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ZINE P

MAGAZINE P Official Fan Page of《MAGAZINE P》

t: +852-2505-0599
e: [email protected]
a: 10th Floor, Wang Ch 《MAGAZINE P》香港本土原創生活雜誌,以「時間」、「空間」和「人間」為刊物的骨格,因為這正是人們所追求最極致的奢華。

45R POPUP@BELOWGROUND「海&都市&山:45 年的旅程」 2022對日本手工牛仔服靈感服飾生活品牌45R來說,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迎來品牌創立45週年紀念,是呼應着品牌名字的一年,其重要性可能較50週年更甚,因為...
26/07/2022

45R POPUP@BELOWGROUND
「海&都市&山:45 年的旅程」

2022對日本手工牛仔服靈感服飾生活品牌45R來說,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迎來品牌創立45週年紀念,是呼應着品牌名字的一年,其重要性可能較50週年更甚,因為品牌一生只有一次45週年!難怪品牌隆重其事,率先在年頭推出《四十五有》專書,圖文並茂闡述品牌過去45年的手工藝美學歷程,已是先聲奪人。然後早前開設了Smile-R POPUP STORE,大受歡迎。

跟着在這個炎熱的暑假,品牌再接再厲,在中環置地廣場地庫潮酷市集式空間BELOWGROUND開設另一POPUP,以「海&都市&山:45年的旅程」為名,展示品牌為慶祝45歲生日而特別設計的全新產品和展覽,包括:一個植根於日本並集合了日本各地 Ai Dye 匠人的"Ai Shokunin Iroiro 45" 藍職人Iroiro 45系列,將品牌標誌性的Ai Indigo天然植物染料,網羅來自全日本各地的出色藍染匠人,各自創作獨一無二的個人作品;一個細說45R藍染領域故事的展覽,讓大家溫故知新,更加了解45R的核心理念;一個展現45R對服飾質感及舒適度執著的造物(Monozukuri)力量育成的World Cotton T-Shirt系列,把T-Shirt工藝推到極致。

只要看這些描述,都會明白45R在是次活動已把品牌最新穎和最經典的造衣工藝結晶呈現大家眼前,實在不容錯過。活動期至8月4日。




#雜誌 #雜誌人

感恩Lilian幫我做宣傳😅感恩靈魂的相遇😊感恩你為我們今期主題撰寫導讀🙏🙏🙏
06/07/2022

感恩Lilian幫我做宣傳😅感恩靈魂的相遇😊感恩你為我們今期主題撰寫導讀🙏🙏🙏

OnTheList :優惠購物成就永續時尚新世代消費者比起往昔消費者更有想法、更具備道德意識以及批判性,他們期望企業本著良心經營,並積極支持對那些關心社區發展的企業。單純強調產品功能或炫耀性消費訴求的行銷手法,對他們已不再有效。針對他們對「...
31/05/2022

OnTheList :優惠購物成就永續時尚

新世代消費者比起往昔消費者更有想法、更具備道德意識以及批判性,他們期望企業本著良心經營,並積極支持對那些關心社區發展的企業。單純強調產品功能或炫耀性消費訴求的行銷手法,對他們已不再有效。針對他們對「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重視,不少新崛起企企亦高舉實現環境保護、經濟和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以更加貼近新世代消費者所認同的觀念與意識型態。作為香港首個會員制名牌快閃購物平台,由Diego Dultzin Lascote和Delphine Dultzin兩位法藉年輕企業家創立的OnTheList,從一開始便把「永續發展」列為其企業使命之一。

撰文:楊光@kyeung.com
攝影:Patrick Chiu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Delphine Dultzi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為 OnTheList 會員、我們的品牌合作夥伴創造價值,從而推動循環經濟並限制我們對地球的影響。」公司聯合創始人Diego Dultzin Lascote又說:「我們相信將庫存轉化為機會。 OnTheList 概念是僅限會員的限時搶購,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獨家銷售優質品牌。」OnTheList 直接與零售品牌和官方分銷商合作,通過為品牌提供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銷售過季商品,從而將舊庫存轉化為機會,否則這些商品將在垃圾填埋場結束; 同時OnTheList 亦為其會員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和大幅折扣。

