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2025
【599編輯留言版|回看電腦與網絡藝術時代】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網路科技迅速變遷,無不在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發展。4月專輯意欲後退一步,透過三檔國際美術館現正展出的主題研究展,回顧20世紀下半葉的媒體環境和自電腦萌芽至網路誕生之後,藝術家從創作方法和技術的使用與挑戰,到面對新科技襲來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影響、啟發藝術創作思維的藝術史軸線;同時,這些直面新興技術所展現的創意與精神至今看來仍富含前瞻性,或許能為身處於高科技時代的當下提供另一層思考。
詹育杰著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大展,藝術家從科學獲取靈感與工具開創了新的藝術面貌,也帶來反思和對話的空間。曾筱如從維也納美術館「激進軟體:女性、藝術與電腦1960-1991」,梳理藝術家實驗電腦資訊技術的創作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揭示女性藝術家在數位藝術史中的敘事要角。劉蘭辰聚焦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ZKM)研究網絡藝術卅年的特展「選擇你的濾鏡!網際網路崛起後的網絡藝術」,同時從策展和典藏網絡藝術作品的角度予以探討。匈牙利/法國電腦藝術先驅維拉.莫娜兒(Vera Molnár)即屬於將電腦生成技術應用在藝術創作的第一批女性藝術家,專輯也著墨介紹這位藝術家的藝術歷程與創作實踐。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幾檔當代藝術家精采個展: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林德:危險微笑而來」藝術家以幽默但挑釁的戲謔手法,挑戰視覺文化中的權力結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當代藝術中心呈現加利的繪畫有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和詭異美學,成為一眾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中的另類聲音。馬德里利里亞王宮的喬安娜.瓦思康絲勒個展和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艾迪.杜比恩個展,兩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與展場的歷史和空間文本展開細膩的對話及互文,同時亦展現出各自獨特的藝術語彙。
法國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MAC VAL)為慶祝開館廿週年,進行館藏管理、收藏、典藏品盤點與策展等各項計畫,以重新定位、清晰未來願景,鄭元智在美術館行政單元對這座地方型當代美術館的相關專業及實務工作皆有所述及,或可以為借鑑。
文化部宣布,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於3月25日美術節正式掛牌成立,啟動「臺灣近現代美術館元年」展開國內第一座專責台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的國家級美術館籌備工作,以「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覽為發軔,同日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開幕,後續如何為台灣的美術館時代揭開嶄新篇章也將是各界矚目焦點。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
#維也納美術館
-1991
-1991
#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
#網絡藝術
#維拉莫娜兒
#電腦藝術 #演算法藝術
#林德
#加利
#喬安娜瓦思康絲勒
#艾迪杜比恩
#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
圖說:
蘇珊娜.特里斯特(Suzanne Treister) 科幻電玩╱你能認出一個虛擬天堂嗎? 1991-1992 Amiga電腦螢幕原始照片 40.6×50.8cm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參展作品 Courtesy the artist, Annely Juda Fine Art, London and P.P.O.W. Gallery, New York
⬇《藝術家》599期已於本週一出刊,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