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 建築歷史文化研究/舊建築再利用設計/生態建築

謝謝金點設計獎與VERSE的專訪。我們持續爲保存空間脈絡而努力💪
26/06/2024

謝謝金點設計獎與VERSE的專訪。
我們持續爲保存空間脈絡而努力💪

長年投入文化資產研究與再設計的建築師黃筠舒,從小熱愛歷史,更透過設計專業讓歷史接軌當代與未來。她主持的時境建築師事務所透過「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的再生設計規劃,回應了台灣獄政歷史,榮獲來自日本的「Good Desi...

暑期工讀已額滿!謝謝大家—————————————————【2024暑期工讀徵求公告】我們在意空間脈絡我們在意歷史紋理我們更在意 在老建築裡各種創新的新生命我們在意團隊合作與共好共進共學我們勇於挑戰與面對問題我們在意你學到什麼 而不單是我們...
27/05/2024

暑期工讀已額滿!謝謝大家
—————————————————
【2024暑期工讀徵求公告】

我們在意空間脈絡
我們在意歷史紋理
我們更在意 在老建築裡各種創新的新生命

我們在意團隊合作與共好共進共學
我們勇於挑戰與面對問題
我們在意你學到什麼 而不單是我們得到什麼

我們的暑假的工作在 陽明山 基隆 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花蓮
要不要一起來
去向老房子學習 向風土學習 向記憶學習

------------------------------------------------------
所有的老房子背後都有令人喜悅與悲傷的故事。

本團隊秉持的對於文化資產的熱愛,從事有關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計畫、規劃設計與再利用設計、文化資產推廣等工作,期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同時擁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生活。

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
時間 : 2024/7/1~2024/8/30 , 至少需8周以上
申請資格與期限 : 建築.空間相關系所大三以上
名額 : 1-2名
工作內容:古蹟與歷史建築測繪、現場調查、文獻資料蒐集等
提供:工讀薪資、勞保與團保、不定期餐敘

請有興趣的同學寄10mb內的作品集pdf檔至
[email protected],或於FB聯繫

#如果有想要待久一點成為新同事的也歡迎9月一起來加入喔

謝謝金點設計獎與設研院給予的肯定,我們繼續努力🥰
30/01/2024

謝謝金點設計獎與設研院給予的肯定,
我們繼續努力🥰

過去一年 我們面臨新挑戰與幸運豐收新的一年 時境將持續走喜歡的路,而不是好走的路2024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02/01/2024

過去一年 我們面臨新挑戰與幸運豐收
新的一年 時境將持續

走喜歡的路,而不是好走的路

2024 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

17/11/2023


#建築是時代文化資產
#考究歷史做修復基礎
#還原時代更兼顧現代
#克制設計慾望才是難

老建築反映著城市在不同時代發展的軌跡,更是城市的文化資產,不管是要「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重要的還是如何在保存及新用間取得平衡,必須說修復可是比設計更為專業喔!歡迎我的設計好朋友時境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黃筠舒,蒞臨麗寶設計樂園!

🔷來賓:時境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筠舒

🔷主題:專業知識加實地考證,女建築師的文化資產『修復』之路。

👉🏻👉🏻Podcast : 麗寶設計樂園:https://linkby.tw/Apaodesignland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筠舒
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負責人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兼任講師

【專長】
文化資產調查與研究、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與活化策略、古蹟歷史建築修復設計與因應計劃

【獲獎紀錄】
201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最佳人氣獎
2023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Best10
2023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最佳人氣獎
2023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公共空間歷史建築再利用TID獎
2023 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獎 優良設計獎

◼️◻️◼️◻️◼️◻️◼️◻️◼️◻️◼️◻️◼️◻️◼️◻️◼️◻️◼️◻️◼️◻️◼️◻️
全台灣有許多老建築、老房子甚至古蹟,因時光變遷建築體已不堪使用,甚至很多重要的文化資產也隨之消失。如何好好修復保存與再利用,就需要專家協助啦!今天的來賓,除了有學術單位的研究經驗,目前經營的事務所更是全新投入文化資產修復與再利用。當今天真的面對這些文化資產,設計者可以怎樣去思考應對,她也會就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我們歡迎黃筠舒建築師蒞臨麗寶設計樂園!

每週三晚上六點準時開講!🔔🔔按下「訂閱」以免錯過更多有趣精彩的內容呦!

