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cic

TWicic 開始相信
事無常形,理無定律。

翻書,翻報紙,翻資料,翻資訊
翻找決定看待世界的線索。

相信點擊、閱讀、比較、追溯之後的思考
就算是一秒鐘也好。

台積電法說的吉光片羽上週台積電法說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特別是在美國宣布了更進一步升級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的禁制令後。在這場台積電法說會中,的確有許多的重點,包括毛利率高達60% 、南京廠獲得美國一年期的許可、下修資本支出到360億美元等等。但...
16/10/2022

台積電法說的吉光片羽

上週台積電法說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特別是在美國宣布了更進一步升級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的禁制令後。

在這場台積電法說會中,的確有許多的重點,包括毛利率高達60% 、南京廠獲得美國一年期的許可、下修資本支出到360億美元等等。

但特別吸引我注意的是,有一位分析師提問,相較於其他製程的產能利用率,為何7奈米會有較明顯的下滑?

魏哲家的回答是: 「"It's just happened",大部份智慧型手機與PC客戶使用7奈米與6奈米製程,而如你們所知道的,"It just happened." 智慧型手機與PC市場需求同時走弱,而其他客戶的產品時程也出現延遲。總而言之,這就是為何(7奈米)產能利用率相較於其他製程下滑的原因。但在5奈米與28奈米的需求仍高,而我們仍持續享有高市佔率。

(英文逐字)It's just happened. Most of my smartphone and PCs customers are using N7 and six node. And you know, it just happened. the market weakness in the smartphone and PC happened in the same time. And also other customers' product schedules delayed. All in all, that's why it become low utilization rate as compared with our other nodes, with N5, with 28 nanometers are all those are still very high demand and we continue enjoy higher market share.

這位分析師繼續追問了一個關鍵問題:回顧過去,我們都認為台積電能夠well-managed掌握客戶產品開發狀況與市場上其他變化。但相較於過去,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台積電在7奈米的能見度掌握度上,不如對其他製程的掌握度。(既然台積電一向都與客戶保持十分緊密的互動)

魏哲家的回答是:「我們與客戶的合作非常緊密,但我們的客戶受到存貨調整與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而他們在兩季之前並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狀況。甚至在今年初時,他們仍然給出非常高的預估需求目標。但就如你所知道的," it just happend", " It just happened"。」

(英文逐字)Well, again, we work closely with our customers but our customers get called in this side, inventory correction and the market down turn. They didn't know this probably two quarters before. And you know,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they are still give us a very high number of their forecasts and you know it just happened. It just happened.

這一段短短的對話之所以會吸引我的注意,在於"It just happened"這句話。

如果連台積電這樣的公司,都對這一波的庫存調整有著如此措手不及的反應,那麼,其他人呢?

從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風吹草動的全球供應鏈問題,到了2021年成了許多人口中的斷鏈危機,晶片交期從52週拉長到70週的大有人在,原廠晶片價格一漲再漲,現貨市場翻十倍漲的狀況,已然是2021年的常態。但就如同所有事一樣,凡事只要去到了一個極致,「物極必反」幾乎是必然,只是那「反」的時點會是在何時?

從2021年底,身邊的人就開始討論是不是有哪顆晶片開始鬆了?有朋友打電話來聊天:「聽說某家IC設計公司開始強迫客戶要拉貨,塞了一缸子在通路」。2022年上半年,前一年賣到缺貨的PC買氣開始軟爛了,2022年下半年,大家開始說需求轉弱了,景氣開始要下行了,但有些公司的財務表現還是在顛峰高點,還是有公司說訂單能見度一路到明年上半年。

這些說法也對也不對,因為差別在時間,差別在於不同產業的週期長短不同,還沒有受到影響的,不等於沒有影響,已經受到影響的,不等於已經完全反應,因為大浪來襲,一波之後還有一波,只要還沒有上岸,誰都不能說自己不會再被浪打翻一個跟頭。

