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只提供由醫生或醫療院所發佈的可以查證得到的消息,協助民眾獲得醫療新知,提供疾病醫療訊息。

兒子捐肝救老父   台中慈濟醫院首例活體肝移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完成首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七日舉辦「同肝共愛」重生會,慶祝64歲翁先生重獲新生。親屬肝移植的活體肝臟移植不僅代表台中慈濟醫院醫療技術的突破,更為等待...
09/01/2025

兒子捐肝救老父 台中慈濟醫院首例活體肝移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完成首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七日舉辦「同肝共愛」重生會,慶祝64歲翁先生重獲新生。親屬肝移植的活體肝臟移植不僅代表台中慈濟醫院醫療技術的突破,更為等待移植的病人開創新契機。簡守信院長表示,肝臟移植需克服技術挑戰與排斥風險,但在醫療團隊的專業與關懷下,愛的力量能為更多需要移植的病人帶來希望與勇氣。

翁先生兩年前跌倒導致人工髖關節斷裂就醫,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驗長期未追蹤的B型肝炎已惡化成肝硬化合併肝癌。現役軍人的兒子義無反顧表示願意捐肝救父,但過程並不如想像平順,因為術前發現翁先生人工髖關節引發化膿性關節炎,移植手術面臨重大挑戰。

「當時我們面臨兩難,既要搶救惡化的肝臟,又要處理髖關節問題。」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解釋,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先由骨科手術治療化膿性關節炎。轉眼七個月過去,翁先生人工髖關節情況穩定後,也面臨末期肝衰竭危機。器官移植中心才著手高難度的移植手術,還好跨科醫療團隊審慎評估與周密準備,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器官移植
#肝臟移植

麻疹疫情持續升溫   中醫師助力強化免疫力與恢復力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近期麻疹疫情升溫,部分地區出現群聚感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提醒,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對幼童、免疫力較弱的成人及孕婦造成...
09/01/2025

麻疹疫情持續升溫 中醫師助力強化免疫力與恢復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近期麻疹疫情升溫,部分地區出現群聚感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提醒,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對幼童、免疫力較弱的成人及孕婦造成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在現代醫學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之際,中醫亦能在麻疹的防治與護理上提供輔助與支持。

廖國帆醫師表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中醫觀點認為,麻疹屬於「麻毒時邪」,病邪自口鼻侵入,影響肺與脾。病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邪鬱肺衛):病邪鬱滯於肺與體表,症狀包括發熱、咳嗽、流鼻水、眼紅及精神倦怠;見形期(毒入氣分):皮疹自面部開始擴散至全身,伴隨高燒不退,皮疹呈玫瑰紅色;收沒期(陰津耗傷):皮疹逐漸消退,可能伴隨脫皮與色素沉著,患者此時需調養身體,恢復陰津與元氣。

「麻不厭透」,中醫輔助治療麻疹三階段
中醫治療麻疹強調「麻不厭透」,即鼓勵皮疹順利透發,以減少內部熱毒對正氣的損害。廖國帆醫師表示,治療重點會依病程不同而調整: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麻疹
#免疫力提升

「軟式輸尿管鏡」結合「高能量鐳射」  無創手術治療腎囊腫、腫瘤及結石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圖: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蔡易辰表示,「軟式輸尿管鏡」結合「高能量鐳射」,自然孔道無創腎內手術精準治療腎囊腫、腫瘤及結石62歲的吳先生,因...
09/01/2025

「軟式輸尿管鏡」結合「高能量鐳射」 無創手術治療腎囊腫、腫瘤及結石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蔡易辰表示,「軟式輸尿管鏡」結合「高能量鐳射」,自然孔道無創腎內手術精準治療腎囊腫、腫瘤及結石

62歲的吳先生,因右側腰痠腰痛持續三週而就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右側腎臟有一顆直徑達12公分的腎盂旁囊腫。吳先生選擇接受自然孔道無創腎內手術,手術過程中,醫師利用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高能量鐳射從尿道進入腎臟內部,將囊腫劃開並進行引流。這項手術不僅避免了傳統開放性手術的傷口,還達到了精準且高效的治療效果。手術後,吳先生於第2天便順利出院,腰痠腰痛的症狀完全消失,恢復日常生活,甚至開心地抱起了孫子也不會感到不適。