----更多資訊-------
🟫 Youtube⋯⋯🔍漂亮家居:https://reurl.cc/Lpx1G4
🟧 Instagram⋯⋯🔍myhomelife_magazine:https://reurl.cc/VjZady
🟪 line⋯⋯🔍https://lin.ee/sHwqXs2
🟨 podcast ⋯⋯🔍麗寶設計樂園:https://linkby.tw/myhomelife_magazine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

終於放榜了🤩🤩🤩台北刑務所日式宿舍再利用-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得到了✨「2023 GOOD DESIGN AWARD」✨面對殖民歷史的態度有很多種。正向的社會需要正能量的價值。🤜🤛我們把「台北刑務所日式宿舍再利用案-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帶去日本,...
05/10/2023

終於放榜了🤩🤩🤩

台北刑務所日式宿舍再利用-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得到了
✨「2023 GOOD DESIGN AWARD」✨

面對殖民歷史的態度有很多種。
正向的社會需要正能量的價值。🤜🤛

我們把「台北刑務所日式宿舍再利用案-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帶去日本,
想談殖民歷史、戰後變化,
與再利用面對此事時的態度。
歷史是連續的
建物是連續的
都市是連續的
與未來的接軌也是連續的

評審評語:
「將時間的累積視為現代城市生活豐富性的一貫觀念,催生了優秀的設計。」

謝謝評審們的看見。
謝謝業主、設計團隊夥伴、營造單位
謝謝台北市文化局

The buildings, which were used as staff dormitories for Taipei Prison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and as residences for people who moved to Taipei after the WWII,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new public facility. Preserved trees are also blended with the overall plan as a park. Along with shops, restaurants and community spaces, there are prison-related exhibits, and free guided tours are also provided for the visitors. The consistency of viewing the accumulation of time as the richness of modern urban life has led to a good design.

#老房子文化運動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臺北刑務所官舍

Based on Old House Cultural Movement Plan and perspectives on reviving a historic site for public use, the former dormitory complex of Taihoku Prison is now a cultural hub at the heart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n Taipei. These wooden and brick houses are converted to shops, restaurants, a community...

歷史場域的活化涉及到過去、現在與未來。每個地區的風土不盡相同,活化策略也隨機轉變。但不變的是,需要大家共同投入才能一起往前走。9/15我們將帶著這幾年我們投入面狀保存的經驗來交流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05/09/2023

歷史場域的活化涉及到過去、現在與未來。每個地區的風土不盡相同,活化策略也隨機轉變。
但不變的是,
需要大家共同投入才能一起往前走。
9/15我們將帶著這幾年我們投入面狀保存的經驗來交流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2023 創生塾《街區空間活化的幕後推手》即將登場!
󠀠
2023 創生塾最後一回!將創生走回街區實踐!
󠀠
過去四個月時間,創生塾每月周五夜,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圍繞著「企業參戰地方未來」的主軸,與大家談了 #生活型態提案、 #地方人才、 #自然永續事業、 #未來學校教育 等四個不同的台日創生案例。
󠀠
下週五9月15日,一起探討當創生走入生活,會面臨的地方街區與空間的活化議題。
󠀠
創生塾邀請到投入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工作近20年的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 主持建築師黃筠舒,分享如何活化一個沒落的街區與空間,重新讓街區恢復活力。
󠀠
黃筠舒建築師參與過多項文資的保存與活化,國史館、台中火車站二十號倉庫群、出磺坑油礦文化景觀等,近期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更是獲得了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
本次講堂,承毅老師也會不吝嗇分享多個日本老舊街區的活化案例,內容精彩,千萬不要錯過嘍!

·
·
·
❐ 《街區空間活化的幕後推手》
▎時 間: 09/15(五) 晚間19:00~21:00
▎地 點: 紅氣球 島之食華山店(台北市華山1914園區1C館2樓)
▎分 享 人:黃筠舒(時境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
✦ 活動名額有限,立即報名:https://reurl.cc/3O0xej
󠀠󠀠
* 凡參加者皆享有 紅氣球 島之食華山店 任選飲品點心組合優惠$150/組(原價$180~240)
󠀠
主辦單位:林 事務所
合作單位: 紅氣球 島之食華山店

台北的文化資產與都市開發間的張力是全台灣最高的城市,而文化資產法令下為了要確保文資周全,程序複雜的相關工作,往往令關係人怯步。所有權人想拆、使用者與經營者叫苦,想把這些留下來的常常只剩下肩負重任的主管機關與委員以及文資愛好者。這個案子在執行...
09/08/2023

台北的文化資產與都市開發間的張力是全台灣最高的城市,
而文化資產法令下為了要確保文資周全,
程序複雜的相關工作,往往令關係人怯步。
所有權人想拆、使用者與經營者叫苦,
想把這些留下來的常常只剩下肩負重任的主管機關與委員以及文資愛好者。

