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平台雜誌 Event Platform

活動平台雜誌 Event Platform 時尚人看VOGUE,世界公民要看TIME,掌握會議展覽活動最新訊息,請看EP。

國內第一本針對展覽、會議、行銷與活動議題,進行深入報導的雙月刊。無論你是會展活動的專業人士、熱情響應的會展青年、渴求新知的普羅大眾,人手一本EP,已經都是他們的正在進行式。.....................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mag/book_page.asp?kmcode=2070110827307&actid=wise

貿協書廊:http://www.trademag.org.tw/book_list.asp?Order_id=&book_id=823

HyRead電子書: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157

全台各誠品實體書店,皆可買到活動平台雜誌。

〔訪客經濟 目的地總動員〕城市必修課>>>成為訪客最喜愛及愛護的地方 #訪客經濟 # # Destination Marketing # # Visitor Economy Strategy  #目的地(Destination)是指一個景點...
19/11/2024

〔訪客經濟 目的地總動員〕
城市必修課>>>成為訪客最喜愛及愛護的地方

#訪客經濟 #
# Destination Marketing #
# Visitor Economy Strategy #

目的地(Destination)是指一個景點或度假勝地,甚至是指鄉鎮、城市、地區或國家,成為訪客的「首選目的地」是MICE及觀光推廣的重要目標。隨著全球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進入實踐階段,很多國家、城市也將永續發展列為訪客經濟的重要策略。當今要成為訪客的「首選目的地」,將面臨兩大課題:目的地能為訪客做什麼?訪客能為目的地做什麼?

長期以來,「目的地能為訪客做什麼?」是推動「訪客經濟」重要的課題,如今在永續發展及智慧創新的趨勢下,訪客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也與以往大相逕庭。本期「封面故事:總論篇」特別參考英國的觀光復甦計畫(UK Government Tourism Recovery Plan 2021)及澳洲政府推出的「繁榮2030策略」(T h e THRIVE 2030 strategy),提出「國家與城市」面臨三大挑戰及因應之道。

後疫情時代,英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為了振興訪客經濟,特別提出一項全國性的觀光復甦計畫,由中央制訂清晰的政策、策略與目標,地方政府落實執行,並根據研究與最新數據,持續更新計畫。該計畫推行成效顯著,據英國觀光局預測,2024年將有3,870萬海外觀光客,預計帶來325億英鎊(£32.5 billion) 營收,相當於臺幣1兆3,631億元,超越2019年的紀錄。

維也納做為全球最佳宜居城市,高品質的生活是其重要的資產之一,所以,為了維持在地居民及訪客的滿意度,特別推出《2025年維也納訪客經濟策略》(Visitor Economy Strategy 2025),並以「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與體驗」為願景,以永續發展為推動訪客經濟的重要途徑。維也納旅遊局表示,實現願景,需要在訪客與當地居民之間細心地保持平衡,訪客不只是來「消費」這座城市,也可以為當地的環境品質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訪客又能為目的地做什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近期做了很好的示範。哥本哈根為了鼓勵訪客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與行動,2024年實施一項實驗計畫,稱「CopenPay」,在為期一個月的暑假期間,從國家博物館到運動裝備出租,共有24個景點加入這項計畫,「CopenPay」是一項對環境友善的綠色計畫,採取「不用棍棒,而是給胡蘿蔔」的鼓勵方式,實行方式及成效如何,敬請詳閱「封面故事:國際視野篇」。

【總論篇】
重振訪客經濟的雙向策略
策略再思考:目的地能為訪客做什麼?訪客能為目的地做什麼?

【國際視野篇】
*改變訪客心態:不只來這裡,要成為這裡
哥本哈根的CopenPay計畫,鼓勵訪客加入綠色行動

*永續訪客經濟,成為前進的最佳途徑
「維也納策略鑽石」拋亮訪客經濟多元價值,追求高品質生活環境與體驗

*中央與地方攜手向前,共創訪客經濟優勢
英國訪客經濟:中央推出觀光政策與跨部會溝通小組,地方成立訪客經濟聯盟、串聯需求與資源

欲詳閱本期封面故事請至以下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412883

〔盛會經濟時代來臨〕臺北大巨蛋開啟Mega Events好時機城市極大化經濟效益的機會與挑戰 #盛會經濟 #  Events # #臺北大巨蛋 #  Dome #臺北大巨蛋的啟用,揭開盛會經濟(Events Economic)的序幕,讓觀眾...
20/08/2024