無創腎內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高瓦數鐳射治療腎囊腫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蔡易辰表示,單純腎囊腫的發生率不低,亞洲人約7.2%至10.5% 1 ,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漸增,男性又比女性稍高,且約每10年囊腫會增大一倍左右 2 。傳統處理腎囊腫的方式有細針抽吸及腹腔鏡手術,前者低侵入性但易復發,後者風險較高且須有3個一公分的腹腔鏡傷口。

奇美醫院自2019年開始使用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高能量鐳射,採經尿道使用軟式輸尿管鏡進入腎臟內部找到囊泡位置,將其從內側切開並引流,至今已有數百台的經驗。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不僅讓手術時間短、術後疼痛低、住院天數也減少,術後病人恢復快且不易復發,完全體現無創手術的優勢 。

無創腎內軟式輸尿管鏡的其他治療:泌尿上皮癌、腎內結石
根據國民健康署近十年報告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佔所有泌尿道上皮癌25%至30%以上。南臺灣的發生率更是全國平均值的1.36倍以上。傳統泌尿道上皮癌的治療方式採全腎臟及輸尿管切除術,雖可根治腫瘤,但伴隨較高的手術風險,並可能導致病人術後腎功能下降,增加未來洗腎的機率。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腎結石
#軟式輸尿管手術

智能機械手   用電能讓中風病患有力復健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圖:中風患側手利用肌電貼偵測肌電訊號,訊號即時回饋帶動手部一同動作,協助手部動作復健/林峰正醫師提供手部的神經骨骼肌肉相當精巧,中風後,手的功能恢復也會特別緩慢,在醫療...
09/01/2025

智能機械手 用電能讓中風病患有力復健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中風患側手利用肌電貼偵測肌電訊號,訊號即時回饋帶動手部一同動作,協助手部動作復健/林峰正醫師提供

手部的神經骨骼肌肉相當精巧,中風後,手的功能恢復也會特別緩慢,在醫療發展「科技復健」的趨勢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引進「希望之手-機械手」,結合先進機械技術以及神經科學加快中風復康進度及重拾手部活動能力,能夠幫助中風患者透過運動再學習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目標。

相關訊息請點閱言區新聞連結
#復健
#中風
#機械手臂

還喜歡飯後一根菸?小心冠心症找上門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絕大多數的癮君子都非常享受「飯後一根菸」的感覺,殊不知這卻是冠心症的危險群;64歲的王先生是個老菸槍,過往不太看醫生。直到最近數個月開始,時而感到呼、活動時變喘、下肢水腫,除...
09/01/2025

還喜歡飯後一根菸?小心冠心症找上門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絕大多數的癮君子都非常享受「飯後一根菸」的感覺,殊不知這卻是冠心症的危險群;64歲的王先生是個老菸槍,過往不太看醫生。直到最近數個月開始,時而感到呼、活動時變喘、下肢水腫,除此之外亦時常在睡夢中因為胸悶呼吸不順暢而驚醒,近期甚至開始出現胸口悶痛的症狀,於是來到了心臟科門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嚴重的心衰竭,左心室的射出率竟然只剩下不到20%。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冠心病
#心肌梗塞

名醫會客室/久坐是健康最大殺手文/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莊海華主任、廖育嬋管理師 隨著現代工作與生活方式的轉變,久坐已成為無法避免的習慣,尤其對辦公室族群而言更是如此。然而,長時間久坐不僅會帶來身體不適,還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如何...
07/01/2025

名醫會客室/久坐是健康最大殺手

文/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莊海華主任、廖育嬋管理師

隨著現代工作與生活方式的轉變,久坐已成為無法避免的習慣,尤其對辦公室族群而言更是如此。然而,長時間久坐不僅會帶來身體不適,還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如何在兼顧工作效率的同時,輕鬆增加活動量,成為多數人關注的健康議題。事實上,久坐族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活動量,例如進行伸展運動、利用短暫休息站起來走動,或嘗試簡單的辦公室運動。這些小改變不需大幅調整生活方式,還能有效改善健康,減少久坐的負面影響。

根據國民健康署於106年進行的「台灣成年人身體活動與生活型態調查」顯示,有46.1%的成年人無法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每週建議的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量,而工作及生活壓力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教育部體育署於112年的調查也指出,「工作太累」、「缺乏動力」及「工作時間不足」等原因,常讓國人對運動望而卻步。

靜態生活的隱性威脅

「不動」似乎已成為許多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無論是久坐於辦公桌前,還是長時間滑手機或觀看螢幕。然而,長期缺乏活動雖然不會立刻表現出明顯的病徵,卻會逐漸侵蝕健康,成為慢性疾病的隱形殺手。

