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思潮線

時報出版思潮線 時報出版旗下
█思潮線:台灣新銳華文作家著作,及世界優秀文學作品。
█知日線:當代日本文學作品,如白石一文、中山七里等。
█村上線:村上春樹相關著作。
近期書訊見相簿「2025新書」
(2)

 #黃裕邦 談「微」賤, #鄭聿 論「普通」快樂,似乎都可以視為一種「與普世價值」對話的表現,兩本詩集所挑戰的普世價值不只是標準的高低……●摘自〈賤與快樂都要在平庸之上?──黃裕邦X鄭聿的詩學決鬥〉蘇吉側記撰文● 博客來OKAPI  「本月...
28/03/2025

#黃裕邦 談「微」賤, #鄭聿 論「普通」快樂,似乎都可以視為一種「與普世價值」對話的表現,兩本詩集所挑戰的普世價值不只是標準的高低……
●摘自〈賤與快樂都要在平庸之上?──黃裕邦X鄭聿的詩學決鬥〉蘇吉側記撰文
● 博客來OKAPI 「本月大人物」專欄推薦 《 #微賤》與《 #普通快樂》

從對談名稱「賤與快樂都要在平庸之上?」說起,台灣讀者應該能直接聯想到歌手9M88的同名專輯《平庸之上》,專輯名稱看似只是高於平庸一些,但其中內裡所指確實不甘於平庸的才華與藝術價值。黃裕邦談「微」賤,鄭聿論「普通」快樂,似乎都可以視為一種「與普世價值」對話的表現,兩本詩集所挑戰的普世價值不只是標準的高低,同時也緊密契合著「倦怠」:《微賤》的深層內裡是倦怠,《普通快樂》的日常運作之中也透射出倦怠的意涵。

黃裕邦認同這個說法,《微賤》許多詩作誕生自2020年前後,面對到時代氛圍、動盪局勢,與自我困窘的生命階段,倦怠理所當然地佔據了生命的大半時刻。鄭聿則認為倦怠更像是經驗的結論,勞動後的倦怠卻也成為創作的源頭,就好像抵達了「事件的下游,寫作才能開始累積。」

《微賤》與《普通快樂》在不同的情境往不同的方向生長,卻各自在詩人經驗與文學史之中留下一道深邃的痕跡。向平庸之上也好,之下也罷,有機生長的過程長出一首首詩作,一滴水也不加,純純粹粹的詩藝大概就是這樣。

(部分)
●完整內容請見 博客來OKAPI 文章頁面,連結可見照片或留言


●詩集《微賤》
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最新中譯詩集
精選入圍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的《Besiege Me》
後同婚時代的臺北經驗,香港近年的城市變遷
收錄詩人視覺藝術作品,全彩印刷32頁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 電子書上架  #柏森 詩集《 #原光》穿越萬籟 熠熠閃亮降生●第十屆  #楊牧詩獎 大獎得主●睽違六年 第二部熟成詩集那是美,消弭之處,死亡與愛略曾有過的質地,許久許久以前接受了人的條件∕一再復歸於安靜,只是柏森詩的表象。他直指旁觀是一...
27/03/2025

█ 電子書上架 #柏森 詩集《 #原光》穿越萬籟 熠熠閃亮降生
●第十屆 #楊牧詩獎 大獎得主
●睽違六年 第二部熟成詩集

那是美,消弭之處,死亡與愛
略曾有過的質地,許久許久以前
接受了人的條件



一再復歸於安靜,只是柏森詩的表象。他直指旁觀是一種虛構,身而為人,唯有涉事得以回答所有疑問。詩是初始的零,一切的肇端,以有限示意無限。為此,詩人迂迴的逼近意義之核心,反覆詠嘆,超越詞語的組織慣性。其試煉在於,如何以錯綜的互文性、高度抽象化的語言包羅萬象,甚至從瞬間中發現永恆。
——李蘋芬(詩人)


《原光》獲得第十屆楊牧詩獎,以得獎詩集為主軸,加上部分新增作品。詩集奇異地結合德語哲學的分辨層次,又複曡古典音樂,微妙起伏變化的旋律。全書以探問「時間」作為開端,試圖勾勒時間的輪廓,也是朝向「不可言說之物」的搜索。詩人發展了一個把握世界的奇特角度,令人願意「住進去」不斷停留徘徊,十分迷人。



二十歲出版第一本詩集《灰矮星》的柏森,一直以來反覆思索、關切的命題就是「時間」。《灰矮星》時期直指詩是時間消散在墜落的光年之外,而多年歷練之後再度完熟把玩時間與生命之間的神祕連結,推出最新這部題獻給馬勒的詩集。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正好大量聆聽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意外地發現關於以「人在生命中抵抗時間,靈魂是永恆不變」的主軸相似。第四樂章的原光(Urlicht)用法國號揣摩出一絲純然光線的照耀,使人獲得救贖,也在這之中朝向某種精神的昇華。而在樂章靜謐的尾奏之後,迎來了終樂章的復活。這讓詩人感到共鳴,也感到歸屬。於是借「原光」為詩集定名,並在詞題謹獻給馬勒。

█名人推薦
吳懷晨、朱和之 專文評讚
王榆鈞、李進文、李蘋芬、阮慶岳、陳育虹、翁文嫻、孫梓評、曹馭博、煮雪的人、鄒佑昇、楊澤、楊智傑、鄭琬融、鴻鴻
—— 發光推薦(照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柏森
  一九九九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二〇一九)。獲二〇二三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

█購書資訊
#柏森 詩集《 #原光》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博客來|https://lihi.cc/lNrqa
誠品| https://lihi.cc/E8gEQ
金石堂| https://lihi.cc/YzWK7
讀冊| https://lihi.cc/hJNSV
時報悅讀俱樂部| https://lihi.cc/FN0sm
MOMO| https://trendage.pse.is/77c2x4
電子書
Readmoo|https://trendage.pse.is/7cbheh
kobo|https://trendage.pse.is/7cbhjn

#時報出版 #現代詩 #台灣文學
●小編OS:這本書的書名燙金,每一個角度看起來都是不同顏色,讀者們一定要去現場摸看看!超美!(書店店員表示先不要摸)

 #柏森〈花園〉●收錄自詩集《 #原光》花謝,昨日或者明天一隻沾黏蜜粉的蜂有了自己的異教他去往死之外的界限交尾的蕊彷彿眼,彷彿耳,在微小無知的樹影之中長出沉默一切事物以待觀看而如繁盛他去往死之外的界限在欣喜中捧著祕密,他說謝謝,然後再度飛行...
26/03/2025

