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俯瞰民國 悠然紙上

冉鵬,通過1931年中華民國第一屆高考出任公職。 1949年12月2日,在成都,西南最後決戰前途黯淡,行政院臨時院會通過由他出任副主計長,因為是逃難中升官,他不願意就任,堅決不發表。 他認為,時局既未能扭轉,且越陷越深,所謂戰鬥內閣、軍士授...
28/03/2025

冉鵬,通過1931年中華民國第一屆高考出任公職。
 
1949年12月2日,在成都,西南最後決戰前途黯淡,行政院臨時院會通過由他出任副主計長,因為是逃難中升官,他不願意就任,堅決不發表。
 
他認為,時局既未能扭轉,且越陷越深,所謂戰鬥內閣、軍士授田方案均為時過晚,而院長閻錫山與副院長朱家驊齟齬,遑遑不可終日。
成都看來守不住了,是要去西昌,還是要到台灣,一直開會都無法定奪。
 
7日接到通知,「奉蔣公核定,武職機關遷西昌,文職機關全部遷台北」。
9日,天未明,隨政府最後一批人員離鳳凰山機場飛台北。
「自此拋棄錦繡山河,念何年重到,不勝悽然淚墮!」
飛機降落台北,見到老同事,「由華西平原逃來海島,舊雨相逢,緊張之心情,至此始得鬆一口氣。」
 
12日,院長暫駐台北賓館。大家也在台北賓館辦公。當天國璽到台,總統府秘書長暫住圓山台灣大飯店,辦公一樣在台北賓館。
 
1月1日,「台北賓館臨時用紙紥之總統府三字被風吹落,而襯以兩面破舊國旗,異常顯得不整齊,較之在京時之國府氣象真不可比擬。何年得重睹漢官儀,令人感慨繫之!」
 
2月,奉派到赴台中霧峰,視察遷台古物有無被盜情形,包括蔣夢麟、傅斯年,以及內政、教育兩部代表等。
 
3月1日蔣總統復職,「政治領導已有重心」。陳誠準備接任新閣揆,他便於12日申請從行政院離職。
 
離職之後,他終於可以稍微喘息,到士林、到陽明山,賞花遊覽,到北投、到台南、到阿里山暢遊,看看台灣,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
 
=====
想聽更多的故事,不要錯過明天的講座喔~
 
民國Talk系列講座
講題:戰後外省族群的臺灣之路
主講:王文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時間:3月29日(六)14:30-16:30
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
 
民國38(1949)年,不僅在時間上是民國史的一大焦點,對許多國人而言,在空間上臺灣海峽也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中國大陸自此淪為「匪區」,再難輕易往返。估計上百萬之譜的軍民及其眷屬隨著政府遷臺,跟著蔣總統來到復興基地,復遵循國策要反攻大陸。在不同的層次生活的這批「外省族群」,在這場變局中有著怎樣遭遇?有著如何想法與因應?我們或許能從他們遺留下來的日記窺探一二,走入他們的感受,也走入那段歷史。

謝謝熱情又專業的讀者朋友許劍虹先生,在美國紐奧良(New Orleans)的二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WWII Museum),為我們拍下與中國抗戰相關的展板照片。(還帶著鹿錫俊老師的《蔣介石與中日蘇三角關係(1931-1937...
27/03/2025

謝謝熱情又專業的讀者朋友許劍虹先生,在美國紐奧良(New Orleans)的二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WWII Museum),為我們拍下與中國抗戰相關的展板照片。
(還帶著鹿錫俊老師的《蔣介石與中日蘇三角關係(1931-1937)》一起合照,真是太感謝了~)
 
二戰博物館特別提到,關於太平洋的局勢,要從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九一八事變)開始,而後1937年開啟了中日全面戰爭。因為蔣中正委員長不投降,堅持到底,作為盟國關鍵的戰略盟友,讓中國戰場牽制大量的日軍,打破日本大亞洲主義神話,而盟軍也在周邊各個戰場部署,同心支持中國對日抗戰。
 
大家看清楚,「NO SURRENDER」,就這麼大大地寫在展板上!
 
====
時值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國家各單位或假裝沒事,或隱晦不提。終於國防部在昨天發布新聞稿,將舉辦「紀念二戰暨抗戰勝利80週年系列活動」。除了有攝影展、音樂會及軍民互動園遊會之外,也將再與乖乖食品合作,更首次與舒跑公司共同推出聯名商品,傳遞社會支持國軍理念。
 
國防部政戰局文宣心戰處處長樓偉傑少將表示,今年主軸為「反侵略、護家園」,區分「守護中華民國」、「軍民同心抗敵」、「青年挺身衛國」及「友盟共同奮戰」等四個主題。「軍事攝影展」首度走出室內展場,與臺北市政府合作,規劃於全市三十四站公車候車站展出。「紀念音樂會」則希望鼓勵國人,都能以發揚先烈前輩的抗戰精神感到驕傲。「香堤嘉年華」在信義區香堤大道辦理大型軍民互動園遊會,讓國軍與民眾的距離更近。與臺灣模型嗜好發展協會合作,於臺灣圖書館辦理「抗戰美展與軍武模型展」。次與乖乖合作,推出三款聯名商品,以女童軍楊惠敏送國旗到四行倉庫、海軍官兵捍衛海疆,以及前飛虎隊成員Jerome Simon為主角,以其肖像為包裝主題,彰顯友盟合作精神,分別涵蓋「過去、現代、友盟」,各有特色。與舒跑公司合作推出聯名商品,以官兵守護家園、流下汗水等畫面為設計理念,希望能引發敬軍共鳴,給予國軍支持與鼓勵。從4月起每兩週邀請臺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錄製二戰與抗戰精神專題節目,傳遞守護中華民國生存發展、抵禦侵略的堅定訊息。面對敵人威脅、襲擾與侵略,只有全民上下一心、壯大自身,才能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過去的前輩與現在的我們都秉持相同信念,不僅是對先烈先賢最好的緬懷方式,也是最有價值的紀念。」
 
====
〔工商時間〕
我們有許多與國軍故事,有大家的支持,我們才能繼續提供更多好書給大家。
 
歡迎到各大網路書店、本社蝦皮賣場選購,也可以到官網查閱,有任何問題隨時都可以私訊小編(小編會轉給負責同仁,所以有時候回覆不會那麼即時喔)。
 
抗戰時期:
軍統、駝峰航線、台兒莊會戰、第二戰區史料、二戰硝煙
 
戡亂時期:
海軍回憶錄、空軍回憶錄、蔣介石軍事作戰檢討、內戰在東北、疾風勁草(西南決戰)
 
分治時期:
冷戰下的國軍游擊隊、國運的轉危為安(大陳議題)
 
制度問題:
軍政部、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各種會報紀錄,國防部1946年改制的報告書
 