身體活動不足可能引發以下健康問題:
1. 肥胖:運動不足降低基礎代謝率,導致脂肪囤積,進而造成肥胖。
2. 心血管疾病:缺乏運動會增加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的風險,而適當的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維持心血管健康。
3. 糖尿病:缺少運動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適量運動則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
4. 骨骼與肌肉退化:活動不足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與骨質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鬆與跌倒的風險,進而影響日常活動能力。
5. 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表明,適當運動可舒緩壓力、提升情緒與增強自信;反之,運動不足則可能加劇焦慮與抑鬱。

為了避免這些健康風險,建議每天安排適量的活動,例如步行、慢跑或游泳,不僅能有效減少慢性病風險,還能提升生活品質。

身體活動、久坐與慢性病的關聯

研究顯示,靜態行為的增加與身體活動的減少,與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息息相關。久坐不僅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及部分癌症的風險,也會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增加活動量是預防疾病、改善身心健康的重要策略。透過了解身體活動、久坐與慢性病的關聯,我們可以採取主動措施來降低健康風險。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寒流來襲上山追雪   出現這些症狀快下山就醫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圖:冷氣團接連來襲,醫師提醒冬日登山除注意高山症外,也得留心雪盲、保暖問題/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醫師提供。目前正值冬季時期,強烈大陸冷氣團接連來襲,台灣山林壯闊...
06/01/2025

寒流來襲上山追雪 出現這些症狀快下山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冷氣團接連來襲,醫師提醒冬日登山除注意高山症外,也得留心雪盲、保暖問題/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醫師提供。

目前正值冬季時期,強烈大陸冷氣團接連來襲,台灣山林壯闊景色美不勝收,不少民眾計畫前往山區賞雪,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醫師提醒,近期欲前往高山追雪的朋友除注意保暖與交通管制問題外,更要留意高山症與雪盲症。

陳信儒醫師指出,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氧氣越稀薄,身體過度換氣導致的不良代償反應,只要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有機會出現,且隨著高度上升,比例也隨之增加,最常見的情況有頭暈、頭痛、疲倦、胸悶及噁心,甚至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高山肺水腫及高山腦水腫,若無及時處置,死亡機率大幅提升。

相關症狀及治療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高山症
#雪盲症

無創抗癌時代來臨!最新組織碎化消融治療將落腳台大醫院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去年九月曾獲香港富豪李嘉誠站台背書的癌症治療技術,可望引進台灣!美國最新癌症消融技術「聚焦超音波組織碎化消融(Histotripsy)」有望在今年由善心企業...
03/01/2025

無創抗癌時代來臨!最新組織碎化消融治療將落腳台大醫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去年九月曾獲香港富豪李嘉誠站台背書的癌症治療技術,可望引進台灣!美國最新癌症消融技術「聚焦超音波組織碎化消融(Histotripsy)」有望在今年由善心企業家捐助,攜手未來醫學基金會共同合作引進台灣,進行肝膽癌、胰臟癌、惡性肉瘤及卵巢癌等腫瘤治療臨床試驗及研究。

2025年一開年國內醫學界即將迎來重量級進展,這個被稱為「碎化刀」的創新設備無毒、無熱、無輻射,即將讓國內的微創消融治療再上層樓,完全進入無創抗癌的境界。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微波消融
#無創抗癌
#癌症手術
#肝癌
#胰臟癌

換人工關節併發慢性骨髓炎 高壓氧擺脫惡夢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圖:進行高壓氧治療/部立彰化醫院提供69歲的謝姓婦人早年務農,總是跪在農田裡採收豌豆,10年前兩腳膝蓋疼痛、僵硬,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但10年來左膝還是腫脹疼痛,歷經7...
02/01/2025

換人工關節併發慢性骨髓炎 高壓氧擺脫惡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

圖:進行高壓氧治療/部立彰化醫院提供

69歲的謝姓婦人早年務農,總是跪在農田裡採收豌豆,10年前兩腳膝蓋疼痛、僵硬,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但10年來左膝還是腫脹疼痛,歷經7次清創手術未見改善。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同時也是高壓氧中心主任的陳柏辰診斷為慢性骨髓炎,為謝女士申請了健保的40次高壓氧治療,只經10次的治療後已解除疼痛,並能平緩行走。

