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 出版 Eagle Publishing

鷹 出版 Eagle Publishing 2021年 3月創立
品牌精神:在絕壁和雲層之上,開通想法的路。
鷹出版將聚焦在自然、科普、哲學等知識領域,以超克的視野,提供生活之慧眼與洞見。

 #帶你看見自己與萬物如何共振的書。════ 九月.新書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𝘕𝘰𝘵𝘦𝘴 𝘰𝘯 𝘊𝘰𝘮𝘱𝘭𝘦𝘹𝘪𝘵𝘺𝘈 𝘚𝘤𝘪𝘦𝘯𝘵𝘪𝘧𝘪𝘤 𝘛𝘩𝘦𝘰𝘳𝘺 𝘰𝘧 𝘊𝘰𝘯𝘯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𝘊𝘰𝘯𝘴𝘤𝘪𝘰𝘶𝘴𝘯𝘦𝘴𝘴...
01/09/2025

#帶你看見自己與萬物如何共振的書
。════ 九月.新書 ════。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 𝘕𝘰𝘵𝘦𝘴 𝘰𝘯 𝘊𝘰𝘮𝘱𝘭𝘦𝘹𝘪𝘵𝘺
𝘈 𝘚𝘤𝘪𝘦𝘯𝘵𝘪𝘧𝘪𝘤 𝘛𝘩𝘦𝘰𝘳𝘺 𝘰𝘧 𝘊𝘰𝘯𝘯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𝘊𝘰𝘯𝘴𝘤𝘪𝘰𝘶𝘴𝘯𝘦𝘴𝘴, 𝘢𝘯𝘥 𝘉𝘦𝘪𝘯𝘨
♞尼爾.泰斯(𝘕𝘦𝘪𝘭 𝘵𝘩𝘦𝘪𝘴𝘦) /著 ​
♞甘錫安/譯
♞𝟐𝟎𝟐𝟓/𝟎𝟫/𝟢𝟥上市

❝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連結的複雜旋律。❞
結合醫學、科學與哲學的深度思辨,
一本寫給「複雜心靈」,帶你看見自己與萬物如何共振的書。

【誠摯推薦】
✦方偉達/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理學院副院長
✦李宣緯/美國理海大學健康學院助理教授
✦林秀豪/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合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萬物只在自己特定的視角中能被看作一個事物
在更低的層次中,我們找不到它;在更高的層次中,它組織成了更大的事物。
它究竟是什麼?存在是什麼?
──────────
| 𝟤𝟢𝟤𝟦年鸚鵡螺圖書獎得主 |
| 𝟤𝟢𝟤𝟥年邊緣人最愛的書籍 |

「複雜性理論」是一門探討複雜系統的科學。
但所謂的複雜,其實與我們的存在方式有著緊密而深刻的聯繫。

飛舞變幻的鳥群,無數螞蟻構成的蟻窩,組成我們的細胞和微生物,激流中的漩渦和泡沫……正是這些由大量部分構成的整體「系統」,展現了超越單一部分的秩序與創造力,形成跨越尺度、貫穿生命和宇宙的共通旋律。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帶我們一窺複雜性理論的獨特視野,瞭解這個豐富而充滿活力的世界,如何與我們緊密連結。

身兼內科醫生、科學家和哲學家尼爾.泰斯在這趟結合科學與哲思的旅程中,以飽含知性與詩意的文字,帶領我們悠遊於各種不同尺度的光景。透視細胞、生命、物質和生態系的邊界,遊覽物理學、邏輯理論與形上學交纏的思想歷史。帶我們從整體的角度,思索「自我」在這個複雜世界中的細緻意義。

《複雜之美》是一本獻給複雜心靈的澄明之書。它帶我們瞭解這個複雜世界的一致原理,也引導我們看見自己存在的本質,喚醒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奇蹟和意義。

【作者介紹】
尼爾.泰斯(𝘕𝘦𝘪𝘭 𝘵𝘩𝘦𝘪𝘴𝘦)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病理學教授。他的研究成為成人幹細胞可塑性及人類間質解剖學的先驅,此外也長年修習佛學。泰斯博士的複雜性理論研究促成了許多領域的跨學科合作,例如整合醫學、意識研究和科學與宗教的對話等。

【各界好評】
❄ 《複雜之美》令我深深著迷。本書深入科學的探索,對生命深情凝視。泰斯以病理學家的細膩眼光,從顯微鏡下的人體組織走入宇宙;帶領我們穿越幹細胞、組織、生態系統,以及人類意識的研究。結合科學、宗教與藝術,理解看見萬象共舞的可能性。
——方偉達/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理學院副院長

❄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其優雅的簡潔性。泰斯將複雜的科學概念濃縮為支配所有生命系統的四個基本規則,從分子到生態系統皆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泰斯對於萬物並非真正分離這一觀點,透過觀察尺度的轉換,展示了我們的邊界如何消解——我們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巨大互聯系統的表現形式。他展示了數學定理和量子物理學如何與冥想傳統相呼應,驗證認知現實的直觀方式,讓我們體驗根本的相互連結性。——李宣緯/美國理海大學健康學院助理教授

❄ 這是一本令人驚艷的科普作品。作者泰斯從螞蟻的行為、細胞的運作,到宇宙的秩序與混沌,引導讀者探索「整體大於部分總和」的複雜性法則。《複雜之美》跨越科學、哲學與宗教的邊界,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展開一趟知性與心靈兼具的旅程。——林秀豪/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 作者在本書中為複雜科學提供了客觀、全面而且易懂的介紹,讀者可以受益不少。對量子力學與其他科學、意識、以及哲學,則提供了作者個人的思考,可供讀者作為參考。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合聘研究員

❄ 這本不同凡響的書籍將改變我們對自己和宇宙的理解。它將賦予我們力量。泰伊斯對探索現實背後的科學帶來重大貢獻,每個人也將因此受益。——喬布拉(𝘋𝘦𝘦𝘱𝘢𝘬 𝘊𝘩𝘰𝘱𝘳𝘢)/醫學博士,喬布拉基金會創辦人

❄ 全面、睿智又溫暖地探索複雜性、生命、心智和突現。大家都應該讀這本書,世界因為這本書而變得更好。
——考夫曼(𝘚𝘵𝘶𝘢𝘳𝘵 𝘒𝘢𝘶𝘧𝘧𝘮𝘢𝘯)/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獲麥克阿瑟獎,著有《秩序的起源》(𝘛𝘩𝘦 𝘖𝘳𝘪𝘨𝘪𝘯𝘴 𝘰𝘧 𝘖𝘳𝘥𝘦𝘳)

❄ 想深入瞭解現實的真實本質,一定要讀這本經典書籍。
——瑟曼(𝘙𝘰𝘣𝘦𝘳𝘵 𝘛𝘩𝘶𝘳𝘮𝘢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喀巴大師講座教授

❄ 《複雜之美》帶領我們深入細胞、飛出星系,讓我們深入理解自己從何而來的奧祕。這段迷人又引人深思的旅程,讓我感到充滿驚奇。
——愛普斯坦(𝘔𝘢𝘳𝘬 𝘌𝘱𝘴𝘵𝘦𝘪𝘯)/醫學博士,著有《療法的禪法》(𝘛𝘩𝘦 𝘡𝘦𝘯 𝘰𝘧 𝘛𝘩𝘦𝘳𝘢𝘱𝘺: 𝘜𝘯𝘤𝘰𝘷𝘦𝘳𝘪𝘯𝘨 𝘢 𝘏𝘪𝘥𝘥𝘦𝘯 𝘒𝘪𝘯𝘥𝘯𝘦𝘴𝘴 𝘪𝘯 𝘓𝘪𝘧𝘦)

❄ 這段讓人徹底改變的旅程深入平常難以見到的地方。這些複雜又互補的交互作用,為科學、藝術和宗教提供靈感,說明我們是有意識和具創造力的存在,無法和生命的整體分離。
——貝克(𝘐𝘢𝘯 𝘈. 𝘉𝘢𝘬𝘦𝘳)/博士,著有《世界之心》(𝘛𝘩𝘦 𝘏𝘦𝘢𝘳𝘵 𝘰𝘧 𝘵𝘩𝘦 𝘞𝘰𝘳𝘭𝘥)

❄ 泰斯帶領我們穿過「閃著微光的複雜性網絡」。從子宮到強風吹拂的世界顛峰,讓我們完全瞭解所有地方和所有人。——賽柏格(𝘔𝘢𝘶𝘳𝘦𝘦𝘯 𝘚𝘦𝘢𝘣𝘦𝘳𝘨)/著有《品味宇宙》(𝘛𝘢𝘴𝘵𝘪𝘯𝘨 𝘵𝘩𝘦 𝘜𝘯𝘪𝘷𝘦𝘳𝘴𝘦)

════ ​ 。════
⑨月③日即將上市。
════ ​ 。════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 𝘕𝘰𝘵𝘦𝘴 𝘰𝘯 𝘊𝘰𝘮𝘱𝘭𝘦𝘹𝘪𝘵𝘺
𝘈 𝘚𝘤𝘪𝘦𝘯𝘵𝘪𝘧𝘪𝘤 𝘛𝘩𝘦𝘰𝘳𝘺 𝘰𝘧 𝘊𝘰𝘯𝘯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𝘊𝘰𝘯𝘴𝘤𝘪𝘰𝘶𝘴𝘯𝘦𝘴𝘴, 𝘢𝘯𝘥 𝘉𝘦𝘪𝘯𝘨
♞尼爾.泰斯(𝘕𝘦𝘪𝘭 𝘵𝘩𝘦𝘪𝘴𝘦) /著 ​
♞甘錫安/譯
♞𝟤𝟢𝟤𝟧/𝟢𝟫/𝟢𝟥上市

│複雜性│系統│結構│混沌理論│碎形│意識│心靈│哲學│形上學│整體論│哥德爾│靈性│

OB短評・今天推《機器中的惡魔》!
31/08/2025

OB短評・今天推《機器中的惡魔》!

