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架無人機集結升空!汕頭年初二晚綻放絢爛焰火
【5000架無人機集結升空!汕頭年初二晚綻放絢爛焰火】
1月30日,農曆大年初二,2025年迎新春大型焰火晚會在汕頭內海灣精彩綻放。今年晚會主題為「巳巳如意,美美至汕」,表演時長為30分鐘,表演方式為「焰火+無人機+動感音樂燈光秀」。5000架無人機集結升空,表演圖案立體豐富,為市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文字/腳本:GDToday記者 吳采倩
視頻:汕頭融媒集團
剪輯:梁梓健
【#港故事 | 美女總廚「雙城記」:將中國年味融入西餐,讓傳統走向世界】
【#港故事 | 美女總廚「雙城記」:將中國年味融入西餐,讓傳統走向世界】
在香港尖沙咀一間融合中西元素的餐廳裡,主廚吳夢林正專注地調整着「撈起風生水起」的擺盤。油甘魚刺身上灑落着星星點點的金箔。這道菜承載着廣東人「撈得掂撈乜都掂」的新年願景,也濃縮了她對傳統與創新的理解——「用本土食材講中國故事,用西式技法讓世界聽懂」。
從深圳到香港:跨界人生的起點
吳夢林的成長軌跡如同她手中的菜品,充滿「融合」的底色。她從小在深圳長大,中學時随家人移居香港,成為「新移民」群體中的一員。初到香港時,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曾讓她感到局促,但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也悄然為她埋下職業的伏筆。
十年前,她誤打誤撞進入餐飲行業。彼時的廚房幾乎是男性的天下,爐竈邊鮮少有女性的身影。從熱廚到點心部,她幾乎輪遍了所有崗位。「男同事起初覺得我吃不了苦,但後來他們發現,女性對細節的把控反而能提升效率。」她笑着回憶,「當時同事們還打賭我能幹多久,有人壓兩個月,但沒想到我已經做了十年。」
然而,職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在朋友建議下,她曾短暫轉行金融行業。「三個月裡,我失眠、厭食,像被抽幹了靈魂。」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自己注定屬於煙火缭繞的廚房。「金融賺錢快,但廚房讓我踏實——這裡每一道菜都是看得見的付出。」
廚房如戰場:女性主廚的破局之道
「廚房像打仗,但打贏的成就感無可替代。」吳夢林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每天9點,她騎着小黃車從深圳的住所出發,穿過飄着桂花香的口岸道路,奔赴香港的餐廳。這種「雙城生活」已持續多年,「年輕時覺得奔波是冒險,現在更珍惜路上的思考時間」。
作為少
大灣區經典廣東歌聯唱登台央視農曆新年除夕節目「春節聯歡晚會」,第一句出來就全民跟唱了——
【 #趣Share大灣區 | 15萬發煙花與2025架無人機共舞新春「硬核浪漫」】
2025年大年初一(29日)晚8時許,廣州白鵝潭春節煙花匯演正式開演,本次煙花匯演以「華彩灣區 活力廣州」為主題,以珠水鵝潭城市景觀為舞台、以城市夜空為背景、以煙花與無人機為筆,共同繪就花城廣州的城市氣質。
記者在現場看到,四個篇章中有不少煙花新看點,比如「2025、廣州、新年好」等字樣,緊扣蛇年主題研發的金蛇、銀蛇、紅蛇等煙花,以及全國首次燃放的「七彩祥雲」「彩虹落葉」新品。作為煙花匯演開篇,2025架無人機表演呈現廣州塔、醒獅、十五運會吉祥物、各式歡迎語等形狀,直接點題本次煙花匯演的主題「華彩灣區 活力廣州」。随後,形狀各異、五彩斑斓的煙花在花城夜空綻放,美不勝收。時長約45分鐘的活動收獲了全場的歡呼。
本次活動煙花品類更新、數量更多,畫面寬度從去年的500米增加到了600米,無人機、燈光秀、視頻投影等內容結合珠水鵝潭一江兩岸城市景觀,展示廣州活力繁華的城市景象。
「太震撼了,我們從沒見過這麼宏大的煙花、無人機表演,我給這場表演打100分!」來自溫州的徐先生在煙花匯演現場告訴GDToday記者,科技感十足的無人機開場秀加上千變萬化的煙花表演讓他感受到了廣東的好客之情,他認為,來廣東過年年味十足。「珠海長隆遊樂園、廣州花鳥魚蟲市場、肇慶鼎湖山......廣東有很多值得玩的地方,這裡就是我們一家四口『廣東過大年計劃』的起點。」
「無人機+煙花+光影秀」是今年煙花匯演的創新展現方式。據悉,本次白鵝潭春節煙花匯演共有153800發,并有2025架無人機參演。匯演還全新打造了高空煙花表演與中低空煙花表演融合的展現方式,令煙花場面
海外華人過春節|金蛇賀歲,在希臘感受「歡樂春節」
【#海外華人過春節|金蛇賀歲,在希臘感受「歡樂春節」】
為了慶賀新春,2025「金蛇賀歲」歡樂春節表演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政劇院隆重舉行,希臘各界友人、旅希華僑華人、中資企業和留學生代表等400餘人歡聚一堂。