〔盛會經濟時代來臨〕
臺北大巨蛋開啟Mega Events好時機
城市極大化經濟效益的機會與挑戰

#盛會經濟 #
Events #
#臺北大巨蛋 #
Dome #

臺北大巨蛋的啟用,揭開盛會經濟(Events Economic)的序幕,讓觀眾超過40,000席以上的巨量級活動(Mega Event)的舉辦成為可能。一場世界級巨星演場會,可以在短期內創造高度的經濟效益,成功行銷城市觀光、提升城市的國際地位。根據全球數據調查研究機構QuestionPro一項研究發現,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時代巡迴演唱會(The Eras Tour)於美國巡迴演唱期間,共計在20座城市有52場演出,估算產生50億美元(約臺幣1,634億元)的經濟影響,超過5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重點是,演唱會經濟並非一時現象,上述研究也指出,91% 的觀眾表示會再次觀看演出。本期〈封面故事之總論篇〉進一步探討盛會經濟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演唱會經濟」近年來在高雄發揮得淋漓盡致,以2024年1至4月來說,已舉辦超過54場演唱會,吸引逾72萬人次,創造逾23億元觀光產值。每一個到高雄舉辦演唱會的國內外知名歌手團體,都被「市府總動員」的協助所感動,為其城市形象大大加分,無形中加大再度至高雄舉辦的機率。〈封面故事之高雄篇〉,將深度解析其演唱會經濟的成功之道。

一向重視盛會經濟的英國,將盛會Events所帶來的價值分為經濟及非經濟影響力。在英國政府發表《2023活動價值評估報告》中,特別以16個體育活動為調查評估目標。調查結果充分展現英國體育(UK Sport)持續累積國家競爭力,猶如走上體育康莊大道,未來將越來越強。本期〈封面故事之國際篇〉,深入報導英國如何創造體育「活動價值」的五大影響力;此外,帶領讀者一探倫敦如何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泰勒絲演唱會經濟及城市行銷」,演唱會期間,巧妙地結合「倫敦地鐵圖」,帶領國內外訪客來一場城市體驗之旅。

《總論篇》
盛會經濟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Mega Events可以在短期內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準備好了嗎?

《高雄篇》
演唱會經濟捲動高雄,成功模式深度解析
跨局處全方位服務,港都成頂級藝人首選

《國際篇》
英國盛會經濟
英國創造體育「活動價值」的五大影響力
倫敦的泰勒絲演唱會經濟及城市行銷

欲詳閱本期封面故事請至以下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97731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展覽5.0時代,贏的成長關鍵要素與品牌策略思維 #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  # # 展覽品牌經營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是指每屆展覽的總體營收及攤位數都能有所成長,而難度在於展覽與產業趨勢、全球競爭者有高度相關,兩者都處於...
03/07/2024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
展覽5.0時代,贏的成長關鍵要素與品牌策略思維

#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 #
# 展覽品牌經營 #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是指每屆展覽的總體營收及攤位數都能有所成長,而難度在於展覽與產業趨勢、全球競爭者有高度相關,兩者都處於動態變化中,加上展覽是帶動專業產業的火車頭,不僅要掌握趨勢,最好能引領國際潮流,挑戰在於展覽品牌需要走在最前端,更需要保持在最前端,如何營造一個充滿創新技術與商業成長能量的平台,成為展覽重要的品牌策略思維。
但往往展覽停滯成長,或推展越來越困難時,才會有轉型、再造成長曲線的想法與做法,但已錯失最好時機了。為了進一步了解「展覽再造成長曲線」的關鍵要素,本期封面故事〈總論篇〉,「展覽再造成長曲線的關鍵與挑戰—擘劃未來會展政策與企業經營目標,掌握成長關鍵要素」,特別邀訪到外貿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展昭國際企業總經理林茂廷、安益國際集團董事長涂建國、 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副總幹事張笠,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與見解。

此外,當今已進入數位化、永續化的展覽5.0時代,面對這兩大趨勢,展覽又該如何提升競爭優勢,創造成長空間。再者,一個成功展覽的品牌價值是持續累積的過程,「展覽品牌」的未來經營要掌握那些趨勢與成功要素,本期特別邀請有30年展覽國際行銷經驗的吳興蘭博士,從國際成功展覽品牌的實踐作法,談「5.0時代,展覽品牌的未來經營」,再次釐清你對展覽品牌的認知與思考方向,重新看待展覽的成長模式。

《總論篇》
展覽再造成長曲線的關鍵與挑戰
擘劃未來會展政策與企業經營目標,掌握成長關鍵要素

《策略篇》
5.0時代,展覽品牌的未來經營
再造成長曲線的趨勢與成功關鍵

欲知詳情,請至以下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90016

〔永續競爭力〕永續實踐之路的機會與挑戰 # 永續競爭力  # # 淨零碳排路徑圖  # # 永續實踐指南  # # MICE Sustainability  # # Net Zero Carbon Events Roadmap  # # M...
16/04/2024

〔永續競爭力〕
永續實踐之路的機會與挑戰

# 永續競爭力 #
# 淨零碳排路徑圖 #
# 永續實踐指南 #
# MICE Sustainability #
# Net Zero Carbon Events Roadmap #
#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

永續淨零之路,年年向前推進,從2021年聯合會議產業理事會(JMIC)倡議「淨零碳排活動(NZCE)」,2022年 NZCE發布「淨零碳排路徑圖(Roadmap)」,接著 2023年NZCE發布「測量方法指南(Measurement-Methodology)」,2024年3月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也發布GSTC MICE準則(GSTC MICE Criteria), 2024年全球進入一條無法折返的永續實踐之路。