OB短評・今天推這本!

👾《機器中的惡魔》
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著,林麗雪譯, 鷹出版
從薛丁格的「生命是什麼?」出發,細數其後各科學領域的突破與貢獻,頗有鳥瞰之功,作者更提出「資訊」作為眾學科的公分母,AI氣十足。然而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今日所知,其實並未高出薛丁格多少。也許回答這樣終極大哉問,並非自然科學的強項,畢竟造化的奧祕是遠超物相之外的。
👀完整評論請見官網➤
OB短評》 #543應用在生活細微處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71576

▰ 穿透自我與世界的裂隙|看見整體之美從細胞和蟻群的形象,到量子泡沫的生滅迴圈,複雜系統模糊了意義與世界的隔閡,但我們探詢其中最細微的生命之光。▰ ​——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𝘕𝘰𝘵𝘦𝘴 𝘰𝘯 𝘊𝘰𝘮𝘱𝘭𝘦𝘹𝘪𝘵𝘺 𝘈 𝘚...
31/08/2025

▰ 穿透自我與世界的裂隙|看見整體之美
從細胞和蟻群的形象,到量子泡沫的生滅迴圈,
複雜系統模糊了意義與世界的隔閡,
但我們探詢其中最細微的生命之光。▰

—— 《複雜之美:連結、意識和存在的科學》 
𝘕𝘰𝘵𝘦𝘴 𝘰𝘯 𝘊𝘰𝘮𝘱𝘭𝘦𝘹𝘪𝘵𝘺 𝘈 𝘚𝘤𝘪𝘦𝘯𝘵𝘪𝘧𝘪𝘤 𝘛𝘩𝘦𝘰𝘳𝘺 𝘰𝘧 𝘊𝘰𝘯𝘯𝘦𝘤𝘵𝘪𝘰𝘯, 𝘊𝘰𝘯𝘴𝘤𝘪𝘰𝘶𝘴𝘯𝘦𝘴𝘴, 𝘢𝘯𝘥 𝘉𝘦𝘪𝘯𝘨
#9月新書即將上市

📝  #鷹編碎碎念―― 小心那些看似合理的比喻,它們可能正在偷渡偏見​回家路上,我常常在某個路口等紅綠燈。抬頭總會看到那棟樓上,一個巨大刺眼的「扯」字。它太醒目了,彷彿是一種公開指控——針對某位幼兒園園長的不法行為。​這或許是法律之外的自力...
30/08/2025

📝 #鷹編碎碎念
―― 小心那些看似合理的比喻,它們可能正在偷渡偏見

回家路上,我常常在某個路口等紅綠燈。抬頭總會看到那棟樓上,一個巨大刺眼的「扯」字。它太醒目了,彷彿是一種公開指控——針對某位幼兒園園長的不法行為。

這或許是法律之外的自力救濟,也可能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但當事人仍要讓對方身敗名裂;更可能是一種憤怒的「公諸於世」——無法接受教育工作者竟做出如此惡行。

長久在「扯」字的洗禮下,鷹出版也推出了 《這樣比太扯!》。
不過,這本書談的,並不是那些一眼就看出「太扯」的事,而是那些偽裝得看似合理,卻暗藏偏見的比較。

📌 比喻原本是一種文學手法 ——好的比喻能增添理解與趣味,但若被惡意操弄,就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偷渡價值立場,誤導不夠警覺的讀者。唯有拆解後,你才會忍不住喊出:「這樣比太扯!」

誠如劉珞亦在導言中所說:
「鬼扯的比對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擅長『去脈絡化』,愛用『個案推整體』,並總在『看似中立』的表面下,暗暗推動某種立場。最終,它讓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僵化,對不公義的敘事麻痺,對真實的多元可能性視而不見。這本書並不是要放棄比較,而是提醒我們:使用比較時必須誠實、謙遜,並帶著批判意識。」

👤 作者身為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講師,研究全球比較與城市環境,因此書中案例遍佈世界:

英國、葡萄牙

莫三比克、獅子山

以色列、南非

每一個案例,都讓你對新聞與日常敘事有全新的理解。

🔍 比如——
・電動車真的比油車更環保嗎?
・巴勒斯坦人入境以色列工作,能否直接對照南非種族隔離?
・當有人說獅子山的醫療環境「等同兩百年前的英國」,這樣的比喻究竟在傳達什麼?

作者走訪世界各地,不只是感嘆「比較」常淪為既得利益者的工具,更是揭穿那些披著合理外衣的騙局。筆觸帶著人道關懷,卻不流於濫情,而是憑著實地調查與扎實數據,讓我們看見 不公義如何被包裝成偏見與話術。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關於「比較」的書,更是一種提醒:
小心每一種你接收的敘事,因為它可能正在塑造你對世界的想像。

🔑 當我們多一份思考的工具、多一把拆解真相的武器,就能更接近正確理解、正確思考。
這,正是《這樣比太扯!》所帶來的希望。

#這樣比太扯 #批判思考 #比喻 #閱讀推薦

🏞️ 比較的實地指南我們拿來做比較的,不只是人或事件。還有地方、國家,甚至歷史。但若忽視背後的關係脈絡,這些比較就會變成誤導。​✒︎前言摘文 III本書是一本指南,旨在引導讀者理解人們如何用比較來掩飾事物或誤導注意力。本書跨越人、地方與歷史...
29/08/2025

🏞️ 比較的實地指南
我們拿來做比較的,不只是人或事件。
還有地方、國家,甚至歷史。
但若忽視背後的關係脈絡,這些比較就會變成誤導。

✒︎前言摘文 III
本書是一本指南,旨在引導讀者理解人們如何用比較來掩飾事物或誤導注意力。本書跨越人、地方與歷史三個部分,針對比較進行批判式的理解。人的部分從個人著手,探討家庭內的比較;接著探討運動圈及政治圈比較和推崇名人的方式,而這些比較往往忽視了造就他們更輝煌成就更全面的社會關係。最後則會探討狗與主人之間的比,揭示了人們在種族和階級上的態度。在個人層次上,我們常常不公平地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而沒去考慮到「自身境況」這個更全面的背景脈絡。也許別人更有錢、更健康,是因為他們成長過程中享有的優勢:經濟支持、更好的教育和飲食、運動和旅遊機會,或者就只是遺傳和際遇這類不可控的偶然事物塑造了他們的一生。是社會定位決定了成敗,而不是由可細分和比較的個人來決定成功失敗。這部分將探索這些動態,是鬼扯比對的社會學。

如果一個主題關注的與社會變遷有關,那它就是社會學的。至於跨越空間及地方的變化,是地理學的範疇,跨時間的變化則是歷史學的。第二部談論地方的內容,是我的主場。以學門來說,我的專業是地理學家。研究地理到了攻讀學位的程度時,就不再是硬背國旗或某座城市的主要產業和河流而已,而是讓自己沉浸在一門充滿複雜性、並試圖解開環境與社會之間關聯的學科之中。在氣候變遷和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跨領域關鍵能力的人才,這些能力涵蓋從大氣流程建模、理解自然災害、風險和恢復力,到能對抗社會的不平等,並繪製出城市發展和文化變遷等各個領域。