表演開始前,中國駐希臘大使方遒向來賓們致以新春祝福,表示中希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好朋友、好夥伴。方遒在致辭中表示:「我向各位親愛的同胞和希臘各界的朋友拜個早年,祝大家蛇年大吉,阖家幸福,事業興旺,萬事如意。」
活動現場,中希藝術家連袂演出,共賀蛇年新春。今年是農曆乙巳蛇年,中國北方昆曲劇院表演了昆曲《白蛇傳》選段,收獲了陣陣掌聲。這部作品剛剛獲得了愛丁堡邊緣藝術節亞洲藝術獎最佳劇作獎,為中國昆曲首次獲獎。
希臘著名的民間樂器演奏家及歌手Konitopoulos Veggelis的歌曲,傳遞出對健康和諧生活的美好追求。《彩雲追月》、《茉莉花》、《比雷埃夫斯的孩子》、《歡樂頌》等多個中希藝術家合作的節目,更是一次又一次掀起了全場的高潮。
此外,「金蛇賀歲」歡樂春節活動還走進雅典兒童遊樂場,讓那裡變身為充滿中國年味的新春樂園。人們在遊樂場裡體驗非遺、觀看圖片展覽、欣賞舞龍舞獅,慶祝首個「非遺版」春節。
據介紹,2025「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國駐希臘使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政府主辦,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雅典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希時報承辦,活動為期三天,吸引了6000餘名當地群衆參與。
文字/腳本:GDToday記者 吳采倩
拍攝:特約報道員 中希時報 汪鵬 謝佳玮
剪輯:梁梓健
海報:梁梓健
港故事|百年龍獅團見證香港「武林」變遷
【#港故事|百年龍獅團見證香港「武林」變遷】
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時刻,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最新力作《澳門2049》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澳門美高梅劇院隆重上演。
演出以現代科技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美融合為特色,給觀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與文化體驗。而負責其中舞獅表演部分,是來自香港、擁有百年歷史的夏國璋柔功門龍獅團。
舞龍舞獅的文化及歷史源遠流長,在香港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在農曆新年期間,舞獅自上個世紀起已是必不可少的「吉祥化身」。作為香港「一代獅王」夏國璋長子及夏國璋龍獅團第三代傳人,夏德建數十年間將跟随父親將「南獅北舞」等創新技藝發揚光大,又傳至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越南等地。
「我們家族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傳承舞獅這一文化名片,為了保存和發揚它,我們需要不斷進步,并為年輕人樹立良好的榜樣。」又是一年春伊始,香港街頭再次充滿了舞獅的身影,伴随着鑼鼓齊鳴,熱鬧非凡。對於夏德建來說,這不僅象征着傳統的延續,更承載着對未來文化的期望。他堅信,香港的舞獅文化將繼續繁榮發展,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活力。
內地師傅移居香港帶來舞獅熱
夏國璋龍獅團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龍獅團,前身是成立於1924年的珠江國術社,後經更名注冊得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內地師傅來香港謀求生計,開設武館,廣收徒弟,傳授武功、跌打、舞龍舞獅的技藝,夏德建的爺爺夏漢雄也是其中的一員。
「那時候香港治安并不太好,許多人為了強身健體、學習防衛技巧,下班後就想來學個『一招半式』。」夏德建說,爺爺白天開中醫館,晚上就在港島、新界教授武功。
上世紀六十年代
海外華人過春節|撈起!春節在馬來西亞這樣吃
【#海外華人過春節|撈起!春節在馬來西亞這樣吃】
新春佳節,馬來西亞年味滿滿。吉隆坡雙峰塔換上「紅裝」,大街小巷挂起紅燈籠;精彩的煙花秀,綻放在城市上空;舞獅舞龍,增添喜慶氛圍。在馬來西亞,「撈生」是慶祝春節的重要習俗,也是一道祈求來年好運、發財的菜式。海外華僑華人們相聚一堂,一邊撈起食物,一邊送上祝福:「風生水起,步步高升!」
文字/腳本:GDToday記者 吳采倩
拍攝:特約報道員 阿夢
剪輯:梁梓健
海報:梁梓健
【團年】
【團年】海關警察合作拍短片 除夕夜感謝守護家園 🇭🇰 的紀律部隊成員
年廿九除夕夜,有人行花市,有人去旅行,有人返屋企食團年飯……
