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藝術家雜誌社 人生因藝術而豐富 藝術因人生而發光
(1)

《藝術家》雜誌創立於1975年,原社址位於台北市知名的書街重慶南路上。2005年6月,《藝術家》雜誌獲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譽揚,將雜誌社所在的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旁小巷道取名為「 藝術家巷 」,表彰《藝術家》雜誌投入台灣美術的長期努力。「藝術家巷」的成立為充滿書香氣息的街道增添幾許藝術的芬芳,也讓周邊社區的民眾對於這個卅年的老鄰居有更多的認同與互動。

28/03/2025

【藝術正論|藝文補助是國家軟實力的基礎】
 中華民國政府從1981年成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來,也已經在國家現代化的基礎上日益重視提昇國家的文化力。從那時開始,台灣已經把藝文補助視為是一項公共責任;所謂公共責任,不僅是說政府視為責任,民意機關也視為責任,而且是說國民繳納的稅金被國家編列成為各種不同項目的施政預算,運用在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需求之中,其中就包括藝文工作經費的補助。
 國家的施政預算的運用,並非一定必須得到具體的經濟產值;也就是說,藝文補助不見得會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它卻是現代國家提昇公共品質不可或缺的工作,它能夠讓整個國家在各個領域產生作用,〔…〕台灣的藝文工作者從來不是「要飯的」,而是「造飯的」。藝文補助絕對不是「嗟來食」的施捨,而是文化力的落實與茁壯。(撰文/廖仁義,節選自《藝術家》599期,2025年4月號)

#藝術家雜誌


⬇《藝術家》599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藝術風景|麗莎.奧本海默的「史泰欽先生」】 盧森堡現代美術館(Mudam Luxembourg - 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於今年2月推出來自紐約的藝術家麗莎.奧本海默(Lisa Oppenh...
26/03/2025

【藝術風景|麗莎.奧本海默的「史泰欽先生」】
 盧森堡現代美術館(Mudam Luxembourg - 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於今年2月推出來自紐約的藝術家麗莎.奧本海默(Lisa Oppenheim)個展「史泰欽先生」,透過攝影、織品和花藝創作,顯影出20世紀攝影名家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的另類肖像。奧本海默著眼於史泰欽較不為人知的一面,包括他對花卉的熱愛、紡織設計和實驗性的彩色攝影,以不同媒介和技術的創作與之對話,重新想像史泰欽及其作品。(節選自《藝術家》599期,2025年4月號)

#史泰欽先生
#盧森堡現代美術館
#藝術家雜誌

圖說:麗莎.奧本海默 史泰欽女士(版本Ⅴ) 202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藝術家》599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 ▌《藝術家》599期4月號要目 ▌◤◢【4月專輯|從電腦紀元到網絡藝術】AI當前,挖掘舊技術當中的未來─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 ⊙詹育杰女性、藝術與數位技術的交會─維也納美術館「激進軟體:女性、藝術與電...
24/03/2025

◣◥ ▌《藝術家》599期4月號要目 ▌◤◢

【4月專輯|從電腦紀元到網絡藝術】
AI當前,挖掘舊技術當中的未來─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 ⊙詹育杰
女性、藝術與數位技術的交會─維也納美術館「激進軟體:女性、藝術與電腦1960-1991」 ⊙曾筱如
演算與隨機─電腦/生成藝術先驅維拉.莫娜兒的思維機器 ⊙蔣嘉惠
如果歷史可以被書寫.網絡藝術30週年─ZKM「選擇你的濾鏡!網際網路崛起後的網絡藝術」 ⊙劉蘭辰

【特別報導】
江戶庶民的文化: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在創價美術館 ⊙小金丸敏夫