過去兩年堆疊起來的榮景,先是抽掉了一塊疫情變數,再抽掉一塊WFH帶動的終端產品的市場需求買氣,然後又抽掉一塊供應鏈缺貨的預期心理,剩下來是真正要開始反應現實狀況的需求。而在眼前的現實狀況中,通膨、升息、美中地緣政治這些已然被大家琅琅上口的不確定性,都會不斷的與需求交互產生新的反應作用。

"It's just happened"的現實,也許很快,就會成為下一個琅琅上口的說法,任憑跟客戶再怎麼Work closely,都沒有用。能夠相信客戶,是幸運的,但,能夠有能力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文中提到的問答段落在台積電法說會錄音31分~33分處)

那天晚上跟朋友喝酒,配酒的話題是為什麼新聞台執照這麼搶手,有一個人說,新聞台是電視台頻道裡賺最多錢的,另一個人說,新聞台能夠賣很多錢,因為執照太難拿,還有一個人說,新聞台的好處太多,我輩凡夫難窺其中之妙。搭上最近的熱門時事,回頭去看過去的媒...
10/10/2022

那天晚上跟朋友喝酒,配酒的話題是為什麼新聞台執照這麼搶手,有一個人說,新聞台是電視台頻道裡賺最多錢的,另一個人說,新聞台能夠賣很多錢,因為執照太難拿,還有一個人說,新聞台的好處太多,我輩凡夫難窺其中之妙。

搭上最近的熱門時事,回頭去看過去的媒體報導,用這三個搜尋關鍵字 “有線電視 定頻” 、 “頻道代理” 、 “頻道區塊化” 就會找到一些有趣的資訊,單看一頁可能會有很多重覆,但往後多翻幾頁,就會看到更多其他的資料。

又或者直接看這兩篇報導,連結在此:(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311837)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814cc04c-e871-403f-bf86-2e0bde721d81)

其中一篇報導,可以跳過前面政治討論那一段,直接進到中間談頻道生態的部份,至於最後頻道收費部份,可惜只有主管機關看法。但有另外一篇更早的報導可以參考,其中提到:「NCC歷屆主委都知道,台灣有線電視市場的「萬年頻道、分潤不公」是最大問題,卻無力改革。不管國內、外,多好的頻道都打不進主要頻位、收不到合理費用。」 完整報導連結在此:(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5997491)

這些資料都與最近沸沸揚揚的鏡電視執照爭議有點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件事的爆料很精彩,但會有這樣的劇情,卻不讓人意外。

現在台灣新聞台數量約有十幾二十個,過去幾年也有壹電視、東森電視、寰宇新聞台買賣交易,但鏡電視則是過去十年台灣唯一獲准新設立的新聞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2528)

像是常聽到的一個老笑話:有個軍閥第一次看人打籃球,看十個人在場為了一顆球爭來搶去,大帥怒了:「十個人搶一個球有什麼意思,來啊,一人發一個球,給我好好表演!」

既然一個新聞台執照能惹出這麼多的紛爭,為什麼就不能夠開放讓更多新聞台成立?數量多了,就不稀罕了,不是嗎?

但現在明顯不是這樣的作法,這背後的原因讓我們討論了很久,我們共同的疑問是:現在的作法就是會製造出尋租(Rent-seeking)的空間,既然有超額利潤存在,爭搶是必然,因為爭搶造成的損傷也難避免,但為何需要因為管控執照發放付出這麼高的成本?

很多人認為,在所謂的政策監管必要性以外,人謀不臧的媒體權力濫用與利益糾葛,都是讓台灣必須嚴格限制審核新聞台申設的原因。而主管機關也認為新聞台比其他媒體更敏感、更需要被管控。從鏡電視核准設立被附加的條件來看,有更多是在條文以外的風險顧慮,擔心新聞台的內容傳播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雖然單從用戶數字來看,台灣有線電視用戶數量近年持續下滑,從早年的六百萬戶降到現在的四百多萬戶,但還是非常可觀的數字,很多人還是相信掌握新聞台就能掌握話語權,如果這個新聞台是在主要頻道上,就更是如此。

也因此,對新聞台而言,在哪一個位置,是根本之爭,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必須使力,也必須給力。

但,黃金頻道上的爛內容與偏僻頻道的好內容,現在有合理的競爭汰換機制嗎?用戶有選擇權嗎?如果現在沒有,未來能有嗎?