我的教學促使我要求學生比較不同地方,並思考驅動不平等發展的真正變遷動力。在這裡,我邀請他們進行關聯式比較。舉例來說,如果要比較英國和肯亞的發展,他們各別的富裕和貧窮不單純是因為各自的自然環境或兩個社會的內在特徵,而是取決於各自與外在世界的不同關係。在這個例子當中,國際關係涵蓋了從非洲開採原料以促進歐洲發展的這段英國剝削肯亞的殖民史,還進一步延伸至今日奈洛比(肯亞首都)在全球經濟中的從屬政治地位。在今日,肯亞為世界市場主要提供的是廉價的農產品、自然資源以及野生動物觀察旅遊地。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殖民期間數十年的低度發展阻礙了教育,將經濟導向了為全球市場提供茶葉等廉價商品,壓制了在地工業的崛起,並建立了一種大型狩獵以及西方觀光客開著越野車尋找大象和長頸鹿的傳統。如果不突顯這個更全面的關係脈絡,我們就無法合理地比較這些國家內部的生活面向。本書地方的部分從地理學角度,說明了那些將各大學、各醫院、各城市和各國家拿來比較的流行方式,如何將每個地方進行孤立的分析,而沒有充分反映出那一整張使某個地方成功或失敗的更全面關係網。這些章節進一步展示了,如何拿這一整片更全面的不平等發展關係全圖,去解釋空間為何彼此差異的原因。

身為地理學家,田野調查是我專業實作的核心,而這本關於比較的實地指南,是在二十年真實世界研究中發展出來的。走進「田野」不只是背上背包,飛到某個很有異國風情的地方,開始訪問人們。從街頭市場到農業社區,再到政府機構,我做足了該做的國際實地訪問研究。這本書橫跨我在莫三比克、獅子山、南非以及尚比亞等非洲社會的研究案例,也有來自香港、印度、葡萄牙和老家英國的例子。然而,田野調查遠不止於拜訪各地,進行第一手的研究,還可以一路延伸至過去。古早的媒體資料、歷史文獻、線上目錄、其他檔案資料,甚至雕像,都有助於我瞭解比較的用處和濫用之處。這些方法成為本書第三部的核心—歷史回顧過往,讓我們看看「選擇性地解讀過去」如何時常利用比較,推廣了特定政治化的世界觀。

歷史經驗遭到操弄後,改變了人們對於當下的感受。歷史比對也為當代的辯論增添風味。美國左右翼的緊張關係堪比內戰。俄羅斯摧毀烏克蘭多個城市,就如納粹圍攻史達林格勒一樣。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正在追隨拿破崙的腳步。這一類的比對有些有點道理,其他的則太超過,無法令人信服。一位具影響力、受過良好教育的演講者,可以從他的知識資料庫裡選擇性地抽出一則範例來鞏固自己的論點。強森(Boris Johnson)就是這方面的大師。當他想為論點增添智識的分量時,他就會引經據典。他首相任期結束前的兩個案例,就展現了他的精湛技藝。2019年上任後不久,在一場於紐約聯合國大會的演說中,他把脫歐比擬為希臘英雄普羅米修斯所遭受的永恆折磨。三年後當他辭去首相職務時,他把自己比做辛辛納圖斯(Cincinnatus)—那位任期結束後「回去操犁」、直到羅馬面臨危機時才重返大位的羅馬領袖—強森這邊倒是還沒預言成真。脫稿開講時,他引經據典的隱喻會讓不熟悉古希臘羅馬的訪問者措手不及,並讓大眾相信他是個深刻的思想家,或者至少讓他們誤以為他對該主題的認識比實際上更多。強森也很熱衷拿自己跟心目中的偉大英雄與榜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做比較,他這種荒謬的比較將會在第三章中深入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穿比較
當這些論點隨著一章章過去而逐漸複雜和深入時,它們便會扯下比較的扭曲面具,讓你跟鬼扯直面相對。讀完本書,你的批判思維力將會提升,但不僅止於認出鬼扯而已,還會培養你關係性的思維能力,並讓你能夠有效地運用比較。第二點很重要,因為本書並非抱持「反對比較」的這種虛無主義觀點。比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知識工具,但需要小心謹慎定位並老老實實地使用。這本指南在關鍵時刻強調了比較的效用,以此展現隱喻、模範和指標如何能成為強大的工具,傳播挑戰性的觀點或揭發不公義之事。關係性比較能為混亂的世界帶來秩序。如果沒有比對數據,就沒有證據挑戰性別的薪資差距、描繪疾病傳染模式、指出最糟糕的汙染單位,或是突顯教育結果的差異。歷史上那些發人深省的教訓,可以幫助決策者避免犯下過往的錯誤。比較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可以促使人們討論新方法,處理從應對氣候變遷,到公衛和社會不平等的種種全球挑戰。所以,本書在主要強調那些混淆人心的鬼扯比對的同時,也期許讓讀者對於能加深理解的比較有新的看見。

本書以鬼扯的概念為框架,因此也為一門正在嶄露頭角的學門做出貢獻;此學門之基石為法蘭克福(Harry G. Frankfurt)的著作《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On Bullsh*t)。這種探討鬼扯的哲學出現後,接著又有格雷伯(David Graeber)那本揭露空虛無意義的白領工作氾濫的經濟人類學著作《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Bullsh*t Jobs),以及數據科學家伯格斯特姆(Carl T. Bergstrom)和威斯特(Jevin D. West)那本說明人如何操縱量化訊息來支持可疑主張的《數據的假象》(Calling Bullsh*t,原文書名為《鬼扯的呼喚》)。談鬼扯的批判性作品不僅以嚴謹的分析探討嚴肅的主題,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用幽默和有創意的洞見來破除迷思。這本指南追隨這條路線,既含納貪汙腐敗、衝突和厭女等陰暗範例,也加入了較輕鬆的運動、寵物和觀光研究,展現了鬼扯比對的全方面光譜。

本書橫跨社會學、地理學和歷史,取用世界各地的各種案例,詳述了公共論述中鬼扯比對的氾濫。鬼扯比對藉由聚焦於差異,使用謊言對陳述和分類,如此強行施加權威。比較連接事實和虛構的修辭樞紐,將一個對象建立為衡量其他事物的標準。因此,鬼扯比對往往根植於富裕的西方男性主導的權力動態中。拆解這種比較,也是在削弱資本主義、殖民和父權的力量。從人際名冊到整個世界的規模,每一件事情都能經驗到比較所具有的有害社會動力:一位非洲移民有可能因為她的性別在家中遭受邊緣化,同時又因為來自邊緣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而在全球化社會中遭到歧視。個人空間和政治空間並非全然獨立無關。正如前面兩個總統的例子所闡明的,權威人物的親密社交生活和他們形塑歷史的能力存在著關聯。因此,本書會在地理範圍越跨越廣、歷史間距越跨越長的各種比較之間,描繪出層層套疊的種種關聯。那麼,就讓我帶各位走進這個鬼扯比對的世界。

本書是一本指南,旨在引導讀者理解人們如何用比較來掩飾事物或誤導注意力。本書跨越人、地方與歷史三個部分,針對比較進行批判式的理解。人的部分從個人著手,探討家庭內的比較;接著探討運動圈及政治圈比較和推崇名人的方式,而這些比較往往忽視了造就他們更輝煌成就更全面的社會關係。最後則會探討狗與主人之間的比,揭示了人們在種族和階級上的態度。在個人層次上,我們常常不公平地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而沒去考慮到「自身境況」這個更全面的背景脈絡。也許別人更有錢、更健康,是因為他們成長過程中享有的優勢:經濟支持、更好的教育和飲食、運動和旅遊機會,或者就只是遺傳和際遇這類不可控的偶然事物塑造了他們的一生。是社會定位決定了成敗,而不是由可細分和比較的個人來決定成功失敗。這部分將探索這些動態,是鬼扯比對的社會學。

如果一個主題關注的與社會變遷有關,那它就是社會學的。至於跨越空間及地方的變化,是地理學的範疇,跨時間的變化則是歷史學的。第二部談論地方的內容,是我的主場。以學門來說,我的專業是地理學家。研究地理到了攻讀學位的程度時,就不再是硬背國旗或某座城市的主要產業和河流而已,而是讓自己沉浸在一門充滿複雜性、並試圖解開環境與社會之間關聯的學科之中。在氣候變遷和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跨領域關鍵能力的人才,這些能力涵蓋從大氣流程建模、理解自然災害、風險和恢復力,到能對抗社會的不平等,並繪製出城市發展和文化變遷等各個領域。

我的教學促使我要求學生比較不同地方,並思考驅動不平等發展的真正變遷動力。在這裡,我邀請他們進行關聯式比較。舉例來說,如果要比較英國和肯亞的發展,他們各別的富裕和貧窮不單純是因為各自的自然環境或兩個社會的內在特徵,而是取決於各自與外在世界的不同關係。在這個例子當中,國際關係涵蓋了從非洲開採原料以促進歐洲發展的這段英國剝削肯亞的殖民史,還進一步延伸至今日奈洛比(肯亞首都)在全球經濟中的從屬政治地位。在今日,肯亞為世界市場主要提供的是廉價的農產品、自然資源以及野生動物觀察旅遊地。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殖民期間數十年的低度發展阻礙了教育,將經濟導向了為全球市場提供茶葉等廉價商品,壓制了在地工業的崛起,並建立了一種大型狩獵以及西方觀光客開著越野車尋找大象和長頸鹿的傳統。如果不突顯這個更全面的關係脈絡,我們就無法合理地比較這些國家內部的生活面向。本書地方的部分從地理學角度,說明了那些將各大學、各醫院、各城市和各國家拿來比較的流行方式,如何將每個地方進行孤立的分析,而沒有充分反映出那一整張使某個地方成功或失敗的更全面關係網。這些章節進一步展示了,如何拿這一整片更全面的不平等發展關係全圖,去解釋空間為何彼此差異的原因。