【台灣美術】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啟動 ⊙整理/蔣嘉惠

【封面紀事】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 ⊙白適銘

【藝術動態】
泰納250週年:英國最偉大畫家的年度盛典 ⊙姜承妤
似水般不拘泥固定形式─劉家琨獲2025普立茲克建築獎 ⊙姜承妤

【國際藝壇】
契馬布耶的〈莊嚴的聖母〉與〈被嘲笑的耶穌〉─巴黎羅浮宮「重新欣賞契馬布耶─義大利繪畫的源頭」 ⊙唐忠珊
拼貼、身體與反叛的視覺詩學─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林德:危險微笑而來」 ⊙林盈君
守護歷史,重塑文化空間─馬德里利里亞王宮「璀璨風華:喬安娜.瓦思康絲勒」 ⊙周芳蓮
從身分轉變提煉出的共生態度─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無盡地點亮─艾迪.杜比恩個展」 ⊙詹育杰
身體即戰場─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當代藝術中心「加利:所以,所以,所以」 ⊙林盈君
色彩的力量與形式的本質─波茨坦巴貝里尼博物館「康丁斯基的宇宙:20世紀的幾何抽象」 ⊙黃杰敏
承載思想與情感的媒介─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布達佩斯的紙上傑作」 ⊙姜承妤
以諧謔的姿態凝視世界─東京三菱一號館美術館「異端的奇才─比亞茲萊展」 ⊙曾筱如
蒙兀兒黃金盛世的璀璨藝術─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偉大的蒙兀兒:藝術、建築與富麗」 ⊙蔣嘉惠

【美術館行政】
一座當代美術館的館藏管理、收藏、盤點與策展─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MAC VAL)歡慶開館廿週年 ⊙鄭元智

【書法藝術】
齊白石書法藝術簡論 ⊙李季琨

【名家傑作】
吳門畫派的領袖──文徵明 ⊙陳傳席

封面圖版:
陳澄波 南海普陀山(局部) 1929 油彩畫布 116.5×141.5cm 私人藏(攝影:莊明景)

⬇《藝術家》599期已於本週一出刊,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599編輯留言版|回看電腦與網絡藝術時代】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網路科技迅速變遷,無不在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發展。4月專輯意欲後退一步,透過三檔國際美術館現正展出的主題研究展,回顧20世紀下半葉的媒體環境和自電腦萌芽至網路誕生之後,藝術...
24/03/2025

【599編輯留言版|回看電腦與網絡藝術時代】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網路科技迅速變遷,無不在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發展。4月專輯意欲後退一步,透過三檔國際美術館現正展出的主題研究展,回顧20世紀下半葉的媒體環境和自電腦萌芽至網路誕生之後,藝術家從創作方法和技術的使用與挑戰,到面對新科技襲來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影響、啟發藝術創作思維的藝術史軸線;同時,這些直面新興技術所展現的創意與精神至今看來仍富含前瞻性,或許能為身處於高科技時代的當下提供另一層思考。
 
 詹育杰著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大展,藝術家從科學獲取靈感與工具開創了新的藝術面貌,也帶來反思和對話的空間。曾筱如從維也納美術館「激進軟體:女性、藝術與電腦1960-1991」,梳理藝術家實驗電腦資訊技術的創作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揭示女性藝術家在數位藝術史中的敘事要角。劉蘭辰聚焦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ZKM)研究網絡藝術卅年的特展「選擇你的濾鏡!網際網路崛起後的網絡藝術」,同時從策展和典藏網絡藝術作品的角度予以探討。匈牙利/法國電腦藝術先驅維拉.莫娜兒(Vera Molnár)即屬於將電腦生成技術應用在藝術創作的第一批女性藝術家,專輯也著墨介紹這位藝術家的藝術歷程與創作實踐。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幾檔當代藝術家精采個展: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林德:危險微笑而來」藝術家以幽默但挑釁的戲謔手法,挑戰視覺文化中的權力結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當代藝術中心呈現加利的繪畫有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和詭異美學,成為一眾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中的另類聲音。馬德里利里亞王宮的喬安娜.瓦思康絲勒個展和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艾迪.杜比恩個展,兩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與展場的歷史和空間文本展開細膩的對話及互文,同時亦展現出各自獨特的藝術語彙。

 法國塞納河畔維提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MAC VAL)為慶祝開館廿週年,進行館藏管理、收藏、典藏品盤點與策展等各項計畫,以重新定位、清晰未來願景,鄭元智在美術館行政單元對這座地方型當代美術館的相關專業及實務工作皆有所述及,或可以為借鑑。