#柏森〈花園〉
●收錄自詩集《 #原光》

花謝,昨日或者明天
一隻沾黏蜜粉的蜂有了自己的異教他去往死之外的界限
交尾的蕊
彷彿眼,彷彿耳,在微小無知的樹影之中長出
沉默
一切事物以待觀看

而如繁盛

他去往死之外的界限
在欣喜中捧著
祕密,他說謝謝,然後
再度飛行
到更遠的風

花是靜態
花是一次凝視
或被呼喚的

回神

他去往死之外的界限

與夢相接,褪下
曾經的蛹動
激情、誘惑,難得他是
曾經的選擇

死之外的界限——

他去往

我的滋養
在那
多數的昨日,以及
悄悄臨現的
明天,花開了

▍近期《原光》活動資訊
詩歌中的潛行者——柏森《原光》新書分享會
活動| 3/29《原光》新書分享會|柏森×蕭宇翔 對談 (桃園場)
日期|2025.3.29(六)14:00 - 15:30
對談|柏森 (《原光》作者)
   蕭宇翔 (詩人)
地點|TSUTAYA BOOKSTORE桃園藝文店(桃園市立圖書館棟1樓)
   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1號
(免費報名可點藍色活動標題或照片內文)

▍書籍資訊
#柏森 詩集《 #原光》穿越萬籟 熠熠閃亮降生
●第十屆 #楊牧詩獎 大獎得主
●睽違六年 第二部熟成詩集

那是美,消弭之處,死亡與愛
略曾有過的質地,許久許久以前
接受了人的條件

●各大實體書店接、網書平台皆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 #最後的劍蘭》是一本寫切花、寫花田、寫花農的小說。老實說,如果問年少的我,會不會想寫一本跟花有關的小說,我大概會說不可能。●摘自 《最後的劍蘭》作者  #陳二源 社群頁面大概人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吧,說實話我太討厭那些花了─要下田工作,要...
25/03/2025

《 #最後的劍蘭》是一本寫切花、寫花田、寫花農的小說。老實說,如果問年少的我,會不會想寫一本跟花有關的小說,我大概會說不可能。
●摘自 《最後的劍蘭》作者 #陳二源 社群頁面

大概人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吧,說實話我太討厭那些花了─要下田工作,要綁花,要出貨,我一點都不喜歡,我想回家坐在冷氣房裡玩仙劍、玩三國群英傳。

一直到我大學畢業那年,我爸重病,如奇蹟般的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遍,我在那時回鄉,當了好一段時間的花農,經過了許多許多事情(太長了只好寫在後記裡)。彷彿在心裡走了一趟奇幻旅程,我才重新地,對於這片土地,這些切花,甚至說這個家有了新的體會。幼稚太多,長大太慢,成熟太晚,我想這是我對於青年自己的註解。

三十歲那年,我結婚了,那時我心中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有個平行線,如果那個花農之子……如果那場婚禮……後來我腦中浮現了故事的最後一幕,那是個有關劍蘭(鳶尾科唐菖蒲屬,不屬於蘭科)的畫面,後來那些變成了小說,那是2021年高雄青年文學獎的〈最後的劍蘭〉。可以說,那是這本書的伊始,而那也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我終於能寫花,寫花農。

而後來許許多多的「如果……」們,以及那些記憶中,屬於各個切花的代碼,如FY、FR、FG等,以及其細節,成為了各篇小說的骨幹。正如同書名的「最後」,雖然我現在已經不是花農了,但我記得很多曾經歷過的,那些細節轉化虛構成了小說的模樣。我很喜歡這本書封面的介紹語─「從植物生命,觀照人生/會長成什麼樣,從來都沒得選」。或許人生總是有許多無力感的時刻,正如這本書裡充滿著各種病痛以及死亡,這是影響我最深的陰影,無論我如何意識,我的文字終究會帶我去面對它們。

只是,人像花,卻也不是花,所以我在後記裡寫「成為了什麼,有時彷彿是命運,但其實,都只是選擇。」正如同現實,我們都活在像是有限的命運,卻也是自己選擇的人生之中。我還是希望,這不是一個太難過的故事。

最後,讓我們小說裡見,希望我不會辜負拿起這本書的你,希望你會喜歡。


■書籍介紹
#陳二源 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預計有電子書版本
現在有●限量簽名版(沒有就沒有了),連結可見照片內文或留言

圖文集《 #地下室錄音》出人意表或精緻體貼的視覺,都像一張可以承接你的彈跳床,等待你在墜落中交出自己的聲音。●摘自 自由副刊「愛讀書」好書推薦, #陳柏煜×  #郭鑒予《地下室錄音》《地下室錄音》是一盒收納了以聲音為主題的文字與繪畫,陳柏煜...
25/03/2025

圖文集《 #地下室錄音》出人意表或精緻體貼的視覺,都像一張可以承接你的彈跳床,等待你在墜落中交出自己的聲音。
●摘自 自由副刊「愛讀書」好書推薦, #陳柏煜× #郭鑒予《地下室錄音》

《地下室錄音》是一盒收納了以聲音為主題的文字與繪畫,陳柏煜將生活中可採集的聲音,重新捏塑為文類曖昧的短篇,交付郭鑒予手上,透過三至四種風格變換,使提煉自聲音的文字,重又落實為具象。

有時過程相反。而當文與圖皆告成,裝幀者陳昭淵讓文字印在不裝訂的賽璐璐片上,可以依指示循序漸進,也可以當自己的DJ,讓所有文圖混音。

四十篇文字,每篇各有兩段,有時是想像的焊接,有時彷彿觸媒,令原始素材變化,詩的技術是最重要的成分。

郭鑒予則先將初稿繪於方形畫布(想像那是一張張黑膠封面),繼而重製、升級、脫胎,或也加入其擅長的後製,使圖象在不同中呈現均質飽滿,畫中標誌性的小人一如陳柏煜筆下重複出場的角色,當我們為那緊繃的色情屏息,為特技般的跳躍驚呼,為記憶中久遠的一幕柔軟,出人意表或精緻體貼的視覺,都像一張可以承接你的彈跳床,等待你在墜落中交出自己的聲音。
(hush撰文)