身為地理學家,田野調查是我專業實作的核心,而這本關於比較的實地指南,是在二十年真實世界研究中發展出來的。走進「田野」不只是背上背包,飛到某個很有異國風情的地方,開始訪問人們。從街頭市場到農業社區,再到政府機構,我做足了該做的國際實地訪問研究。這本書橫跨我在莫三比克、獅子山、南非以及尚比亞等非洲社會的研究案例,也有來自香港、印度、葡萄牙和老家英國的例子。然而,田野調查遠不止於拜訪各地,進行第一手的研究,還可以一路延伸至過去。古早的媒體資料、歷史文獻、線上目錄、其他檔案資料,甚至雕像,都有助於我瞭解比較的用處和濫用之處。這些方法成為本書第三部的核心—歷史回顧過往,讓我們看看「選擇性地解讀過去」如何時常利用比較,推廣了特定政治化的世界觀。

歷史經驗遭到操弄後,改變了人們對於當下的感受。歷史比對也為當代的辯論增添風味。美國左右翼的緊張關係堪比內戰。俄羅斯摧毀烏克蘭多個城市,就如納粹圍攻史達林格勒一樣。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正在追隨拿破崙的腳步。這一類的比對有些有點道理,其他的則太超過,無法令人信服。一位具影響力、受過良好教育的演講者,可以從他的知識資料庫裡選擇性地抽出一則範例來鞏固自己的論點。強森(Boris Johnson)就是這方面的大師。當他想為論點增添智識的分量時,他就會引經據典。他首相任期結束前的兩個案例,就展現了他的精湛技藝。2019年上任後不久,在一場於紐約聯合國大會的演說中,他把脫歐比擬為希臘英雄普羅米修斯所遭受的永恆折磨。三年後當他辭去首相職務時,他把自己比做辛辛納圖斯(Cincinnatus)—那位任期結束後「回去操犁」、直到羅馬面臨危機時才重返大位的羅馬領袖—強森這邊倒是還沒預言成真。脫稿開講時,他引經據典的隱喻會讓不熟悉古希臘羅馬的訪問者措手不及,並讓大眾相信他是個深刻的思想家,或者至少讓他們誤以為他對該主題的認識比實際上更多。強森也很熱衷拿自己跟心目中的偉大英雄與榜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做比較,他這種荒謬的
比較將會在第三章中深入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穿比較
當這些論點隨著一章章過去而逐漸複雜和深入時,它們便會扯下比較的扭曲面具,讓你跟鬼扯直面相對。讀完本書,你的批判思維力將會提升,但不僅止於認出鬼扯而已,還會培養你關係性的思維能力,並讓你能夠有效地運用比較。第二點很重要,因為本書並非抱持「反對比較」的這種虛無主義觀點。比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知識工具,但需要小心謹慎定位並老老實實地使用。這本指南在關鍵時刻強調了比較的效用,以此展現隱喻、模範和指標如何能成為強大的工具,傳播挑戰性的觀點或揭發不公義之事。關係性比較能為混亂的世界帶來秩序。如果沒有比對數據,就沒有證據挑戰性別的薪資差距、描繪疾病傳染模式、指出最糟糕的汙染單位,或是突顯教育結果的差異。歷史上那些發人深省的教訓,可以幫助決策者避免犯下過往的錯誤。比較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可以促使人們討論新方法,處理從應對氣候變遷,到公衛和社會不平等的種種全球挑戰。所以,本書在主要強調那些混淆人心的鬼扯比對的同時,也期許讓讀者對於能加深理解的比較有新的看見。

本書以鬼扯的概念為框架,因此也為一門正在嶄露頭角的學門做出貢獻;此學門之基石為法蘭克福(Harry G. Frankfurt)的著作《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On Bullsh*t)。這種探討鬼扯的哲學出現後,接著又有格雷伯(David Graeber)那本揭露空虛無意義的白領工作氾濫的經濟人類學著作《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Bullsh*t Jobs),以及數據科學家伯格斯特姆(Carl T. Bergstrom)和威斯特(Jevin D. West)那本說明人如何操縱量化訊息來支持可疑主張的《數據的假象》(Calling Bullsh*t,原文書名為《鬼扯的呼喚》)。談鬼扯的批判性作品不僅以嚴謹的分析探討嚴肅的主題,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用幽默和有創意的洞見來破除迷思。這本指南追隨這條路線,既含納貪汙腐敗、衝突和厭女等陰暗範例,也加入了較輕鬆的運動、寵物和觀光研究,展現了鬼扯比對的全方面光譜。

本書橫跨社會學、地理學和歷史,取用世界各地的各種案例,詳述了公共論述中鬼扯比對的氾濫。鬼扯比對藉由聚焦於差異,使用謊言對陳述和分類,如此強行施加權威。比較連接事實和虛構的修辭樞紐,將一個對象建立為衡量其他事物的標準。因此,鬼扯比對往往根植於富裕的西方男性主導的權力動態中。拆解這種比較,也是在削弱資本主義、殖民和父權的力量。從人際名冊到整個世界的規模,每一件事情都能經驗到比較所具有的有害社會動力:一位非洲移民有可能因為她的性別在家中遭受邊緣化,同時又因為來自邊緣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而在全球化社會中遭到歧視。個人空間和政治空間並非全然獨立無關。正如前面兩個總統的例子所闡明的,權威人物的親密社交生活和他們形塑歷史的能力存在著關聯。因此,本書會在地理範圍越跨越廣、歷史間距越跨越長的各種比較之間,描繪出層層套疊的種種關聯。那麼,就讓我帶各位走進這個鬼扯比對的世界。

📖 《這樣比太扯!》
帶你走進鬼扯比對的世界。

#摘文  #這樣比太扯
#思考武器 #比較陷阱 #批判性思考 #隱喻模範指標
#隱喻模範指標

🗣️ 政治人物的金句,常常不是單純的事實。「入侵」、「模範」、「排行榜」——這些語言武器,看似合理,其實早已內建偏見。​✒︎ 前言摘文II#隱喻、模範和指標​鬼扯這個詞本身就存在問題。它帶有攻擊性、直擊人心,以此引發厭惡或讓人嗤之以鼻。在一...
29/08/2025

🗣️ 政治人物的金句,常常不是單純的事實。
「入侵」、「模範」、「排行榜」——
這些語言武器,看似合理,其實早已內建偏見。

✒︎ 前言摘文II
#隱喻、模範和指標

鬼扯這個詞本身就存在問題。它帶有攻擊性、直擊人心,以此引發厭惡或讓人嗤之以鼻。在一本推廣批判思考的書籍中借用它,意在營造一種既有力量又戲謔的氛圍。它會引起注意、挑起反應,但使用起來並非沒有限制。會使用這個詞,主要是因為它有助於解釋在最重要情境中有毒的不良溝通。

在政治這塊沃土上,孕育著各種具破壞性的似是而非論述。上面兩位總統的例子說明了,世上最有權力的人是如何利用似是而非的言詞來保護並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鬼扯在整個政壇更全面性地激增,實不令人意外。人們期望政治人物對每件事都略有所知,從國防到文化、經濟、醫療保健和司法,以致他們常在沒準備好的議題上被人抓包,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時不時就會遇上必須開口、但其實自己根本不知所云的場合。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要有強大的自信說自己不知道答案,但這種做法在二十四小時新聞輪播中並不合適。面對沒關掉的麥克風,他們必須即興講出半真半假的話,而不是冒著丟臉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鬼扯比對幫了政治人物一把。儘管大部分人民聽得出明著講的老套鬼扯,但經過比對的掩蓋之後,就變得比較難察覺。比較這種手段讓謊言有了權威。它讓半真半假有了架構,從而破壞了我們的認知能力。川普就是透過鬼扯比對,打造出更有說服力的論點。

2023年當川普面對九十一項刑事起訴時,他宣稱他不怕坐牢,並將自己比作另一位知名囚犯:「我不介意當曼德拉(Nelson Mandela),因為我做這些是有理由的。」把自己跟那位崇高的南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相比,這本身非常荒謬:一位是因率領群眾對抗南非種族隔離而入獄,另一位則是面對刑事起訴及民事審判,指控內容包括虛報財產、不當挪用經費支付多位女性的封口費、試圖翻轉2020年的敗選,以及私藏機密文件。前者入獄是因為堅持信念並領導追求正義的運動,後者則是試圖挽救名聲並免於被判處監禁。然而,川普把他面臨的私人法律問題和反南非種族隔離領袖的奮鬥並置,使用比對打造了政治陳述,讓這番陳述比起只說「我不介意去坐牢,因為我做這些是有理由的」更強而有力。他藉由將自己置身於與比肩曼德拉之處,取得道德對等,讓聽者迷失方向;他們可能會想,如果從更全面的政治脈絡來看川普遭遇的起訴,他的話會不會變得有點道理?