 文化部宣布,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於3月25日美術節正式掛牌成立,啟動「臺灣近現代美術館元年」展開國內第一座專責台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的國家級美術館籌備工作,以「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覽為發軔,同日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開幕,後續如何為台灣的美術館時代揭開嶄新篇章也將是各界矚目焦點。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


#維也納美術館
-1991
-1991
#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

#網絡藝術
#維拉莫娜兒
#電腦藝術 #演算法藝術
#林德
#加利
#喬安娜瓦思康絲勒
#艾迪杜比恩
#馬恩河谷當代藝術館

圖說:
蘇珊娜.特里斯特(Suzanne Treister) 科幻電玩╱你能認出一個虛擬天堂嗎? 1991-1992 Amiga電腦螢幕原始照片 40.6×50.8cm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電子夢:網際網路之前的藝術和技術」參展作品 Courtesy the artist, Annely Juda Fine Art, London and P.P.O.W. Gallery, New York

⬇《藝術家》599期已於本週一出刊,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藝術現場|紀堯.貝松在凡爾賽宮】 以具象繪畫見長的法國藝術家紀堯.貝松(Guillaume Bresson),自1月下旬起於凡爾賽宮非洲廳(Salles d'Afrique)推出個展。貝松以純熟的寫實技法描繪都市邊陲街頭械鬥的場景,蘊含對...
20/03/2025

【藝術現場|紀堯.貝松在凡爾賽宮】
 以具象繪畫見長的法國藝術家紀堯.貝松(Guillaume Bresson),自1月下旬起於凡爾賽宮非洲廳(Salles d'Afrique)推出個展。貝松以純熟的寫實技法描繪都市邊陲街頭械鬥的場景,蘊含對宗教與歷史主題古典風格的參照,除了與設置於非洲廳內以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於1830至1840年間北非殖民地戰爭為主題的繪畫形成對話,也讓觀眾看到在當代創作「歷史畫」的可能。(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凡爾賽宮非洲廳 '
#藝術家雜誌

圖說:
紀堯.貝松 無題 2008 油彩畫布 170×300cm 巴黎私人藏 於「紀堯.貝松在凡爾賽宮」展場一景 ©Château de Versailles, T. Garnier

⬇《藝術家》598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藝術環境觀察|全球藝文生態系的挑戰與因應(下)】 地緣政治動盪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藝術市場持續低迷,拍賣行銷售大幅縮減,藝博會與畫廊的營運挑戰倍增。市場轉向私密化、客製化服務,藏家偏好亦隨之轉型,購藏更關注社會議題和體驗獲取。不僅如此,新一...
19/03/2025

【藝術環境觀察|全球藝文生態系的挑戰與因應(下)】
 地緣政治動盪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藝術市場持續低迷,拍賣行銷售大幅縮減,藝博會與畫廊的營運挑戰倍增。市場轉向私密化、客製化服務,藏家偏好亦隨之轉型,購藏更關注社會議題和體驗獲取。不僅如此,新一代藏家傾向線上交易和直接洽購的方式,也對藝術商業中介的傳統模式構成壓力。為應對這些挑戰,大型畫廊透過合作代理與多元化經營逐步調整策略,藝博會則結合體驗經濟和社會效益,探索慈善與市場結合的新模式,轉型為全年運作的藝文生態平台〔…〕。(撰文/李二,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大型畫廊 #藝博會 #全球藝文生態系挑戰 #藝術環境觀察
#藝術家雜誌

圖說:
面對市場變化和藏家喜好轉變,斐列茲藝術博覽會倫敦展會2024年選擇更加民主且視野通透的展場布局,展現藝博會整合生態系的企圖。(Photo: Linda Nylind)Courtesy of Linda Nylind / Frieze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國際藝壇|離經叛道?用幻境抵抗現狀】 超現實主義距今百年,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段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嗎?」在眾聲喧嘩、煙硝四起與國族衝突依然緊張的今日社會,人們對於生存依舊不時感到困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面對無法用意識和邏輯解讀的事物,...
17/03/2025

