下的公共空間 https://pse.is/6cq88e​臺灣自 1980 年代開始增設美術館、藝術學院與藝術教育科系。1990 年代中期之後,更在中學廣設「美術班」。透過推甄...
21/08/2024

#專題【臺灣藝術高教危機】九仞高牆的裡裡外外——一個圖騰與禁忌下的公共空間 https://pse.is/6cq88e

臺灣自 1980 年代開始增設美術館、藝術學院與藝術教育科系。1990 年代中期之後,更在中學廣設「美術班」。透過推甄、申請、各院校獨立招生分發等方式,臺灣學習藝術的人口增多。

藝術常被視為一種才華的、不利普遍生存的領域。如果沒有文創市場的需求,很難想像島嶼如此天靈地傑,在少子化的趨勢下,「藝術家」反而變多了。

「藝術家」的量產製造,原可往多元領域發展。然而,不知是現實上的供需不均,還是「藝術家」已成浪漫的夢,臺灣高等藝術教育的理想目的,是製造出能夠成為國家文化代表隊的藝術家。

他們多需因創新的藝術語彙以得到城市、國家、國際的文化機構肯定。透過比賽、展出、典藏等競爭活動的認證,以及介入社會的所謂前衛活動,藝術家成為具有文化標簽的社會菁英或異議精神小領袖。而這樣的價值觀,自然也曲扭地發生在藝術教育體系內。

➤➤ https://pse.is/6cq88e

在這個圖騰與禁忌並存的公共空間,其社會性已大於理想性。論文指導者很多時間多花在「改作文」上,這在西方高等人文學科是不可思議的事。

當發現你的耐心與愛心是一種臨時的貸款機,無私的供給成為免費的補給品,會明白權威姿態或許才是斯德哥爾摩症(Stockholm syndrome)的心靈雞湯。

另一方的教學者,也會用清倉的概念清出厙存,或可方便雙方都能儘快脫離苦海。參加論文口委多次,在各種氛圍下,目睹一些臺灣高等藝術文憑的誕生過程。原來,「合淚通過」與「合淚投票」是一樣情。

思想性、研究性的高等藝術教育,應該不易量產。這不是菁英思維,而是一種更平等的社會階級認知;社會上,很多具自律的自我養成者,實不亞於高文憑強求者。

「藝術家」量產,在於使社會更能接受想像世界如何出現在生活與文化上;「藝術學術」量產,則在於深化人文世界 ➤➤ https://pse.is/6cq88e


━━ 🎓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 ━━

近年來,臺灣三大藝術學校校長均引發不少爭議。在各種爭執與政治中,往往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甚微,對個人利益的考量居多。教育不是遊戲,更不應是個人創作的材料、野心的工具。「 #學院是藝術平庸的推手? #如是我聞的臺灣藝術高教現場」專題將深入探討我們的美術高等教育面臨哪些問題?大學藝術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 ━ ━ ━ ━ ━ ━ ━ ━ ━ ━ ━ ━ ━ ━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臺灣藝術高教現場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

▍偽造上癮——平庸「藝術家」的復仇 https://pse.is/6cka53​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在其著作《遊歷超現實》(Travels in Hyperreality)中,從「超現實」的角度評論了當代中複製品與贋品存在...
21/08/2024

▍偽造上癮——平庸「藝術家」的復仇 https://pse.is/6cka53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在其著作《遊歷超現實》(Travels in Hyperreality)中,從「超現實」的角度評論了當代中複製品與贋品存在的文化現象。

他指出,藝術品因其獨特性與物質性而珍貴,但藝術市場並不僅僅圍繞這些特性展開。市場更重視的是作品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和形象意義,特別是能否迎合市場口味。

這些贋品的價值不再完全取決於它們是否「真實」,而是取決於它們在市場中的表現和觀眾的接受程度。然而,這種對藝術品的期待,有時並非只是偶然促成的「修復」結果,而是在某些情況下被刻意操縱。

偽造贋品不僅是為了獲取金錢,背後還有某些人對「成功」的渴望。他們試圖騙過專家的鑑定,以證明自己是更高明的行騙者。

➤➤ https://pse.is/6cka53

眾多贋品事件中最舉世聞名的當屬「 #維梅爾偽畫事件」,其核心人物是偽造者 #米格倫(Han van Meegeren)。他的事跡不僅被寫成小說,還被翻拍成電影《真假維梅爾》(A Real Vermeer)。

荷蘭藝術家 #維梅爾(Jan Vermeer)現存作品非常稀少,至今發現不過 40 幅,被荷蘭視為國寶級藝術品。

19 世紀初,華盛頓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曾購得其作品《倒牛奶的女僕》,消息一出引發民眾強烈不滿。最終,荷蘭政府不得不動用國庫,以更高的價格將畫作買回。

當時荷蘭社會對「維梅爾」作品的極度渴望激發了米格倫的野心,讓這位在藝術界不得志的畫家決心傾盡全力模仿維梅爾,以近乎真品的偽作,對那些一再否定他的藝術界進行「復仇」。

米格倫花費數年時間,精心研製了一整套偽造的畫布、顏料和畫筆,並深入研究人們對維梅爾作品的偏好。他創作出許多符合這些期望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於 1937 年完成的《以馬忤斯的晚餐》。

這幅畫不僅成功欺騙了知名藏家,甚至連被稱為「維梅爾專家」的藝術史學者亞伯拉罕.布雷迪烏斯(Abraham Bredius)也對其大加讚賞。

二戰期間,米格倫因為將一幅當時被認為是維梅爾真蹟的畫作賣給納粹元帥赫爾曼.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遭到逮捕,甚至一度被判處死刑。於是他在審判中坦承自己長年的偽造行徑與動機。

1947 年 10 月,米格倫在阿姆斯特丹法院的見證下,完成了一幅《耶穌與律法師們》。最終,米格倫的罪名由叛國罪改為偽造罪。在庭審結束時,他對記者說道:

「如果我死在監獄裡,他們會完全忘記這件事。我的畫作將再次被視為維梅爾的真跡。我創作這些作品,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藝術。」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2137.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人們對於藝術的渴望,不僅局限於現有作品,更期待發現新的、更精緻且符合想像的藝術品。文章首先以「最後的達文西」為例,說明了人們對藝術品的熱切期盼,甚至超越了對作品真偽的關注。接著,介紹了兩位在歷史上刻意...

