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藝術認證》

高美館《藝術認證》 《藝術認證》 是高美館的雜誌,關注 #南方、 #南島、 #高雄 及國內外重要藝術發展。

訂閱《藝術認證》,請點:https://reurl.cc/GovDKv
單期購買:
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
高美館官網https://reurl.cc/M0qbYK
博客來 https://reurl.cc/XlVY4g
Hyread電子書 https://reurl.cc/r1RjD4
UDN電子書 https://reurl.cc/YjXrXn

非常感謝 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的精心設計,讓  #潮壤相接 的文宣及專輯都無比呼應展覽主題,且質感讓人驚艷!
24/01/2025

非常感謝 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的精心設計,讓 #潮壤相接 的文宣及專輯都無比呼應展覽主題,且質感讓人驚艷!

感謝 Radio Free Asia Chinese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對  #潮壤相接 參展藝術家  #蔡國傑 的專題介紹!「從海漂垃圾到抽砂船,蔡國傑將之轉化為錄像藝術(video art),以〈航道〉和〈垂直土地〉兩支作品提問地緣政治...
24/01/2025

感謝 Radio Free Asia Chinese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對 #潮壤相接 參展藝術家 #蔡國傑 的專題介紹!
「從海漂垃圾到抽砂船,蔡國傑將之轉化為錄像藝術(video art),以〈航道〉和〈垂直土地〉兩支作品提問地緣政治下的邊界和環境生態問題,最近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潮壤相接》主題展中展出,影片裡從社會議題出發的藝術行動,襯托詭譎的前線場景,一幕幕在觀眾心中激起漣漪和叩問。」
文章連結請見留言!
1/25及2/2兩位策展人也會帶來專家導覽,各位不要錯過了!

【專家導覽】
講者:徐柏涵(本展策展人)
日期:2025年1月25日(六)
時間:上午10:30-11:30
地點:高美館104、105展覽室
報名:無需事先報名,現場參加。
※本場次使用導覽子母機,如需參加請先至本館服務台租借機器,謝謝。

【專家導覽】
講者:謝宇婷(本展策展人)
日期:2025年2月2日(日)
時間:下午2:30-3:30
地點:高美館104、105展覽室
報名:無需事先報名,現場參加。
※本場次使用導覽子母機,如需參加請先至本館服務台租借機器,謝謝。

過年前最後的一個工作週週一,想放假的心已經飛出窗外?各位可以配個咖啡,收聽 愛樂電台-臺灣最專業的音樂平台 Music Taiwan的「藝術相對論」節目訪談  #潮壤相接 的兩位策展人,慢慢地醒腦開啟一週的工作!線上收聽連結只到2/5,大年...
20/01/2025

過年前最後的一個工作週週一,想放假的心已經飛出窗外?
各位可以配個咖啡,收聽 愛樂電台-臺灣最專業的音樂平台 Music Taiwan的「藝術相對論」節目訪談 #潮壤相接 的兩位策展人,慢慢地醒腦開啟一週的工作!
線上收聽連結只到2/5,大年初八,過年期間來看展也推薦收聽,作為線上語音導覽!
收聽連結見留言
《潮壤相接》
2024. 12. 14-2025. 4. 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04. 105展覽室

 #潮壤相接 推薦配餐可以跟  #羅晟文 的作品Matter of Scale 搭配食用!2021 年,YouTube 演算法建議藝術家  #羅晟文 成為一名海帶農夫,引發他探索近年在歐洲興起的海帶養殖浪潮。由於海帶養殖無需土地、肥料或淡水...
19/01/2025

#潮壤相接 推薦配餐
可以跟 #羅晟文 的作品Matter of Scale 搭配食用!
2021 年,YouTube 演算法建議藝術家 #羅晟文 成為一名海帶農夫,引發他探索近年在歐洲興起的海帶養殖浪潮。由於海帶養殖無需土地、肥料或淡水,且海中的海帶能捕捉以及儲存碳,被科學家與環保人士盛讚,視為對抗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的解方。 然而若海帶如此萬能,即使海帶種植被視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為何普遍食用海帶的亞洲沒有響應這股熱潮?大規模種植海帶是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
「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描述引發了我的疑問:大規模的海帶種植是否會帶來潛在的環境風險?」
·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有人在網路上發問:「為什麼滷味攤、火鍋店、便當店那些 #海帶 都會綁成 #蝴蝶結狀?是機器綁的嗎?還是某工廠媽媽們手工綁起來的?」

