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 Home
  •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SSHK) is a team of specialists committed to delivering the best range of digital &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ervices.

當 AI 可以做到 Marketing PlanAgency 都要怎樣「進化」!?人工智能 AI 成為了 buzzword 好一段時間了,似乎還會持續一陣子,因為它不只是潮流,更可能危及每一個人的實際生計。這個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只是...
09/03/2023

當 AI 可以做到 Marketing Plan
Agency 都要怎樣「進化」!?

人工智能 AI 成為了 buzzword 好一段時間了,似乎還會持續一陣子,因為它不只是潮流,更可能危及每一個人的實際生計。

這個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只是今年尤其熾熱,就因為部份技術成熟得以假亂真,也普及得快要人人都能拿來使用,當繪師、攝影師甚至教師、醫生都在討論會否失業時,本身入行門檻並不特別高的 digital marketing,是否也要探討這個問題?

而事實上,今年 AI 熱潮之前,在 digital marketing 的世界,AI 早就無處不在,例如電話偷聽你的談話,及在討論區飾出關鍵字眼然後展示相關廣告,又例如在 FB 出帖跟演算法搏鬥爭取曝光率,又或在原生的 AI ad targeting 功能上,找尋自己的附加價值等;是人工智能提供了更方便的工具,還是我們遭 AI 擠壓自己的技能,可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

果不其然,即使是需要度身訂造的 Marketing Plan,人工智能也開始可以籠統地說出個大概︰要做一些甚麼,或怎樣才算做得好,配合大數據統計,及越趨成熟的影像製造技術,一份完整的巿場分析加計劃書連 key visual 連 mockup,在將來或許用 15 分鐘就可以自動生成出來,接下來到底是慶祝不用再 OT 還是直接失業,視乎這個行業的每一個人可以如何進化。

觀乎目前的 AI 水平,大概仍可慶幸還有時間,即使時間看來不多了;又或許,我們仍握有創造性、前瞻性、以及社會性與人性這些特質,包裝著始終是服務業的工作內核,因此這一代還是有可能做到退休為止。但是,AI 仍難免成為全行業的最低標準︰如果 proposal 連 AI 都不如又怎能過到客?

開,要怎樣開?當 2020 年走了差不多一半,開不開一個 FB 專頁,對於一些機構來說,依然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因為這確實不是一個必要的動作︰沒有帳號,仍然可以直接 boost 廣告,可以用 KOL 用媒體用...
13/05/2020

開,要怎樣開?

當 2020 年走了差不多一半,開不開一個 FB 專頁,對於一些機構來說,依然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因為這確實不是一個必要的動作︰沒有帳號,仍然可以直接 boost 廣告,可以用 KOL 用媒體用 banner ad,反正不付錢就沒有人看到這回事,跟有沒有自己的專頁可說近乎沒關聯。

更何況,開了專頁就需要栽培,這涉及持續的開支,無論是內部自己做,還是外判給 agency,也是錢。如果做得不好,過了一年半載粉絲人數保持雙位數,讓人一看就尷尬,佛系處理,令人以為倒閉了就更弊。萬一做得很不錯,人多就複雜,隨時因應社會時勢或意外事件成為災難據點,自己經營一個給人鬧自己的頻道,進退更兩難。

而且不是說 FB 已過氣了嗎?社交媒體在變遷,也在碎片化,你目標的對象可能已經不在這裏,又或仍在這裏,但苦心經營一兩年後就會消失。開專頁這種「投資」計來計去,果然仍是 to be, or not to be。

站在 agency 角度看,有生意做就應該支持,鼓勵客戶出錢,尤其是經濟下行時,不更理所當然嗎?但做不出成果,也沒法賺得到的工作,勉強也是浪費生命吧?