全部包含:
鍾漢波將軍的回憶錄-《航海王》(鍾堅教授整理)
王靖國將軍的故事
 
====
如有需要於臉書分享功能以外轉載或使用照片,請務必徵得拍攝者同意。

我們出版的,山東省銀行總經理、國民大會列席代表、財經專業、美援署高級稽核,吳墉祥先生的日記,在1962年份,有幾條特別的紀錄。 2月24日晚余與德芳甫在談論明日宴客事,聽廣播之諸兒女告謂今日下午胡適博士在中央研究院在院士會議後之酒會終了時,...
25/03/2025

我們出版的,山東省銀行總經理、國民大會列席代表、財經專業、美援署高級稽核,吳墉祥先生的日記,在1962年份,有幾條特別的紀錄。
 
2月24日
晚余與德芳甫在談論明日宴客事,聽廣播之諸兒女告謂今日下午胡適博士在中央研究院在院士會議後之酒會終了時,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當時聞訊極感悲戚,此為在時人中而素不相識者之唯一聞耗而發生感情者,蓋亦胡適博士在文化上貢獻之偉大所使然也。

3月2日
胡適博士上月下旬病逝南港中央研究院,本日發引,暫厝該院候安葬,上午到極樂殯儀館弔祭,弔者極眾。
 
吳墉祥原著,馬國安主編,《吳墉祥在台日記》,1962。
 
====
雖然吳墉祥與胡適並不認識,在大陸時期也沒有往來(吳墉祥奉派安徽的時候,胡適在美國),但卻對胡適在文化上的偉大貢獻,有所感懷。
 
小編到胡適紀念館參觀的時候,看到牆上貼了特展的預告海報,趕快來告訴大家,把時間留下來。
 
特展:是回顧也是前瞻:胡適的願景與近代史研究
開幕:2025年4月17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周二至周六/09:30-12:00、13:30-16:30
 
下個月,大家一起去 胡適紀念館 Hu Shih Memorial Hall 吧!

轉發【香港活動訊息】 第六屆「陳克文中國近代史講座」公開講座及座談會 A〔公開講座〕「兩蔣日記(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與民國史研究」講者:呂芳上教授(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日期:3月24日(星期一)時間:4:00 - 6:30pm地點:香...
24/03/2025

轉發【香港活動訊息】
 
第六屆「陳克文中國近代史講座」公開講座及座談會
 
A〔公開講座〕
「兩蔣日記(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與民國史研究」
講者:呂芳上教授(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日期:3月24日(星期一)
時間:4:00 - 6:3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一樓LT7演講廳
 
B〔座談會〕
「蔣介石日記中的抗日戰爭」
講者:呂芳上教授(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陳紅民教授(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鄭會欣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日期:3月27日(星期四)
時間:4:00 – 6:3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地下LT1演講廳
 
語言: 普通話
報名: https://www.cuhk.edu.hk/ics/rcccc/events/register.html
洽詢: 3943 5976 / [email protected]
 
====
社長到香港參加活動了,機會難得,香港的讀者朋友們請不要錯過喔~

唐飛將軍在2018年至2019年,陸續於《空軍學術雙月刊》發表了六篇「空軍空運機部隊史」,可以說是將空軍空運機部隊的歷史、重要發展、忠烈事蹟等,有完整的描述。 而在各戰役的細部經過部分,可能就還要參考個別軍官的回憶。 像是徐蚌會戰的時候,關...
21/03/2025

唐飛將軍在2018年至2019年,陸續於《空軍學術雙月刊》發表了六篇「空軍空運機部隊史」,可以說是將空軍空運機部隊的歷史、重要發展、忠烈事蹟等,有完整的描述。
 
而在各戰役的細部經過部分,可能就還要參考個別軍官的回憶。
 
像是徐蚌會戰的時候,關於杜聿明在陳官莊的空投場與簡易機場,就可以藉由時任第一○四中隊中隊長林冠群中校的回憶,了解更多。
 
他回憶當時的情形,陳官莊的陸軍部隊急需一批軍品,但是沒有機場,陸軍就用卡車滾壓農田,做了一條簡易的南北向跑道,大約二百公尺。林中校自己負責駕駛C-47運輸機出發。
剛抵達目標上空,就看到跑道南端匪軍砲火密集,而當時風向是北向,如果依照常規由南向北逆風降落,就很容易會被匪軍砲火擊中。所以林中校斷然決定處置,出敵不意〔匪軍一定已經看到飛機,準備攻擊了〕,採五千尺高度,由南向北作三角形急劇下降,自北朝南順風落地,立刻滑停南面,趕快把軍品卸下來。
不到五分鐘,匪砲就彈如雨下,雖然沒有命中,可是破片已經傷到機身,軍品一卸完,馬上緊急起飛,還好全機安全達成任務。
 
另外,其實空運機部隊,也在戡亂時期負擔轟炸任務。
雖然空軍配備有九九式、B-24、B-25、蚊式(FB-26)等各種轟炸機,但仍不夠支援陸軍在全國各地作戰,於是就把腦筋動到酬載量很大的運輸機上。
 
駐防東北的第一○二中隊中隊長李廷凱少校,就詳細記錄了自己駕駛C-47 212號運輸機,裝載各式爆炸彈、燒夷彈、殺傷彈、照明彈、破壞彈,支援陸軍作戰的情形。
他回憶,夜間在雙方火線上,以四千五百呎高度,冒險連續投彈。之所以說是冒險,因為運輸機本來沒有投彈的設備,是靠人力摸索,推擲下去,在雙方肉搏線上,如果一有偏差,就會炸到國軍陣地。
 
====
更多的內容,可以參考:《空軍戡亂回憶錄》,全套共四冊。
 
附圖:C-47型機,〈空軍空運機部隊史-第一篇 空運機部隊沿革與作戰史〉。

胡適與蔣中正的關係,一直是學者研究的標的。因為裡面摻揉著太多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局勢背景。 1957年1月,蔣中正才因為胡適「毀黨救國」的主張,認為他這種文人政客真是無恥。隨後召集相關人員,商討應該怎麼表示反對胡適言論的立場。蔣中...
20/03/2025

胡適與蔣中正的關係,一直是學者研究的標的。
因為裡面摻揉著太多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局勢背景。
 
1957年1月,蔣中正才因為胡適「毀黨救國」的主張,認為他這種文人政客真是無恥。隨後召集相關人員,商討應該怎麼表示反對胡適言論的立場。蔣中正覺得自己忍不下去了,不可以再對胡適以禮待之。
還認為胡適反對華僑學子讀國文,是不愛民族,不重視祖國文化。
 