相關治療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換人工關節
#高壓氧

月經一來就氣胸、咳血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月經是女性週期重要生理指標,但卻也常造成女性困擾的生理現象。43歲的嚴小姐過去曾被診斷患有氣胸疾病,當時經保守治療後症狀好轉。然而大約一個月前,她又出現了咳血與呼吸困...
30/12/2024

月經一來就氣胸、咳血 竟是子宮內膜異位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月經是女性週期重要生理指標,但卻也常造成女性困擾的生理現象。43歲的嚴小姐過去曾被診斷患有氣胸疾病,當時經保守治療後症狀好轉。然而大約一個月前,她又出現了咳血與呼吸困難的症狀,被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後,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氣胸復發情形,且其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出肺部塌陷並伴隨少量血胸。胸腔外科廖啓耀醫師會診後,高度懷疑病人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造成的胸腔異常,經詢問病史後果然發現,病人所罹患的正是罕見的月經性氣胸。廖醫師團隊隨即施以微創胸腔鏡手術移除其肺部和橫膈膜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組織,既解除病人的氣胸病情危機,同時亦降低月經性氣胸復發的風險。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月經咳血
#氣胸
#子宮內膜異位

疼痛治療新技術   大林慈院成功緩解指關節炎之苦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一名女牙科助理長期受困於類風濕關節炎,傳統治療方式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大林慈濟醫院疼痛專科王思讚醫師,應用「微細血管栓塞術」,為病人帶來病痛的改善。廖小姐從事牙科...
27/12/2024

疼痛治療新技術 大林慈院成功緩解指關節炎之苦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一名女牙科助理長期受困於類風濕關節炎,傳統治療方式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大林慈濟醫院疼痛專科王思讚醫師,應用「微細血管栓塞術」,為病人帶來病痛的改善。

廖小姐從事牙科助理的工作,她說牙科醫師進行醫療行為時,須全神專注於患者身上,此時助理須正確遞出器械,注意患者的情況,並處理醫療以外的各項事務。早期她身體狀況很好時,在協助牙醫師都沒問題,直到有天因背部疼痛以為是脊椎有問題,到處尋求良醫,得遇骨科醫師解惑,推薦她尋求過敏免疫風濕科協助,醫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就醫已近二十年,也一直控制得很好。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類風濕性關節炎
#血管栓塞術
#止痛

雙胞胎生一半先養胎    兩寶臨盆相差111天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以往雙胞胎出生都只差幾分鐘,但關女士腹中兩寶卻相隔111天才出生!40歲的關女士是一位高齡的雙胞胎孕婦,在懷孕19週左右突然大量破水,A寶在20週時自然產出,由於...
24/12/2024

雙胞胎生一半先養胎 兩寶臨盆相差111天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以往雙胞胎出生都只差幾分鐘,但關女士腹中兩寶卻相隔111天才出生!40歲的關女士是一位高齡的雙胞胎孕婦,在懷孕19週左右突然大量破水,A寶在20週時自然產出,由於夫妻雙方表示要拚盡全力保住B寶,於是接受強效抗生素及子宮頸環紮術治療,於3週後出院,改門診治療。後續順利安胎到35週,B寶在將近36週時自然生產,健康活動力佳,母嬰均安,而且還是位國慶寶寶兒子。

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陳俐瑾主任指出,雙胞胎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
,平均會在36週提前生產,若是遇到早產的情況,通常兩個寶寶會一起分娩出,能夠間隔24小時以上才生出第二個寶寶的狀況相當罕見,在醫學上叫做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由於早產常常有潛在性子宮腔感染,且生完第一個寶寶後子宮頸會打開,這些都是難以將第二個寶寶安住的原因。就算成功度過前幾天,後續滯留在子宮腔的胎盤跟臍帶也要非常注意感染跟凝血病變的問題,因此需要密切觀察與適當治療。

相關訊息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名醫會客室/睡醒起床背就痛   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襲全身!文/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55歲黃先生,十多年前開始飽受下背痛之苦,尤其清晨睡醒時最嚴重,直至午後才緩解。這種疼痛感覺與姿勢變化無關,本身也無家族病史或搬運重物,更無明顯駝背...
23/12/2024

名醫會客室/睡醒起床背就痛 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襲全身!
文/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
55歲黃先生,十多年前開始飽受下背痛之苦,尤其清晨睡醒時最嚴重,直至午後才緩解。這種疼痛感覺與姿勢變化無關,本身也無家族病史或搬運重物,更無明顯駝背。經多年來四處求醫,醫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