或許更合理的判斷,就是再走前多一步,將「開專頁」「開帳戶」視為有特定戰略價值的選擇,例如就是為團結內部而存在,就是經營為投訴平台,就是客戶搜尋你的時候作為一個「原來這間公司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窗口,之類之類,這不是天馬行空,而是事實上就有成功例子。KPI 不必然開完帳號再去跑,可以是開帳號本身能夠成為 KPI。

FB、IG、Twitter、Patreon、Medium、Twitch、Tiktok、Wechat、Weibo、Whatsapp、Telegram、討論區們還有無數更多的平台與通訊軟件,一個個各自細分的群組與山頭,就是現況。說來說去,這不是甚麼超前的理論,但是對於因為疫情而 WFH,然後再決心 Digitize 的機構來說,還是值得想一想。

04/08/2019
一星期前的全城熱話,一星期後無人問津,全香港的社交帳號蛻皮一樣,從同一種顏色換成另一種顏色,也如動畫 Wall-E 其中一幕,所有居民因應太空船內的公告,瞬間把全部紅衣換到藍衣,跟上潮流。以前覺得卡通片就是誇張,原來現實更誇張。凡是玩社交平...
25/04/2019

一星期前的全城熱話,一星期後無人問津,全香港的社交帳號蛻皮一樣,從同一種顏色換成另一種顏色,也如動畫 Wall-E 其中一幕,所有居民因應太空船內的公告,瞬間把全部紅衣換到藍衣,跟上潮流。以前覺得卡通片就是誇張,原來現實更誇張。

凡是玩社交平台的人,或許早已習慣,也因此「ride on」才是今日 digital marketing 的關鍵詞,不能走得太前,也不能落後太多,要剛剛好「抽到水」讓人覺得你夠 smart;在一浪接一浪的 newsfeed 3 秒決定論之中,要夠貼市夠啜核,讓自己的帳號能夠不斷搶著曝光,假如撞正盛況爆發,媒體蒐集素材反芻報導,更賺一波曝光率變得 smarter 甚至 smartest。

抽水時有人犧牲嗎?對於不斷被演算法玩弄的小編行業來說,似乎不帶著一份生死覺悟,一份不犧牲自己就要犧牲他人的殘忍,就幾乎不能繼續做下去。做社交平台的內容,就是計算 Sentiment 及觸及率的得失衡量,是良心交戰與捽數壓力的四面楚歌,是滿足無窮無盡的曝光需求。

傳統報章有「報格」,那麼 FB 專頁有所謂「頁格」嗎?一直以來,把廣告「落在某某報章上」所得到的 ROI,不只有「客觀的」曝光數字,還有一種「主觀的」關於 branding 的論述,由平台、受眾及廣告水平構成品牌的定位及格調。

戰地轉移到社交平台了,這個論述有沒有跟著轉化?還是因為觸及率等數據太過清晰,數字遊戲既真實又血淋淋,即使或許某一天,有個人點進一個專頁,幾乎就等於重溫香港熱話的紀錄本,一切面目模糊,但也顧不上了,因為沒有 ride on sth,受演算法所限,小編出一句沒有人見過的 newsfeed,就等於沒有做過任何事。

這種「樹倒下時沒有人聽見,算不算發出了聲音」的哲學類思辯,似乎已經屬於 Account Servicing 的範疇,或者是學術研究與進修講座的主題,對於仍在苦苦等候下一波抽水時機的小編們,只能接受 Venn diagram ── 即「要快要好要便宜」原來不是諷刺,而是生存的必要技能。

19/03/2019

【工作手記】

說起香港國際機場,大家對她的印象可能只與外出旅遊有關,例如登記櫃檯、上機前的「必到打卡位」- 登機閘口等等。然而,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她的角色和作用遠超於此。

上月適逢2019浪琴表香港馬術大師賽,一批馬匹從比利時出發,經空運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我們受客戶委託,記錄馬匹從機艙轉移至運馬貨車的過程,並於機場的「隱世禁區」,包括貨運停機坪、超級一號貨站等較不常見的地點進行拍攝。

馬匹下機後,便轉送至空運貨站公司HACTL的超級一號貨站;一個個貨櫃輪流停靠在圍欄旁,由工作人員引領馬匹進入圍欄,再轉移到運馬貨車。場內拍攝團隊同時亦於空間有限的小高台上,發揮應變能力尋找更多不同角度和位置,來拍攝整個過程及捕捉馬匹的神情和動作。