貼文一出,立刻引來許多好笑的回應,包括「在海裡就是長這樣了,有些還會長出竹籤」、「那是小美人魚在海裡無聊時做的手工藝品」、「是海帶自己打的,有些比較愛美的會打得比較漂亮」、「這是自然界生物受到驚嚇時會有特殊反應,比如貓背拱起來、馬陸捲起來、海帶打個結這樣」。

雖然很好笑,但謝了,這些胡說八道完全沒有幫助。

事實上,海帶在採收時其實是整片整片的型態,撈上岸後,人們會先用熱水沖洗、風乾、裁剪,最後再以人工一個個打結。但是......到底為什麽一定要打結?

跟各位推薦美美的展覽專書,看完展後搭配閱讀服用,效果加乘!
18/01/2025

跟各位推薦美美的展覽專書,看完展後搭配閱讀服用,效果加乘!

 #潮壤相接 #專家導覽過年期間不知道要做什麼?來美術館看展看攏嘸?九天連假的頭尾, 《潮壤相接》兩位策展人接力為各位導覽!【專家導覽】講者:徐柏涵(本展策展人)日期:2025年1月25日(六)時間:上午10:30-11:30地點:高美館1...
15/01/2025

#潮壤相接
#專家導覽
過年期間不知道要做什麼?來美術館看展看攏嘸?九天連假的頭尾, 《潮壤相接》兩位策展人接力為各位導覽!
【專家導覽】
講者:徐柏涵(本展策展人)
日期:2025年1月25日(六)
時間:上午10:30-11:30
地點:高美館104、105展覽室
報名:無需事先報名,現場參加。
※本場次使用導覽子母機,如需參加請先至本館服務台租借機器(30元一台),謝謝。
活動頁面連結:https://reurl.cc/96ynYv
【專家導覽】
講者:謝宇婷(本展策展人)
日期:2025年2月2日(日)
時間:下午2:30-3:30
地點:高美館104、105展覽室
報名:無需事先報名,現場參加。
※本場次使用導覽子母機,如需參加請先至本館服務台租借機器(30元一台),謝謝。
活動頁面連結:https://reurl.cc/ZZMN5g

《潮壤相接》
2024. 12. 14-2025. 4. 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04. 105展覽室
展覽資訊:https://reurl.cc/O5DmNA

 #潮壤相接 #人與海的距離Rti 中央廣播電臺的「人與海的距離」更新了第二集有關《潮壤相接》的訪談節目,兩位主持人輕鬆幽默的帶領下,各位可以更認識藝術家眼中的土地與海洋。收聽連結請見留言《潮壤相接》2024. 12. 14-2025. 4...
14/01/2025

#潮壤相接
#人與海的距離

Rti 中央廣播電臺的「人與海的距離」更新了第二集有關《潮壤相接》的訪談節目,兩位主持人輕鬆幽默的帶領下,各位可以更認識藝術家眼中的土地與海洋。
收聽連結請見留言
《潮壤相接》
2024. 12. 14-2025. 4. 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04. 105展覽室

藝評人  #黃祥昀 評論《潮壤相接》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 的作品《一位來自金三角的演員》:「除了綜合虛構與寫實的敘事風格,《一位來自金三角的演員》(2023)也開始展現出「資料庫」美學的影子,呈現出網路世代的歷史觀點,觀眾戴上虛擬實境觀看...
10/01/2025