●原文可見 #自由副刊 頁面,照片內文及留言有頁面連結
●書籍資訊
《 #地下室錄音》文 ∕ 陳柏煜、圖 ∕ 郭鑒予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透過種植黃椰心葉、百合竹、電信蘭、向日葵、黛安娜粉玫瑰、夜來香、大菊、劍蘭的八篇小故事,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以各自成篇、情節環扣模式,鮮活勾勒出當代屏東萬丹鄉花農家庭奮鬥史和村莊人際網絡史。書中描繪花農身為職人,深知各...
24/03/2025

透過種植黃椰心葉、百合竹、電信蘭、向日葵、黛安娜粉玫瑰、夜來香、大菊、劍蘭的八篇小故事,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以各自成篇、情節環扣模式,鮮活勾勒出當代屏東萬丹鄉花農家庭奮鬥史和村莊人際網絡史。書中描繪花農身為職人,深知各類花卉習性,從撚枝、摘心到剋治蟲害,日日為栽培優秀品種而奮鬥;孰知大小生命風暴不斷,要如何持續花事工作竟成最大挑戰。其中,「世代交替」最為煎熬,務農或棄農,離鄉或返家,糾葛於自我內心與方向選擇之際,卻也因此萌生許多體悟。作者從植物世界中,意識到人跟葉子一樣,長到什麼樣子都是天命;並察覺所謂頂芽優勢,就是資源分配不平等的過程;而最精采的隱喻是B級品成了「營養枝」,那是甘於奉獻的高貴靈魂,讀來格外動人。
──黃美娥(台大台文所教授) 熱情推薦



█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從植物生命,觀照人生
會長成什麼樣,從來都沒得選

花農之子陳二源的 #職人小說
土地即家族,細心栽下的,是兩代人的情與絆
●首刷隨書贈送黃椰心葉切花書籤
●03/25各大實體通路、網書平台全通路上架,預計也有電子書版本!


█好評不斷,作家、文學教授、副刊主編 真誠盛薦
●寺尾哲也(作家)推薦:
  有人說短篇小說最好的狀態是「淚水在眼眶裡晶瑩打轉卻不掉下來」,我認為《最後的劍蘭》這本小說集就是如此──農會產銷班的人情世故像繩縛,把人纏得要窒息不窒息的,卻帶來某種詭異的溫情。離開是愁苦,留下也是愁苦。陳二源的小說是進退兩難中生長的美麗珍珠。

●何玟珒(作家)推薦:
  讀陳二源的《最後的劍蘭》,第一個感想是誠懇(連打LOL的細節都寫得很誠懇),沒有要炫技或刻意展現些什麼,僅是誠懇地描述著屏東一帶花農的日常。第二個感想則是樸實無華,沒有絢爛字句或纏繞的意象。
  小說以短篇連作的形式描述了屏東花農的日常生活、愛憎別離與生老病死。劇情偶有急轉直下的部分,不禁讓人感嘆世事無常,生命最終只成報上一行。
  若將小說比作花朵,陳二源的小說像一朵靜靜開在路旁的頑強野花,而非絢麗奪目、香味濃郁的觀賞花。

●郭強生(作家.臺北教育大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推薦:
二源的這一系列作品看似溫和,但是卻提出了令人震撼的反思:「犧牲」這二字在這個時代還可被肯定嗎?在這一系列的故事中,「犧牲」不是因為父權壓迫或勞資剝削,而是面對整個時代系統化的失能造成的巨大失落洪流沖擊,每一個角色回到了生存的最基本面:重新學習自食其力,並學習照顧他人。

●林楷倫(作家.魚販)推薦:
《最後的劍蘭》有令人舒適的閱讀感,寫許多生活的挫折,卻更貼近於臺灣這片土地,異於都市生活的時間感,一切都是慢慢來比較快。在陳二源的筆下,人類是在工作裡變化生活,生活中仍是工作,重點是工作不是苦難,是一個家族是一片土。《最後的劍蘭》是鄉土,但沒有與城市競爭的二元對立,《最後的劍蘭》是職人,但沒有賣苦賣痛賣底層。

●左耀元(作家)推薦:
  「明明那些切花、銹病、農會、病痛都是近乎真實的故事,為什麼選擇寫小說?」身為陳二源近二十年的朋友,容我替他回答。二源的小說技術真的太強了,對話水準一流、情節不拖泥帶水,主題「花卉市場」更是文壇的創新題材。若說他是這世代的小說家代表之一,完全不會誇張,二源是天生的story teller,後天又非常勤奮打磨技術。
  「努力的天才」──是最恐怖的。
  但其實選擇小說,最核心的原因,是陳二源筆下的「溫柔」。如夏草、如晨露、如營養枝,安慰辛勞農人的核心價值。面對著巨大苦痛與漫長勞動,陳二源不斷以最溫柔卻同時精準的文字撫慰人心;真實世界太痛苦了,小說是他為讀者築起的土堤,二源會領著讀者,穿上雨鞋、戴上袖套,進入他小說中的美麗花田。

█活動分享| 3/29《原光》新書分享會|柏森×蕭宇翔 對談 (桃園場)詩歌中的潛行者——柏森《原光》新書分享會§第十屆楊牧詩獎大獎作品§睽違六年 柏森第二部熟成詩集『詩集《 #原光》嘗試趨近「時間」關切的命題。這個我一直以來反覆思索、偶時...
23/03/2025

█活動分享| 3/29《原光》新書分享會|柏森×蕭宇翔 對談 (桃園場)
詩歌中的潛行者——柏森《原光》新書分享會

§第十屆楊牧詩獎大獎作品§
睽違六年 柏森第二部熟成詩集

『詩集《 #原光》嘗試趨近「時間」關切的命題。
這個我一直以來反覆思索、
偶時,不過是某個選擇教我們分支出不一樣的節點,在這個現下,時空間的疊影將彼此匯聚,透過日常細緻的觀察,微物的心智摸索。或許我能說上的一句話也是:
「現在,你來到我的夢裏了。」』
——摘自 #柏森〈觀測時間的方式〉二〇二四楊牧詩獎受獎致詞

▍講座資訊
詩歌中的潛行者——柏森《原光》新書分享會
活動| 3/29《原光》新書分享會|柏森×蕭宇翔 對談 (桃園場)
日期|2025.3.29(六)14:00 - 15:30
對談|柏森 (《原光》作者)
   蕭宇翔 (詩人)
地點|TSUTAYA BOOKSTORE桃園藝文店(桃園市立圖書館棟1樓)
   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1號
(免費報名可點藍色活動標題或照片內文)