但到了7月,他又想邀請胡適回來,為胡適準備至住所。
 
11月,逢中央研究院要重選院長,他認為胡適是最適合的人選。跟李濟商談之後,決定就推選胡適。
 
1958年4月,胡適歸國。蔣中正在日記中記下要參加胡適就職與院士會議,還研擬講詞。
 
9日,蔣中正邀請胡適到士林官邸談話,由總統府祕書長張羣作陪,對胡適學術研究跟辦理大學的意見,表示有可取之處。
 
10日,蔣中正參加胡適就職典禮,發表致詞。然而胡適的答詞,卻讓蔣中正感覺受到侮辱,認為胡適狂妄荒誕,非常遺憾,但仍以禮待之。
(胡適就職典禮中,余在無意中提起其民國八、九年間彼所參加領導之新文化運動,特別提及其打倒孔家店一點,又將民國卅八、九年以後,共匪清算胡適之相比較,余實有尊重之意,而乃反觸其怒(殊為可歎),甚至在典禮中特提余為錯誤者二次,余並不介意,但事後回憶甚覺奇怪。)
 
12日,蔣中正宴請中央研究院院士,起立敬酒的時候,他先歡迎胡適、梅貽琦回國服務,這時他覺得胡適臉色一變,猜測是胡適不認為梅貽琦能跟自己相提並論,所以蔣中正認為胡適其實心胸很狹小。
(胡與梅貽琦此次由美同機返國,余乃提起卅八年初將下野之前特以專派飛機往北平接學者,惟有梅、胡二人同機來京脫離北平危困,今日他二人又同機來臺,皆主持學術要務,引為欣幸之意,梅即答謝當時余救他脫險之盛情,否則亦如其他學者陷在北平被匪奴役而無後有,今日其人之辭殊出至誠,胡則毫不在乎並無表情,惟彼亦聞梅之所言耳,其心中是否醒悟一點則不得而知矣。)
 
蔣中正這時想起了蔡元培的道德與學問,特別是安詳雅逸、不與人爭的品性。
在忍受了胡適的侮辱,但是不跟胡適計較,蔣中正反而覺得自己應該修養有進步了。
 
更多蔣中正與胡適,在胡適回來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前後的糾葛,可以參考:《蔣中正日記》(1958)。

【胡適先生在紐約】

  1958年4月初胡適即將返臺就任中研院院長,2月下旬胡適在紐約接受《中央日報》記者「不速客」的訪問,訪談中可見胡適興致相當高昂,興之所致無所不談。本文於1958年4月5日《中央日報》刊出:

  胡先生正要推門外出,我恰好按響了他的門鈴,他放下手中的帽子,說咱們且先談幾分鐘吧!結果,上午十時坐下,下午兩點一刻才得告辭,還是我想起了午睡的問題,先生連這也竟要放棄,真是好客如昔,健談如昔!
  他住在這國際大都市的西區81街104號4樓公寓,依然是四壁圖書,不精緻而親切,一派中國學者風度。若依先生聲望,居處應遠比這考究,至少應有一個用人以佐雜物;然而在美國不是百萬富翁,沒人用得起「下女」,所以二老賃屋而居,一切自理。夫人打掃廚房,先生便清理內務,夫人燒飯,先生便淨桌放筷,飯後又把飯菜撤囘廚房,隨手帶來抹布,拭几擦桌,事必躬親。夫人送茶給客人,帶來一杯給先生,他便連聲道謝:「磕頭磕頭」,而且不是虛謊,真的是欠起身來。在同客人的談話中間,偶有觸發,便告個罪,走進廚房把客人的來由和有趣的談話相告細君,真是親切如夫妻,相敬如賓客,中西風味,二者兼備,融會貫通,老而彌淳。
  對年輕人的提携,先生引此爲己任,而且是出之以自然,好像生來就該如此似的。他一聽說我要到牡蠣灣羅斯福總統的長孫媳婦家去作客,便提醒我見面後便當先往謁羅氏陵墓。這是禮貌,咱們是禮義之邦,卽令她們謙讓,亦可使她們知道中國學人的風度。並且不憚煩地將我吐音有誤的地方加以改正。眞是提攜後進,無所不至,一一都代我設身處地想得週全。
  牆上挂了一些張大千、齊白石的畫,話就由這裏談聊了開去。先生說大千在巴黎開畫展很得好評,但他認爲大千若要有更高成就,應該再有敦煌精神埋頭十年,因爲人生究竟有限(大千先生近忽病目,幾乎成了語讖)。至於白石先生,曾親將其生平資料送來求先爲之作傳,結果只成年譜一稿。而且從資料排比中,把齊老先生的「瞞天大謊」都給審判了出來。因爲白石翁72歲不利本命,所以過了71,接着就過73,這個謊話當然擋不住科學方法的考驗,審問之下,逼得老人口吐實情,先生言下大爲得意。並把年譜及一些圖畫的書借給我看。
  又和我說,西方學者總不能明白中國畫由人物到山水變遷的眞象,中國美術史家又好以萬言長書來解釋其要點。其實劉勰的《文心雕龍》上「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這句話,正是恰中竅要。先生的意思以爲,這仍是哲學思想上的問題,人厭倦了淸談,便重返入自然,人物畫因之衰微,山水畫取而代之,──先生說入了自己的本行,聲音宏亮,容光煥發,仍是他的一貫風格。千言萬語,條理井然,文如其人,一清見底。
  先生略作停頓,我乘機說明了下愚之見的景仰,我認為每一位真實的學者,在精力充沛這一點上都異乎常人,先生「半」生,做那麽多事,著那麽多書,卽令我終日手不停揮,抄抄改改,一輩子也完成不了一半。──這使我想到了董作賓先生,當我睡了一覺醒來,他却世務初息,方始挑燈工作,而竟然工作了那麽多,真都是「非常人」也!
  先生對此,解釋說:人在活命之外必得有所嗜,有所樂。這種業餘性質的玩票,樂之不倦,亦能有所成就。自云生平未拿過一文稿費,而且大都是燈下趕出來的文章,若云有所成就,大半都是這種「業餘選手」的功勞。
  這自然使我想到了先生的健康問題。先生說:「前幾年心臟病鬧得很厲害,當一次醫生告知病况嚴重隨時有「歸去」的可能時,的確很灰心了四五分鐘,──但僅僅是四五分鐘,馬上領悟到自身得此裁判,原是公道之至:試以銀行爲例,此生大半都是透支,白天做事,晚上寫文章,寅吃卯糧,早把後半世精力預支精光。如今銀行年終結賬,只好全部繳淸。如此一想,病有應得,了無怨尤。想及陶淵明詩的『當盡卽須盡』、『不憂亦不懼』 ,心下立時坦然。──到如今已經七年過去了,雖然藥瓶子不離左右,但此身健在,樂趣不減當年,銀行總算對我特別通融」。
  這一段談話,予我印象最深,人若意境高遠,到處都遮擋不住,甚至在生死之際,亦能發射智慧光芒。試想,當我們被醫生宣佈隨時有死亡可能時,誰能不心灰意懶,黯然神傷?然而先生只用了5分鐘的時間,便明白了「生吾順事,歿吾寧也」的道理,坦然無慮地接受了命運。──我想,怕正是這種東方哲學的心理坦然,先生的心臟病才能如此不藥而愈。
  旣然還有命可活,先生說:「我仍當讀書治學,不異平時」。我便乘機請教治學之方。先生自云,平生最推崇朱夫子,19歲擧進士,天分高極了,他却肯在平實處下工夫,所以他的成就不可企及。其次有顧亭林先生,他少時英氣豪邁,後來却平易踏實。……龜兎競走的故事人人曉得,先生却勸有志於學的朋友:「勿矜兎子天才,且下烏龜工夫」!
  仍是見機而作循循善誘的辦法,先生隨手從案頭抽出一張天藍色的卡片,提筆就寫下朱子治學的要點:
   「寧煩(繁)勿略,寧下勿高,寧淺勿深,寧拙勿巧」。
  朱晦庵答汪尚書,隆興二年(1164年朱子年35歲),雖是信手寫來的一紙卡片,但哲學家的深邃與歷史學家的精確兼而有之。我趕緊接着說:「胡先生,請就把這給我作個紀念好吧?我當時時以此自勵!」生死一笑慨允。
  我帶着這張卡片滿懷欣喜地走出了先生書齋,一轉眼又落在喧嘩紛亂的紐約地道車中。但虛往實歸,心情與來時逈異,智慧高地的旅行,使我不再有歧路亡羊之彷徨,我似乎有了要走的方向,還得到了怎樣走去的方向。

