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2025
為了拍出封面燙金的質感,小編特地到加拿大出了趟外景(作夢)。
↓↓↓↓↓↓↓↓↓↓
🍂新書上市🍂
《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
作者:張筱梅 編撰;郭文華 審訂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從醫學院跨入研究型大學,
細數陽明大學的歷史,
猶如臺灣高等教育面對各類挑戰的縮影!
#內容簡介
走進陽明校區深處的榕園,繁盛榕蔭下,豎立著一座1994年自金門軍艦運送來臺的花崗岩石碑,碑上「國立陽明大學」鐫刻字跡,成為見證陽明由醫學院改名為大學的里程碑。這一年,也是《大學法》修訂頒布的同年,教育部由管理者轉為監督者,宣告大學自主管理的開始。帶著嶄新之名,陽明大學駛向了一條新航道。
本書以1994年陽明醫學院改名大學為開端,至陽明交通大學成立以前,探討近三十年間瞬息萬變的高教與生技政策,如何影響各階段的校務歷程變化。自《大學法》修訂頒布後,教育政策轉為強調大學自主精神,陽明不僅面臨原有的經費、員額、校地不足等困境,更因接踵而來的校務基金制度,必須得面對自籌比例提高的挑戰,同時還需應對各種校務自主整頓與規劃。在新舊困境夾擊下,陽明陸續透過引進資金、教學資源,逐步建立完善行政與財務制度。
從行政院提出「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到2002年「兩兆雙星」計畫誕生,臺灣的生技產業逐漸被推上高峰。陽明於1990年代與榮民總醫院合作,展開人類基因體計畫,基因體學研究大放異彩,並配合國家生技政策導向,趁勢參與大型生醫園區計畫,並以此優勢定位,取得教育部學術卓越計畫經費挹注,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書特色
① 記錄1994年改名「陽明大學」到2021年與交通大學合校為「陽明交通大學」的發展歷程,同時收錄珍貴的全彩歷史照片。
② 以學校為主體,透過人物、主題與事件,呈現大學校史的特色與定位。
③ 以「大歷史」格局切入,引導讀者在當時臺灣生技產業與高等教育政策的大環境下,透視陽明的過往今來。
④ 收錄1994年至2020年間的大事記,於大歷史格局外,補足更細緻的高教面貌。本書回顧陽明從醫學院蛻變為全方位研究型大學的過程,隨著政策的起伏跌宕而波動,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校史,更是做為臺灣高教與生技政策的見證。
#作者介紹
張筱梅/編撰
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機構典藏組特約研究員。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關注法律與醫療、教育史等領域,著有《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經略四方縱橫全球:清華外交學人小傳》。
郭文華/審訂
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轉進文史跨域研究,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科技與社會研究博士。回母校後任教於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並為公共衛生研究所合聘教授,擔任醫學與社會的教學與研究。長期關注戰後東亞公衛體制與醫學發展,側重醫事專業、生醫科技,與傳統醫療的轉型,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並推動臺灣學術的國際化。先後擔任《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期刊》主編(2016-2022)與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23-)副主編,並將成為科技的社會研究國際學會(4S)會長。延續醫學生時期「真知力行,仁心仁術」的校訓感召,目前從事安寧與健康照護體系的社會分析,旁及相關政策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