▍書籍簡介
《原光》獲得第十屆楊牧詩獎,以得獎詩集為主軸,加上部分新增作品。詩集奇異地結合德語哲學的分辨層次,又複曡古典音樂,微妙起伏變化的旋律。全書以探問「時間」作為開端,試圖勾勒時間的輪廓,也是朝向「不可言說之物」的搜索。詩人發展了一個把握世界的奇特角度,令人願意「住進去」不斷停留徘徊,十分迷人。
二十歲出版第一本詩集《灰矮星》的柏森,一直以來反覆思索、關切的命題就是「時間」。《灰矮星》時期直指詩是時間消散在墜落的光年之外,而多年歷練之後再度完熟把玩時間與生命之間的神祕連結,推出最新這部題獻給馬勒的詩集。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正好大量聆聽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意外地發現關於以「人在生命中抵抗時間,靈魂是永恆不變」的主軸相似。第四樂章的原光(Urlicht)用法國號揣摩出一絲純然光線的照耀,使人獲得救贖,也在這之中朝向某種精神的昇華。

▍講者介紹
本書作者:
#柏森
  一九九九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二〇一九)。獲二〇二三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

對談人:
#蕭宇翔
  一九九九年生,桃園人,東華華文系畢業,北藝大文跨所就讀中。曾獲文化部青創獎勵,國藝會創作補助。出版詩集《人該如何燒錄黑暗》(雙囍,二〇二二),曾獲第一屆台積電旭日書獎,第八屆楊牧詩獎,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年度好書獎。科幻短篇小說〈蟀箔殼〉曾獲第二十六屆台北文學獎。

█台灣文學就是很多翅膀書單——近年優秀作品推薦近年的台灣文學作品相當多樣、好看,若對於「文學」有著刻板印象,藉著這個書單認識一些新作家吧!(思潮線篇書單,更新:3.0書單)(沒有)以姓名筆劃序列排序李蘋芬(詩人,詩集《 #昨夜涉水》)騷夏(...
21/03/2025

█台灣文學就是很多翅膀書單——近年優秀作品推薦
近年的台灣文學作品相當多樣、好看,若對於「文學」有著刻板印象,藉著這個書單認識一些新作家吧!

(思潮線篇書單,更新:3.0書單)
(沒有)以姓名筆劃序列排序

李蘋芬(詩人,詩集《 #昨夜涉水》)
騷夏(作家,詩集《 #瀕危動物》、散文集《 #人生喜事》即將出版)
扈嘉仁(詩人,詩集《 #食言犬》,)
徐禎苓(作家,散文集《 #流浪巢間帶》)
劉思坊(作家,短篇小說《 #可憐的小東西》、長篇小說《怪城少女》下月出版)
林佑霖(詩人,詩集《 #哀仔》)
白樵(作家,散文集《 #莫斯科的情人》)
蔡欣純(小說家,小說《 #細語》)
朱嘉漢(作家,小說《 #金月蓮》)
花柏容(小說家,小說《 #洗大象的女人》)
洪茲盈(小說家,小說《 #沐沐泅吧沒關係》)這是隔壁同事的書,被我撿進名單。
↑以上是新的第二對翅膀

擁有好看的書,就像擁有一對翅膀(沒有抄襲那個能量飲廣告),寫作者們是沒有拘束的群體,好看的書能幫助思想與心靈自由地飛往任何地方!

也有許多作家表示來不及參與推薦名單,日後陸續介紹,能幫助自己拓展視野的翅膀不嫌少,書也是。

↓以下是上次的翅膀(有新書上架喔!)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新書上市!

柏森 詩集《 #原光》,新書上市

江鵝 散文集《俗女養成記》、《 #俗女日常》

李璐 短篇小說集《 #雪的俘虜》

李屏瑤小說《 #向光植物》

林楷倫 散文集《 #廚房裡的偽魚販》

徐振輔 小說《 #馴羊記》

馬翊航 詩集《 #細軟》

張瀚翔 短篇小說集《 #波群延遲》

陳允元 散文集《 #明亮的谷地》

陳泓名 小說《 #水中家庭》

陳雨航 散文集《 #時光電廠》

黃麗群 短篇小說集《 #海邊的房間》

趙鴻祐 短篇小說集《 #烏鴉與猛獁》

煮雪的人 非虛構文集《 #讀出一記左鉤拳》

各書資訊可以看照片內文,慢慢補充中。
話說書封都這麼美是不是巧合!?
不過本出版線來不及列進書單的書,也都很好看!
內容就不用說了,台灣文學讚讚讚。

█3/22《 #一歲的外公》繪本新書分享會|夏夏×周見信 對談好書金獎作家、詩人  #夏夏 X金鼎獎畫家  #周見信 攜手合作透過親身經驗分享,和孩子討論長照議題。當超高齡社會的衝擊來臨該如何和孩子談關於病老與逝去?或許在面對生命,我們每個...
20/03/2025

█3/22《 #一歲的外公》繪本新書分享會|夏夏×周見信 對談
好書金獎作家、詩人 #夏夏 X金鼎獎畫家 #周見信 攜手合作
透過親身經驗分享,和孩子討論長照議題。

當超高齡社會的衝擊來臨
該如何和孩子談關於病老與逝去?
或許在面對生命,我們每個人都像孩子一樣無助……

▍講座資訊
從繪本談長照、創作與生命教育
——《一歲的外公》繪本新書分享會|夏夏×周見信 對談
日期|2025.3.22(六)14:00 - 16:00
對談|夏夏 (《一歲的外公》作者)
周見信 (《一歲的外公》繪者)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古蹟大廣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報名| https://www.beclass.com/m/rid=294fec367ca9b6a2ea54
免費活動,為了當天更舒適的座位規劃,歡迎填寫報名,謝謝!

▍書籍簡介
▕ 每個「記得」,都是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 每個「遺忘」,也能成為愛的見證

【Openbook年度好書獎《傍晚五點十五分》系列作品】
「老」是什麼?「長大」又是什麼?
作家夏夏以長照家屬身分寫下散文集《傍晚五點十五分》,紀錄陪伴在失智後的父親身邊的時光,曾經觸動無數人的心,勾起許多家庭的共鳴。隨著父親的老去與孩子的成長,如今夏夏以孩子的眼光再次紀錄發生在這之後的故事,邀請我們一同搭上這班通往時光兩端的列車……

媽媽說:「如果一年數一下,快數到一百的時候,就是很老的意思。」
爸爸說:「每種動物有各自變老的方式。」
不知道我老了會變什麼樣子?