Diego Dultzin Lascote和Delphine Dultzin這對法國夫妻檔曾經於香港的時裝界工作,由時尚愛好者華麗轉身為永續時尚企業家,本著「為每個人提供最佳的購物體驗」宗旨,他們於 2016 年在香港創立OnTheList,通過為會員提供以優惠價價購買優質名牌方式,每周在自家實體店和網購平台,以低至一折折扣舉行快閃銷售,涵蓋的精選過季貨品種類繁多,包括時裝、化妝品、美酒、傢俱、旅遊和運動服裝等等。幾年下來OnTheList 已成為業界翹楚,舉辦了超過 600 場限時搶購活動,業務拓展到新加坡、台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和上海,在所有地區擁有超過 50 萬會員,並計劃擴展到更多城市。OnTheList 直接與各大優質名牌或其官方分銷商合作,通過為品牌提供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銷售過季商品,從而將庫存轉化為銷售良機,並且OnTheList 會員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和大幅折扣,透過快閃購物活動減少時裝業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推行永續時裝的概念。

與大家熟悉奢侈品牌Private Sales 慨念不同,OnTheList的優勢在於其與多樣化優質名牌長期合作關係,加上定位精準而規模可觀的會員基礎,配合優良便捷的實體店和購物平台設施,以及體貼專業顧客服務,尤其是減價貨品平均低至二五折,最低的減到一折!便令其成為城中難以抗拒的最「爽」購物體驗。OnTheList最近便與英國時尚品牌Ted Baker,在其最近遷入,於香港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濠豐大厦(Oxford House )4樓,面積逾萬平方呎的新址,舉行快閃特賣,優惠價低至一折的貨品包括女裝/男裝/配飾/手袋/鞋,買 5 件更可享額外 20% 折扣(適用於所有類別),活動由現在至6月1日止,詳情可瀏覽公司網站:www.onthelist.hk
若想參與OnTheList 眾多快閃特賣,就要趕快到 www.onthelist.hk 登記,獲取個人邀請函及條碼以供進場使用,大家爽手!

On The List

#快閃 #永續發展 #創造價值 #循環經濟 #可持續 #將舊庫存轉化為機會 #最優惠的價格 #大幅折扣 #會員 #最佳的購物體驗 #奢侈品牌 #環保意識

19/11/2021

雜誌 Magazine P
No.42 2021
Treasure 珍惜

最新一期已經出版!
全港CIRCLE K便利店、各大書報攤有售,每本HK$45

#珍惜 #雜誌 #雜誌人

質感的盛宴-愛馬仕家品及傢俬系列2021 – 2022雖然我們只能在愛馬仕位於利園店舖地庫的專屬家品部裏,透過視像目睹品牌最新於現正舉行的米蘭家具展裏發佈的全新家品及傢俬系列2021 – 2022,但大家都為今個系列強烈的質感動容,透過螢光...
06/09/2021

質感的盛宴
-愛馬仕家品及傢俬系列2021 – 2022

雖然我們只能在愛馬仕位於利園店舖地庫的專屬家品部裏,透過視像目睹品牌最新於現正舉行的米蘭家具展裏發佈的全新家品及傢俬系列2021 – 2022,但大家都為今個系列強烈的質感動容,透過螢光幕都能領會到不同的嶄新家具或家品所散發着不同質地的魅力。

像整個系列的焦點,和來自印度的Studio Mumbai合作的SILLAGE D’HERMÈS扶手椅及LIGNAGE D’HERMÈS石桌,便洋溢着全新的愛馬仕風格,在品牌一貫的優雅大氣基礎上,賦予了叫人愛不釋手的獨特質感。