這次的拍攝後,我們團隊對客戶及其商業伙伴的營運模式了解更深。總括而言,同事對今次拍攝的感想是:「啲馬真係好得意。」

曾經有人說過,「全香港所有人都是 Sales」,任何職業都需要推銷產品、推銷服務,又或是推銷自己,這個社會金錢與效率至上,「跑數」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活方式,我們做 Social Media Agency 亦不例外,一樣要跑 KPI,即...
07/03/2019

曾經有人說過,「全香港所有人都是 Sales」,任何職業都需要推銷產品、推銷服務,又或是推銷自己,這個社會金錢與效率至上,「跑數」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活方式,我們做 Social Media Agency 亦不例外,一樣要跑 KPI,即是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將所有工作化約為數據是一種永恆的管理模式,畢竟任何投資都渴求回報,而回報的計算自然就離不開數據,客人要求服務達標、追到 KPI 屬正常事,換轉我是客都會這樣做。

雖然很多創作者始終是反對的,因為看來有些價值,總是無法用數據表達。例如作品的完成度、品牌的氣質、幽默感的水平或內容的深度,如果轉化成今日流行的 KPI,無論是 reach、engagement、sentiment,甚至是 conversion 也好,都會將那些珍貴的心血,壓縮成為「好爆」與「零反應」之間的乏味數字。就算再優秀的作品獲得了多個評論家的千字激讚,最後亦只能歸納出「N 篇媒體報導」這類 PR KPI,恐怕無法滿足創作者內在的認同需求。

然而,對於「客觀數據」的忠實支持者而言,數字不能代替內在價值這個問題,或許只因為目前評估 KPI 的方式遠未夠準確及全面,畢竟從 FB 或 Google 得回來的數據,幾乎總是依賴於大眾的動作,也就是 Click 與 Comment,而小眾及深入的評價,精確或微妙的感受,甚至經歷長時間才可以蘊釀出來的回甘,理論上都可以紀錄然後再數字化。

不過調轉來看,當客戶要求的是非常宏大的理想,例如「希望香港人喜歡我」「品牌得到大眾認同」之類時,KPI 或許就是 Agency 最終的救贖,畢竟在無法抗拒的管理模式之下,再抽象的目標都能轉化成具體可實現的數字,就算最後沒有人保證香港人已經喜歡你,但至少 KPI 達到了。

但如果抵得住管理數據化的壓力,也頂得住失敗之後無處可抵賴的風險,放開 KPI,傾注心力就只為「做好一件事」,這一定是「好的客戶」與「好的 Agency」在夢幻邂逅之下的奇蹟結晶,可以的話,一生都應該至少遇上一次。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宮二在《一代宗師》裏,這樣告訴葉問。畢竟人們總希望在正值最佳狀態時,才與別人相遇留下美好回憶,即使一段沒有開花結果的關係尚且如此,更何況尋求完美收穫的客戶與 Agency?行內有一個都市傳說,就是每一間...
01/03/2019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宮二在《一代宗師》裏,這樣告訴葉問。畢竟人們總希望在正值最佳狀態時,才與別人相遇留下美好回憶,即使一段沒有開花結果的關係尚且如此,更何況尋求完美收穫的客戶與 Agency?

行內有一個都市傳說,就是每一間 Agency 都有一個最夾得來的客戶,或客戶群。例如有些擅長做美容產品,有些做旅遊,有些做金融,都做得特別用心也特別好。原因很難一概而論,或許只是偶爾做好了一個客,夾得好,然後同類的客人透過轉介或口碑找上門,越做越多也越熟,新請的同事亦朝這個方向去請,公司逐漸就被客戶塑造成這個狀態。

換言之,Agency 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形體,那甚麼時候才是「最好的時候」呢?一間公司永遠都有進步空間,得到更多經驗、更多知識,從邏輯上來看,似乎要肯定已經是做到最好,就是做完之後倒閉了吧。這樣想想,也難怪說「是我的運氣」,畢竟從結果來看,說這話的時候運氣應該都差不多用完了。