每個星期天,是去看外公的日子。
外公住的地方,有很多「別人的外公」。
而他每次都想不起來我們是誰。
媽媽說,只要我們沒有忘記他就好了。

▍講者介紹
●本書作者
#夏夏
著有繪本童詩集《蘋果幾歲呢?》、《有禮貌的鬼》、《一隻貓會有多少問題?》
詩集《德布希小姐》、《小女兒》、《鬧彆扭》,小說《胼胝》、《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散文集《來日方糖》、《小物會》、《傍晚五點十五分》。

●本書繪者
#周見信
繪本、漫畫創作者。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碩士、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
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金漫獎新人獎、金鼎獎。出版有《小白》、《尋貓啟事》、《小松鼠與老榕樹》、《雞蛋花》、《小朱鸝》等繪本,及圖像小說《來自清水的孩子》、《案渡卷河》。
主辦|時報出版思潮線
場地協力| 紀州庵文學森林

這套作品不知道是要寵壞讀者還是帶壞創作。Openbook閱讀誌 好評推薦  #陳柏煜  #郭鑒予 《地下室錄音》●小編OS:如果讀者只看到封面,再打開書盒看到內容,一定會興奮到瘋掉。先將出版物套上前人音樂專輯標題,再將畫作和詩文裁剪在同一格...
20/03/2025

這套作品不知道是要寵壞讀者還是帶壞創作。
Openbook閱讀誌 好評推薦 #陳柏煜 #郭鑒予 《地下室錄音》
●小編OS:如果讀者只看到封面,再打開書盒看到內容,一定會興奮到瘋掉。

先將出版物套上前人音樂專輯標題,再將畫作和詩文裁剪在同一格式,卻又對味/對位般的橋接圖與文間的媒介差異。但這還沒完,這些全都是一種新的錄音/混音法,是有時差的和聲、非器樂的合音,翻閱時覺得秩序正在自己手上被重新定義。

●完整推薦書單可見 Openbook閱讀誌 網站:遊戲異樣人間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 #地下室錄音》文 ∕ 陳柏煜、圖 ∕ 郭鑒予
●限量附贈海報版
博客來|https://lihi.cc/VwoyQ
誠品|https://lihi.cc/dUWp2
金石堂|https://lihi.cc/tZ1Fj
讀冊|https://lihi.cc/VlZ93
MOMO|https://trendage.pse.is/6n7jkm
時報悅讀網|https://lihi.cc/V6pzA
電子書
readmoo|https://readmoo.com/book/210358820000101

( #村上春樹《 #城與不確定的牆》)像是挖洞,給少年跌落的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洞。每一頁都透露一點關於那城的線索,讀者心裡的城也因此慢慢構築起來。那城是世界末日冷酷異境,是村上春樹小說裡一再辯證的「分裂」——那來自心底冒出的質疑:我是誰?我的...
19/03/2025

( #村上春樹《 #城與不確定的牆》)像是挖洞,給少年跌落的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洞。每一頁都透露一點關於那城的線索,讀者心裡的城也因此慢慢構築起來。那城是世界末日冷酷異境,是村上春樹小說裡一再辯證的「分裂」——那來自心底冒出的質疑:我是誰?我的存在是什麼?脫掉身分、頭銜、關係之後,我到底還剩下什麼?這疑問將鑿出通往彼城的洞。

●感謝許婷婷總編輯金句介紹好書❤️❤️❤️❤️❤️
●完整全文請見連結貼文

讀《城與不確定的牆》。

少年深深迷戀少女,少女說:「現在坐在你面前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她生活的,是在被高牆圍繞的那座城裡。那座城沒有時間的概念,高高的鐘塔沒有指針。在這裡的我乍看好像是我,但其實只是投射在地面的影子而已。

然後,少女突然失去聯繫。過一陣子,少年收到少女的來信,這封信主要表達少女的困惑,她想知道她到底是誰。這是少女最後的音信。少年到東京讀大學,繼續寫信給少女,但失去所有關於他的線索。

少年花了五年才從大學畢業,到書籍經銷公司工作,也和幾個女生交往過,但都無疾而終。一是因為他的心中一直有少女,始終在意識深層想念他。一是因為恐懼,他害怕哪一天會突然被心愛的人拒絕。一直到40歲,然後到了45歲,有一天他突然掉到了一個洞穴(物理上的)裡,恢復意識時,他爬到地面,他來到了記憶中的那座城。

要進這座城,必須在入口把自己的影子寄放在守門人那裡。少年(此刻其實是中年)前往圖書館,圖書館沒有書,只有「古夢」。少年知道,自己將成為「夢讀」。少女彷彿一直在圖書館裡,她會在當天把要讀的古夢選出來排在桌上。古夢所說的話語聽不太清楚,但依稀可以推測出它們要傳達某種訊息,每一個夢都有各自的歡喜、悲哀和憤怒。

《城與不確定的牆》前 40%的閱讀過程有點辛苦,但卻是必要的。像是挖洞,給少年跌落的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洞。每一頁都透露一點關於那城的線索,讀者心裡的城也因此慢慢構築起來。那城是世界末日冷酷異境,是村上春樹小說裡一再辯證的「分裂」——那來自心底冒出的質疑:我是誰?我的存在是什麼?脫掉身分、頭銜、關係之後,我到底還剩下什麼?這疑問將鑿出通往彼城的洞。

穿越洞穴,少年來到圖書館。所謂的古夢,是為了要使這座城成立,而被驅逐到牆外的本體所留下的心的殘響之類的東西。雖說把本體驅逐了,但並不能連根拔起,還是會留下一些東西,所以要聚集那些殘渣裝進所謂的古夢這個特殊的容器,牢牢封存起來。

我想像一座陳列著古夢的圖書館,又喧鬧又靜謐,蛋形的夢彷彿等了永恆那麼久,等待被翻譯,被閱讀,被理解,被安放。古夢,是被刮掉、密閉保存起來的人心的殘渣。

好美好殘酷,那是你在成為你之前,所錯逝的拋擲的抵抗的,但同時也是擁抱的眷戀的守護的鄉愁一樣的東西。圖為我想像中少年少女約會的場景,那大概也是古夢的一片瑰麗而異樣的殘骸。

#城與不確定的牆

我要特別感謝  #楊牧書房 與諸位評審,歡迎性與同志的書寫進入敞亮的客廳仍是十足的挑戰,謝謝你們給予《 #決鬥那天》這項榮耀與肯定。●第十一屆  #楊牧文學獎——楊牧詩獎受獎詞(部分選摘)|《決鬥那天》 #陳柏煜∕性與同志的寫作,遇上的是這...
19/03/2025