SILLAGE D’HERMÈS扶手椅的造型由Studio Mumbai的建築師設計,在櫸木框架上包覆一種獨特的合成素材,屬於一種再生紙或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木材製造的微纖維,於意大利普利亞製造,此地是紙雕藝術在16世紀的發祥地,所以保留着數百年歷史的精湛手工藝,不但為扶手椅帶來獨一無二的起伏紋理質感,還有逐行髹上條紋及釉彩的精彩技術亦漫溢人情溫度,品牌更特地附上茄士咩椅墊,增加舒適度。

至於LIGNAGE D’HERMÈS石桌亦由Studio Mumbai設計,於比利時埃諾省製造,特色在於糅合了粗獷美學與精巧工藝,在堅實的埃諾石材上賦予人手鐫刻後呈現的白色線條,並以太陽放射紋理處理,強化了視覺效果,叫人留下深刻印象。備有直徑61毫米的大號及47.5毫米的小號選擇。

此外,今次品牌還有另一嶄新嘗試,便是以銅板結合搪瓷燒製技術,得出充滿優美而深邃的視覺效果。說的便是SIALK擺件,共六款不同圖案設計,以銅板鑄造,利用模板印刷技術鍍上搪瓷飾面,經窯燒後呈現出豐富的質感和對比,各種色澤與純粹的銅板金屬碰撞後形成一道一道難忘的風景。





#雜誌 #雜誌人

Reconnect your style with LoveANTEPRIMA 2021秋冬系列重新連繫型格與品味1994年面世的ANTEPRIMA屹立國際時裝壇超過四分一世紀,一直以優雅知性的簡潔風格著稱,憑藉品牌創意總監Izumi Og...
26/08/2021

Reconnect your style with Love

ANTEPRIMA 2021秋冬系列重新連繫型格與品味

1994年面世的ANTEPRIMA屹立國際時裝壇超過四分一世紀,一直以優雅知性的簡潔風格著稱,憑藉品牌創意總監Izumi Ogino(荻野泉)對藝術的熱愛和周游世界的廣博見識,為品牌注入了超越時尚的自信型格。

經歷了這年全球疫情的巨大轉變,啟發了Izumi Ogino重新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成就2021秋冬系列的設計主題概念:RECONNECT,並以互相連繫的鎖鏈匙扣圖案為象徵,寓意人與自然的關係原本便是環環相扣、互相依存,只是因為人類發展的迅猛,而忽略甚至忘記了和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所以是時候重新和自己和自然建立連繫。

首先品牌向1994年發佈的首個秋冬系列致敬,以現代技術及剪裁,賦予當代生活氣息重新演繹。視覺靈感則取自於意大利托斯卡尼區(Toscana)的迷人自然景色,以大自然最柔和的大地色調(白、灰、 啡)為主,加上充滿女性溫雅氣息的楓葉紅、清新自然的橄欖綠、象徵著希望和活力的橙黃色和平靜療癒的經典藍等點綴秋冬造型。

不過最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Izumi Ogino超越時尚的設計態度,她認為時尚再沒有性別之分,亦無需要為自己定下規限,於是她為秋冬系列帶來永恆簡約的中性設計,鼓勵大家拋開性別的框架,勇於展現自己獨特的一面,強調在沒有人為或文化的限制下,人與人之間都是緊緊連繫、無分彼此,這種超越性別的視野,應是Izumi Ogino希望Reconnect的其中一個重要面向。

熟悉ANTEPRIMA的朋友都知道,ANTEPRIMA從來不單止時裝品牌,其背後一直有着強大的生產後盾,對布料的研發不遺餘力。像近年的cashmere便是品牌系列裏愈來愈重要的一環,不斷推出革新的系列和款式,便因為受惠於和國際頂級先進cashmere生產廠商合作的緣故。從Superfine Cashmere 18GG,採用匠人操作更精密的18GG針織法縫製(一般羊絨衣物只有12GG和14GG)至Baby Cashmere小山羊絨(取自山羊由6個月至一歲期間首次自然脫落的羊絨纖維)等,於今季更加入撞色配搭,視覺吸引得來在皮膚觸覺上更形溫暖舒適,為Reconnect這個主題作出最貼身的演繹。人與自然,從來都可以和諧相處,個人的品味和型格,應該建基在體感自然的大前提上,這樣才算超越時尚。

ANTEPRIMA






#雜誌 #雜誌人

FINAL CALL FOR ARTISTS! 不經不覺,Art Next Expo新藝潮博覽會已經來到第四屆,將於 2021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日假香港逸蘭銅鑼灣酒店舉行,同場還設立「新藝潮獎」。這個面向獨立新晉藝術家的平台,...
13/07/2021

FINAL CALL FOR ARTISTS!