這個案子在執行時深切的希望文化資產不單是孤芳自賞的價值。
而是能回到都市當中成為自然而然生活的所在。
因為這樣在城市核心中群落式的文化資產,
肩負著讓社會大眾對於文化資產是負資產改觀的重責大任。

這幾年事務所經營的面向堅守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設計工作,
婉拒新建、室裝與建築師的各種審查業務。
是因為希望能累積專注而深刻的能量,
讓每一次出手都是品質穩健的、可延續的、思考周延的。

很開心得到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非常感謝所有參與者的共同付出,
謝謝業主的信任,
謝謝評審們的慧眼,
更謝謝喜愛這個場域的每一個人,
對於這個過去具有高度爭議歷史事件的場域,

能得到Best 10與網路人氣獎,
意義非凡。
-------------------------------------------------
#再利用營運單位:
逸居股份有限公司
#再利用設計單位:
整體規劃:時境建築師事務所
室內公裝:天涵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戶外景觀:大適整合設計有限公司
戶外照明:羅伊真照明設計事務所
結構診斷: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
機電規劃:新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消防規劃:安心消防企業社
策展協力:拾意創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工程承攬:天崗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過去的文化資產再利用,多是以文化資產為本位的再利用思考。強調的是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價值感,以及過往的風貌,即是「再利用適宜性」的考量。隨著時代變遷,以及社會對於文化資產的關注,越來越多人享受在歷史空間活動的美好氛圍,讓歷史建築越來越受到關注...
12/07/2023

過去的文化資產再利用,多是以文化資產為本位的再利用思考。
強調的是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價值感,以及過往的風貌,
即是「再利用適宜性」的考量。

隨著時代變遷,以及社會對於文化資產的關注,越來越多人享受在歷史空間活動的美好氛圍,讓歷史建築越來越受到關注。
但另一方面,文化資產的保存亦面臨到諸多所有權人在土地價值大於建物價值思維下,或者難以維護、修復等諸多問題而無保存的相關意願。
當文化資產與生活脫勾後,資產逐步形成負債,因此引發了諸多的保存爭議。
我們當時接到這個案子時,心中所想的是:

文化資產如何重新回到都市中?如何成為再自然不過的生活場域?

期望藉由本案讓再利用的角度,
開始不再單純以機能導入的再利用方式,
而是更積極的提出與都市整合協力再生的願景。

很榮幸
入圍了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歷史空間再利用類

我們再接再厲💗

2023暑期實習計畫申請!!!所有的古蹟背後都有令人喜悅與悲傷的故事。本團隊秉持的對於文化資產的熱愛,從事有關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計畫、規劃設計與再利用評估、文化資產推廣等工作,期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同時擁有過去、現在、未來的...
24/04/2023

2023暑期實習計畫申請!!!

所有的古蹟背後都有令人喜悅與悲傷的故事。本團隊秉持的對於文化資產的熱愛,從事有關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計畫、規劃設計與再利用評估、文化資產推廣等工作,期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同時擁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生活。

歡迎暑期一起來加入!!

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
時間 : 2023/7~2023/9 , 至少需8周以上
申請資格與期限 : 大三以上,額滿為止
名額 : 2-3名
實習內容:古蹟與歷史建築測繪與繪圖、現場調查、文獻資料蒐集

請有興趣的同學寄10mb內的作品集pdf檔至
[email protected] ,或於FB聯繫

「看不見的設計」日本庭園大師枡野俊明著有「看不見的設計」一書。內文提到:如果一昧彰顯「這裡是特別的設計」、「這裡有這些設計呢」,將成為無趣的裝置。不彰顯自我的存在。日本庭園的每個構成要色都不能彰顯自我的存在,這點是很重要的。第一次踏進將近完...
08/09/2022

「看不見的設計」

日本庭園大師枡野俊明著有「看不見的設計」一書。
內文提到:
如果一昧彰顯「這裡是特別的設計」、「這裡有這些設計呢」,將成為無趣的裝置。
不彰顯自我的存在。
日本庭園的每個構成要色都不能彰顯自我的存在,這點是很重要的。

第一次踏進將近完工的刑務所時,對於整體空間的狀況有許多深深的焦慮。

基地外,金華街並無完善的人行系統。
基地內,人行道的11棵老樹,在我們計劃內要執行樹保,浮根問題嚴重。
原規劃以棟為單位的帶狀日式宿舍群,7棟建物有7個高程,還有各自的無障礙斜坡。