我要特別感謝 #楊牧書房 與諸位評審,歡迎性與同志的書寫進入敞亮的客廳仍是十足的挑戰,謝謝你們給予《 #決鬥那天》這項榮耀與肯定。
●第十一屆 #楊牧文學獎——楊牧詩獎受獎詞(部分選摘)|《決鬥那天》 #陳柏煜



性與同志的寫作,遇上的是這樣的難題。一方面,它成為文學獎的顯學與默契,處理相關題材,似乎讓作品既性感火辣又政治正確;另一方面,性與同志的書寫──尤其在書為單位的獎項中,依然使人窘迫,討論起來往往諱莫如深。基於前者或後者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些優秀的寫作者會選擇「乾脆躲起來」……



當我們仍在一個房間裡過兩種生活,卻不再表達它、說出它,同志就會遇上真正的生存危機。不是經驗的危機,而是記憶與在場的危機。

今天能藉著楊牧詩獎的機會,試著說出一些在邊緣與更邊緣的看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時刻。我寫過一首叫做〈魔點〉的詩,裡頭有這樣的句子:

「兩個魔點放在一起,」安德烈以護持一支蠟燭的口吻說。「學習過的一方會把知識傳遞給另一方。」

寫作的當下我甚至是帶著嘲諷語氣的。我根本不相信這樣的火焰,不相信詩作為知識與啟迪之光的權力,甚至對護持蠟燭的形象感到厭惡。寫完這首詩的幾年後,這片小小的火焰找到了另一個形象。我在阿莫多瓦的散文集《最後的夢》看見這段話:「凝視一個孩子就如凝視大海或火焰一樣。他們不在乎你的眼光,表露真實的一面,又不斷改變。」這是我所認同的樣子,也是我心目中對酷兒詩理想的定義。

●完整全文可見詩人 #陳柏煜 個人頁面。

█書籍介紹
陳柏煜《決鬥那天》

  愛人即仇人 一鏡到底
  敵意含欲望 一觸即發

★陳柏煜 騎虎男下第二本詩集
★連續五年 入選年度臺灣詩選
★第十一屆楊牧文學獎楊牧詩獎
●可於各大實體書店及網路書店購買,也有電子書版本。


●小編超長囉嗦OS:看到這篇受獎詞時,相當感動。得獎的詩集名稱與其同名詩作的《決鬥那天》雖然不全是那個意思(?)。懷有強大理念的詩人,上台獲獎的日子,也像是一種《決鬥那天》了。可以想像在評選及公布得獎的背後,有多少價值觀與審美的決鬥廝殺啊!
前一陣子小編在路邊擺攤賣書時,其中一個畫面就是一手拿著楊牧詩獎《決鬥那天》一手拿著梁實秋散文大師獎《莫斯科的情人》,眼睛瞪著openbook年度好書獎《過動公寓》,大聲吆喝,賣書的生意還相當好(?)。
能讓這些直面性別與同志的厲害作品,正大光明的獲得文學獎項,在華文世界裡,台灣是少數能夠實現的地方。

「千災萬禍尚能倖存,異樣眼光卻能殺人。」趙鴻祐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烏鴉與猛獁》封底上,編輯如此簡介。以八篇小說挖掘社會困境中的破洞,並嘗試藉此與讀者溝通:當生命只餘餘燼,活下去是為了什麼?又能成為什麼?●摘自【新人新書】專訪:以冷峻填補傷痛...
18/03/2025

「千災萬禍尚能倖存,異樣眼光卻能殺人。」趙鴻祐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烏鴉與猛獁》封底上,編輯如此簡介。以八篇小說挖掘社會困境中的破洞,並嘗試藉此與讀者溝通:當生命只餘餘燼,活下去是為了什麼?又能成為什麼?

●摘自【新人新書】專訪:以冷峻填補傷痛 ── #趙鴻祐《 #烏鴉與猛獁》|黃博英撰文
●全文請見 聯合文學雜誌 2025年三月號|485期 ​



Q 《烏鴉與猛獁》究竟是個人性或是時代性的小說?你又會如何定義當代的、時代性的作品?

A 這幾篇毫無疑問,都是個人性居多的作品。一開始我先將自己寫進去,後來發現有一群像我一樣處於尷尬地帶的「沉默者」群眾,我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相似的:夾在各式議題的中間,做什麼都有點不太對勁。我不能確定這是否是時代性的問題,但我認為這很值得被大家拿來省思。

我常認為,一個寫作者如果如實地將自己的位置與狀況寫出來,他就具有某種小小的時代性。每個人本就是生活在社會結構的一份子,像我透過寫作,讓你知道我們只是站的位置不一樣,我們不一定看得到彼此在哪裡……

●更多不受控的內容也可以在 聯合文學雜誌 podcast聽到: 新人新書|你我的努力並無交集, 但都確實存在 ft. 趙鴻祐《烏鴉與猛獁》
留言跟照片內文有連結。


█趙鴻祐《烏鴉與猛獁》的近期活動
3/23 縫補破網之必要:《烏鴉與猛獁》新書分享會|趙鴻祐×言叔夏 對談
日期|2025.3.23(日)14:00 - 16:00
對談| #趙鴻祐 (本書作者)
    #言叔夏 (作家)
地點| #底加書店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

█書籍介紹
趙鴻祐《烏鴉與猛獁》
勇敢、抗爭、積極向上,那是別本小說的世界,
這本要說的,是一群被現實背棄之人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均有販售,電子書版本稍晚上架。

【第37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奇豔的文字,滾燙的心,撒在莫斯科的冰雪上 ──簡評  #白樵《 #莫斯科的情人》文/宇文正 (作家)●摘自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閱讀最前線「 #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專題-這是一部從「語言」抒發自我,獨特的...
18/03/2025

【第37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奇豔的文字,滾燙的心,撒在莫斯科的冰雪上 ──簡評 #白樵《 #莫斯科的情人》
文/宇文正 (作家)
●摘自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閱讀最前線「 #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專題
-
這是一部從「語言」抒發自我,獨特的,以文字、語言符號演繹散文的技藝之書。藉由異質語言、文化的探究,抵達對肉身、慾望與情感的表述。