不經不覺,Art Next Expo新藝潮博覽會已經來到第四屆,將於 2021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日假香港逸蘭銅鑼灣酒店舉行,同場還設立「新藝潮獎」。這個面向獨立新晉藝術家的平台,實在是大家發現發掘藝術新演繹的方便法門,所以有興趣面向公眾及藝術愛好者的藝術家們,請踴躍參加,7 月 16 日便截止報名了!

如欲了解更多新藝潮博覽會 2021 的資訊或查詢報名事宜,可上新藝潮官方網站 (www. artnextexpo.com)、Facebook 或 Instagram () 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Art Next Expo介紹短片:
https://fb.watch/v/IyFWrMph/

#artnextexpo

文念中 電影導演及美術指導和布料的繾綣若果讓你想像電影美術的工作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空間佈置及道具陳設等等的設計和拿捏,但對於香港著名電影美術指導,近年更執起導演筒的文念中(阿Man)來說,一切從布料開始。原來阿Man當初入行接觸...
10/07/2021

文念中 電影導演及美術指導

和布料的繾綣

若果讓你想像電影美術的工作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空間佈置及道具陳設等等的設計和拿捏,但對於香港著名電影美術指導,近年更執起導演筒的文念中(阿Man)來說,一切從布料開始。

原來阿Man當初入行接觸電影美術第一個崗位,便是為一部古裝片擔任造型助理,需要找很多布料,於是他每天跑到深水埗,由零開始認識不同布料的特質和區別。難怪他會說,「我的電影美術生涯是從深水埗開始的。」而這次拍照的地點,阿Man更特地選擇在深水埗進行,足見他是如何念舊的人。

「近年深水埗的變化很大,以前這裏有很多條街都有很多布行,而且當你挑選好布料後立刻便可以現場按你要求剪裁出售。但現在你只能看樣本,要隔日才有貨,都是店舖租金太貴的緣故吧,很多布行空間越做越小,甚至做不來要結業消失。

現在很多人都上網買布,但其實布料需要摸上手感受一下質感才確定是否能買。以前我們會一早去深水埗等布行開門,然後逐間逐店去看,盡量想看多一點,觸摸一下,鼻聞一下,有時甚至要拿打火機燒一下布邊以確定有沒有人造纖維等等。」

除了對質感的追求,堅持親身以一雙手去撫摸分辨布料的優劣外,在視覺上,阿Man也會將布料和畫作拿來比較。「其實布料等如顏料,有粉彩、水彩、塑膠彩等,畫作使用不同顏料,就像使用不同布料而產生的不同效果。此外,布料的顏色和質感也是對時代的反映。像當年我協助張叔平為《花樣年華》做美術,阿叔要求片中梁朝偉的角色所穿的西裝,需要用有少許反光效果的的確涼布料,但當時類似布料已剩下不多,我們要找遍深水埗、西港城、利源東西街、上環大道中及佐敦寶靈街等等不同布行,才勉強找到。」

其實《花樣年華》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當首推張曼玉的旗袍及那些家居空間用上的窗簾布了,阿Man接着說,「那時有些做廣告的朋友問我在哪裏買到戲裏的布料?但其實它們是從很多地方,由深水埗到泰國唐人街等等的布行搜購回來,然後我們再進行不同的圖案顏色配襯,有撞色、tone on tone或好花的版本,這才得出戲裏的效果,都是經驗積累得來的。」