 #高森信男專欄|約堡的最後一場雙年展 https://pse.is/6cjnug​對於筆者而言,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貿易線:歷史與地理」的內容本身當之無愧地可以作為 1990 年代的「策展人擂臺戰」,同時亦預言了 2000 年代起,全...
20/08/2024

#高森信男專欄|約堡的最後一場雙年展 https://pse.is/6cjnug

對於筆者而言,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貿易線:歷史與地理」的內容本身當之無愧地可以作為 1990 年代的「策展人擂臺戰」,同時亦預言了 2000 年代起,全球大型當代藝術展覽的形式走向。

然而其策劃的方法學以及商討如何解構全球南方及後殖民經濟結構的論述野心,卻換來南非藝壇的冷落。

不少地方評論認為「貿易線」的展出內容不僅南非藝術家所佔比例過低,同時該展所欲討論的論述,亦遠離了南非當下正積極重新建構的新國體。然而該批評,確實正是奧奎.恩威佐所極力避免的:

策展人認為雙年展不應該成為一種建構民族/國族主義的工具,更應該以超越及後設的觀點來重述歷史。

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的展期恰巧時逢「新南非」最動盪的黑暗時刻。

1997 年的南非街頭暴力犯罪案件急遽攀升,許多外國專業觀眾的參觀經驗還包括了對於街頭犯罪的震驚。除此之外,約堡的財政也於該年度瀕臨崩潰。在公務員薪水長達三個月無法發薪的情境下,市政府開始縮減包括動物園及劇院在內的「非必要」開支。

沒有受到國內藝壇支持的雙年展也自然成為開刀的對象,「貿易線」因而在原定展期結束前一個月被迫提前下檔。這次的草率撤檔,也象徵著國際雙年展於南非的終結。

這並不表示南非於 21 世紀後缺乏支持雙年展的資金及行政資源,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屆雙年展不可否認地壓垮了南非地方政府及藝壇對於籌辦雙年展的支持度。

安東尼.嘉德納(Anthony Gardner)及查理.格林(Charles Green)認為在南非民眾於後種族隔離時代此種空前的歷史條件中掙扎時:「奧奎.恩威佐的展覽同時被右翼新自由主義以財政奢侈,以及左翼國族主義以自嗨的國際風格為理由所拒斥。」

「貿易線」對於展覽史研究而言當然有其重要性,更是理解奧奎.恩威佐思想及其策展藝術的重要起點。然而我更加在意「貿易線」所身處的獨特時空環境,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1989 年,於巴黎展出的「大地魔術師」(Magiciens de la terre)縱使可視為後冷戰全球主義的開端。但 1990 年代的南非作為冷戰瓦解後的重要政治實驗場域,「貿易線」將大型國際展覽移師該地展出的決策,亦反映後冷戰初期對於全球化的某種樂觀。


閱讀全文|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content-151952.html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會員加入
https://artouch.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𝗧𝘄𝗶𝘁𝘁𝗲𝗿
https://twitter.com/ARTouch_com
❒ 𝗔𝗥𝗧𝗼𝘂𝗰𝗵 𝗜𝗚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uch_tw/

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貿易線:歷史與地理」於1997年10月12日開展,理應成為「新南非」與國際藝壇橋接的重要窗口,卻因預算原因提前於表定閉展日期前一個月撤展。該次雙年展的草率收場同時預言了南非藝壇的未來:至....

Address

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85號6樓
台北市
10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典藏 ARTouch.com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典藏 ARTouch.com:

Videos

Share

Our Story

《典藏ARTouch》由已具有20餘年藝術媒體資歷的「典藏藝術家庭」所創設,在過往累積旗下多項跨領域媒體的基礎上,持續提供專業領域與藝術愛好者多元且豐富的藝文內容。

《典藏藝術》創刊於1992年,自2000年開始持續擴大媒體版圖,目前旗下包括《典藏.古美術》、《典藏.今藝術&投資》、《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等,建立起專業分眾的獨一品牌。除了一手的藝術相關刊物,典藏也致力於藝術種子的播植與文化馥郁氣息之傳達,於2002年成立以來,不斷地和許多專家學者以及藝術家激盪出一部部專業的著作、經典論叢,同時亦持續地尋找與規畫國內外優質藝術類別新書,邀請讀者與典藏共同培養、灌注中文藝術出版的園地。

自2018年起,在深刻體認到閱聽大眾已高度依賴網路作為訊息與知識獲取平台的當下,我們決定在原本長期耕耘藝術領域的深厚基礎下,積極投注人力與資源於《典藏ARTouch》的經營,企圖應用在網路時代裡不斷創生的工具與媒介,為讀者提供最即時、專業與生動的報導,並且同樣以成為最具可看性與影響力的華文藝術網媒作為我們的使命與目標。 典藏藝術家庭FB相關粉絲頁: 典藏.今藝術&投資 典藏.古美術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典藏藝術網 LINE官方帳號: https://goo.gl/hyz5d2

Nearby media companies


Other Media/News Companies in 台北市

Show All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