藝評人 #黃祥昀 評論《潮壤相接》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 的作品《一位來自金三角的演員》:
「除了綜合虛構與寫實的敘事風格,《一位來自金三角的演員》(2023)也開始展現出「資料庫」美學的影子,呈現出網路世代的歷史觀點,觀眾戴上虛擬實境觀看影片時,自身的形象會隨著影片中泰國演員的外貌而改變,化身成當地賭場老闆的中國商人形象或演員在其他電影中飾演過的角色,例如《湄公河行動》(2016)和《泰國洞穴救援》(2022),這樣的方式讓觀眾的身體成為一個歷史的資料庫, 像上網一般,「瀏覽」一個個不同的歷史片段,並將這些片段套回自己的身體,形成非線性的超連結。」
#黃祥昀 在文章中細緻的爬梳 #許家維 近年來的創作轉向,從早期的經典作品《回莫村》(2012)以「後設電影」的形式重構敘事,演變至當今與數位技術的對話。
恰好《潮壤相接》展出《回莫村》、《廢墟情報局》及《一位來自金三角的演員》,讓觀眾可以一次觀看藝術家十多年的創作演進軌跡,歡迎各位把握機會。
閱讀全文請見留言
《潮壤相接》
2024. 12. 14-2025. 4. 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04. 105展覽室
圖片由林宏龍攝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潮壤相接之處有什麼?」近日《潮壤相接》收到 Rti 中央廣播電臺【人與海的距離】節目邀請,分享展覽策畫的歷程、策展概念以及三大主題的作品介紹。推薦各位當作Podcast或是看展的時候充當語音導覽伴遊!節目收聽連結請見留言。《潮壤相接》20...
08/01/2025

「潮壤相接之處有什麼?」
近日《潮壤相接》收到 Rti 中央廣播電臺【人與海的距離】節目邀請,分享展覽策畫的歷程、策展概念以及三大主題的作品介紹。推薦各位當作Podcast或是看展的時候充當語音導覽伴遊!
節目收聽連結請見留言。
《潮壤相接》
2024. 12. 14-2025. 4. 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04. 105展覽室

2021 年,YouTube 演算法建議藝術家  #羅晟文 成為一名海帶農夫, 引發他探索近年在歐洲興起的海帶養殖浪潮。由於海帶養殖無需土地、肥料或淡水,且海中的海帶能捕捉以及儲存碳,被科學家與環保人士盛讚,視為對抗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環境...
10/12/2024

2021 年,YouTube 演算法建議藝術家 #羅晟文 成為一名海帶農夫, 引發他探索近年在歐洲興起的海帶養殖浪潮。由於海帶養殖無需土地、肥料或淡水,且海中的海帶能捕捉以及儲存碳,被科學家與環保人士盛讚,視為對抗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的解方。 然而若海帶如此萬能,即使海帶種植被視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為何普遍食用海帶的亞洲沒有響應這股熱潮?大規模種植海帶是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
「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描述引發了我的疑問:大規模的海帶種植是否會帶來潛在的環境風險?」
·
「這讓我開始思考這種產業是否如同歷史上的淘金熱一樣,可能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忽視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和可持續性。 」
·
讓我們期待藝術家 #羅晟文 在展覽當中帶給我們對於整體生態系的思考,以及在推動海帶種植產業發展的同時,需要加強對其環境影響的研究,特別是在營養鹽循環、光線遮蔽以及人工材料對海洋生物的潛在影響。
·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藝術家  #蔡國傑 展出的錄像作品之一〈航道〉反思了小金門海域大量保麗龍垃圾越界與難以管轄的問題。蔡國傑拾取越界違法養殖蚵田產生的浮球,在其上安裝 GPS 定位系統,再從金門北岸投放於海中,意圖以這些浮球標示出海域的邊界空缺。蔡國傑以身參與...
10/12/2024

藝術家 #蔡國傑 展出的錄像作品之一〈航道〉反思了小金門海域大量保麗龍垃圾越界與難以管轄的問題。蔡國傑拾取越界違法養殖蚵田產生的浮球,在其上安裝 GPS 定位系統,再從金門北岸投放於海中,意圖以這些浮球標示出海域的邊界空缺。