阿Man又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便是每次都會從戲裏角色的世界出發,加上故事年代的考慮,去構思角色的造型。但可能是職業病關係,加上愛美的天性,阿Man坦言現在就算沒工作在身,也常逛深水埗,間中發現靚布,都會先買下來,感覺很開心。都說如果工作和興趣可以合而為一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聽阿Man娓娓道來他和布料的繾綣,充滿喜悅的感染力,也因而感到幸福,多謝阿Man的分享。

45R HK



#雜誌 #雜誌人

Nana Chan, 茶家主理人夢想由行動開始Nana的創業故事,雖然是為了追求夢想而毅然付諸行動的典型故事,但卻一樣振奮着人心,鼓舞着後來者。10年前,Nana放棄了律師資格,在太平山街開設了茶家,Nana坦言,「做了茶家才做回自己,因茶...
09/07/2021

Nana Chan, 茶家主理人

夢想由行動開始

Nana的創業故事,雖然是為了追求夢想而毅然付諸行動的典型故事,但卻一樣振奮着人心,鼓舞着後來者。10年前,Nana放棄了律師資格,在太平山街開設了茶家,Nana坦言,「做了茶家才做回自己,因茶家而認識的人才是志同道合適合我的人。」

Nana和茶的繾綣,要由小時候說起,那時在家裏喝紅茶食西餅是日常,而這段紅茶時光的寫意舒適讓Nana留下深刻印象,更埋下了發揚光大的種籽。於是,在30歲的時候,Nana下決心轉行,創辦茶家,那時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開設一間有café感覺的喝茶地方,製造一種惬意的空間和氛圍,讓大家可以和朋友很舒服地喝茶聊天溝通。結果,越做便越對茶沉迷,認識越多,興趣越大,越不能自拔。

被譽為「文青café鼻祖」的茶家今年迎來10歲生日,問Nana這十年間最大的滿足感是甚麼?她說,「其實一路以來我都時刻在提醒自己,到底茶家給了我甚麼?圓滿了甚麼我缺少的?結果發現,它幫助我成長了很多,它就像一個慢慢長大的嬰兒,和人類的小孩一樣,很多時是他們掉轉頭教曉我們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所以我會說這十年讓我在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都成熟了很多,茶家已成為我的一部分。」

其實茶家不單是Nana的一部分,更是香港的一部分,因為它的英文名字Teakha反過來讀便是a hk tea,原來有一半台灣血統的Nana早以香港為家。

45R HK



#雜誌 #雜誌人

Tim Li, 建築師及藝術家創作以人為本Tim Li是少見既是建築師同時又是概念藝術家,把理性和感性完美糅合的創作人。問他兩種創作過程有何區別時,他竟然說是類同的,主要有兩個面向。首先,他的建築設計和藝術創作,靈感都是源自對城市生命力的熱...
07/07/2021

Tim Li, 建築師及藝術家

創作以人為本

Tim Li是少見既是建築師同時又是概念藝術家,把理性和感性完美糅合的創作人。問他兩種創作過程有何區別時,他竟然說是類同的,主要有兩個面向。首先,他的建築設計和藝術創作,靈感都是源自對城市生命力的熱愛和追求。建築其實是空間創作,無論是土生的香港還是留學的澳洲,都賦予他對城市的一些回憶和感覺,然後再在自己的建築項目裏重新演繹。藝術創作也是從在香港的生活回憶中,尋找城市的脈絡,像他一件作品「與床對話」,靈感便源自兒時在阿公家裏見到的尼龍床,是香港居住環境催生的產物。

另一個面向,便是無論建築或藝術,Tim都必然以對自然的追求作為核心價值觀。對於空間建築,不論其功能為何,是公共房屋還是醫院,Tim在構思設計時都以人為本,從人的需要出發考慮。現在很多住屋的空間都淪為示範式陳列室,而非以尋回人最自然最舒服的生活狀態作為目標。至於藝術創作,如何透過作品和觀眾溝通,便很自然是從人的角度出發了。