【國際藝壇|離經叛道?用幻境抵抗現狀】
 超現實主義距今百年,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段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嗎?」在眾聲喧嘩、煙硝四起與國族衝突依然緊張的今日社會,人們對於生存依舊不時感到困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面對無法用意識和邏輯解讀的事物,或許只能用幻境來詮釋,獲得抒發。
 走到展場深處,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大地的陰影〉〔…〕,在畫布上的恐龍是如此巨大沉重,但在空曠的展場中它又顯得如此輕盈渺小;這也許便是超現實主義帶給我們的感受,苦難、歡愉、矛盾都是無法迴避的現實,也是曾經出現在幻境的情節,隨著物換星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就是存在的意義。(撰文/劉蘭辰,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圖說:
雷內.馬格利特〈大地的陰影〉(右)於空曠的展場牆面一景(攝影:劉蘭辰)

#慕尼黑連巴赫市立美術館
#至於住在這兒 #謝謝不用 #超現實主義與反法西斯主義大展
#超現實主義
#藝術家雜誌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藝術人物|汲生活的片刻美好,摺出一方理想景致】 該展實屬為完整呈現莊普藝術思想的一次成功展覽,在國立臺灣美術館佔據半數展場空間、以打破現有展場設置的隔板和突破格局的方式陳列,充分又彈性的在各個展區帶來1980年代至今具標誌性的系列作品,包...
14/03/2025

【藝術人物|汲生活的片刻美好,摺出一方理想景致】
 該展實屬為完整呈現莊普藝術思想的一次成功展覽,在國立臺灣美術館佔據半數展場空間、以打破現有展場設置的隔板和突破格局的方式陳列,充分又彈性的在各個展區帶來1980年代至今具標誌性的系列作品,包含歷經不同階段在矩陣排列的方格中,利用蓋印的方式累加創造的大小尺幅畫作,以及自生活的感悟所銘刻的多元媒材和表現的作品。〔…〕,他邀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助理教授游崴擔任策展人,開啟於「摺景」的命題下閱讀此次作品的新視角。(撰文/曾筱如,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圖說:
莊普 巨蛋外的噴泉 2016 複合媒材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 於「莊普:摺景」展場一景(攝影:曾筱如)

#莊普 #羅東文化工廠天空藝廊 #摺景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藝術家雜誌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國際藝壇|根植多元文化的現代藝術推進】 巴西的現代主義藝術家致力呈現巴西身分的多面向,將本土、殖民歷史與非裔巴西文化元素融入創作,並結合日常生活現實和宗教精神,深入探討移民、階級差距與工業化影響等社會議題。這種多元文化敘事的融合為巴西藝術...
12/03/2025

【國際藝壇|根植多元文化的現代藝術推進】
 巴西的現代主義藝術家致力呈現巴西身分的多面向,將本土、殖民歷史與非裔巴西文化元素融入創作,並結合日常生活現實和宗教精神,深入探討移民、階級差距與工業化影響等社會議題。這種多元文化敘事的融合為巴西藝術奠定豐富的基礎,他們以巴西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國際藝術潮流,致力於創造出根植傳統以及反映當下現實的藝術運動。(撰文/林盈君,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圖說:
坎迪多.波蒂納里(Candido Portinari) 移民 1944 油彩畫布 聖保羅藝術博物館(Museu de Arte de São Paulo)藏(攝影:林盈君)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倫敦英巴協會

#藝術家雜誌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3月專輯|廖修平專輯】 廖修平(1936-)是台灣戰後重量級藝術家,他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創作者,更以他的專業,為亞洲現代版畫的推廣與教學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扎根工作,〔…〕。同時,他也是一位深具國際視野的藝術推動者,協助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
10/03/2025

【3月專輯|廖修平專輯】
 廖修平(1936-)是台灣戰後重量級藝術家,他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創作者,更以他的專業,為亞洲現代版畫的推廣與教學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扎根工作,〔…〕。同時,他也是一位深具國際視野的藝術推動者,協助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籌辦「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迄2024年已歷廿一屆。
 在創作的內涵上,廖修平始終巧妙地融合「傳統」與「現代」,優游於「入世」與「出塵」間、穿梭於「俗世」與「聖境」間,也在「真實」與「虛擬」、「華美」與「寂寞」間,予人溫馨、平和、內斂、秩序的心靈感受。(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廖修平 #福修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立臺灣美術館 #廖修平90大展
#藝術家雜誌