而有線電視到底是怎麼決定誰上誰不上的呢?有線電視現在能自己作主變動頻道嗎?如果不能,那又是誰可以作這個主?這是在整起鏡電視執照爭議中,讓我發生興趣的原因,有線電視與頻道產業的奇特生態關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其中,有太多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又或者說,是刻意留下不去解,不論是基於什麼原因。

爭爭吵吵到現在,有人的頻道位置照舊不變,有人的執照終究還是能留著,快轉過這一段時間,利益各歸各位,一度被抬出來遊街宣示的「公共利益」,還是回再度到封存的櫃子裡,繼續累積灰塵。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這一年,在這件事上,也成了如此。

(圖:那天晚上喝的酒。趕在東北季風到來前一天的冰涼白酒,雖然今年大閘蟹因為太熱遲到了,但沙公沙母也是很可以的)

又到了諾貝爾獎的季節了,之前諾貝爾獎有許多題目都與生命科學的研究相關,不只是生物醫學獎。今天宣布的生物醫學獎得主領域非常有趣---古遺傳學Paleogetics。常常聽到有新聞說發現幾百萬年的化石或者生物遺跡,一般人可能都以為是可能的。但看...
03/10/2022

又到了諾貝爾獎的季節了,之前諾貝爾獎有許多題目都與生命科學的研究相關,不只是生物醫學獎。

今天宣布的生物醫學獎得主領域非常有趣---古遺傳學Paleogetics。

常常聽到有新聞說發現幾百萬年的化石或者生物遺跡,一般人可能都以為是可能的。

但看過了Paabo教授的這個訪問之後,才知道,他的實驗室所能檢測出最古老的古人類基因是距離現在43萬年前。而他認為目前世界上最可信的最古老的古生物遺跡,是70萬年前在加拿大的一匹馬。Paabo也認為,這大概是古生物和古遺傳學的極限了,因為永凍土保存還是有一定的限制。

非常有趣的一個領域,非常開腦洞。例如,沒有想過為何研究古生物需要潔淨室,又或者尼安德特人跟現代人的混血是什麼狀況。

看了一些媒體報導,還是推薦看一下這一篇一群中國科學家自媒體的整理,花五分鐘看完,古遺傳學的基礎知識盲區立刻填補大半。

專訪整理連結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2NTI4Mg==&mid=2655517604&idx=1&sn=91ebaa28842dd5e09858524bc0e1c1dd&chksm=f3a7f9c9c4d070dfb91990b746857da000f72ac2082f5731923a83dee598d13205dd6a12c34b&mpshare=1&srcid=1003Ug8Mts0paUYxu6jWrdtw&sharer_sharetime=1664806304714&sharer_shareid=13231e7e4af1e36569802f7b0eca1ec6&from=single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664807981&enterid=1664807981&sessionid=0&ascene=1&fasttmpl_type=0&fasttmpl_fullversion=6353696-zh_CN-zip&fasttmpl_flag=0&realreporttime=1664807981150&devicetype=android-30&version=28001843&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TW&exportkey=Aw9jwqVp60bA24v8CmsnNMY%3D&pass_ticket=V%2FxvNrlL4Kr%2FtN6OTB8TDYkH8jL5d29Hm%2FI96aWrJZKJHb67OlNVRKZbx6fSIWIK&wx_header=3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210035004.aspx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布(Svante Pääbo)獲獎。國內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長期關...