難怪Tim最近有個獲獎的公共屋邨項目「安泰邨」,他便把藝術品放進內裏的公共空間,以製造對話,讓邨民透過交流慢慢建立社區歸屬感。同時,他也分享了項目有關環保設施的創作過程,原來除了直觀地繪圖畫則,他們還會作地區的氣候研究,把風、熱能和光源等元素的數據收集分析,以明白箇中的微氣候,構思相應的設計,例如在了解風環境的前提下協助設計,多利用自然風,便可以讓居民不用開那麼多冷氣;又或是利用太陽光源光線的分佈,可令遊樂場在下午不受日曬等。科技其實只是工具,最後還是為在生活裏找到自然而服務。

45R HK



#雜誌 #雜誌人

Sunnie Chan, 藝術策展人策展人的「眼光」自十多年前負笈英倫雙主修藝術史及電影研究後,Sunnie便對策展萌生濃厚的興趣。而這一切的鋪墊,卻源自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油街」。那時由於家住附近,還在求學時期的Sunnie總喜歡放學...
05/07/2021

Sunnie Chan, 藝術策展人

策展人的「眼光」

自十多年前負笈英倫雙主修藝術史及電影研究後,Sunnie便對策展萌生濃厚的興趣。而這一切的鋪墊,卻源自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油街」。那時由於家住附近,還在求學時期的Sunnie總喜歡放學後走到油街蹓躂,得以見識到那時不同藝術團隊各種自由奔放的藝術表述,受到沖擊,更開始思考,如果這個地方有專業的人去管理或經營活動,可能就不會沒有幾年便結束了。於是在埋下了這樣的種籽後,到英倫求學的Sunnie便從藝術史開始,踏上策展之路。

畢業回港後由M+的視覺藝術工作經驗,到Gallery 27策劃,再到現在效力的CHAT六廠,Sunnie坦言,在藝術和設計之間,自己是傾向設計多一點,應是兒時受父親Alan Chan的薰陶緣故吧。有趣的是,近年藝術和設計的界線是愈來愈模糊,愈來愈跨界,設計有所謂Speculative Design,即為將來設想的設計,多以富藝術性的手法表現,而藝術家亦有質疑藝術的實用性和社會性的創作思維,更接近設計。當然,兩者在本質上仍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

問Sunnie覺得策展人最重要的素質是甚麼?她說,「策展人的重要素質是『眼光』,除了是審美的眼光和對文化的視野之外,也包含客觀的判斷力;另外在專業上保持謙遜亦非常重要,因為做策展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充滿明星光環的工作,反而講求和各種專業的高度合作,要常常記住同事們的貢獻。」

那麼Sunnie如何定義好的設計?「好的設計必須具社會性,能反映或呼應社會一些議題,俗一點說,是要貼地。一個設計靚唔靚已經很難定義,所以只能看它的社會性,而社會性價值又很廣泛,不一定政治,還有文化視野,或對傳統的反思。」

45R HK



#雜誌 #雜誌人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Photography 身體攝影的可能性「因為有這個發作性嗜睡症,我經常會把做的夢放大,因為睡着時會有深 度睡眠,剛睡醒時會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所有這些感覺都會在我拍...
09/06/2021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Photography

身體攝影的可能性

「因為有這個發作性嗜睡症,我經常會把做的夢放大,因為睡着時會有深 度睡眠,剛睡醒時會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所有這些感覺都會在我拍照 的時候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年輕人失眠,我雖然已經盡量晚上11點睡覺, 但都睡不久,大概一到一個半小時就會醒一次,不可能睡一個晚上。很 多時閉上眼睛後就會看到畫面。」
Written by Peter Wong
Photography by 張益寧

雜誌 Magazine P
#41
Spring Issue 2021
Body Rediscovery







#雜誌 #雜誌人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Tattoo身體的個性宣言紋身的能量與力量這天在半山的咖啡座跟兩位紋身師Dave 及Vencis 碰面,咖啡香濃,也 品嚐到紋身師同時也是諮詢師的苦澀。 昔時一身紋身...
08/06/2021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Tattoo