圖說:
廖修平2009年攝於艋舺龍山寺(攝影:彭泰一)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藝蹤尋探|舞動人生色彩的藝與趣】 今年適逢江戶末期至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大師豐原國周誕辰一百九十週年,現今較少為人所知的豐原國周其實是活躍於當時浮世繪藝術領域的重要人物。〔…〕,位於東京原宿的太田紀念美術館舉辦「誕生一百九十週年紀念 豐原國周...
07/03/2025

【藝蹤尋探|舞動人生色彩的藝與趣】
 今年適逢江戶末期至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大師豐原國周誕辰一百九十週年,現今較少為人所知的豐原國周其實是活躍於當時浮世繪藝術領域的重要人物。〔…〕,位於東京原宿的太田紀念美術館舉辦「誕生一百九十週年紀念 豐原國周」,透過介紹約兩百一十幅作品,縱覽豐原國周一生的繪畫生涯,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回顧展。
 這次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太田紀念美術館相互配合展覽活動宣傳與學術交流合作,推出「豐原國周誕生一百九十週年 歌舞伎畫―祕密珍藏浮世繪首次公開」,以日本兩大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貞與豐原國周為展覽亮點〔…〕。(撰文.攝影/吳曉芳,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豐原國周 #歌川國貞
#太田紀念美術館 #生誕190年記念 #豊原国周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豊原国周生誕190年 #歌舞伎を描く #秘蔵の浮世絵初公開
#藝術家雜誌

圖說: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豐原國周誕生一百九十週年 歌舞伎畫─祕密珍藏浮世繪首次公開」展場一景

⬇《藝術家》598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國際藝壇|接納與創新的藝文古城】  19世紀初,拿破崙在米蘭大教堂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並命人開始建造教堂立面。展覽中朱塞佩.波洛克(Giuseppe Pollack)1806年的設計圖成為日後建築立面的基礎,工程在拿破崙戰敗前完成。此時期在...
05/03/2025

【國際藝壇|接納與創新的藝文古城】 
 19世紀初,拿破崙在米蘭大教堂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並命人開始建造教堂立面。展覽中朱塞佩.波洛克(Giuseppe Pollack)1806年的設計圖成為日後建築立面的基礎,工程在拿破崙戰敗前完成。此時期在繪畫方面,米蘭畫家安德烈亞.阿皮亞尼(Andrea Appiani)獲得皇帝「首席畫師」的殊榮,並且繪製米蘭王宮的壁畫。他不僅追隨上述的義大利藝術家,也不乏受到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和英國畫家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的陶染。(撰文/陳北辰,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米蘭義大利畫廊 ’
#斯卡拉廣場

#藝術家雜誌

圖說:
朱塞佩.波洛克 米蘭大教堂立面設計圖 1806 鉛筆、沾水筆、鐵鏽色與黑色墨水、水彩紙本 141×121cm 米蘭大教堂建造廠檔案庫(Archivio della Veneranda Fabbrica del Duomo)藏

⬇節錄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

【徵件訊息|臺北市立美術館2026年度申請展徵件】 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提昇展覽實踐總體表現,呈現藝術生態多元性及開創性。▍申請資格①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中華民國居留證(亦得以內政部移民署核發就業金卡代之)之個人藝術創作者②共同創作成員二分之一...
04/03/2025

【徵件訊息|臺北市立美術館2026年度申請展徵件】

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提昇展覽實踐總體表現,呈現藝術生態多元性及開創性。

▍申請資格
①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中華民國居留證(亦得以內政部移民署核發就業金卡代之)之個人藝術創作者
②共同創作成員二分之一(含)以上具中華民國國籍之藝術團隊。
③5年內未曾獲選北美館申請展徵件,非各級機關主辦展覽、學校社團聯展或畢業展,非由策展人策劃之主題展。

▍申請報名日期
2025年3月3日上午8時~4月30日下午5時

▍創作類別
創作形式、內容、媒材不拘,惟所提展覽計畫須適合北美館指定空間。

▍報名方式
採線上報名,請至申請展網站(https://ea.TFAM.museum)登錄會員及報名。

▍展覽及經費
本次徵件預計選出4案申請計畫。
①可運用北美館提供之展場空間於2026年呈現個展
②提供獲選者上限新臺幣40萬元展覽製作費。
③提供獲選者上限10萬元專輯印製費。