中國千人計畫的專家名單資訊,或者類似性質海外專家人才方案的名單,在2018年之後基本上已經不再對外公布,主要因為在2018年中興事件之後,中美之間的情勢已經跟以前不同。也因此,在2018年之前,如果還有人有印象,或者說曾經接觸過中國相關訊息...
02/10/2022

中國千人計畫的專家名單資訊,或者類似性質海外專家人才方案的名單,在2018年之後基本上已經不再對外公布,主要因為在2018年中興事件之後,中美之間的情勢已經跟以前不同。

也因此,在2018年之前,如果還有人有印象,或者說曾經接觸過中國相關訊息,許多機構/學校都會公開宣布當年度有哪些所屬人員入選千人計畫。

除了中國國家級別的千人計畫以外,各個地方其實也有類似千人計畫的方案,像是深圳的孔雀計畫。這類型人才計畫包含了中國國內與海外人才方案。

剛好看到最近很多人討論千人計畫的新聞,突然想起這件事。

2018年10月上任的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曾經入選過深圳孔雀計畫,根據某份網路上的2015年度千人計畫入選者的名單,李軍旗也曾以深圳圓夢精密研究院的身份入選千人計畫。他基本上是中國學者,只是曾經在海外讀書,但就資料上來看,看不出是不是海外專家。

現在要查誰是不是千人計畫專家其實並不容易,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資訊。牆內雖然很難查到,但也不是無跡可循,牆外資訊還是可以多少參考。

https://kknews.cc/zh-tw/finance/eko8jzn.html

https://sa123.cc/pw847t6kpabxv9jqnsb2.html

工業富聯10月26日晚間公告了重要人士變動,陳永正於近日辭去董事長職務。公司董事會選舉董事李軍旗出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增加吳惠鋒為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候選人。

14/12/2021

為什麼這幾年一直有產業老兵/老將/老帥翻船?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題目,產業老化,法規補漏,資本穿透,板塊裂解。

#大同
#遠東集團
#友訊
#矽品

這些年看了許多新的技術,也看了很多新的科學研究,我發現,最觸動我的,都不是那些拯救世界的創新。在疫情衝擊全球的現在,許多人說這是趁勢數位轉型的機會,不論是遠距工作,高度自動化較降低接觸風險,又或者是導入採用數位支付等等。最近看一些新團隊的應...
14/09/2021

這些年看了許多新的技術,也看了很多新的科學研究,我發現,最觸動我的,都不是那些拯救世界的創新。

在疫情衝擊全球的現在,許多人說這是趁勢數位轉型的機會,不論是遠距工作,高度自動化較降低接觸風險,又或者是導入採用數位支付等等。

最近看一些新團隊的應用創意,我總是在想,是不是能讓原本就已經處於數位弱勢的族群,不要被遺棄在“何不食肉糜”的數位轉型歧視裡,這其實是疫情當下最需要被理解的數位落差弱勢。

創新是好事,創新可以是加法,但能不能是減法?當數位化強調的是無縫接軌時,能不能也想想用活化既有投資的數位創新可能?

創新是不斷前進的動能,但數位落差是何其殘酷的物競天擇。

疫情還在繼續,在與病毒共生共存的新日常中,數位化,是一種選擇,也有機會成為讓人溫暖感恩的創新價值。

New album ‘2020’ out nowhttps://BonJovi.lnk.to/2020-TheAlbumFollow Bon Jovi: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onJovi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o...

人生的轉折今年初,博通寄了一封信給所有往來客戶,正式宣布把交期lead time延長到52週。現貨市場價格的不可思議,也一再挑戰既有的認知,是在小說裡的欠收荒年才會出現的劇情。ˊ一晃眼半年過去,52週交期已經成為常態,甚至成為基調,比52週...
04/09/2021

人生的轉折

今年初,博通寄了一封信給所有往來客戶,正式宣布把交期lead time延長到52週。現貨市場價格的不可思議,也一再挑戰既有的認知,是在小說裡的欠收荒年才會出現的劇情。ˊ

一晃眼半年過去,52週交期已經成為常態,甚至成為基調,比52週更長的交期,大有人在。

沒有人知道這一波缺料還會持續多久。而最近開始有零星的訊息傳出,像是PC/NB銷量下滑,所以開始有媒體報導缺料狀況可能出現變化,又或者,博通最近在財報發布會上也暗示了,市場上確實可能存在恐慌性的買盤(=Double booking?)。https://www.fool.com/earnings/call-transcripts/2021/09/03/broadcom-ltd-avgo-q3-2021-earnings-call-transcript/