整個再利用設計像是幫女孩兒梳開滿頭打結亂髮,梳順,再重新綁起的過程。
我們梳理了三條軸線-都市、生活與記憶,打開了兩個開放空間,串連七棟歷史建築。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看不見的設計。
設計存在於一通通溝通的電話中,
存在於幫私人業主建立歷史建築為何的概念中,
存在於把100種基地新舊細微高程銜接,回應都市需求、提供視野的過程中。
我們的設計慾望與喜好放到最後面,
而是成為歷史與環境的抬轎者。

接下來啟動9年營運期,深深祝福。

———————————————————————
老房子文化運動—原台北刑務所官舍再利用
業主:逸居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監造:時境建築師事務所
室內整合:天涵空間設計
施工營造:天崗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大適整合設計、園藝珠珠老師
燈光:羅伊真照明設計
機電:刁仁安技師
結構: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
歷史策展協力:拾意創合
修復再利用、規劃設計期間:110/6~111/3
施工期間:111/4月中~111/7月底

今年暑假,我們要去好幾個地方測繪與探查,歡迎對文化資產有興趣的年輕建築人,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的美好與記憶。
24/05/2022

今年暑假,我們要去好幾個地方測繪與探查,
歡迎對文化資產有興趣的年輕建築人,
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的美好與記憶。

今年我們是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2.0的PCM團隊,整個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2.0專案計畫未來將有修復工程、施工紀錄、紀錄片拍攝、文化資產教育的知識體系深根工作,以及歷史散步道導覽與踩線團等的相關活動。今年的接棒,我們努力把棒子接好,讓「這片油井...
04/03/2022

今年我們是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2.0的PCM團隊,
整個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2.0專案計畫未來將有修復工程、施工紀錄、紀錄片拍攝、文化資產教育的知識體系深根工作,以及歷史散步道導覽與踩線團等的相關活動。
今年的接棒,我們努力把棒子接好,
讓「這片油井山林採的不只是石油,還是人心!」

#出磺坑,動起來!!!

嗨~出磺坑的好朋友們!👋👋
偷偷告訴大家⋯聽說出磺坑今年度好像又有一系列好玩的計畫正在醞釀中🤫
__
大家還記得去年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
還記得我們出了一本《黑色金奇之旅–我的石油小百科》繪本讓大家認識油礦資源嗎❓
還記得《106號油井》舞台劇讓曾經的滿山燈火與豐沛情懷,再次💡💡💡點滿整片山窩嗎❓
還記得《油水商行》的經典飲品🥤和一系列的手作課程與講座活動嗎?
還記得出磺坑有一條《手作散步道》很適合🌲健行踏青🌲🚶,一探大自然風貌嗎❓

怕大家忘了這些美好回憶~

快趁這週末又是美好的艷陽天🌞🌞🌞
來大湖努力抓住草莓季尾巴的同時,順道來出磺坑散步道走春回味喔❗️❗️

#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2.0
#大湖草莓
#歷史散步道

09/08/2021
2020年終工作回顧Part 1【桃園市歷史建築國土政策研究訓練中心暨土地改革陳列館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歷史脈絡與建築簡述:桃園市歷史建築土地改革陳列館與國土政策研究訓練中心興建於1966~1968年間。當時的台灣,在1950年開始...
10/02/2021

2020年終工作回顧Part 1

【桃園市歷史建築國土政策研究訓練中心暨土地改革陳列館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

◆歷史脈絡與建築簡述:
桃園市歷史建築土地改革陳列館與國土政策研究訓練中心興建於1966~1968年間。當時的台灣,在1950年開始了第一波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的政策執行下,歷經了1951年公地放領、1953年耕者有其田後的15年開始陸續興建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後改為土地改革陳列館)與土地改革訓練所(後改為國土政策研究訓練中心)。
因為在二二八、白色恐怖與臺灣從清代以來的土地業佃關係的歷史脈絡下,政策推進的順利與回應多數佃農需求的特殊背景,讓臺灣土地改革在國際上普遍被認為是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因當時美國將臺灣視為牽制中國共產勢力擴張的聯盟,為避免國民政府重蹈在中國因沒有掌握好農工族群導致共產勢力的擴張大陸淪陷的問題,美方大力挹注農復會協助臺灣土地改革的政策擬定與經費執行。
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在對岸的臺灣為了強調自己在中國文化的正統性,開始進入了約維持10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個運動也成為有別於當時國際上現代主義風潮下的臺灣特有種。因此在國內外情勢交織,土地改革成為國民政府最好的大外宣的角色下,土地改革成果展現與訓練集會的需求,成為興建這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前後棟(展示集會)、土地改革訓練所(教育與住宿)主因。