有人犧牲與家人相聚嘅時光,選擇守護香港 🇭🇰
多謝每一位用心守護我們家園 🇭🇰 的紀律部隊成員 🫡
農歷新年將至,香港海關和香港警察聯合製作短片,感謝每一位在節日犧牲與家人相聚時間,選擇用心守護香港這個共同家園的紀律部隊成員。
影片以一名海關高級督察和警方高級督察的經歷為主軸,描述海關和警方在年廿九除夕夜,聯合執行反毒品聯合行動,錯過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故事。
片中,海關高級督察林圳鵬上班前,其母正煮年夜飯,臨出門前仍不忘叮囑兒子別忘記回來吃團年飯。行動前,其母亦短訊再次提醒,但獲回覆需要加班;另一方面,警方高級督察楊柏堅也是行動一員,他的妻子和年幼孩子在行動過程中致電楊,表達思念之情,並希望爸爸能回家陪伴,但由於正執行拘捕行動,兩人的致電未獲接聽。
二人回家時已是農歷年初一的凌晨,林母等候兒子的時候在沙發睡著,林回來時貼心為她披上外套,林母隨後驚醒,喜悅兒子終於回家,並為他盛了碗湯;楊回家時則在孩子枕頭旁擺放壓歲錢,孩子同樣驚醒,面露歡顏,極盡溫馨。
影片最後以童聲讀白:「雖然犧牲了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但他們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多謝每一位用心守護香港的紀律部隊哥哥姐姐。」
影片最後以童聲讀白:「雖然犧牲了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但他們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多謝每一位用心守護香港的紀律部隊哥哥姐姐。」
採寫:GDToday記者 陳晨
【港故事|除夕,這一家在港「打盆」傳承百年團圓】
【港故事|除夕,這一家在港「打盆」傳承百年團圓】
在除夕夜,團圓成為了家家戶戶最重要的主題。而對於香港新界的圍村人來說,盆菜不僅是團圓飯的核心,更是連接家族情感的紐帶。
元朗屏山新村的鄧聯興師傅一家,為屏山鄧氏「打盆」超過100年,傳至其兒子鄧建鵬已是第四代。1月28日,鄧建鵬從早上四五點便開始忙活,一直到下午六點送出最後一份盆菜,才算結束龍年的工作,得以吃上屬於自己的團圓飯。
「盆菜就是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一個東西,寓意着盤滿缽滿、團團圓圓。」對鄧聯興父子而言,盆菜不僅僅是一道佳肴,更蘊含深厚情感的記憶載體,傳遞着對家的美好祝福。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當大多數東西都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時,鄧聯興父子選擇了用雙手和心靈去守護這份承載着歷史、文化和美好向往的傳統美味,守護那份屬於老顧客們心中難忘的記憶。
新界圍村烹煮盆菜以飨族人
「屏山山頭盆菜」餐廳位於元朗的屏山新村,經過鄧氏宗祠順着屏山文物徑一路向南,過了馬路後才能看到招牌。
走進門面放眼望去,店內都是鄧聯興四處淘來瓷器,如果不是後廚傳來陣陣陳皮鴨湯、黃酒雞和南乳豬肉的香味,以及牆上幾個布滿歲月痕跡的木盆,很難將這家「古董店」與盆菜店聯系起來。
新界本地圍村傳統會在宗族祭祀、打醮、婚嫁、添丁「點燈」、祠堂開光等場合,烹煮盆菜以飨族人,稱為「食盆」。族人圍坐而食,象征團結。2014年,「食盆」被列入香港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屏山鄧氏的盆菜就是其中一大代表。
屏山鄧氏宗族在香港已有八百年多年歷史。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北宋開寶六年鄧氏先祖開始定居於寶安縣岑田(如今的香港新界錦田
海外華人過春節|包餃子、寫春聯,柬埔寨華人帶當地朋友感受年味
春節臨近,「喜迎新春·柬中文化缤紛園會」在柬埔寨金邊舉行,中柬兩國民衆共迎新年,感受濃濃的中國春節氛圍。
「我在海外應該已經待了四年了,每年的春節都不太一樣。」柬華應用科技大學孔子學院老師劉穎慧介紹,柬埔寨的華人比較多,春節期間會有舞龍舞獅、寫春聯等慶祝活動。
今年春節,劉穎慧計劃邀請柬埔寨當地的朋友到家裡包餃子,向他們介紹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也讓他們體驗擀面、和餡和包餃子等流程。劉穎慧說:「這樣可能給他們留下更深刻印象,也能讓他們對春節有更直觀的體會。」
文字/腳本:GDToday記者 吳采倩
拍攝:特約報道員 《柬華日報》周恩崇
剪輯:梁梓健
海報:梁梓健
除夕,大灣區點「紙」有料到!
【除夕,大灣區點「紙」有料到!】
視頻/動畫:GDToday記者 許曉鑫
文案/海報:南方+、GDToday記者 陳晨 陳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