蔡國傑以身參與之藝術行動,以浮球代替肉身,讓金門與對岸之間曖昧無法言說的海洋中線隱隱浮現,揭示了金門在地緣政治與環境生態中的複雜現實,並希望透過這次的作品〈航道〉喚起觀眾對於邊界以及權力的思考。
·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藝術家  #蔡國傑 在金門現場勘察時,看到現場很多中國抽砂船正在抽砂,導致金門島對向廈門的海岸線整個倒退、全段土地下陷,國土流失非常明顯。他發起藝術行動。從國土流失的失去和崩落來著思,連結當地居民,一起在塌陷裸露的紅土垂直土牆上面種植瓊麻,...
10/12/2024

藝術家 #蔡國傑 在金門現場勘察時,看到現場很多中國抽砂船正在抽砂,導致金門島對向廈門的海岸線整個倒退、全段土地下陷,國土流失非常明顯。
他發起藝術行動。從國土流失的失去和崩落來著思,連結當地居民,一起在塌陷裸露的紅土垂直土牆上面種植瓊麻,意圖通過瓊麻來加固流失的金門國土;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瓊麻作為拒馬,作出拒絕侵略一種方式。
藝術家實際上在展覽中會怎麼呈現這件作品呢?就等大家開展後來揭曉了!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回憶起「在考察的過程當中,每次去海邊都是走瑞港公路,兩邊會經過奇美部落,因為整座山都是邊坡,邊坡其實有建水泥阻擋土石流,也會看到一格一格很像格子的東西。最後在地圖的下邊,就是海洋。那這個邊播因為有水泥,...
10/12/2024

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回憶起「在考察的過程當中,每次去海邊都是走瑞港公路,兩邊會經過奇美部落,因為整座山都是邊坡,邊坡其實有建水泥阻擋土石流,也會看到一格一格很像格子的東西。最後在地圖的下邊,就是海洋。那這個邊播因為有水泥,所以顏色是黑黑跟灰灰的當然質感也不太一樣,沒有那麼多鮮明的顏色。」
·
「Cepo’ (靜浦)的泥巴原來是瑞穗林道19k的石頭,秀姑巒溪往大海流的方向如同我來Makotaay的方向,從瑞穗19k經過紅葉部落流向瑞穗,再朝著海岸山脈衝向奇美部落,在cepo’穿越長紅橋緩緩流向大海。在出海口,礁石的顏色呈現灰白,並且表面有粗糙的質感;海水呈現鮮明的藍綠色,並有粉紅色的區域。」
·
林界文表示這次的研究另一大部分主要是以採集的方式進行「在阿美族的文化裡面,海洋就像是他們的糧食倉庫一般,婦女有許多食物是從潮間帶材積,他們的老人家也會在這附近去採集很多東西。但是我當時的研究,主要是在採集那邊的顏色,除了海邊的石頭以外,還撿拾了很多現成物垃圾或者海洋廢物,還有一些玻璃,以及一些磚塊。根據我的比對,這些磚塊很有可能就是有秀姑巒溪上游區域的廢棄建築群磚塊被沖刷而下。」
·
「我也從海邊撿拾了珊瑚礁石,並將其帶回工作室觀察。我觀察到海邊的礁石包含了火山岩,整個海岸的地貌相當的多元,所以在表現海洋與海岸顏色的思考上,需要更為仔細。」
·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從太魯閣族所居住的部落與故鄉——紅葉部落開始紀錄起。·「太魯閣族是比較屬於山的民族,河流與海在部落的傳統裡面並沒有佔很大的比重。不過,秀姑巒溪卻是部落孩童喜愛戲水之處,在有關於自然災害以及水紋的觀察上,...
10/12/2024