而反轉,開始成為另一群人關注的重點。

但就如同世界在經歷新冠肺炎20個月之後,人們應對的情緒從震驚不解,變得麻木,然後樂觀,然後再度震驚不解,再度麻木,然後樂觀。周而復始,類似的循環,已經在多個國家上演了幾次。很多人都有看法,也很多人都在努力尋找解法,但在事況沒有進一步定調之前,沒有人能說對錯。

於是,有了一個說法稱為「新常態」"New Normal"。做好該有的風險保護措施,然後努力回歸常態。但新常態,代表的是,誰能定義在風險控制帶來的限制中,還能夠跑得更快,甚至是利用其他人還在被風險控制綁住手腳的時候,拉開競爭態勢的差距。

對於缺料問題,也許也適用於新常態的概念。

面對疫情,確診數的意義,只剩下風險控制,接種疫苗和個人防護,才是新日常的手段。

面對缺料,備得到多少料是一個問題,但誰的Backlog可以降到最低,才是關鍵。

因為,供應鏈的變化無常,已經快跟新冠肺炎疫情一樣,唯一可知的是,不要讓風險控制綁住手腳,在新日常中,必須學會找到自己的新自由。

AVGO earnings call for the period ending June 30, 2021.

iPhone13要變成衛星手機了............?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從早上到下午一直洗版。一開始沒有太在意,但吃完飯滑一下手機,突然發現有趣的事。有分析師報告說蘋果iPhone 13會支持衛星通訊/低軌衛星,看了內容大概都是提到因為...
30/08/2021

iPhone13要變成衛星手機了............?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從早上到下午一直洗版。一開始沒有太在意,但吃完飯滑一下手機,突然發現有趣的事。

有分析師報告說蘋果iPhone 13會支持衛星通訊/低軌衛星,看了內容大概都是提到因為iPhone 13會採用高通的X60,而X60支持n53頻段,而n53頻段是什麼頻段?是S Band/衛星通訊頻段。

https://udn.com/news/story/122403/5708549

n53頻段我有點印象,是因為之前2021年初XCOM(Paul Jacobs的新創公司)曾經發了一個新聞宣布與Globalstar在n53上合作(https://investors.globalstar.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globalstar-announces-strategic-alliance-xcom-labs/)

回頭去搜了一下,發現n53是在去年被3GPP採納成為5G頻段,看到Globalstar宣布他們所擁有的n53頻段被3GPP接納成為5G頻段。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323005668/en/Globalstar-Announces-3GPP-Approval-of-Band-53-as-a-5G-Band

看到這裡,我又去看了一下,Qualcomm X60的規格,再看了一下X65支援頻段的規格,突然有點疑惑了。

因為去年發的X60好像沒有特別提到支援n53頻段(可能是因為當時n53還不是正式5G頻段)https://www.qualcomm.com/products/snapdragon-x60-5g-modem

但今年2月初發的X65可是明白寫出了會支援n53頻段https://www.qualcomm.com/products/snapdragon-x65-5g-modem-rf-system

看了一下當初Globalstar的新聞稿提到,John Dooley, Managing Director of Jarvinian Advisors, added, “5G networks will increasingly rely upon high-density small cell deployments. What is needed for the spectrum inventory is a band with advantageous propagation qualities that can be devoted entirely to small cell use which Band n53 can provide. Band n53 can also act as a traffic channel or as an anchor for other licensed or unlicensed bands in 5G networks, allowing rapid and economical deployment of a licensed spectrum band.”
https://investors.globalstar.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globalstar-announces-3gpp-approval-band-53-5g-band/