報導描述:〈胡適先生在紐約〉
報導出處:《中央日報》1958年4月5日6版

#胡適
#不速客
#中央日報
#1958年4月5日
#胡適先生在紐約

#近史所70週年特展
#是回顧也是前瞻 #胡適的願景與近代史研究

#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上午0930至1200下午1330至1630
#趕快揪團來預約導覽吧

1947年2月,原在海軍總部任職的軍官鍾漢波,奉令調任駐日代表團第一組,任海軍少校參謀兼首席海軍武官。在《亂世逐夢航海王》一書當中,我們看到他是這麼記錄負責政治外交的第二組: 「政治外交組(第二組)負責政治研究及外交業務,政治方面的職掌是研...
19/03/2025

1947年2月,原在海軍總部任職的軍官鍾漢波,奉令調任駐日代表團第一組,任海軍少校參謀兼首席海軍武官。
在《亂世逐夢航海王》一書當中,我們看到他是這麼記錄負責政治外交的第二組:
 
「政治外交組(第二組)負責政治研究及外交業務,政治方面的職掌是研究日本降伏後之政情變動、政制變革、國會重組、立憲趨向等,適時修訂增刪研究評析作成結論,以供國內高層參用。外交方面的業務,均須透過盟總外事局(The Diplomatic Section)行之,盟總外事局位階甚高,其局長具美國駐日大使銜。二組博士組長吳文藻(北京清華學校1923級),曾任燕京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掌理本團政治業務,外交事務則由沈副團長〔沈覲鼎〕督導。組長夫人係名作家謝婉瑩(燕京大學1923級,筆名冰心),她亦兼任本團附設幼稚園園長。吳組長與夫人對政府政策相當不滿,常表態左傾支持共黨。二組編制十餘人,素質堪稱一流。
 
到了1949年,鍾漢波這麼記錄:
 
「中共於10月建政前後,本團左傾的吳文藻、吳半農兩位組長,積極策反同是北京清華校友的朱團長〔朱世明〕籌劃易幟。」
 
1950年4月,《蔣中正日記》寫「駐日代表團情形複雜動搖」,就是指吳文藻他們的事情。
 
吳文藻是著名社會學家,冰心是著名作家。
處在1949年後的關鍵變動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很難一刀切來評論。
依據一些回憶資料,國共雙方都派人遊說,但吳文藻與冰心選擇「回到新中國」。那時的他們,當然無從預期,多年後的反右、勞改、文革……
 
而在台灣的朋友也許心裡頭還是掛念,只是兩岸隔海,無法再通音訊。
 
1968年11月,「據說」,冰心與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震驚台灣與 北美華人學術界與文學界。
12月,得知消息的梁實秋,在《傳記文學》第13卷第6期寫了〈憶冰心〉一文。他與冰心除了以文為友,也曾經同搭一艘船前往美國留學。梁實秋後來去哈佛,冰心則是去衛斯理。兩校相距不遠,兩人的往來也算密切。
 
1972年初美國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陸續有旅美華裔學者也前往故鄉重遊。印第安納大學的鄧嗣禹教授(燕京大學1932級)是其中之一。
鄧嗣禹1972年7月在北京的一場歡迎會上,見到了吳文藻與冰心,並坦白地告訴他們,「據說」因為紅衛兵的關係,他們夫婦都自殺了。
冰心則告訴鄧嗣禹,那你現在就是見鬼了。
如此幽默地破解「據說」,不愧是文學大家。
 
其實在尼克森總統的訪問之後,吳文藻與冰心還健在的消息就傳了出來,後來又有鄧嗣禹的親眼見證,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據說」的真實性有多高?
全真?(丘處機外找~)
全假?
七分真三分假?
半真半假?
三分真七分假?
但不管如何,這條「據說」的消息,因為兩岸的隔閡,遲遲無法求證,而讓梁實秋難過了很久。
也還好後來有鄧嗣禹的人證,才不致於讓吳文藻與冰心被「據說」給提前賜死。
 
附圖來源:國史館檔案。
 
▲相關新書準備中~可以猜猜看是跟哪方面有關的唷~~

今天來更新一下3月到5月的活動。是不是很豐富!在大家還有能力、還有經費可以舉辦民國史議題活動的時候,要好好把握機會啊~ 【南高中央喆閎人文2025民國史校園系列講座】 時間:3月24日 星期一 13:00-15:00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三館...
19/03/2025

今天來更新一下3月到5月的活動。
是不是很豐富!
在大家還有能力、還有經費可以舉辦民國史議題活動的時候,要好好把握機會啊~
 
【南高中央喆閎人文2025民國史校園系列講座】 
時間:3月24日 星期一 13:00-15: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三館LS-321教室
講題:中國現代史裡的政統與黨統
主講: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王文隆副教授
洽詢:喆閎人文
 
【檔案與歷史研究系列演講第二場】
時間:3月25日 星期二 14:00-16:00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
講題:中國國民黨史料的蒐集、移遷與典藏
主講: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王文隆副教授
洽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卓越系列講座】
時間:3月27日 星期四 14:20-16:2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
講題:中國抗戰與太平洋戰爭關係之反思(1937-1945)
主講: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李君山教授
洽詢: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念念眷村-眷村文學主題書展暨影展影片特映活動】
時間:3月27日 星期四 15:00-17: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樓一樓107電影空間
講題:眷村歷史記憶與文學書寫
主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張力兼任研究員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向鴻全教授
洽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碩士班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專題演講】
時間:3月27日 星期四 15:00-17: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50204教室
講題:文字奇功:梁啟超與中國學術思想的現代性詮釋
主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克武特聘研究員
洽詢: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民國TALK系列講座】
時間:3月29日 星期六 14:30-16:30
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
講題:戰後外省族群的臺灣之路
主講: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王文隆副教授
洽詢: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報名: bit.ly/419uQe5
 