🔗詳細辦法及簡章下載
①北美館網站(www.tfam.museum)
②徵件網站(https://ea.TFAM.museum)

📞活動諮詢
北美館展覽組(02)25957656分機206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6年度申請展徵件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

申請時間:2025年3月3日上午8時~4月30日下午5時︱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提昇展覽實踐的總體表現,呈現藝術生態的多元性及開放性,每年透過徵集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帶給觀眾當代多樣的創作....

【藝術野台戲|我在蓋蒂美術館發表台灣美術史】  成立於1974年的蓋蒂美術館包含蓋蒂中心(Getty Center)與蓋蒂別墅(Getty Villa)。一些基本資料顯示這座大型藝術館的實力與魅力:博物館捐贈基金達80億美元(2023)、十...
03/03/2025

【藝術野台戲|我在蓋蒂美術館發表台灣美術史】 
 成立於1974年的蓋蒂美術館包含蓋蒂中心(Getty Center)與蓋蒂別墅(Getty Villa)。一些基本資料顯示這座大型藝術館的實力與魅力:博物館捐贈基金達80億美元(2023)、十二萬五千件收藏品、年展覽十八檔以上、〔…〕;其中學術交流項目統計顯示:1984年開始提供獎助金,學者參與計畫累積一萬三千人。我,是這數字的其中一位。
 2018年,我以大學博物館學會暨蓋蒂國際計畫(CAA – Getty International Program)獎助得主身分初次造訪該館並和世界各國學者發表論文。〔…〕,那是我曾經宣讀過台灣美術史研究的地方。一生只這麼一次。(撰文.圖版提供/阿田教授,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蓋蒂美術館
#大學博物館學會暨蓋蒂國際計畫
#藝術家雜誌

圖說:
洛杉磯蓋蒂美術館入口廣場

⬇《藝術家》598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美術之眼|玉山積雪未溶】 陳澄波的原件畫作出現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開啟了畫家後輩家屬讓先人的藝術與大眾接觸的一個嶄新面向,也是向陳澄波百三冥誕致敬的最佳獻禮。對照著台博館的自然史藏品,這位前輩畫家描繪台灣自然力的作品,〔…〕,其藝...
27/02/2025

【美術之眼|玉山積雪未溶】
 陳澄波的原件畫作出現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開啟了畫家後輩家屬讓先人的藝術與大眾接觸的一個嶄新面向,也是向陳澄波百三冥誕致敬的最佳獻禮。對照著台博館的自然史藏品,這位前輩畫家描繪台灣自然力的作品,〔…〕,其藝術感染的力量,化身為美的牽引,緩和了一般觀眾對博物學的生畏。(撰文.攝影/陳長華,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走揣 #咱的所在 #陳澄波百三特展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藝術家雜誌

圖說:
陳澄波 東台灣臨海道路 1930 油彩畫布 69.7×130.5cm 日本山口縣防府市寄藏於山口縣立美術館 
於「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場一景(本刊攝影)

⬇《藝術家》598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26/02/2025

【藝術正論|文化預算是國家對於人民創造力的責任】
 台灣的文化創造力,一方面表現於多元主義的常民文化,另一方面也表現於各個文化藝術領域之中。過去這半個世紀,台灣的文化創造力果實累累,無論是音樂、舞蹈、戲劇、電影、視覺藝術與文學,乃至於科技創意,每一個領域都能在國際舞台獲得崇高的專業殊榮。這份亮麗的成績,既是得自各個領域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得自於政府能夠提供合理的預算,獎勵創作,補助展演與出國競逐榮譽。
 國家固然是文化部編列文化預算,但文化預算並非只供文化部及其附屬單位使用,主要還是要回到人民身上,提供經費灌溉人民的創造力開花結果。(撰文/廖仁義,節選自《藝術家》598期,2025年3月號)

#藝術家雜誌

⬇《藝術家》598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

Address

金山南路二段165號6樓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86223886715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藝術家雜誌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藝術家雜誌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