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從太魯閣族所居住的部落與故鄉——紅葉部落開始紀錄起。
·
「太魯閣族是比較屬於山的民族,河流與海在部落的傳統裡面並沒有佔很大的比重。不過,秀姑巒溪卻是部落孩童喜愛戲水之處,在有關於自然災害以及水紋的觀察上,作為紅葉部落的居民,我注意到每次颱風都會造成秀姑巒溪河床岩石的變化。」
·
「河流其實偏綠色,而不是大家想像的藍色,因為它有參雜到蛇紋石的砂石,所以整個河床都受到影響。開採蛇紋石的礦區就在河流的更上游,這個礦區其實就是水的源頭,水會從尊古安山山上下來,再往下才是部落。順著地圖往下這個河流就慢慢下來了,秀姑巒溪中段到出海口處,經過海岸山脈,很明顯的是河流的藍色是比較淺的,而海洋的藍色是更深一點,甚至河流是有一點點綠的,也不是完全的藍色。而在河流中間跟河流的出海口其實顏色也不太一樣, 更可以注意到海岸邊的鮮綠、粉紅等有別於一般印象的斑斕色彩。我以攝影紀錄的方式,紀錄這些色彩豐富的層次感。」
·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裹山》展之後我對巨大產生了迷戀的感覺,也許是那一面被切開的山給了我太多的感觸,於是我開始發展出大畫面的織畫。我開始閱讀大自然的顏色,一座礦區的顏色;一片大海的顏色;又或著一條河流的顏色,它絕對不純,它絕對是混雜的...
09/12/2024

#潮壤相接
#開展倒數
「《裹山》展之後我對巨大產生了迷戀的感覺,也許是那一面被切開的山給了我太多的感觸,於是我開始發展出大畫面的織畫。我開始閱讀大自然的顏色,一座礦區的顏色;一片大海的顏色;又或著一條河流的顏色,它絕對不純,它絕對是混雜的。那種混雜包含了時間性與文化性,於是我似乎找到了接下來創作的語彙。透過織山、織河、織海來完整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就好像一個長大的小孩重新了解自己的母親,而且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回到它的懷抱。」
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 這次受到高美館委託,延續《裹山》展覽的關懷,從土地走向海洋,發展全新創作。展覽開始前,先透過貼文分享藝術家的踏查與研究過程。
《潮壤相接》
展期:2024. 12. 14-2025. 4. 20
地點:高美館104. 105展覽室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創作研究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

只要打造5個台灣大的  #海藻農場,就有可能提供世界足夠蛋白質?!西方國家近年開始出現  #海帶養殖熱期,「這麼大面積的種植海帶沒有問題嗎?」來自高雄,定居荷蘭的藝術家  #羅晟文 不禁開始思考這些鋪天蓋地說海帶是環保救星的說詞,是否真的是...
09/10/2024

只要打造5個台灣大的 #海藻農場,就有可能提供世界足夠蛋白質?!
西方國家近年開始出現 #海帶養殖熱期,「這麼大面積的種植海帶沒有問題嗎?」來自高雄,定居荷蘭的藝術家 #羅晟文 不禁開始思考這些鋪天蓋地說海帶是環保救星的說詞,是否真的是更環保安全的選擇?
「荷蘭人其實不吃海帶,必須把海帶做到看不出原形的模樣方能入口」究竟為甚麼荷蘭會或如此推崇一個他們不吃的植物?充滿玩心的羅晟文決定透過融入台灣日常的料理中取得靈感,最後產出海帶口味的鳳梨酥,冰淇淋、綠豆椪等,既符合需讓荷蘭人認不出食材的初衷,也讓橫空出世被發現的海帶,再次獲得出場的機會。
想了解更多 #羅晟文 關於 #海帶 的作品Matter of Scale?快報名這周五下午的線上講座,連結請見留言。
以上文字摘自鄭友寧〈越界:羅晟文以創作引領觀眾體驗動物視界〉,圖片由羅晟文提供,為種滿海帶的中國青島沿海。

潮壤相接,誰決定邊界的劃分?誰記得被沖刷、挖掘或掩埋的土地傷痕?《潮壤相接》主題研究展立基於高美館對在地「大南方」視野與「海洋」流動觀點之關懷,延續高美館110年度《泛.南.島藝術祭》的精神,以「海潮與土地」不斷變動的邊界為隱喻,探討土地與...
29/08/2024