【南高中央喆閎人文2025民國史校園系列講座】
時間:4月10日 星期四 14:00-16: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三館LS-321教室
講題:從「內」到「外」:戰後臺灣婦女組織的地方實踐到跨國連結
主講: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吳雅琪助理教授
洽詢:喆閎人文
 
【「戰爭與現代東亞形塑」研討會】
時間:4月10日 星期四 至 4月11日 星期五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12會議室
報名: https://forms.gle/DpBhtjpsCzMynJGR8
議程:請至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網站查詢
洽詢: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民間史料講座】
時間:4月12日 星期六 14:00-16:30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中4B館區2樓
講題:戰爭與戰爭中的生民:由長春圍城談歷史為何被刻意隱誨
主講:民間史料數位平台1937-1949孫曼蘋執行長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楊維真教授
   筑波大學遠藤譽名譽教授
   民間史料數位平台1937-1949江紀良編撰
洽詢:社團法人臺北市民間史料協會
 
【南高中央喆閎人文2025民國史校園系列講座】
時間:4月14日 星期一 13:00-15: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三館LS-321教室
講題:從蔣公到土地公:民國史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主講: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善堯助理教授
洽詢:喆閎人文
 
【南高中央喆閎人文2025民國史校園系列講座】
時間:5月5日 星期一 13:30-15: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一館國際會議廳
講題:反共救國軍的奮戰典型:一江山戰役的回顧
主講:前總統府胡為真資政
洽詢:喆閎人文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演講】
時間:5月5日 星期一 14:00-16:00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
講題:破繭而出:民國女性本位的跨文化情慾論述(1912-1949)
主講: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許慧琦副教授
洽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過去我們得到許多北部地區讀者朋友們的熱情支持,非常感謝。今年我們的活動終於要踏出雙北,往中南部前進了! 希望中南部的讀者朋友能來參加,給我們批評指教。也會設計對中學歷史老師有幫助的講題,請大家支持喔~ 詳細時間地點預計4月初公布。 首發城市...
17/03/2025

過去我們得到許多北部地區讀者朋友們的熱情支持,非常感謝。
今年我們的活動終於要踏出雙北,往中南部前進了!

希望中南部的讀者朋友能來參加,給我們批評指教。也會設計對中學歷史老師有幫助的講題,請大家支持喔~

詳細時間地點預計4月初公布。

首發城市:台中

【他社新書分享】 讀完這本討論近代中日關係史的最新著作,小編的感想有兩個:(1)和比戰難(2)反蔣第一 要發動戰爭很簡單,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的關東軍、朝鮮軍、天津軍也好,在第一線對抗外敵的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中央軍也好,大家都各有算盤...
14/03/2025

【他社新書分享】
 
讀完這本討論近代中日關係史的最新著作,小編的感想有兩個:
(1)和比戰難
(2)反蔣第一
 
要發動戰爭很簡單,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的關東軍、朝鮮軍、天津軍也好,在第一線對抗外敵的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中央軍也好,大家都各有算盤。
當蔣介石讓他的義兄黃郛去北平,希望能先把局勢安定下來,不要讓日軍擴大侵略的時候,卻有許多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在扯後腿。
特別是仍然帶有軍閥,或地方勢力概念的軍人,兩廣真的想抗日嗎?馮玉祥真的想抗日嗎?瑞金與後來的延安真的想抗日嗎?
或許更多的,是只想取代蔣介石,或者認為自己可以取代蔣介石而已。
 
還有,當時1932-1935的行政院院長,是汪精衛,雖然蔣介石有中央軍的軍權,但政府是由汪精衛主導,外交折衝當然也是他決定。軍、政之間的糾葛,兩人之間的瑜亮情結,都不是能簡單化解的。
 
這本新書,把七七事變以前中日的衝突與和平談判,包括中國與日本各自的背景,以及攻防的過程,有鉅細靡遺的陳述,還附加了好多張彩色的地圖(小編表示羨慕~成本很高耶~),讓讀者能夠更有系統地了解這段史實。
 
有穩定的國家,才能支應財政、基礎建設、教育等等各個方面的需求,所以蔣介石認為,要先安內,才能攘外,他也期盼日蘇先戰,給予中國喘息的空間與時間。
 
但他並不是不打,每次中日衝突,中央軍北上的序列不知塞滿了多少火車……
 
更多的內容,就請看這本新書,支持出版事業吧。
 
書名:中日華北攻防: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的再評價(1932-1937)
作者: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出版:中央研究院 2025年1月
書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在研究的方法上,既非就軍事論軍事,亦非單純分析國與國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而是從中日雙方國內政爭不斷的時代特點出發。在結合兩國國內各派系你爭我奪、生死存亡的研究架構中,探討中日圍繞華北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具體檢視蔣介石在熱河戰役、長城保衛戰、《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盧溝橋事變等一連串戰和過程中的對應策略,冀望建構出不同時空背景如何影響他主觀意志的分析框架,進而掌握「安內攘外」政策的實質內涵,以及蔣介石落實這項政策的準則。特別是解析他在處理華北事務時,堅持與退讓的基準何在?盧溝橋事變時,他又為何不願再退讓?
 
目錄:
山田辰雄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華北地區的多元勢力與長城保衛戰的困境
第二章 《塘沽協定》與「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
的階段性任務
第三章 「 冀察政務委員會」與日方策動
第四章 盧溝橋事變擴大之經緯
 
結論
徵引書目
中日關係年表(1931年9月–1937年8月)
 
====
〔搭配閱讀〕
▲鹿錫俊,《蔣介石與中日蘇三角關係(1931-1937)》
本書探究1930年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北方面對蘇聯,東方面對日本,究竟是防共優先,還是抗日重要,蔣介石及國民政府經歷了怎樣的抉擇過程。本書日文版《日中全面戦争に至る中国の選択1933-1937-「防共」と「抗日」をめぐる葛藤》由東京大學出版會於2025年1月出版。
 
▲姜克實,《長城抗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再版】
本書是在發掘大量日軍原始檔案基礎上,對比國內戰史檔案,對1933年日軍熱河作戰(長城抗戰)進行的國際對比考證。指出以政治宣傳取代歷史事實,將抗戰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手段的方法面弊病,是對今日已成為民族抵抗精神原點的長城抗戰史紀錄的顛覆性研究。
 
▲蕭李居,《合作或衝突──防共問題糾結下的中日關係(1931-1945)》
1931年後中日兩國關係發展陷入困境,並日趨惡化,終而導致戰爭的爆發。此段歷史糾葛的本質是「防共」,日本為了對蘇備戰與防範共產主義滲透,以中國大陸為基地推動防共國防;中國則基於國家統一,國民政府以中共為對象展開武力清剿。雙方雖同為防共,但概念不同、認識亦異,合作防共因此有一番折衝與對立。本書榮獲110年度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補助出版。
 
