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24
【讓工藝進入日常——再訪臺灣馬祖藝術家陳治旭老師】
上一次舉行「試錯遊學團」已經是2019年的事。在這5年間,不論香港或整個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之大之急,令人無所適從。
今年11月,我們再次舉辦「試錯遊學團」,與7位香港青年工藝師到臺北,探訪部分5年前訪問過的單位。當我們重遊舊地,再次看到熟悉的臉孔時,內心感到十分欣慰,慶幸他們在急劇改變的洪流中,仍然努力不懈地創作,更用行動也用言語鼓勵我們堅持走文創的路。
/尋回文化的根源/
其中一個再次探訪的單位是 陳治旭工藝美術創作 Chen Chih-Hsu Craft and Art,他擅長剪紙和木材工藝,現正進駐臺北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他本是臺灣馬祖人,當地有不少老婆婆熟識剪紙這種傳統民間工藝。求學期間接觸西方室內裝飾雜誌,喜歡報導裡的傳統家具與民藝,於是他開始接觸臺灣的傳統家具。專科畢業後,他到美國進行一年文化交流,發現當地與其他來自南美、歐、亞、非等國的青年在文化上有強烈的主體性,令他不禁反思:「臺灣的傳統的工藝、美術與文化到底何在?」
駐美交流結束後,他回到家鄉,重新細看自己鄉土的文化,才發現馬祖的剪紙工藝。這些剪紙有其傳統圖案,不同的圖案有其意義;而當地的剪紙不但用作觀賞,更有實際用途,例如有些剪紙作品有紙膠帶的功能。他更發現當地學校並沒有教授剪紙,種種觀察令他深信剪紙藝術代表著臺灣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之一,於是他開始研究、收集和記錄當地的剪紙文化、藝術品和故事。
/社會要打破單一審美觀/
陳老師認為工藝要傳承,首先要讓工藝品成為每天都可以使用的器物。然而,物件長年使用總會變得老舊,想要丟棄;但在陳老師眼中,那卻是另一種美態:「工藝品要有『日用之美』,可以在尋常的日子使用,才會產生美麗和吸引力。」
從他的分享,我想到:如要培養這種眼光,需要先懂得生活。然而,急速的城市令人只有生存的份兒,難以再講求生活。而造成這一切是因為人們追求速度與便捷,迷信簇新總比陳舊好。看待工藝也好,看待人的價值與城市發展都好,如果社會只有好新惡舊的單一審美觀,就無法看見生活的豐富多元與可能性,亦局限了創意工業的發展。
/創作人要為未來打算/
最後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要趁年輕,記得好好投資,以提高自身的議價能力。」(小編利申:投資涉及風險,要自行承擔投資責任)。他並不是說笑,而是認真地鼓勵我們管理財富,原因是藝術和設計等工作的價格浮動,未必有劃一的價錢,所以要是工藝師累積一定本錢,讓自己可以有較多選擇權,才不需要為生計而必須接下每份工作。
原以為藝術家對金錢不太敏感,想不到陳老師是一位既有藝術造詣又務實的藝術家,提醒做創作的人要又浪漫又實際啊!
今次的行程除了拜訪陳老師,還有其他單位的嘉賓,我們將會陸續分享所見所聞。而7位團友亦有不少學習,包括:進入台灣手作市場的預備、品牌營運的觀察,以及將工藝融入生活的學習等等,他們將會在分享會上向大家逐一講解。
如果你想了解海外手作市場發展的話,歡迎參與以下的活動:
【試錯遊學團 - 分享會】
日期:2024年12月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 - 4:30
地點:突破書廊 @佐敦
名額:10人
費用:免費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2U6LcHBkTppRVNH9
舊文重溫: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細聽馬祖藝術家把傳統工藝承傳的故事(https://trialanderror.hk/2020/01/23/taiwan01)
==========
Trial and Error Lab #嘗試直至我們找到出路
Website ➤ www.trialanderror.hk
FB / IG ➤ Trial and Error Lab / 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