川普把曼德拉的監禁當作是自己政治困境的模範(Model)。而模範正是本書討論的三種類比之一,另兩種則是隱喻(Metaphor)和指標(Metric)。就稱它們為三M好了。現在想像我們正在給一個大披薩打比方。我們可以用隱喻說:「這片披薩真是神仙美味(a slice of heaven,直譯為「天堂的一片」)!」或者,把它拿去跟頂級披薩模範相比:「這披薩簡直跟那不勒斯那間索比洛(Sorbillo,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老牌披薩店)的披薩一樣好。」或者,用指標來評論它的味道:「這披薩是我吃過前五名好吃的。」每一種比方都傳達出披薩很好吃,而且都是非鬼扯且合理的比對方式。

記住這些伎倆,接著來看英國政治圈的三個真實案例,說明處在意識形態光譜不同位置的各種聲音,是如何使用這三個M來製造鬼扯比對的。三M在政治傳播上都很普遍,人們可以不自覺地使用,也可能預先策劃好策略來使用,透過有力的金句,讓人在公眾討論中佔上風。舉例來說,2022年英國內政大臣布拉弗曼(Suella Braverman)在談起英國政府對無證件移民的回應時,用了以下令人反感的隱喻:「英國人民該要知道,哪個政黨有在認真阻止我們的南部海岸遭到入侵。」把移民或難民的增加比作「入侵」,或者像其他人曾比作的「瘟疫」或「蟲群」,都是語言上有害的使用方式,也是嚴重不準確的。移民為了改善生計而來,或是流離失所的人為了避難而來,都跟敵軍來襲、疾病散播或飛蟲湧入截然不同。

隱喻在我們的言語模式中根深蒂固。謹慎運用隱喻可為文字語言增添韻味和意義,但隱喻也可以被用作是誤導注意力的粗暴比擬工具。政治人物、記者、學者和作家都是專業人士,他們謹慎而刻意地處理語言來傳達特定含意、描述事實或傳達新訊息,也因此有責任慎重地運用隱喻。隱喻能幫專業寫作者和公眾人物與更廣泛的受眾交流,但同時也是一種粗鈍的工具,可用來強化誤導的比對。那些稱移民為入侵者、劫掠者,或將他們形容成洪水或急流般湧入而有罪責的政治人物,實際上在試圖煽動民族主義狂熱。其中的多數人就算嘴巴這樣講,也並不真的認為這些貧窮脆弱的外國人會為他們的選區選民帶來死亡和疾病。這類具破壞性的隱喻跟類似的以訛傳訛,都是日常的謊言,在公眾討論中以鬼扯比對的模樣氾濫成災。在口語和日常語言中,隱喻在表達意義上替語言增添了風味,並為論點增添了亮點,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但在正式脈絡中使用時,我們必須要求它們經過深謀遠慮再使用,使溝通更為清晰。

第二個跨越隱喻和指標的類別,是「模範」。這類比較將某個對象當成比對其他對象的標準。舉例來說,阿富汗的戰爭是否與越戰相似?布雷迪(Tom Brady)是比蒙塔納(Joe Montana)更好的四分衛嗎?英國人能否仿效新加坡的發展和成長模式呢?這些比較有些合情合理,其他時候完全是鬼扯。最後這一項出現在英國脫歐的辯論期間,當時經濟自由主義擁的支持者主張,英國脫歐後會成為泰晤士河上的新加坡。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小城邦,人口五百四十萬人,略小於紐約市;而英國為於歐洲北部,面積是新加坡的三百三十八倍,人口更是十倍之多。兩者的地理條件有個根本的差異,使得這種比較毫無意義。低稅基、高外資、外交中立以及強大法律架構,這些條件在過去半個世紀讓新加坡的經濟成長奇蹟得以發生,而這些條件並非成熟多元的英國經濟能夠複製的模式。英國也沒有提出任何一種深思熟慮的經濟成長策略,可以與新加坡那種嚴守紀律的、都會集中式的經濟總體規劃相提並論。自脫歐以來,英國的經濟就處在停滯狀態,而非蓬勃成長。

不論是脫歐派還是留歐派都在兜售誤導的比較模範。《經濟學人》拿英國跟義大利相比,譏諷頭號脫歐者特拉斯首相(Prime Minister Liz Truss)領導著動盪而騷亂的「英大利」(Britaly),就跟他地中海的同類一樣,已成為「一個政治不穩定、低成長且屈從於債券市場的國家」。雜誌封面把特拉斯畫成不列顛尼亞(Britannia)女神,義大利麵叉是三叉戟,披薩成了盾牌。義大利駐英大使蘭貝蒂尼(Inigo Lambertini)對於國家遭受的歪曲陳述憤怒不已,並以公開信回應,批評這種比較重複了「最古老的刻板印象」,並且沒有充分認識到義大利經濟模式的成功之處。

第三個是指標,化身為排名與排行榜各種規範式的比較方法,在政策的指定上佔據主導地位。政治人物總是急著以新的績效指標來督促其各個部門。很多比對指標一開始都意圖良善。它們就跟別種鬼扯一樣,一開始都源於事實,但人們總是忍不住去操縱比對指標,以滿足政治方面的優先事項。在中間偏左的布萊爾(Tony Blair)政府執政期間,學校、大學和醫院的排行榜開始在英國流行。這些排行榜一開始立意良善,旨在提高醫療和教育水平,但隨著測量績效優劣的標準確立,經營者開始將資源狹隘地轉移並集中在這些指標上,而不是從整體上改善醫院病房和學校教室內的條件。這種現象稱為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命名出自英國經濟學家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的格言,直接來說就是:「當一項測量方法成為目標後,就不再是好的測量方法了。」布萊爾的排行榜引發了政府上下各處的焦慮和憂心,並改變了政府行為,有時甚至導致最糟的結果。醫療服務提供者調整了病例組合—他們治療的疾病—只為提升對外的績效,而不是專注在醫療現場的需求上。儘管人們很早就觀察到這個現象而表達憂慮,政治人物仍然持續擁護比對指標,並不斷轉移目標,或是專門挑出能夠推進他們政治目的的有利指標。

這種將指標用於政治目的的做法既荒唐又可笑。2012年,在中間偏右的保守黨政府擔任教育大臣的戈夫(Michael Gove)主張,每間學校都該被評為高於水準;然而,在一個群體中不可能所有學校都高於平均。當教育專責委員會(Education Select Committee)就這一荒謬言論進行質詢時,發生了以下的滑稽對話:

主席:「⋯⋯學生表現得要超過全國標準才能稱為『良好』,所有學校都要評為良好,這在數學上怎麼有可能實現?」
戈夫:一直進步就好了。
主席:所以這有可能實現,是嗎?
戈夫:是有可能一直進步的。
主席:大臣,您以前識字能力是不是比算數強?
戈夫:我不記得了。

在距離現在更近的2023年,過去擔任英國總督學的維爾肖爵士(Sir Michael Wilshaw),對於教育及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Ofsted)那套把全英國十分之九的公立學校都評為「良好」的評分制度嗤之以鼻。維爾肖強烈批評了那套比較學校的方法:
教育及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說有接近90%的學校表現良好。那是胡扯,全都是胡扯。看了一些過去幾年評為良好的學校後,我不會說(那些學校)良好。我去了其中幾間學校,然後看到(教育及兒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的)報告後,我想去史派賽佛(Specsavers,英國最大的眼鏡連鎖企業)換一副眼鏡,因為那些學校並不好,這些報告只會給家長虛假的安慰。

他的評論很重要,因為他主張比較制度正在扭曲教育品質。它助長了謊言,並對家長隱瞞了孩子就讀學校的實際情況。本書將在第五章深入探討比對指標如何能扭曲教育成果。
鬼扯比對遠遠不止於政治和政府領域;從家庭到職場,從歷史到地理,它們出現在任何地方。最好把比較想成一種連續體,而不是把這三個M分別想像成三個類別。隱喻會混入模範,而有些指標會根據一個預先設想的「最佳」模範為基準來衡量績效。比較真的是無所不在,其中許多更是毫無益處。就連氣候變遷這一類最迫切的議題,也都會被比較所混淆。「溫室效應」就是個不恰當的隱喻。真正的溫室是設計來保存熱量,並對其中的生物生長有著正面影響。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則會把熱困住而導致危險的全球暖化,而不是只有暖化本身。有些地區反而是受到局部降溫、乾旱和洪水的影響—氣候變遷的不良影響並非只有變熱而已。此外,溫室可以透過拿掉幾塊玻璃而快速降溫。去除大氣中的碳則沒有簡單的做法;整層溫室氣體正在變厚,在排放量減到零之後,還會持續成長三十年。這種簡單的隱喻忽略了全球氣候變遷的棘手難題。