▲《黃郛日記》(1929-1936)
1933年5月,黃郛復出政界,出任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與日本政府、關東軍秘密交涉談判塘沽協定。5月31日,最終協定達成。在中國高漲的民族反日情緒之下,黃郛成為輿論及不同政治勢力派系間之指責對象。1935年春,黃郛請長假離京南下休養,就此引退。1936年12月6日即以肝癌在上海逝世。六天以後的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七個月後的1937年7月7日深夜蘆溝橋事件爆發,也開啟了中日全面戰爭。
 
▲近代中日關係史料彙編
《滿洲國的成立與國聯對日本侵華的處理》
《偽組織的建立與各國態度》
《蘆溝橋事變前後的中日外交關係》
《日軍侵犯上海與進攻華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華的破壞與侵逼》
 
====
感謝大家看到最後。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沒有時光機。但,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如果我們回到1930年代,是不是有辦法阻止中日陷入戰爭的泥淖呢?
看看黃自進教授怎麼述說這段歷史吧。

今天繼續陪同社長參加中研院近史所的研討會,發現有一場新的演講訊息,趕快跟大家分享~ 主題是中國國民黨的史料,因為國民黨在訓政時期以黨領政,許多決策都是由黨決定之後,再發交國民政府與行政院辦理,因此在近現代史相當重要。根據某位美籍華人學者在文...
12/03/2025

今天繼續陪同社長參加中研院近史所的研討會,發現有一場新的演講訊息,趕快跟大家分享~

主題是中國國民黨的史料,因為國民黨在訓政時期以黨領政,許多決策都是由黨決定之後,再發交國民政府與行政院辦理,因此在近現代史相當重要。
根據某位美籍華人學者在文革時期前往大陸的觀察,大陸的大學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也都還透過特殊管道,持續購買收藏國民黨黨史會的出版品。該位學者在那個時空也認為,沒有國民黨黨史會的資料,不足以做近現代史研究。

【檔案與歷史研究系列演講第二場】
主題:中國國民黨史料的蒐集、移遷與典藏
時間:2025/03/25 14:00-16:00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持:蘇聖雄教授(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主講:王文隆教授(前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主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自1955年入藏檔案史料,至今已經70年,形成外交部門、經濟部門、個人文書、機關團體及地圖等五大類典藏。為推廣近史所檔案館館藏、促進利用檔案的歷史研究,並且加深檔案館與各界的交流,近史所檔案館舉辦「檔案與歷史研究」系列演講。本系列活動邀請學者與專家分享珍貴檔案資料,解析檔案研究的方法,並探討如何透過檔案揭示歷史議題,期望激發更多學術討論與研究靈感。誠摯邀請對歷史與檔案研究有興趣的學者、研究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共同發掘歷史的多元面貌!

本場次演講,主要環繞中國國民黨史料,始由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管理,該會成立於1930年,為國內第一個結合典藏、展示、閱覽等多種功能的史政機構,經歷抗戰、戡亂、遷台重大波折,歷經八度搬遷,目前所屬資料委託國立政治大學管理。本次演講將談及中國國民黨史料的蒐集、移遷與典藏,兼及其資料收整的模式、對應政治環境變化的處置,以及典藏資料可能開拓的方向。

今天,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我們學社的編審委員,林桶法老師,在近史所研討會發表的最後,有這麼兩句話: 「書寫抗戰史不必要一錘定音,從更多的角度出發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的面向。」 「抗戰常常被塑造成民族主義的濃縮性符號,八十年過去,我...
11/03/2025

今天,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我們學社的編審委員,林桶法老師,在近史所研討會發表的最後,有這麼兩句話:
 
「書寫抗戰史不必要一錘定音,從更多的角度出發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的面向。」
 
「抗戰常常被塑造成民族主義的濃縮性符號,八十年過去,我們已經知道結果,但八十年前的當下,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
 
分享給大家。
老套地說一句:共勉之。
 
(很抱歉論文集因為不是正式文章,不能對外公開)

今年是八十周年。 不管你的論點是:A抗戰勝利B終戰C中日戰爭結束D太平洋戰爭結束 我們都有各自表述的歷史空間。 3月,我們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參加「中日戰爭與近代東亞世界的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學習新論點、新知識。8月,聽說國史館也會舉辦...
10/03/2025

今年是八十周年。
 
不管你的論點是:
A抗戰勝利
B終戰
C中日戰爭結束
D太平洋戰爭結束
 
我們都有各自表述的歷史空間。
 
3月,我們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參加「中日戰爭與近代東亞世界的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學習新論點、新知識。
8月,聽說國史館也會舉辦一場大型研討會。
 
過去政大的彭明輝教授用複音音樂與文學的眾聲喧嘩理論,來分析歷史學。現在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對話,更多的激盪,呈現更多元的歷史面貌。

民國Talk系列講座 講題:戰後外省族群的臺灣之路主講:王文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時間:3月29日(六)14:30-16:30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報名: bit.ly/419uQe5 民國38(1949)年,不僅...
06/03/2025

民國Talk系列講座
 
講題:戰後外省族群的臺灣之路
主講:王文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時間:3月29日(六)14:30-16:30
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
報名: bit.ly/419uQe5
 
民國38(1949)年,不僅在時間上是民國史的一大焦點,對許多國人而言,在空間上臺灣海峽也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中國大陸自此淪為「匪區」,再難輕易往返。估計上百萬之譜的軍民及其眷屬隨著政府遷臺,跟著蔣總統來到復興基地,復遵循國策要反攻大陸。在不同的層次生活的這批「外省族群」,在這場變局中有著怎樣遭遇?有著如何想法與因應?我們或許能從他們遺留下來的日記窺探一二,走入他們的感受,也走入那段歷史。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了許多戰後外省族群在台灣的日記,包括:

1吳墉祥戰後日記、吳墉祥在台日記
會計師、國大代表、美援署高級稽核、丈夫、父親、山東人
除了工作上接觸的大小事,山東煙台聯中事件的營救,還可以看到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

2吳忠信日記
國大代表、蔣中正親信
黨務工作繁多,人事問題紛雜,處理孫立人案

3倉皇辭廟:副主計長冉鵬日記
從四川撤到台灣,在行政院工作的紀錄

4狄膺日記
立法委員、黨務工作,還有他與各界人士吃吃喝喝交遊的過往

5質樸堅毅:張其昀日記
國大代表,負責改造黨中央組織,心裡也一直想創辦一所學校

姜克實,《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第四章第四節 臨時戰車隊的慘敗(節錄)(日軍角度) 瀨谷支隊長為挽回台兒莊方面戰局,增派了新部隊(台兒莊攻略部隊)赴台兒莊支援作戰,包括支那駐屯軍臨時戰車隊。 臨時戰車隊,原為1936年5月天津支那駐...
05/03/2025