幾個月前,疼痛從頸部延伸到下背部,伴隨雙側肩膀及左側髖部疼痛,於是到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門診就醫。陳醫師透過X光檢查發現,黃先生的雙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融合,脊椎從頸椎下段到腰椎也有脊椎黏合情況。調閱用藥紀錄,發現黃先生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控制,雖然發炎指數提高,但仍未達使用生物製劑或標靶藥物的標準,改以其他免疫調節藥物,並搭配運動、生活型態調整以及復健治療,幾個月後,黃先生的下背痛及手腳關節疼痛獲得明顯改善。』

年輕族群注意!僵直性脊椎炎來襲,發炎性下背痛莫輕忽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男性,在臺灣的盛行率約為0.1至0.4%。其成因尚不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與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抗原)的相關性。此外,環境因素(例如抽菸)和免疫系統的異常也可能促進疾病的發展。

相關症狀及治療方式,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僵直性脊椎炎
#背痛
#下背痛
#關節痛

十分之一老人罹患憂鬱症   醫提「三動」防「輕憂」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退休」是現代人普遍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但是退休後沒有生活目標,影響健康,罹患疾病風險增60%,該如何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降低罹患老年憂鬱的風險。WHO(世界...
19/12/2024

十分之一老人罹患憂鬱症 醫提「三動」防「輕憂」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退休」是現代人普遍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但是退休後沒有生活目標,影響健康,罹患疾病風險增60%,該如何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降低罹患老年憂鬱的風險。WHO(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6億人以上患有憂鬱症,盛行率約3~4%,65歲以上的高齡憂鬱症盛行率更高達10%,相當於每10個老人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

相關訊息請防治方法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老人憂鬱
#失智
#退休生活

藥品過敏前兆「疹、破、痛、紅、腫、燒」  嚴重會致命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如果你認為藥品過敏只會打個噴嚏、起個小疹,那可能得多加留意了。藥品過敏反應,可能是輕微的皮疹或是危及生命的過敏。症狀可能在服藥幾天內發生,有時則在二至三個月...
18/12/2024

藥品過敏前兆「疹、破、痛、紅、腫、燒」 嚴重會致命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如果你認為藥品過敏只會打個噴嚏、起個小疹,那可能得多加留意了。藥品過敏反應,可能是輕微的皮疹或是危及生命的過敏。症狀可能在服藥幾天內發生,有時則在二至三個月才出現。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品過敏,因此,記住如果服藥後身體開始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的症狀,應立即回診並告知用藥史,將幫助及早發現藥品過敏,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相關症狀及治療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過敏
#藥物過敏

男童脊椎側彎逾百度   南北醫聮手再頂天立地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圖:陳小弟經過脊椎矯正手術後,體態明顯改正12歲的陳小弟因先天性半椎體發育異常,導致嚴重脊椎側彎,4年前至成大醫院脊椎外科就診並追蹤觀察。疫情期間未持續就診的陳小弟...
18/12/2024

男童脊椎側彎逾百度 南北醫聮手再頂天立地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陳小弟經過脊椎矯正手術後,體態明顯改正

12歲的陳小弟因先天性半椎體發育異常,導致嚴重脊椎側彎,4年前至成大醫院脊椎外科就診並追蹤觀察。疫情期間未持續就診的陳小弟,今年回診時,脊椎側彎角度已明顯惡化,角度超過100度,必須進行手術。脊椎畸形矯正手術難度極高,風險包含大出血及脊椎神經損傷,嚴重者可能導致癱瘓甚至死亡。經過15小時的手術,由成大醫院脊椎外科主任林政立醫師、台北慈濟醫院脊椎畸形矯正專家曾效祖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劉原輔醫師和神經外科李柏萱醫師協力合作,於智能複合式手術室成功完成艱難的矯正手術。術後陳小弟恢復狀況良好,能夠正常進行日常生活,家屬也對手術成果相當滿意。
相關治療方式請點閱留言區新聞連結
#脊椎側彎

Address

林森南路55巷12號5樓
Taipei
1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好醫師新聞網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好醫師新聞網:

Share

好醫師新聞網

好醫師新聞網是由專業新聞人所成立的醫療新聞網站,在人口老化的今日,醫療與健康議題是直接對人類社會有助且需求量極大的資訊流,因為它的專業與嚴謹,讓醫療資訊只是掌握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知識,只有透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冷僻的知識傳達給資訊實際受影響者,這就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