然後Globalstar和XCOM Labs的合作新聞稿中也提到Pursuant to this agreement, XCOM and Globalstar will work together to commercialize specific terrestrial Band n53 networks in dense traffic environments such as arenas, airports, multi-tenant buildings and industrial deployments in all geographies where Globalstar has secured terrestrial authority.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217005597/en/Globalstar-Announces-Strategic-Alliance-With-XCOM-Labs
一個提到可以成為5G網路布署的錨點,協助更快更經濟布建授權頻譜網路,而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會是主要的載體。

另一個則是提到雙方的合作將會是在高密度流量環境場域中發揮高度效益,像機場,住宅小區等等不同型式的場域,這其中聽起來似乎也像是fronthaul/backhaul的應用場景。ˋ

iPhone13會不會變成衛星手機我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衛星通訊這件事,最近真的熱到有點燙了。

https://www.theverge.com/2021/8/29/22647252/the-iphone-13-5g-leo-satellite

Qualcomm Snapdragon X65 5G Modem-RF System is the world’s first 10 Gigabit 5G and first 3GPP Release 16 modem-to-antenna solution.

16/06/2021

疫情下,在忙著防守對抗病毒入侵,大部份社會活動按下暫停鍵的同時,是不是可以順勢改變一些原本就想改的事情呢?

各國推動線上股東會的作法
Summary:
自2020年3月起,多個國家陸續宣布調整召開股東會的規範,其中包括延後召開股東會,鼓勵電子通訊投票,以及允許公司透過線上方式召開股東會。

在既有法規未完成修訂之前,大部份國家都是採取緊急措施,到2021年底為止,允許公司舉行線上股東會(Virtual AGM)。

奧地利:2020年宣布可以通過雙向視訊語音型態舉行線上股東會,並決議延長此一措施至2021年底。

比利時:2020年宣布可以選擇遠距召開股東會模式,但需要提出確保股東行使權力的明確解決方案。

中國:在2020疫情影響最大時,也未宣布可以完全採取線上股東會模式,僅鼓立電子通訊投票,也未批准延後股東會時間。

法國:2020年3月宣布建議公司在網站上播放股東會內容,並將內容連結網址與方式通知股東,也透過證券監理機構提醒上市股東採與電子通訊投票。但未宣布允許舉行線上股東會取代實體股東會。

德國:2020年宣布可透過線上方式舉行股東會,此一政策並已延續實施至2021年,但對於線上股東會有提出明確要求,包括:a.股東會內容包括影像與聲必須透過廣播型態提供予投資人b.採取電子通訊投票 c.可通過電子通訊型式提交問題發問 d. 股東會召集期間由30天縮短到21天 e.股東會召開時間由過去規定的上一會計年度結束後8個月內舉行,改為一年內舉行。

香港:於2020年宣布上市公司可考慮採用網路廣播或視訊會議型式召開股東會,並應考慮採取能夠提供最大程度能讓股東參與的型式召開股東會,同時必須說明是否允許參與線上股東會的股東是否可參與投票,並說明如何進行投票。

義大利:原本就允許召開線上股東會,但要求舉行線上股東會的公司,必須要指派至少兩個人在同一個實體地點參與股東會,通常是由董事長與董事會秘書代表,但2020年在疫情發生後則修改此一規定,可允許所有人都以線上方式參與,包括公司本身在內。
波蘭:2020年宣布可由公司決定採取線上型式召開股東會,即使原本公司章程並未包含線上股東會選項。
西班牙:2020年宣布建議公司可採取線上股東會模式。
瑞士:於2020年宣布股東會可以線上型式舉行,此一規定效力將延續至2021年底。
英國:原本就有同意公司召開線上股東會的前例,而在2020年也通過允許公司以特別情況為原因申請召開線上股東會,此一規定延續至2021年。

美國:原本在某些州就已允許公司舉行線上股東會,而在2020年,美國SEC也發布建議公司可更改股東會日期或者轉向線上股東會型式。

澳洲:原本在2020年就已宣布可採取線上股東會模式,而在2021年第一季也宣布延長此一措施。

日本:原本公司法就容許公司採取線上型式進行股東會,自2020年也有更多大型公司採用線上股東會型式。

Address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TWicic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TWicic: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