從個人層面來看,父母會拿家中的長幼孩子互相比較,儘管他們知道這樣做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是其中一個孩子成為其他小孩效仿的榜樣,又或者他們會拿小孩的個別表現去跟標準指標做比較。網路上充斥著騙人點進去的名人排行,用幾顆星作為指標,把可能引發分歧的粗暴看法表達成人們一致的認定,傷害了公眾人物的心理健康,並在粉絲圈內引起辱罵誹謗、霸凌和騷擾。比較不可勝數。然而,儘管比較如此無所不在,卻總是拿掉脈絡,並把道聽塗說的觀點及可疑的資料當作客觀的證據。它們過度簡化差異,並為意識形態提供了籌碼。使人分歧的比較,會引發不負責任的競爭、損害人們的福祉,並削弱人們在面對社會和環境關鍵議題時的反應。我們需要停下來,以批判的方式思考比較。

#摘文  #這樣比太扯
#思考武器 #比較陷阱 #批判性思考 #隱喻模範指標
#政治語言

👀 一台不是你的 BMW、一段被修辭掩蓋的緋聞、一場用語言建構的世界觀——這些都不是赤裸的謊言,而是鬼扯。​✒︎ 前言摘文 I/怎樣算鬼扯比對?​#何謂鬼扯?鬼扯(Bullsh*t)存在於真實和謊言的交會地帶,它狡猾不實,但又不像毫無根據的...
28/08/2025

👀 一台不是你的 BMW、一段被修辭掩蓋的緋聞、一場用語言建構的世界觀——這些都不是赤裸的謊言,而是鬼扯。

✒︎ 前言摘文 I/怎樣算鬼扯比對?
​#何謂鬼扯?
鬼扯(Bullsh*t)存在於真實和謊言的交會地帶,它狡猾不實,但又不像毫無根據的謊話那麼差勁。我讀高中時一個十八歲輟學生有次跑來跟我炫耀,說他有一台全新的BMW X5。後來他開著一台炫炮的銀色閃亮亮休旅車,出現我們當地的夜店外頭,還一直噴音樂。這傢伙就是一個幹話仔(bullsh*tter)。當我的朋友一個個讚嘆不已並擠進內裝暖白色皮革的車裡給他載回家時,一切似乎合情合理。或許他給學校踢出去之後就發了?後來仔細想想,我發現只有那晚車子算是他的。那是他老闆的車;他載著到處跑的那個老闆。所以,他講的話似是而非,不是完全扯謊,而是扭曲變形過的現實,目標在於強化自己的社會地位。這個年輕人把「顧老闆那台奢華的BMW」和「自己有車」混為一談。這種話很嫩、很蠢又很自大,而且是種撐不了多久的謊言。這就是鬼扯。

​鬼扯(bullsh*t,亦為胡說八道)這個詞的起源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鬼扯滿天飛。有些很好察覺,其他案例則需要更多洞察力和批判思考才能發現。像鬼扯比對這樣的謊言特別會誤導人,因為拿兩個不一樣的對象進行比較,可以把事實和虛構綁在一起。本書會幫助你察覺這些藏身於顯而易見之處的誤導比對,並將那些乍看下使用了紮實資料或具說服力的隱喻、實則呈現出不全然真實且扭曲現實的論點拆解開來。在拆解鬼扯比對的組成成分之前,我想概括性地擴大鬼扯的定義,這樣應該會有所助益。我們每天日常生活都會遇上各式各樣半真半假的言語,但絕大部分我們會選擇原諒或忘記,像是忽視僅以一點兒真相為基礎的荒唐小報頭條,無視房仲過度熱切的行銷話術,或是拒絕聽信某間石油公司的假環保主張。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對這一大堆似是而非能夠容忍,因為這些可能會實際造成不良的影響,並永久性地損害名聲。當代就有兩名美國總統因鬼扯而聲名狼藉。

在此人主政期間,美國享有的和平和經濟繁榮可謂前所未有地多,而且他在打造中東和平上所下的工夫,也比任何總統都來得多。然而,這位鬼扯元首一號因為那件自稱沒在白宮幹的事而招來的惡名,遠比他的政治成就來得更響亮。人們對柯林頓(Bill Clinton)最深的印象不是他的政策,而是他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私人關係。柯林頓在參議院中遭到指控並受審,最後獲判無罪。他在大陪審團聽證會上以極其謹慎的言詞做解釋,試圖迴避問題。例如「這要看『是』(is)這個詞的意義是什麼」。他後來為了自己的行為向全美國道歉,聲稱自己誠實地回答了問題,並在法律上有精準回答問題;不過他也承認,自己沒主動提供跟這名年輕女實習生有過「不適當」關係的資訊。他在橢圓辦公室(Oval Office,美國總統辦公室)內無疑有過性方面的不當行為,但在1990年代晚期,他很有技巧地乘著一波鬼扯的勢頭,持續擁有空前的高支持率。

如果說柯林頓是因為某個關鍵瞬間變得惡名昭彰,那麼美國第四十五屆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是以長期流連在事實和虛構的潮間帶而出名。就連川普本人自己都承認,他「想到什麼就講什麼」,在乎的是打造一個看似真實的敘事來鞏固自己的世界觀。他的鬼扯案例實在不勝枚舉,像是未如實陳述自己對待女性的行為,老愛提及那道沒蓋出來的邊界牆,質疑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公民身分,扭曲參加就職典禮群眾的規模,並否定自己輸掉的那場選舉。他把鬼扯提升到藝術層次。他的媒介是媒體,而且他就像陶匠捏塑黏土一樣,輕鬆地操縱各個媒體:「如果你的做事方法稍微不同,如果你語出驚人並予以反擊,他們就會愛你。」引發爭議可以帶來免費宣傳,還會被誇大給催化。一個川普式的主張有可能是從一顆真相果核開始,最後長成一整片謊言森林。

川普總統在任期初始抱怨歐巴馬下令竊聽他的電話,他這樣講並不是真的打算說服人們相信有這回事。在與歐巴馬唇槍舌戰的牌局中,他是以加倍下注來虛張聲勢。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件事曾經發生,卻因為歐巴馬和其繼任者之間的緊張狀態,人們幾乎相信有這回事。另外,歐巴馬還得提出否定證據來澄清自己,但這是不可能達成的,畢竟一個人怎麼有辦法舉證自己沒做過的事?川普下的注贏回來了。他是在進一步測試自己在媒體和共和黨之間的聲望,看看他們會不會自甘墮落來盲目附和他的主張。他們照辦了,而這種不真實鞏固了他的權力基礎。

柯林頓和川普的鬼扯風格非常不同。亂搞的比爾始終踏穩字面上的事實,但同時用「我並沒有跟那名女性,陸文斯基小姐,發生性關係」這類小心翼翼構築的字句來誤導他的選民,因為當時洩漏出去的情事並不符合字典定義上的性關係。川普則是明目張膽地把鬼扯這種強大的政治工具當成武器在用,到現在這都還是他的慣用伎倆。他用鬼扯在社會上劃出「我們」和「他們」之間的一條線:劃分成相信並接受他那些扭曲事實的人,以及駁斥這些論述的人。

鬼扯有著各式各樣的形貌。它可以看起來可靠又實在,也能看起來一副單薄易碎的樣子。以執行面來說,柯林頓的案例就跟「夜店外的BMW」那招一模一樣,根本沒有徹頭徹尾好好想過—一旦車子回到老闆那兒,鬼扯就吹破了。柯林頓的每一句言詞都精雕細琢、循規蹈矩,並且有利於自己。至於川普,他的那些聲明是事前策劃還是脫口而出,就很難弄清楚。不論是經過設計還是出自直覺,他都堪稱頂尖鬼扯藝術家。這三個例子的共同之處就在於,鬼扯之所以有害並不是因為粗製濫造,而是因為陳述不實。鬼扯是透過骯髒的窗戶扭曲地看現實。

#摘文 #這樣比太扯
#批判性思考 #比較陷阱 #鬼扯

👀 你有沒有聽過長輩說過:「老歌比較好聽」?​這樣的日常對話,看似無害,卻藏著我們最常掉進的「比較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序「你不覺得老歌比較好聽嗎?」劉珞亦/法律...
27/08/2025

👀 你有沒有聽過長輩說過:「老歌比較好聽」?
​這樣的日常對話,看似無害,
卻藏著我們最常掉進的「比較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推薦序
「你不覺得老歌比較好聽嗎?」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行銷總監

「你不覺得老歌比較好聽嗎?」

我記得有一次在某個聚會時,因為現場大量播放過去的經典歌曲,某個長輩便如此跟我說;他覺得現在的歌都不好聽,都是一些很怪的風格,因此老歌比較好聽。

我只記得當下我回答:「我不覺得,我覺得現在很多歌也都很好聽。」 ​

當下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只是單純地對這種很廉價的評價做出直覺式的回覆。但認真思考後,我覺得許多人心中「老歌比較好聽」的想法,確實是一個過於廉價的結論。

或許我們可以來想想,為什麼這麼多人會這樣覺得?「老歌比較好聽」這個信念,是怎麼出現的?