姜克實,《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第四章第四節 臨時戰車隊的慘敗(節錄)(日軍角度)
 
瀨谷支隊長為挽回台兒莊方面戰局,增派了新部隊(台兒莊攻略部隊)赴台兒莊支援作戰,包括支那駐屯軍臨時戰車隊。
 
臨時戰車隊,原為1936年5月天津支那駐屯軍擴編時新編成的部隊,國內原隊屬第一師團。台兒莊戰鬥時,和支那駐屯兵團(1938年3月12日由支那駐屯混成旅團改編)一起成為北支那方面軍直屬部隊。台兒莊作戰開始後一部配屬給瀨谷支隊使用。由89式中戰車7輛和94式輕裝甲車5輛臨時編成(非正規建制),戰鬥員118名、非戰鬥員11名。
 
3月27日10 時,友軍的轟炸機、偵察機6架對城內敵陣地進行了空襲。不久戰車隊到達,一路橫衝直闖,在城外西北部運動作戰中的池峰城31D 91B 後方遭到戰車衝擊全面潰亂,撤到鐵路西側。
台兒莊北方寨牆有東北門(大北門,又稱中正門)、北門(小北門)兩個入口,之間距離約700公尺。戰車隊被賦予的任務,是自未發生戰鬥的北門攻入城內,從後方夾擊、協助入城部隊的城內掃蕩。此舉可以說是不懂戰車戰術的福榮真平聯隊長的錯誤指揮,導致了戰車隊的瞬間全滅。
 
台兒莊寨牆為1.8公尺的磚構,加土磊部分約3公尺高,比起一般的縣城易攻,但防止戰車的侵入卻具備足夠效果。寨牆下亦有一條2至3公尺寬的淺水溝,所以戰車若想入城,只有一個方法,即攻陷北門,從城門道路進入。步兵第六十三聯隊戰鬥詳報提及,戰車隊1120到達北洛,戰車7輛與輕裝甲車5輛協定作戰方案後分兵兩路,戰車經劉家湖東部向北門前進,途中先向三里莊方向包圍我砲兵陣地的敵軍射擊。正午後,戰車隊從東北方猛擊,攻入劉家湖之敵側背,迫使敵放棄戰鬥,向三里莊方向撤退。
 
戰車隊與輕裝甲車隊在北洛分手後,在南進途中,向劉家湖、三里莊方面之敵側背猛攻,之後以中隊長車為先導展開隊形,邊向台兒莊西北地區之敵射擊,邊向北門(小北門)接近。時刻推測為午後1時左右。
戰車隊主力到達北門外後,被城外水濠阻擋,入城橋樑亦被破壞,不能繼續前進。只得停止在原地砲擊,企圖破壞北門。
砲擊前後,北門附近一直未見有敵動靜,所以隊長中島俊夫大尉判斷無敵情,企圖徒步入城偵查聯絡,遭到城內守軍突襲後重傷斃命。戰鬥剛開始,戰車隊即失去最高指揮,但此僅為噩夢的開端。
 
此時赴東北門聯絡的小隊長車報告,「各處寨牆外均有水壕,戰車不能通過」,後返回北門。戰車隊還在北門外待命,企圖救助重傷的隊長。不料突然又受到設在車站北側村落,及寨牆西北部的敵戰車防禦砲集中射擊。戰車相繼中彈起火,乘員多數死傷。代理中島大尉指揮戰鬥的小隊長,見敵攻擊火力愈加猛烈,且地形平坦,戰車難以隱蔽,遂命令全隊撤退。此間小隊長車亦中彈起火,失去動力,小隊長負傷。不久,從台兒莊東北門返回的另一輛小隊長車,也遭到敵砲擊,一部損壞。
 
在敵戰車防禦砲突然集中射擊下,大部分車輛被彈擊損壞。指揮官陣亡,代理指揮的2位小隊長也相繼負傷。結果,僅有保持自走能力的2輛戰車撤退,與待命的輕裝甲車小隊(5輛)合流,並進行緊急維修。
僅1小時,臨時戰車隊的戰車即喪失了幾乎全部的戰鬥力。
 
1輛被彈擊車輛經緊急修理後自行逃脫,勉強行駛至附近三里莊停止,在步兵掩護下修理車輛。15時,在孫莊的戰車隊殘部,企圖返回戰地,收容戰死者及傷員,再次遭到敵方戰車防禦砲襲擊。之後戰車隊編成徒步救援班,於夜間返回戰場,救援搜索中又受到附近出城前來之敵的干擾,不得接近被毀戰車地點。結果僅收容了負傷者,放棄了隊長屍體。
 
戰車隊初戰大敗的紀錄,7輛戰車幾乎全部被擊中,除可自行脫離的2輛,以及之後移動成功的1輛外,4輛戰車被完全破壞,殘留於台兒莊北門外。戰死者共8名,包括最高指揮官中島俊夫大尉。軍官7名中死傷4名。
後來,殘置車輛中狀態較好的1輛,也被日軍回收拖走。至4 月6 日晚上日軍從台兒莊撤退時,有3輛戰車殘骸,被遺留在城北門外300公尺處。

【轉貼展覽訊息B】努力進前: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特展 時間:3月1日至31日(10:00-17:00,逢週三休息)地點:八德大樓2樓(臺北市八德路二段232號2樓) 今年(民國114年)適逢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喆閎人文團隊受主...
04/03/2025

【轉貼展覽訊息B】
努力進前: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特展
 
時間:3月1日至31日(10:00-17:00,逢週三休息)
地點:八德大樓2樓(臺北市八德路二段232號2樓)
 
今年(民國114年)適逢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喆閎人文團隊受主辦單位中國國民黨文傳會的委託,策畫了「努力進前: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特展」,特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蹟以及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成就。
​ 
本次展覽,喆閎人文團隊主要以三大主軸作為策展重點:
​ 
✨國父真跡〜原聲原貌
✨歷史影像〜呈現史實
✨國父理念〜在臺落實
​ 
🔺「國父真跡〜原聲原貌」
欲了解一個歷史人物,可從他使用過的物件認識起。本次展覽精選了超過二十多件中山先生相關真跡物件,如遺牙、印章、書桌、皮鞋、望遠鏡、香港西醫書院成績單、不同時期印鑑、手稿、墨寶等中山先生使用過的物件,以及過去黨史會所出版中山先生演講原聲的黑膠唱盤(粵語原聲、臺語翻譯),現場可直接播放,聆聽目前存世極少的中山先生原音。
​ 
🔺「歷史影像〜呈現史實」
史實的呈現,可從檔案與影像中尋找忠實的歷史。本次展覽喆閎人文團隊主要基於歷史的事實,將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生平,分為不同階段,以大量的檔案史料與影像照片來呈現,希望各位看展的民眾能親身從這些歷史史料中,了解中山先生過去奔走革命,為國奮鬥的精神與事蹟。
​ 
🔺「國父理念〜在臺落實」
中山先生雖然在民國14年逝世,但他生前所手著的各項建國與政治理念,如《三民主義》、《建國方略》等內容,在他逝世後的百年內,在臺灣的中華民國逐步落實了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使我國從過去的亞洲四小龍到如今更是全球各國不可忽視的重要國家。在本次的展覽中,我們也將中山先生的理念如何在臺灣落實,詳實呈現出來,以期看展的觀眾能不忘過去這些時代人物對於國家進步的努力與貢獻。
​ 
本次的展覽主題,共分為六大展區,分別是:
1️⃣「國父總理.孫中山」
2️⃣「戮力一生.孫中山」
3️⃣「奔走世界.孫中山」
4️⃣「你我心中.孫中山」
5️⃣「紀念墨寶.孫中山」
6️⃣「實踐在臺.孫中山」
​ 
最後,是接近一比一歷史實境還原的拍照打卡牆,就是將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成立之日,中山先生與校長蔣中正、總教官何應欽、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合影的歷史場景,現場立有等身大小的中山先生等著與你(妳)合影喔,讓你(妳)我都可以是「中山先生的繼承人」。
 