潮壤相接,誰決定邊界的劃分?誰記得被沖刷、挖掘或掩埋的土地傷痕?《潮壤相接》主題研究展立基於高美館對在地「大南方」視野與「海洋」流動觀點之關懷,延續高美館110年度《泛.南.島藝術祭》的精神,以「海潮與土地」不斷變動的邊界為隱喻,探討土地與海洋資源開發、邊界離散、島嶼/海洋物種保育與海洋文化傳承。
展覽正式上檔前,希冀以一系列前導講座預熱,邀請觀眾接觸海洋、生態以及環境開發等議題。《惜別的海岸》係影像創作者何郁琦2021年於高雄駁二駐村的錄像作品名稱,亦成為本次影像放映講座的命題。
以「不只是那個高雄港」作為隱藏副標,藝術家 #何郁琦 何琦 往返在亞洲灣區和港區,無論是第一港口到第二港口的產業轉移,以至於近代的宜居高雄政策,北高移居,南高重工業,以前鎮作為分水嶺。特別是在紅毛港遷村後,大林蒲、邦坑、鳳鼻頭等沿海六里,正經歷台灣近代最大規模的遷村案。除此之外,身處旗津的大陳島後裔,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國家發展和漁業港務等優待政策下,對於轉型正義和國族認同的諸種錯亂尚在發生。
本活動將放映《 #惜別的海岸》並舉辦創作者講座,邀請影像創作者何郁琦分享創作歷程以及該片巡迴全台後的集結共鳴。講座同時邀請資深影評人 #陳平浩,擔任與談人。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

◤《藝術認證》101期—「從受創棲地到藝術行動」◢  #新刊登場呼應2023年度特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本期《藝術認證》以「 #從受創棲地到藝術行動」為題,內容包含學者對《人類世》展覽的回應、參展藝術家講座等,也延伸分享不同創作...
24/01/2024

◤《藝術認證》101期—「從受創棲地到藝術行動」◢  #新刊登場

呼應2023年度特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本期《藝術認證》以「 #從受創棲地到藝術行動」為題,內容包含學者對《人類世》展覽的回應、參展藝術家講座等,也延伸分享不同創作者從「人類世」議題發散而出的眾多藝術討論。

特別感謝藝術家 #楊順發 老師授權館內典藏《 #台灣水沒─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躍上封面!本件作品記錄了台灣西南部沿海在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之下呈現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等現象,相當精采也值得觀眾深思。

———《藝 術 認 證》101期 •目 次———

▌展覽實踐的思考:《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
▻地景成為奇觀: 從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 」特展談地景再現/蔡書瑋
▻與藝術家對話:《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別講座側記/顏絃仰
▻人造自然:彼得‧戈恩的攝影故事/彼得‧戈恩
▻我們最後去哪裡?攝影師關於自然與地景創傷的觀點/游承彥

▌展覽迴響
▻鯨豚骨架.海靈血肉:塑膠世中的「黑湧」美學/龔卓軍

▌專題
▻寫信給微風、寫信給光──洪天宇的風景畫/陳泓易
▻象徵,媒介,內在平面──植物標本中的藝術家許淑真/黃瀚嶢
▻標籤與框架:以藝術探索人與非人生物關係的羅晟文/鄭友寧
▻全面掌控,回歸伊甸?趙仁輝《聖誕島,自然而然》的後自然寓言/謝宇婷
▻巴拿巴計畫:關於展覽協作與方法的對話/Katerina Teaiwa & Yuki Kihara
▻最後之人與創世神話:安德烈.阮俊創作中的遺民與移民/高森信男
▻藝術即修補儀式:莫拉克風災後,武玉玲的編織與拓繪藝術/許瀞月

▌人物特寫
▻串起美濃笠山生活與家族的牽絆――膠彩畫家鍾舜文專訪/林珮菱


———《藝 術 認 證》101期 •購 買 資 訊———
定價|390元/本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j3W0d2
實體通路|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 北大廳右側)


———《藝術認證》官網———《藝 術 認 證》101期 •購 買 資 訊
►►https://bit.ly/3U3IoGm
成為《藝術認證》訂閱戶,只差一步►►https://reurl.cc/GovDKv(一年訂閱)

Address

美術館路80號
Kaohsiung
8046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高美館《藝術認證》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高美館《藝術認證》: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