首先,是心理學上廣為人知的「熟悉效應」。簡單來說,你年輕的時候聽了什麼歌,那些旋律會在你的腦裡刻下深痕,經年累月,那些聲音成為你的青春背景音,也是你記憶中美好情緒的載體。於是,當你再度聽見那些旋律時,你的大腦其實不是在「純聽」音樂,而是經歷了一次情感再現。

人會想要重溫快樂,這就是「老歌好聽」的第一層原因。

除此之外,神經科學也給出了補充說明。人的大腦在年輕時,對新音樂的新奇性會有比較強烈的多巴胺反應;但隨著年紀漸長,這種反應會趨緩,同時對旋律與節奏的辨識力也逐漸下降。這就會導致一種現象:你年輕時聽的歌會越來越顯得「好聽」,而新的歌,則像是一片模糊的背景噪音。

你不是真的「聽不懂」,而是大腦不再願意花資源去解析它們。

但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來自於選擇性記憶與倖存者偏誤。不好聽的老歌早已被時間淘汰,留下來的自然都是那些在當年也被視為傑作的作品。今天的新歌還在混戰中,誰是未來的經典,誰會被淘汰?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說不定三十年後,你的孫子也會拿某首現在的短影片神曲當成「經典」,然後嫌棄 2055年的新歌「沒靈魂」。當你說「老歌比較好聽」時,你其實不是在老歌與現在的流行歌之間做一個「橫向比對」,而是在拿過去三十年留下的精華,和當下滿街播放的各種音樂(包含未來會被淘汰的那一批)相比。

因此這既不公平,也不科學。

所以,當我們說「老歌比較好聽」時,說的其實是三件事:我懷念我的青春,我的大腦不再擁抱新奇,還有,我只記得那些撐過時間洪流的作品。這樣的比較在情感上無可厚非,但若要以此來評判現代音樂的品質,則顯得草率且失準。

這樣的「比較謬誤」,也正是《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一書中所關心的核心議題。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數據與敘事的時代,而「比較」也成了最容易、也最常被濫用的說服工具。

作者提醒我們,鬼扯不等於謊言;它的技巧不是憑空杜撰,而是「真中帶假」、「假中有真」。這種資訊混合態的最大問題是,它會讓我們失去對敘事背景的敏感性。為了解構這些操作,書中提出三種「鬼扯比對」的類型:隱喻、模範與指標。

在這裡,我想談的是「模範」。

「模範」的邏輯非常簡單:從一個特定的例子出發,把它當作標準答案,進而要其他對象與之靠攏。我們經常聽見這種句式:「中國多進步,不像台灣。」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理直氣壯,因為它建立在一個具體且視覺化的情境上,例如「中國人出門只帶手機,不用帶錢包」。

這類敘事的吸引力在於提供了一個「可以模仿的目標」;但也正是這樣的目標,比較的前提與條件很容易就被遮蔽。

就以中國的行動支付為例,許多人誤以為那是一種科技高度成熟的象徵,是「新時代」的標誌。但若仔細爬梳脈絡,你會發現中國的行動支付之所以迅速普及,反而可能是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不健全所導致的。因為提款機密度低、經常故障、假鈔流通嚴重,導致人民「只能」仰賴手機支付。這不是「進步的結果」,更像是一種「對困境的應變」。

反觀台灣,雖然也有行動支付,但現金仍然通行無阻,提款便利、交易透明,民眾在多樣支付方式之間做選擇。你可以說中國在行動支付的普及度上「超車」,但那真的表示中國比台灣「更進步」嗎?

當我們沒有去問清楚這些比較背後的脈絡與條件,就會把模仿比較對象當成唯一解,進而錯誤地神化某種發展路徑,壓縮了多元解方的可能性,這便是模範敘事最大的危險所在。

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否定比較,而是提醒我們「比對」是一種需要誠實與自覺的行為。我們不該在還沒弄清楚背景之前,就輕率地下結論,更不能把別人的成果硬套到自己的土地上,當成唯一的指導方針。真正的比較是「關聯式的比較」,也就是問:「A與B的差異,是不是來自於歷史、位置與權力條件的不同?」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抵抗那種「誰比較好」的誘餌,轉而思考「為什麼不同」以及「能否共存」。

鬼扯比對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擅長「去脈絡化」、喜歡「用個案帶整體」、總在「看似中立」的表面下,推動某種價值立場。最終,它會讓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僵化,對不公義的敘事麻痺,對真實的多元可能性視而不見。

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主張放棄比較,而是要提醒我們必須誠實、謙遜且有批判意識地使用比較。唯有這樣,它才能成為拆解性別歧視、揭露殖民殘餘、釐清社會不正義的工具,而非成為壓迫的幫凶。

這種思考方式,或許也能幫助我們重新理解「老歌比較好聽」這句話——那不過是熟悉的聲音,加上一點時間淘汰過後的美化。如果我們能將這句話視為一種情緒記號,而不是審美判斷,也許就能更公平地看待當下的新聲音。

我們在每一次面對比較時,或許都該先問:這項比較,究竟在服務誰的敘事?

希望你能找到屬於你的新歌,也希望我們都能用更聰明的比較,拆穿這個世界的鬼扯。

📖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 一本專門拆穿「鬼扯比較」的思考指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書推薦 #這樣比太扯 #批判思考 #鬼扯比較

#今天上市★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𝗕𝘂𝗹𝗹𝘀𝗵*𝘁 𝗖𝗼𝗺𝗽𝗮𝗿𝗶𝘀𝗼𝗻𝘀: 𝗔 𝗙𝗶𝗲𝗹𝗱 𝗚𝘂𝗶𝗱𝗲 𝘁𝗼 𝗧𝗵𝗶𝗻𝗸𝗶𝗻𝗴 𝗖𝗿𝗶𝘁𝗶𝗰𝗮𝗹𝗹𝘆 𝗶𝗻 𝗔 𝗪𝗼𝗿𝗹𝗱 𝗼𝗳 𝗗𝗶𝗳𝗳𝗲𝗿𝗲𝗻𝗰𝗲♞桑安德魯•布魯克...
27/08/2025

#今天上市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 𝗕𝘂𝗹𝗹𝘀𝗵*𝘁 𝗖𝗼𝗺𝗽𝗮𝗿𝗶𝘀𝗼𝗻𝘀: 𝗔 𝗙𝗶𝗲𝗹𝗱 𝗚𝘂𝗶𝗱𝗲 𝘁𝗼 𝗧𝗵𝗶𝗻𝗸𝗶𝗻𝗴 𝗖𝗿𝗶𝘁𝗶𝗰𝗮𝗹𝗹𝘆 𝗶𝗻 𝗔 𝗪𝗼𝗿𝗹𝗱 𝗼𝗳 𝗗𝗶𝗳𝗳𝗲𝗿𝗲𝗻𝗰𝗲
♞桑安德魯•布魯克斯 (𝗔𝗻𝗱𝗿𝗲𝘄 𝗕𝗿𝗼𝗼𝗸𝘀) /著
♞唐澄暐 /譯
════ 。════
☆博客來網路書店.九月選書 ☆
════ 。════

🏙️「里斯本是新巴塞隆納。」「中國是新殖民強權。」「電動車一定比油車環保。」​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比較,真的是事實?還是只是巧妙的話術?​當比較被濫用時,真相往往就被隱藏了起來。​📖 《這樣比太扯!》我們明天見。_______________...
26/08/2025

🏙️「里斯本是新巴塞隆納。」
「中國是新殖民強權。」
「電動車一定比油車環保。」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比較,真的是事實?還是只是巧妙的話術?

當比較被濫用時,真相往往就被隱藏了起來。

📖 《這樣比太扯!》我們明天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本專門拆穿「鬼扯比較」的思考指南。

#新書推薦 #這樣比太扯 #批判思考 #鬼扯比較

● 犧牲一個小孩還是五個大人,AI機器人會怎麼選?//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沒有充分的防護措施,危險就會逼近。缺乏指導原則和道德框架,人工智慧可能製造幻覺並扭曲現實。這凸顯了在人工智慧的開發和部署過程中,負責任的監管和道德的考量重大而迫切。/...
25/08/2025

● 犧牲一個小孩還是五個大人,AI機器人會怎麼選?