觀察臺灣一些專業產業展會活動,近期展出都強調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策展的議題論述,著重在參展商具備永續與數位的客製能力與解決方案規劃能力,如臺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TMTS 臺灣國際工具機展、 2024智慧城市展暨2050淨零城市展、 2024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等。展會成為「傳遞永續」與「提供永續解決方案」的重要平台;此外,在永續大趨勢的推波助瀾下,展會也被賦予更多元的責任,除了媒合買賣雙方的角色外,也是「引導及催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者,以符合參展商與市場的期待。

在此關鍵時刻,本期「封面故事」特別從永續競爭力的角度談會展產業的機會與挑戰,包括總論的整體產業局勢分析,談「關鍵轉捩點,成就會展永續
大業—2024全球進入永續實踐之路,會展業將「挑戰轉為優勢」的好時機」;並以新加坡為例,談國家的永續政策與策略;以及企業的永續做法,特別以德國最大展覽中心杜塞道夫公司(Messe Düsseldorf)為例,看他們如何推動全方位的永續策略。

《總論篇》
關鍵轉捩點,成就會展永續大業
2024全球進入永續實踐之路,會展業將「挑戰轉為優勢」的好時機

《國家篇》
2030年成為亞太永續會展目的地領先者
新加坡旅遊局推出「新加坡MICE永續發展路徑圖」實踐三大策略、提升產業執行力

《企業篇》
推動全方位永續策略
杜塞道夫展覽中心落實策略四大面向:大眾、推展、地球、治理

〔2024遇見契機〕會展活動趨勢帶動新契機 # 2024會展趨勢  # # MICE Trends  # # Festivalization of Events  # # Designing Multigenerational Events...
12/01/2024

〔2024遇見契機〕
會展活動趨勢帶動新契機

# 2024會展趨勢 #
# MICE Trends #
# Festivalization of Events #
# Designing Multigenerational Events #

歲末年終、新年將至,正值展望未來的好時機。「趨勢」猶如滔滔江水向前奔流,當我們站在遠處展望趨勢流向何方,更能看清它將帶來的挑戰與機會。本期〈封面故事〉主題為:「2024遇見契機─2024會展活動趨勢帶動新契機」,嘗試從具體現象談趨勢與契機。

現象一:「會展活動節慶化」,會展業普遍認為傳統的B2B活動模式已經過時,不少主辦者將策展重點放在「提高參展參觀數量又不大幅增加成本」,將專業的B2B展加入「節慶化」元素,把一個尋常的展會加入歡樂、有趣的節慶效果,參與者也樂於分享喜悅,無形中將活動傳播出去。

現象二:「將包容性融入會展活動中」,隨著CSR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波風潮也吹到會展活動業,在歐美國家,關於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DE&I)的討論如雨後春筍,目的是為了打造出更友善好、更安全的會展活動。

現象三:「設計多世代會展活動」,不少活動籌辦者已經嗅到Z世代族群的潛力湧現,企圖吸引不同世代參與活動。其實善用每個世代帶來的資源與效益,活動將可發揮最大綜效。

現象四:「如何創造永續策略與商業策略共贏,讓永續發展成為長期競爭優勢」,淨零碳排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營運目標之一,絕大多數企業更將永續發展列為最優先工作要項,如何將持續性工作,變成長期競爭優勢,也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現象五:「疫未央,環境仍存在健康與安全風險」:公共衛生與安全,仍然是後疫情時代會展產業的重要議題。基於此,健康與安全風險管理計畫,已經成為會展活動在籌備時,不可或缺的標準操作程序之一,會展業者有責任讓健康、安全風險極小化。

現象六:「獎勵旅遊因應各區域買主需求的改變,賣方推廣策略也必須跟著調整」:根據獎勵旅遊指數(Incentive Travel Index)2023年最新調查結果顯示,68%受訪企業認為,獎勵旅遊的目的從「硬實力利益」轉為「軟實力利益」,並且發現,全球各區域也有不同的需求。當買方市場正在轉變,賣方也要加以應變。

欲知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至以下連結了解
https://ebook.hyread.com.tw/Template/store/magazineSubscribe.jsp?jid=157

Address

基隆路一段333號
Taipei
11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活動平台雜誌 Event Platform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活動平台雜誌 Event Platform:

Share

Our Story

國內第一本針對展覽、會議、行銷與活動議題,進行深入報導的雙月刊。無論你是會展活動的專業人士、熱情響應的會展青年、渴求新知的普羅大眾,人手一本EP,已經都是他們的正在進行式。 ......................

實體雜誌請電洽 活動平台雜誌 謝小姐 (02) 27295586#235

或於世貿一館2樓 貿協書廊 買入

電子書連結如下 貿協書廊:http://www.trademag.org.tw/book_list.asp?Order_id=&book_id=823 HyRead電子書: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