當然,相比起「做到最好」,有些時候其實只能做得普普通通的好,畢竟這個世界上知音有限,資金更有限,所以偶爾做起來做得差,甚至犯了錯,恐怕也是無可避免。幸好,以表演楝篤笑而被香港人稱為神的黃子華也分享過,即使偶然有些笑話失準,作為表演者,最重要的是,絕對不會回水。

總括而言,我真正希望說的其實是︰「在最好的 Budget 碰到你,是我的運氣。」

每年的年尾到年頭,雖然很多紅日,但應該算是工作旺季,先是聖誕,然後除夕和元旦,接下來就農曆新年和情人節,在假期之間塞滿各種任務,就算沒有大型宣傳活動,密密出 post 祝賀快樂完就恭喜然後大吉最後說毒自一個都開心而有情人則終成眷屬,大概是一...
15/02/2019

每年的年尾到年頭,雖然很多紅日,但應該算是工作旺季,先是聖誕,然後除夕和元旦,接下來就農曆新年和情人節,在假期之間塞滿各種任務,就算沒有大型宣傳活動,密密出 post 祝賀快樂完就恭喜然後大吉最後說毒自一個都開心而有情人則終成眷屬,大概是一貫指定動作。

在還是只有大台的年代,「賀年廣告套餐」對某些公司來說亦是指定動作,同一句祝福翻來覆去,雖然只會是拜年的背景音,也最多只能做背景音,但試圖連結熱鬧氣氛兼具洗腦效果,以那個預算,策略上至少說得通。只不過今天的拜年,大家轉身就各自玩手機,「應節 post」從電視過渡到社交平台,卻可能是另一個故事。

沒有人想看廣告是常識吧,所以大家要麼將廣告做得幽默或感人,要麼做得不知也不覺,背後需要很多製作和創意成本;而應節 post 試圖在避免太過朋友化與期望親切有禮之間,是客套之餘又非做不可卻是本質為廣告,就像拿著單張的傳銷人員趨近,但不是談產品而是跟你談規劃,或許,依然只能是背景音。

「幫我隨便出個應節 post」,大概再也行不通,今時今日社交平台上的廣告與非廣告之間,恐怕背景音比主旋律更多更吵,沒有挖空心思只是想 ride on 一下節日然後得到關注,反倒把更多注意力有限的年輕讀者趕到其他平台。在電視最大的成本是 air time,在社交平台最大的成本卻是想像力。

為甚麼「開工大吉」與看著手機的人有關,是出「開工大吉」這個應節 post 時,必須回答的第一個問題。

04/02/2019

人世間所有劇本和故事,能夠引起內心共鳴的,都是「逼於無奈」的延伸︰我不想做,但現實非做不可,這才有戲劇張力,例如參加公司的 annual dinner 和團年飯。

最近有人上網問,收過最垃圾的公司聚餐抽獎是甚麼,當然要幾差有幾差,例如各行各業送回公司自家的產品,賣牙籤的送牙籤,賣花的送花泥,如果是我們這種 social media agency,送一個來自老闆的 add friend 或是一個真心的 like,會不會也上榜呢?

而其中最多人不滿的,倒也不是收到甚麼禮物,反而是聚餐的本身,畢竟換個角度看,這其實就是無端端全公司 OT 食一餐飯,原意希望慰勞工作辛勤的同事,希望他們即使每天 OT 工作,但感受到上司的認同後還能捱下去,而結果就是 OT 多一晚,還抽到一本公司月曆。

或許種種無可奈何的背後,一如其他有良好原意的事物,例如中學生不准染髮、新年要跟不熟悉的親戚寒喧、明知道 organic reach 已經跌到差不多零但仍要追求 fans 數等,即使早已變質而異化,就算變成行為藝術,有些事還是必須要做。

「逼於無奈」劇情的魅力,在於當事人依然有選擇的機會︰他可以徹底否認並逃避,又或完全妥協及適應,工作如是,感情如是,甚至在 FB 出一個 feed 亦可如是。至於能夠在兩面夾擊之下找到一個平衡點,顧全了理想與現實,這該說是成熟的表現,還是終極的自欺欺人?