身體的個性宣言
紋身的能量與力量

這天在半山的咖啡座跟兩位紋身師Dave 及Vencis 碰面,咖啡香濃,也 品嚐到紋身師同時也是諮詢師的苦澀。 昔時一身紋身就是古惑仔、油脂妹的年代早已過去,眼前是兩位30幾及 20幾充滿自己想法的年輕人,從Dave 的尾指尖的小刀算起、到Vencis 兩邊眼睛下的一朵雪花,他倆的身體圖卷已述說着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 事,黑色的螞蟻、青色的青蛙、黑色的烏鴉、藍色的飛蛾、灰色的骷髏、 靛色的珠網⋯⋯
Dave 的手卷從紋上第一個紋身,日籍的母親哭着說要斷絕母子關係, 然後這些年他為無數迷惘的心靈紋上泊定的船錨,他的Old School 風 格紋上惡魔邪靈不忘插上一柄匕首,戰勝邪惡肌膚結痂也撫平了內心的 傷痕。
叛逆的Vencis 遠走台灣唸書,再漂流英國為 手少女刺上遮蓋的雲圖, 一身巫女的Alignment 風格紋身,她是相信刺針能夠將能量與力量穿透 肌膚,灌注到別人心靈之上,過程猶如冥想入定,潛意識的黑暗逐漸浮 現成皮相上點滴的墨迹。
Written by 曹民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雜誌 Magazine P
#41
Spring Issue 2021
Body Rediscovery







#雜誌 #雜誌人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Zines身體作為出版物在今年2月大館舉行的年度Art Book Fair 裏見 到印象最深刻的書刊,竟然是源自一班學生以 Idea Publishing 為名自製出...
07/06/2021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Body Zines

身體作為出版物

在今年2月大館舉行的年度Art Book Fair 裏見 到印象最深刻的書刊,竟然是源自一班學生以 Idea Publishing 為名自製出版的zine,由香 港兆基創意書院創意藝術文憑12位學生創作的 13本zines 系列叢刊,取名《身體小誌》(The Body Zines),分別對應身體不同部位,以文 字和圖像,記錄了他們各自的體驗和反思。於 是我們找來指導老師Kurt Yau(丘國強),瞭 解整個出版概念的緣起和心得。
Written by Peter Wong
Photography by Kurt Yau

雜誌 Magazine P
#41
Spring Issue 2021
Body Rediscovery







#雜誌 #雜誌人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身體自我們出生便一直伴隨,大家不是都已經很熟悉它了 嗎?還有需要「重新」發現嗎?!現實卻是,我們都為外在的 世界吸引着,一切都往外求,名譽、地位、財富,而且無一 不是以量化標準來...
06/06/2021

MP #41 Theme - Body Rediscovery

身體自我們出生便一直伴隨,大家不是都已經很熟悉它了 嗎?還有需要「重新」發現嗎?!現實卻是,我們都為外在的 世界吸引着,一切都往外求,名譽、地位、財富,而且無一 不是以量化標準來衡量,以為理想生活便是有樓有車有存款 有以萬做單位的粉絲數等等。可是,一味往外求,漸漸便發 現,身體開始垮掉,因為你沒有和它溝通,忽略了它實際的 需要。今期我們從身體開始講wellness,如果叫你以健康 掛帥做運動練瑜珈之類,你必然感到沉悶,覺得這還需要我 們講嗎!?所以我們秉承一貫創意為尚的宗旨,一於從各種 以身體為創意源頭的創作入手,希望啟發大家由現在開始,「重新」發現身體,然後各自對號入座,和自己的身體好好溝通,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靈感真的到處都有,你身上便有一個靈感寶庫,請好好珍惜。
Intro by Peter Wong
Photography by 張益寧

雜誌 Magazine P
#41
Spring Issue 2021
Body Rediscovery







#雜誌 #雜誌人

Address

Studio 10, 13/F, Wing Hing Industrial Bldg. , 83-93 Chai Wan Kok Street, Tsuen Wan
N. 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MAGAZINE P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MAGAZINE P:

Videos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