全書編排頗具匠心。第一部「前綴/之內」,僅有兩篇,但為全書的氛圍打底色。作者坦率回溯成長中的傷害與罪。第一篇〈波麗露蟲舞〉從微小至極的蟲虫展開。第二篇〈Divina Commedia〉(神曲),揭示「這裡直通悲慘之城,由我這裡通無盡之苦,這裡通墮落眾生」,魔幻的是,敘述從連體嬰的胚胎開始,他疑似曾有一個連體嬰手足,卻在胚胎成長過程中,弱小的一方消弭萎縮成一疙瘩,留佇他肚臍上方。他失去了手足,也像是失去了鏡像裡的自己。由此,步步驚心,敘述走入一方少年們邪惡變態暴亂迷狂的惡之華。「一個人的邪念是罪,一群人的邪念卻是盛典。」惡,原來可以被分享,慶祝。

第二部「詞根/寒帶語言學」,政治不正確地在俄烏戰爭陰霾中,帶引讀者進入「反派」俄羅斯的文化內裡。引路的工具,是「語言」。從詞根、文法學習,指認,辨識:精準、歧異、曖昧、迷離種種人生的語言。多語者白樵,漢語、法語、俄語幻化成不同線條,為自己的生命繪圖。而夢想的遠方終究是夢是旅,「不再劈裂與被劈裂,無須翻譯,成為與自身團圓的終極混種跨文化標記」,白樵的了悟,不僅在語言、文化、國族,亦在性別的認同上。

「我以青春為祭,作餌,引領己身開箱漫遊觀光客不曾留意駐足之地。」他寫情慾,也不忘瞭望當代的俄國文壇群像與現實狀態。〈多聲部崩解──近代俄國文學群像〉、〈新世紀歧義〉,凝視九○後的當代俄國文化,為台灣稀缺的文化光譜補上一筆。

第三部「詞根/情人巡迴展覽畫派」,白樵放手大展奇豔的文字,滾燙的心,撒在莫斯科的冰雪之上。這是一部個人的成長史,卻也揭開新一代酷兒跨國華麗世界。

「我的身體在踏進莫斯科前,是座閉鎖而多霧的莊園,一潭不動無波的濃稠暗水。」
「我是塔可夫斯基電影裡苦候神祕潛行者的旅客。」
「我處心積慮地在鐵道邊尋求那能實現深層慾望的,位於異域禁區裡的房間。」
「無效的愛。囚籠似的房。高壓課業。我在因震盪而被懸浮於空的殘骸裡求生。我試圖砥礪自己,成為對情愛不再純真之人。我打開自己……。」

跨國的情慾活動,網路交友軟體的助陣,多聲部的語言,他從一座閉鎖的莊園,經歷痛、曖昧、背棄、惡意、歧視,化為一枚獨特的多屬性種族瑰寶。攤開手掌,接住莫斯科的雪,冰晶觸體融為虛無,融為一顆奔放的靈魂,打開自由的身體。大雪中,迷走於網咖、夜店,古老的街道。又或者在擠滿希臘狂歡神祇般的派對裡搖擺。在繁華彩球,琉璃光圈,藍玫瑰,與情感的荒蕪廢墟之間,如是修煉。打造「一座名為愛情的巨型裝置藝術」,一座「翻譯者的孤獨劇院」。

第四部「後綴/反身動詞」,其最終章〈別父歌〉,似回應第一部「前綴」,檢視生命的最初,罪的根源。面對父親遲來的善意,沒有和解,連救贖的希望都無意給予,憤怒的哪吒剔骨還父,所有的繼承都不要,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他又開始勤學法語,以舌尖領略另一種語言真諦,那是多語者白樵生命另一章節的起點。

整部《莫斯科的情人》,從語言的流動,帶向城市的流動,情慾的流動,彷彿一套慾望組曲的「展覽會之畫」。文字穠麗,意象繁複,氣質魅惑,白樵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
●原文可見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閱讀最前線 ,連結在照片內文或留言資訊
-
█書籍介紹
#白樵 散文集《 #莫斯科的情人》
拋開荒謬瘋狂家族史,走向決絕而異美的俄國文化。
以身為器,青春為餌
欲念是罪,卻又如此聖潔純粹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均有販售,也有電子書版本。

█新書上架| #中山七里 推理小說《 #徬徨的人們》 #親簽版限量販售中●繼《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界線》,宮城縣警系列最終章。●系列銷售累計突破50萬冊大好評徬徨的人們的不安,只有徬徨的人們才懂。震災奪走的,不只是生命財產,連留...
17/03/2025

█新書上架| #中山七里 推理小說《 #徬徨的人們》 #親簽版限量販售中
●繼《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界線》,宮城縣警系列最終章。
●系列銷售累計突破50萬冊大好評

徬徨的人們的不安,只有徬徨的人們才懂。
震災奪走的,不只是生命財產,連留下來的人的心,都被帶走了一大塊。



在地震海嘯帶來的災害中倖免於難的兒時友伴,久別重逢的契機卻是一場莫名的密室死亡事件……



原來地方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
原來人不是想見就能見到。
故鄉是人與土地記憶的積累。
失去了這兩者的地方,還能稱為故鄉嗎?



  執行震災海嘯受災戶臨時住宅搬遷時,正進行拆除作業的臨時住宅內,發現了一具屍體。發現的地點所有出入口都上了鎖,形成一間完全的密室,而死者是町公所的公務員,臨時住宅居民的行政窗口。笘篠誠一郎與蓮田將悟兩位刑警獲悉此案後,針對居民與死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糾紛展開調查。然而此案的關係人,卻與土生土長的蓮田難以忘懷,但早已深埋心底的過去密切相關。

  當年四個從小一同長大的兒時友伴,卻因為高三畢業前的某事種下彼此未解的心結,然而東日本大地震後造成的災害,卻讓各自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蓮田將悟成為追查凶案的刑警;大原知歌從醫護人員轉職投身成災區志工為著安撫受創的人心、讓自己生命不再有遺憾而努力不懈;森見沙羅則是一位單純想守護著在這災難過後僅存的親情與愛情的家庭主婦;祝井貢入贅森見家成為努力進行都更、復興地方經濟的議員貼身助理,然而當命運的交叉線再次交會,帶來的卻是歷經時間與空間變化後都無法磨滅的傷痕重現。

█作者簡介
中山七里 Nakayama Shichiri
  出生於日本岐阜縣。2010年以第八屆「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大獎得獎作《再見,德布西》出道。作品風格多元,人物角色豐富,有基調明朗的音樂推理,也有陰鬱沉重的社會懸疑小說。
  作品有以古典樂名家為書名的「岬洋介」系列、「御子柴禮司」系列、「刑事犬養隼人」系列、「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系列、「希波克拉底」系列等,還有其他單行本如《帝都地下迷宮》、《涅墨西斯的使者》(暫譯)、《喧囂的樂園》(暫譯)、《即使沒有翅膀》 (暫譯)、《人面瘡偵探》(暫譯)、《跳一首華爾滋》(暫譯)、《秋山善吉工務店》(暫譯)、《笑吧,夏洛克》(暫譯)等等。
  其作品深受戲劇製作人喜愛,已有數十部改拍成戲劇作品。2021年《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電影)、2016年《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日劇),原著小說皆為時報出版。