寫了這麼多,也只是想說,我們今年團年飯辦在中午,剛剛食完放工了,假期後見。

28/01/2019
SSHK 開場白在 2010 年,我們四個人 Alex、Kenneth、Rex、Nok 開設了 攝影札記 Photoblog.hk,乘著社交平台的興起,也盡用社交平台的優勢,將一個攝影網站發展成一個綜合影像業務公司,工作涉及拍攝服務、活動策...
28/01/2019

SSHK 開場白

在 2010 年,我們四個人 Alex、Kenneth、Rex、Nok 開設了 攝影札記 Photoblog.hk,乘著社交平台的興起,也盡用社交平台的優勢,將一個攝影網站發展成一個綜合影像業務公司,工作涉及拍攝服務、活動策劃、數碼廣告等。

到了 2017 年,我們有幸獲 John Tsang 曾俊華 邀請負責特首選舉的社交平台運作,結果廣受注目,業務急速增長,並於同年成立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SSHK),專門接觸社交平台上各式各樣的工作需求,包括尋求曝光、效益轉化、危機管理等,今時今日客戶來自各行各業五湖四海,不論政府部門、公營機構、跨國企業、本地商戶、教育團體、醫療甚至慈善組織都有,顯然進入了社交媒體的「大時代」。

說是大時代,可能有點誇張,畢竟香港幾百萬人湧進 FB 和 IG、成千上萬的商戶和品牌開帳開戶,每日在源源不絕的影片圖文、真假消息、嘻笑怒罵、Newsfeed 洪流之中掙扎浮沉,改歌改圖、惡搞抽水、拼命打撈又反覆消費各種習體回憶與喜好、企圖在回音牆內嗌出最大的回音、在要求「很爆」又避免「負皮」的鋼線上搖擺不定,燃燼所有心血之後不過是被總結成「小編」這種一街都是的新興 Nobody,說到底,似乎也只是三個字︰搵食啫。

不是每個人都只求搵食,總有人希望在此之上做到一些甚麼,或是建立一些甚麼,就算談不上名留青史,都至少渴望對得起曾經自豪的創意、信念又或是洞見。這種「火」是必然存在的,無數人預言過 FB 或會在某個時候消逝,但沒有誰相信人的想像力會枯竭而盡。

經營社交平台業務,或許是一個永遠不斷尋求突破的旅程,而在突破的最前方,大概就是我們最想邂逅的知音人。

http://sshk.ltd

23/01/2019

We're hiring! :) Designer wanted.
==========================
Major role and job responsibilities:

1. Formulates art concepts by supervising colleagues engaged in executing layout designs for artwork to be presented.
2. Design, build, illustrate and animate various graphics and elements for social content.
3. Responsible for photo shooting,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work for social media content and other related projects.
4. Good at setting subjects, equipment, lighting, props to ensure high-quality output (this is a plus).
5. To assist in ad-hoc assignments and projects.

***********

Major job requirements:

- Degree/Higher Diploma holder in Multi-media / Digital Design or equivalent
- At least 2 years of experience in relevant roles including content creation / social / video / digital campaign
- Be creative with good eyes for pictures
- Proficient in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Lightroom, After Effects
- Able to work with tight deadlines
- Good team 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Shortcuts

  • Address
  • Telephone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

Creativity is an ATTITUDE.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is a brand under Photoblog.hk Limited.

We are a digital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agency with an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otentials of our clients and their products. We make use of the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to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potential customers and prospects for our clients for br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risis management. Services range from TVC grade video-production, content production, social monitoring to formulating social media strategy and online crisis management etc.

Key clients include Cathay Pacific Airways,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ang Seng Bank, Hong Kong Observatory, Yoshinoya, MTR, SHK Properti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 please visit http://www.sshk.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