而在建築風格與構成上也完整反映興建背景與功能。需要扮演外宣角色宣告中國主體性的土地改革資料陳列館前棟呈現現代主義下仿中國古典式樣的樣態,後棟則為薄殼構造提供大型集會功能。而土地改革訓練所因有農復會導入的美援經費則以現代主義簡潔的線條呈現,樓板為空心磚構造。
建築設計部分,目前能確定的部分,土改館後棟與土地改革訓練所由鼎華建築師事務所的許英魁建築師設計,畢業於北京大學建築工程學系,在與王玉堂建築師共同成立事務所之前,擔任過台灣省工礦公司工程分公司建築師、台灣省建設廳營建處建築課課長、湯姆斯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工程師、美軍美國工程設計公司駐台事務所建築工程師、吳文憙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工程師、私立中國市政專科學校公共工程科副教授工作。1970~1975年間多處赴國外考察使館建築與餐廳的設計,目前高齡約96歲,居住於非洲。

◆整體價值論述:
*整體性
從歷史及社會層面而言,戰後1950至1970年代正值國民政府遷台後與中共進行國家主權與現代化代表之長期競賽,國府在台灣以土地改革政策穩定社會局勢並與美國結為戰略盟友,同時將土地規劃與農業發展成果作為國際外交宣傳之工具,與反共勢力及同樣面臨土地問題的開發中國家保持友好關係。土地改革陳列館建築群即因應完善官方宣傳土地改革成效之需而設置,而稍後成立的土地改革訓練所則提供了國際有志人士進行交流及訓練的場所。另外,一開始土地改革陳列館前棟設於原桃園大圳第五、六號池之間,後來第六號池掩埋後以南側部分土地作為土地改革訓練所之敷地,附近縱貫道沿線亦陸續設立工廠與商業區,說明了桃園中路地區自農業要地至行政工商要地之轉移,同時見證了當地埤塘地景利用之興衰與變遷。
從藝術及建築價值來看,原土地改革陳列館及土地改革訓練所建築群分別為不同時期所建造及增、擴建,兼具了仿中國古典式樣、現代主義等不同構造與裝飾風格,分別反映了台灣1950至1970年代當局與建築師對於國族認同及現代中國樣式之體現、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與裝飾風格的在地化實踐、以及當時工法技術發展之趨勢與引用。
因此,原土地改革陳列館及土地改革訓練所建築群除了見證當時台灣土地改革促進農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之外,亦作為當局官方對海外宣傳以與中共政權抗衡之代表,同時建築式樣及裝飾風格也說明了當時台灣公共建築的設計考量與工法技術發展,形塑了此場域的完整性。

*稀有性
當時國民政府在台灣實施土地改革政策,首先藉桃園地政事務所倉庫陳列展示相關成果。後來因成效顯著,除了將桃園地政事務所廳舍亦納為展覽場所、並改名為台灣省土地改革陳列資料館之外,部份縣市如台北、台中、新竹等於1960年代初期亦有在當地設置土地改革紀念館之行動,多由中國土地協會、縣市農會等單位向民間募捐籌建,並開放國內外人士自由參觀。然而,僅有位於桃園的土地改革陳列館係由省政府撥款興建,並向後來中美合作設置的土地改革訓練所提供交流訓練之場地;建築群歷經不同時期增建、不同單位使用,迄今仍留存原始配置大致樣貌,且尚可辨識各時期的空間機能與工法特徵。
因此,原土地改革陳列館之前身桃園地政事務所為全台第一棟展示戰後實施土地改革成果之處,新館舍成立後亦為國民政府向國際宣傳台灣土改成效的唯一官方場所;土地改革訓練所亦為全台僅有的同時進行土地政策外交宣傳及與國際協力培育農發相關人才之場所,並將陳列館的機能納入交流訓練之中,具備無可取代之稀有價值。

◆未來活化再利用課題:
(一)土地改革官方宣傳立場之反思
(二)回應農業地景脈絡變遷
(三)延伸都市開放空間與社區參與之結合

#謝謝歷史顧問范雅鈞博士、蔡明穎建築師、施忠賢結構技師的共同參與 #
#謝謝許英魁建築師的北大同學蘇金鐸建築師接受訪談 #

Address

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32號8樓之一
Xinbei
106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沿著時,走向境

文化資產的工作非常的紮實,

要能文,書寫歷史與建築、搜索文獻、大量閱讀史料、繪製相關圖說,

要能武,現場調查蚊蟲跳蚤、爬上爬下、百年的灰塵、酷熱與酷寒的地方都可能前往。

很可能你的快樂不在於創造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