█譯者簡介
劉姿君
  日文譯者。譯作散見於各出版社。近期譯作有《特殊清掃人》、《朱華姬的親衛》、《風暴中的星屑》等。

█購書資訊
中山七里《 #徬徨的人們》宮城縣警系列最終章
各大實體書店、網書平台皆有販售,預計有電子書版本,稍晚上架。
現有作者親簽版及一般版預購,
連結可見照片內文或留言。



  悔恨與贖罪—
  在往日的友情與青春的暗戀間橫亙著
  徬徨與矛盾—
  在刑警職責與兒時友伴的分際間游移
  把失去家人和死亡視為理所當然,看得這麼開,是人之常情,還是人的執著?
  談論生命的重量,是曾經失去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的權利嗎?

█新書預購|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開放預購中●花農之子陳二源的職人小說●首刷隨書贈送黃椰心葉切花書籤~●收錄林榮三文學獎獲獎作品從植物生命,觀照人生會長成什麼樣,從來都沒得選∕天剛亮,鄉裡的花田出現了各家忙著農活的身影...
17/03/2025

█新書預購| #陳二源 短篇小說集《 #最後的劍蘭》 #開放預購中
●花農之子陳二源的職人小說
●首刷隨書贈送黃椰心葉切花書籤~
●收錄林榮三文學獎獲獎作品

從植物生命,觀照人生
會長成什麼樣,從來都沒得選



天剛亮,鄉裡的花田出現了各家忙著農活的身影,有人正給黃椰心葉噴藥,電信蘭網室裡也有人檢查著葉面上是否有黃斑……各家自田裡採收後,又忙著整理枝葉送往農會冷藏室,等待拍賣。近黃昏時,陳坤、天賜、添丁等人,沿著農會旁的小路,騎車回家。這是作者陳二源筆下的花農小鎮,也是花卉產銷第一班的日常。



陳二源來自屏東花農家庭,曾因父親病重,不得不返鄉接手家裡農務,成為返鄉青農的一員。此書八篇小說為聯作,故事圍繞著五個花農家庭,以八種不同花卉(大菊、黃椰心葉、劍蘭二七八號、向日葵、玫瑰黛安娜粉、百合竹、電信蘭葉、夜來香)為題,其中〈FY057 B級品〉改編自親身經歷,並獲得林榮三文學獎。

作者以耳濡目染的植物特性為引,以撚枝、營養枝比喻弱者陪襯的宿命,以植物災病象徵疾病沉痾與家族特性,植物分銷等級也如同人有貴賤強弱。某些在植物上看似物競天擇的殘酷,在人身上,卻盡顯溫柔敦厚的成全之情,是順應天命的抉擇與坦然。對花農而言,地能重整,人生亦如此,暗暝裡,終有屬自己的日頭。

█名人推薦
郭強生(作家.臺北教育大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林楷倫(作家.魚販)
──專文推薦

專文推薦
王盛弘、王聰威、左耀元、
寺尾哲也、朱宥勳、何玟珒、
李奕樵、林俊頴、邱常婷、
黃美娥、黃瀚嶢、盧美杏
──作家、文學教授、副刊主編 真誠盛薦

●郭強生(作家.臺北教育大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推薦:
二源的這一系列作品看似溫和,但是卻提出了令人震撼的反思:「犧牲」這二字在這個時代還可被肯定嗎?在這一系列的故事中,「犧牲」不是因為父權壓迫或勞資剝削,而是面對整個時代系統化的失能造成的巨大失落洪流沖擊,每一個角色回到了生存的最基本面:重新學習自食其力,並學習照顧他人。

●林楷倫(作家.魚販)推薦:
《最後的劍蘭》有令人舒適的閱讀感,寫許多生活的挫折,卻更貼近於臺灣這片土地,異於都市生活的時間感,一切都是慢慢來比較快。在陳二源的筆下,人類是在工作裡變化生活,生活中仍是工作,重點是工作不是苦難,是一個家族是一片土。《最後的劍蘭》是鄉土,但沒有與城市競爭的二元對立,《最後的劍蘭》是職人,但沒有賣苦賣痛賣底層。

█作者簡介
陳二源
  1991年生,屏東人,臺師大科技系畢業。花農之子,前花農。想像朋友寫作會一員。曾獲高雄青年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

█購書資訊
花農之子陳二源小說集《最後的劍蘭》0325全通路上架
各大網書平台現正開放簽名版預購,
●一般版
博客來|https://lihi.cc/n7R04
誠品|https://lihi.cc/PvctS
金石堂|https://lihi.cc/XtUhk
讀冊|https://lihi.cc/bG3La
MOMO|https://lihi.cc/mFtrr
●簽名版
博客來|https://bookstw.link/7anhd8
誠品|https://trendage.pse.is/7anh7n
MOMO|https://trendage.pse.is/7angfe

#時報出版 #台灣文學 #短篇小說 #花農 #植物 #職人書寫

Address

和平西路三段240號4樓
Taipei
108019

Opening Hours

Monday 09:30 - 18:00
Tuesday 09:30 - 18:00
Wednesday 09:30 - 18:00
Thursday 09:30 - 18:00
Friday 09:30 - 18:00

Website

https://sites.google.com/view/readingtimestrendage2024/, https://portaly.cc/trendag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時報出版思潮線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時報出版思潮線:

Videos

Share

Category

Our Story

2020年,時報出版將迎接45週年。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自2018年起,「思潮線」主要出版華文文學與日本文學作品。前者包括:夏夏《德布希小姐》、朱嘉漢 《禮物》、石頭《因為留不住》、騷夏《上不了的諾亞方舟》、亞然《孤獨課》、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羅浥薇薇《失戀傳奇》、湖南蟲《最靠近黑洞的星星》、鄧小樺《恍惚書》、陳柏煜《Mini Me》、馬翊航《細軟》、LOCA《洛卡》、酒徒《大漢光武》系列作,以及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等精采華文著作。後者引介小川洋子、原田舞葉、中山七里、小路幸也、中上健次、白石一文、窪美澄,以及村上春樹等日本知名作家作品,帶領讀者進入文學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