〔如對展覽有進一步想問的問題,請洽策展單位 喆閎人文〕

【轉貼展覽訊息A】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展 時間:2月17日至6月7日(周一至周五09:00-16:00)地點: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四樓特展區 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號逸仙,1866年誕...
04/03/2025

【轉貼展覽訊息A】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展
 
時間:2月17日至6月7日(周一至周五09:00-16:00)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四樓特展區
 
國父孫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號逸仙,1866年誕生於廣東香山,1925年逝世於北平,臨終之際仍喊著「革命、奮鬥、救中國」,故其一生可謂為革命而生亦為革命而死,1940年被尊為中華民國之「國父」。
 
國父革命建國之文化理想融合中西「集中外之精華」,故而本校張創辦人其昀博士譽之為現代中國文藝復興之代表人物。如「博愛」結合了孔學的「仁愛」與耶教的「神愛世人」之差異;「天下為公」則重新詮釋傳統的「大同世界」;「知難行易」則為現代之思想革命。年少時期便暢言現代為「革命言論之時代」,於香港就讀西醫書院期間,便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談論革命之言論、革命之思想、革命之問題,時人便以「四大寇」稱之,雖為「寇」,實為中國歷史上知識份子革命之先驅,同盟會之成立亦為學生愛國運動之先導。
 
本校張創辦人其昀承襲 國父之文化理想,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作為創校理念,並以國父遺訓「直、樸、堅、毅」作為校訓,創校之後並於1965年於本校大仁館舉辦「國父百歲誕辰名家書畫展」,而今年適逢 國父逝世百年,是以舉辦「國父 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展」,展出65組件40位名家作品,展覽組規劃三大主軸如下:
一、李梅樹人物肖像「三巨作」:〈國父遺像〉〈蔣介石像〉〈于右任像〉
二、革命建國:革命史蹟、名人肖像畫、名人書法
1866-1893 知識救國
1894-1911 革命建國
1912-1925 民主興國
三、國父百歲誕辰:民國名人書畫作品
1965國父百歲誕辰紀念名家書畫
 
以上展件中,名人書法部分特別展出國父手書〈博愛〉、『建國大綱』(複製),亦有莫紀彭手書黃花崗烈士詩文以及康有為、鄭孝胥、蔡元培、章炳麟、吳稚暉、于右任、鄒魯、梁鈞庸、陳其銓、曹容、王壯為、傅申等書法作品,繪畫部分則展出劉延濤、江兆申、李大木、曾后希、陳紫山、吳承硯、梁丹丰等名家作品。
 
〔如對展覽有進一步想問的問題,請洽主辦單位華岡博物館〕

【別的出版社新書分享】 書名: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資源、產業與國家治理作者:洪紹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出版:春山出版 「奇蹟」背後的抉擇:臺灣經濟如何走向世界? 臺灣的經濟成長常被稱為「奇蹟」,但奇蹟從非憑空而...
01/03/2025

【別的出版社新書分享】
 
書名: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資源、產業與國家治理
作者:洪紹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出版:春山出版
 
「奇蹟」背後的抉擇:臺灣經濟如何走向世界?
 
臺灣的經濟成長常被稱為「奇蹟」,但奇蹟從非憑空而來。本書分從產業發展、政府治理與跨國經濟連結三大面向,重新審視臺灣如何在戰後資源匱乏、國際局勢動盪的情況下闖出生路,躍升為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
 
從1950年代的資源短缺,到1960-70年代的工業化,臺灣經濟發展是一場在限制與機會間不斷試探邊界的歷程。政府在外匯短缺的背景下,推動進口替代政策,鼓勵本地企業生產國內市場所需的產品。裕隆從仿製開始,逐步建立汽車產業;巨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崛起,奠定臺灣自行車王國的基礎。而當紡織業依賴進口棉花,政府曾試圖在本地種植原棉,卻因品質與成本問題未能持續。至於石油產業,戰前遺留的油井成為戰後能源開發的基礎。這些產業的成長,並非直線上升,而是在政策調整、市場競爭與技術學習的反覆摸索中前進。
 
臺灣經濟的崛起不僅關乎產業發展,也與國際環境密不可分。戰後臺灣在美援、日本技術、國府撤退帶來的資本與人才影響下,形成獨特的發展模式。冷戰如何塑造臺灣經濟?美援如何影響政策?日本企業如何與臺灣競合?
 
此外,經濟發展離不開數據分析與知識體系的建構。戰後臺灣如何運用經濟學作為政策工具?統計制度如何影響決策?中國與美國的經濟學者如何形塑臺灣的經濟學教育?這些問題,作者都將一一解答。
 
《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結合歷史、政策、產業與經濟學分析,多角度探討臺灣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確立自身競爭力。關心臺灣經濟史的讀者能從中獲得新視角,思考東亞發展模式的人也能找到啟發。今日臺灣的經濟樣貌,是過去選擇的累積;理解這段歷程,將有助我們迎接未來挑戰,走得更長更遠。
 
 *  *  *  *
 
戰後台灣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參考我們出版的《吳墉祥在台日記》。
 
吳墉祥先生以國大代表身分來台灣以後,因為國大代表不是專職,所以必須另外找工作維生。先是擔任執業會計師,後來進入美援署,在美國人底下擔任稽核,再轉職到知名大企業,透過吳墉祥的日記,可以看到戰後初期及美援時期的經濟發展與美援執行情形。
 
吳墉祥原著,馬國安主編,《吳墉祥在台日記》,1951-1970(缺1954)。

Address

羅斯福路三段37號7樓之 1
Taipei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17:30
Tuesday 08:30 - 17:30
Wednesday 08:30 - 17:30
Thursday 08:30 - 17:30
Friday 08:30 - 17: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Share

Category

社長呂芳上教授

寬闊的歷史視野,需要眾人的紀錄來拓展

William Faulkner: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