//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沒有充分的防護措施,危險就會逼近。缺乏指導原則和道德框架,人工智慧可能製造幻覺並扭曲現實。這凸顯了在人工智慧的開發和部署過程中,負責任的監管和道德的考量重大而迫切。//

➤ #書摘分享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7170

​《惡作劇數學》這本奇特的短篇故事集,融合了數學、幽默和故事,帶你探討數學、邏輯和人類行為中隱藏的怪癖,用奇異的故事呈現出邏輯謬誤、偏見和悖論等,如何根植於我們的思考和生活中。

#惡作劇數學
#關鍵評論網
#科學
#書摘

這本奇特的短篇故事集,融合了數學、幽默和故事,帶你探討數學、邏輯和人類行為中隱藏的怪癖,用奇異的故事呈現出邏輯謬誤、偏見和悖論等,如何根植於我們的思考和生活中。

 #真相常被藏在比較的背後。。════ 九月.新書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𝗕𝘂𝗹𝗹𝘀𝗵*𝘁 𝗖𝗼𝗺𝗽𝗮𝗿𝗶𝘀𝗼𝗻𝘀: 𝗔 𝗙𝗶𝗲𝗹𝗱 𝗚𝘂𝗶𝗱𝗲 𝘁𝗼 𝗧𝗵𝗶𝗻𝗸𝗶𝗻𝗴 𝗖𝗿𝗶𝘁𝗶𝗰𝗮𝗹𝗹𝘆 𝗶𝗻 𝗔 𝗪𝗼...
24/08/2025

#真相常被藏在比較的背後。
。════ 九月.新書 ════。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 𝗕𝘂𝗹𝗹𝘀𝗵*𝘁 𝗖𝗼𝗺𝗽𝗮𝗿𝗶𝘀𝗼𝗻𝘀: 𝗔 𝗙𝗶𝗲𝗹𝗱 𝗚𝘂𝗶𝗱𝗲 𝘁𝗼 𝗧𝗵𝗶𝗻𝗸𝗶𝗻𝗴 𝗖𝗿𝗶𝘁𝗶𝗰𝗮𝗹𝗹𝘆 𝗶𝗻 𝗔 𝗪𝗼𝗿𝗹𝗱 𝗼𝗳 𝗗𝗶𝗳𝗳𝗲𝗿𝗲𝗻𝗰𝗲
♞安德魯•布魯克斯 (𝗔𝗻𝗱𝗿𝗲𝘄 𝗕𝗿𝗼𝗼𝗸𝘀) ​ /著 ​
♞唐澄暐 /譯
♞𝟐𝟎𝟐𝟓/𝟎𝟴/𝟮𝟳上市 ☆博客來網路書店.九月選書☆

⫸當比較變成話術,唯一的終極解法,就是看穿它。⫷   

【專文推薦】
✦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行銷總監
【聯合推薦】
✦洪伯邑╱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洪裕宏╱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𓄲𓄲 ​ 𓄲𓄲𓄲𓄲𓄲𓄲 ​ 𓄲𓄲 ​ 𓄲𓄲𓄲𓄲𓄲𓄲 ​ 𓄲𓄲
【內容簡介】 
為什麼川普硬要把自己比成曼德拉?
為什麼媒體總說「里斯本是新巴塞隆納」?
許多看似合理、實則荒謬的比對,是否其實是別有用心的操作?
一本挑戰你對排名、圖表和其他政治宣傳手段看法的指南
──────────
我們生活在一個比較泛濫的世界裡:比誰偉大、比學校、比城市、比國家、比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然而,我們可能沒問過這樣比較會帶來益處,還是可能造成問題?

在這本開創性的作品中,英國地理學家安德魯・布魯克斯(𝗔𝗻𝗱𝗿𝗲𝘄 𝗕𝗿𝗼𝗼𝗸𝘀)運用一系列真實又具誤導性的案例,帶讀者深入探討隱喻、模範與指標等比較工具在現代社會中的濫用,讓你看穿那些說服我們的「鬼扯比對」。

作者以精闢又平易近人的文字,引領讀者批判性地思考在新聞報導、政策制定、流行文化和教育語言中,比較是如何被巧妙操弄、扭曲事實,進而隱蔽真相、傳播謬誤。

他透過「人」、「地方」與「歷史」三條主軸,拆解以下的鬼扯比對:

•梅西比馬拉度納更好?
•川普是另一個曼德拉?
•莫三比克是非洲成功故事的典範?
•英國脫歐後將成為泰晤士河上的新加坡?
•中國是新殖民強權嗎?
•電動車真的比油車更環保?
•最好的學校真的是排行版上的第一名?

布魯克斯在這本迥異的作品中揭示了比較的使用和濫用,他不是要你停止比較,而是要教你何時該比、怎麼比,還有不要胡亂比教。

透過這本犀利又容易理解的有趣指南,你將能批判性地思考比較的本質,並知道該如何使用比較這個有力的思考武器。

【作者介紹】
♞安德魯•布魯克斯 (𝗔𝗻𝗱𝗿𝗲𝘄 𝗕𝗿𝗼𝗼𝗸𝘀)
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發展與環境高級講師,他的最新研究重點是全球比較問題以及城市變遷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對非洲保持濃厚興趣的同時,他的工作也越來越集中在英國和葡萄牙的研究上。他在國際發展領域的研究更做已被國際媒體報導,包括半島電視台、𝗕𝗕𝗖 新聞、𝗖𝗡𝗡、《經濟學人》、《衛報》、《世界報》、《紐約時報》和《新聞周刊》。

【各界好評】

▸ 孩子升學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比較。
大腦神經發育速度不同、個人特質不同、興趣不同的孩子,被放在同一個進度、同樣的考試中比較。

然後這些比較,反過來定義這孩子:他們是否是個人才、是否是好學生、是否值得進入稅金補助較多的學校與科系。

這就是本書所說的「比較的濫用」,不僅無法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潛力,反而造成了更多焦慮、精神健康問題,並扭曲了教育的本質。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 布魯克斯在這本書中揭示了新自由主義仰賴排行榜、等級評比和血統等標準進行衡量所引發的不安。《這樣比太扯!》是一本及時的提醒,讓我們看見當代文化中深植的、亟需被揭穿的競爭欲望。——菲爾・哈伯德(𝗣𝗵𝗶𝗹 𝗛𝘂𝗯𝗯𝗮𝗿𝗱)/著《商業街之戰》(𝗕𝗮𝘁𝘁𝗹𝗲 𝗳𝗼𝗿 𝘁𝗵𝗲 𝗛𝗶𝗴𝗵 𝗦𝘁𝗿𝗲𝗲𝘁)《邊境:英格蘭邊緣的認同與歸屬》(𝗕𝗼𝗿𝗱𝗲𝗿𝗹𝗮𝗻𝗱: 𝗜𝗱𝗲𝗻𝘁𝗶𝘁𝘆 𝗮𝗻𝗱 𝗯𝗲𝗹𝗼𝗻𝗴𝗶𝗻𝗴 𝗮𝘁 𝘁𝗵𝗲 𝗲𝗱𝗴𝗲 𝗼𝗳 𝗘𝗻𝗴𝗹𝗮𝗻𝗱)

▸《這樣比太扯!》是本必讀之書。它及時地帶我們重新審視了對人物、事物和地點的概念比較。書中的例子——從城市到體育明星,從帝國到犬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而總是妙趣橫生。以極具趣味的個人視角,探討了比較的陷阱和潛力。
——艾登.賽德博頓(𝗔𝗶𝗱𝗲𝗻 𝗦𝗶𝗱𝗲𝗯𝗼𝘁𝘁𝗼𝗺)/倫敦大學吉爾.丹研究所安全與犯罪科學科副教授

════ ​ 。════
⑧月②⑦日即將上市。
☆博客來網路書店.九月選書 ☆
════ ​ 。════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 𝗕𝘂𝗹𝗹𝘀𝗵*𝘁 𝗖𝗼𝗺𝗽𝗮𝗿𝗶𝘀𝗼𝗻𝘀: 𝗔 𝗙𝗶𝗲𝗹𝗱 𝗚𝘂𝗶𝗱𝗲 𝘁𝗼 𝗧𝗵𝗶𝗻𝗸𝗶𝗻𝗴 𝗖𝗿𝗶𝘁𝗶𝗰𝗮𝗹𝗹𝘆 𝗶𝗻 𝗔 𝗪𝗼𝗿𝗹𝗱 𝗼𝗳 𝗗𝗶𝗳𝗳𝗲𝗿𝗲𝗻𝗰𝗲
♞安德魯•布魯克斯 (𝗔𝗻𝗱𝗿𝗲𝘄 𝗕𝗿𝗼𝗼𝗸𝘀) ​ /著 ​
♞唐澄暐 /譯
♞𝟐𝟎𝟐𝟓/𝟎𝟴/𝟮𝟳上市

│ #比較│ #鬼扯比對│ #胡說八道│ #國家│ #歷史│ #地方│ #人│菁 #英運動員│ #政治人物│
│ #莫三比克│ #獅子山│ #葡萄牙│ #英國│ #中國│ #以色列│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
│ #川普│ #批判性思考│ #差異│ #排名│ #排行榜│ #模範 #│ #這樣比太扯

Address

Xinbei
23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鷹 出版 Eagle Publishi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