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蹈研究 Dance Research Hong Kong

香港舞蹈研究 Dance Research Hong Kong 推動香港舞蹈與世界多元對話,建立不分地域、形式的「舞蹈研究」志向共?

CCDC 劇場構作梁曉端回應《香港舞蹈概述2020》收錄的四篇文章://經歷動盪不穩的2020年,比起計算變陣情況有99%可能是失敗,不如將剩下1%化成勇氣,懇切地作出第一步改變。當代表演藝術創作語境中,經常提到的幾個 “inter”(我稱...
18/04/2022

CCDC 劇場構作梁曉端回應《香港舞蹈概述2020》收錄的四篇文章:
//經歷動盪不穩的2020年,比起計算變陣情況有99%可能是失敗,不如將剩下1%化成勇氣,懇切地作出第一步改變。

當代表演藝術創作語境中,經常提到的幾個 “inter”(我稱為「之間」)—— intercultural、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inary、interweaving。在後疫情的語境中,讓我把這些 「之間」再延伸至三方面思考:觀看方式造就的體驗、作品與觀眾的關係、與社會的相關性。//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2020

人類不可逃避地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並且必須在各層面作出改變——日常生活、工作模式、社會運作、對待世界、對未來的想像。為本文整理一些個人經驗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幾個層面正是我梳理當代舞在今時今日此地的意...

31/03/2022

兩年前,第一次經歷口罩令、停課、劇院健身室舞蹈室關閉時,我們想:是暫時性的,不會維持很久。
第一次收到抗疫基金補助時,就算覺得太少,我們想:挺一挺就會過。
多了空閒時間來烹飪、裝修家居、做手工;然後,玩得夠多了,很想工作。
再然後,「舞蹈」變得有點遙遠。
捱到2022,景況竟然還是差不多!
藉著《香港舞蹈概述2020》(也許是最後一本)發布,邀請舞蹈界朋友來個大圍爐!歡迎隨時加入爐頭,與我們特別邀請的六位「炭精」,一起思考走過這兩年之後,香港舞蹈何去何從?轉型?轉場地?轉玩法?轉地下?我們在等待一個怎樣的轉機?
日期:2022年3月31日(四)
時間:8:30pm開始
火柴:羅妙妍(《香港舞蹈概述》執行編輯)
兩嚿炭:李海燕、陳偉基(《香港舞蹈概述》聯合編輯)
炭精:
李漢廷(不加鎖舞踊館項目經理、小田工作室發起人)
馬汶萱(獨立編舞)
陳嘉儀(獨立編舞)
黃漢樑(錄像設計/導演)
劉天明(藝術行政)
劉秀群(城市當代舞蹈團行政總監)
兩種圍爐方式:
「加枝叉」:圍爐齊傾,登入 https://meet.google.com/yin-mkjs-qgb (登入即同意主辦方進行錄影並上載到「香港舞蹈研究」網站);

「已讀不回」:純粹圍觀,在 https://www.facebook.com/danceresearchhongkong 看直播

起爐之前,可以買蕃薯......聽吓佢點講:「這一年的「休息」並非只有負面影響,固然失去了很多演出機會,工作室沒辦法如常運作,之前的教班幾乎全沒有了,令整個團大失預算,然而卻令藝團有時間及空間去組織更合適自己的風格。」- 盧君亮,TS Cr...
21/03/2022

起爐之前,可以買蕃薯......
聽吓佢點講:
「這一年的「休息」並非只有負面影響,固然失去了很多演出機會,工作室沒辦法如常運作,之前的教班幾乎全沒有了,令整個團大失預算,然而卻令藝團有時間及空間去組織更合適自己的風格。」
- 盧君亮,TS Crew經理

閱讀全文:
〈徵集業界聲音:「我為你改變──2020年舞蹈事業的重大轉變」〉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acollectionofvoices

《香港舞蹈概述2020》發布大圍爐:「如果你覺得2020已經夠衰......」
日期:2022年3月31日(四)
時間:8:30pm開始
https://fb.me/e/2sfKiqExa

2020年,不分國族和職業的我們都受到社會情況影響,生活發生變化;但同時每個人受影響的層面和程度又那麼的不同,不能也不應該被化約為「整體」。

《舞蹈概述2020》終於出版!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2020是次的四篇文章,可說是於疫情之年,業界對香港舞蹈界的錄像發展、存檔、教學法,以及對從業人員身分的反思。當中包括︰葉奕蕾:〈動態/影像:2...
28/02/2022

《舞蹈概述2020》終於出版!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2020
是次的四篇文章,可說是於疫情之年,業界對香港舞蹈界的錄像發展、存檔、教學法,以及對從業人員身分的反思。當中包括︰

葉奕蕾:〈動態/影像:2020 年影像媒介和香港舞蹈呈現的新可能性〉
探索舞蹈和數碼科技的融合,分析個案如何透過科技介入實驗與經歷不同過程和結果,通過/聯同舞蹈創作為未來的移動影像塑造新範式。

金尚美:〈不期然加快的速度︰病毒病如何顛覆舞蹈創作與檔案庫的關係〉
回顧2020年社會和舞蹈界的狀況,以及隨網上呈現舞蹈而出現的趨勢,嘗試釐清舞蹈檔案庫的定義,並指出香港現有檔案庫的狀況怎樣影響舞蹈創作,並引用幾項個案研究,說明2020年香港在網上呈現的舞蹈創作如何與檔案庫內容交互。

張潔盈:〈創意舞蹈教育:在「有限」中尋找「柔韌」的點滴〉
借用千禧年初於本地學校推行的藝術教育理念或研究作為分析框架,重訪戲劇教育及舞蹈教育的探索和研習框架,從而分析舞蹈教育在本地發展的可能性。

編輯室:〈徵集業界聲音:「我為你改變──2020年舞蹈事業的重大轉變」〉
十七個個人/團體從業員的2020年回顧,側寫業界普遍狀況的同時,立體化因人而異的微枝末梢。

《香港舞蹈概述》計劃預定的四本刊物已全數完成。在本刊出版之際,未有續刊的消息,是以可視本刊為計劃的頓號,甚或是句號。在香港,撰寫深度舞蹈評論或研究論文的作者寥寥無幾,亦是計劃執行以來編輯室遇上的最大困難;幸得有心人士不嫌稿費微薄,以大量時間及心血為本刊撰文,在此再次向計劃內所有作者致謝;同時感謝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持。四本刊物下來,希望為深度舞蹈書寫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香港的舞蹈文字,尚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香港舞蹈概述

Danceresearch hong kong. With one’s feet in the Hong Kong soil, dance is the method of which the research works one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elf and the world...

社區藝術計劃的呈現要有幾「藝術」?——《香港舞蹈概述》2019發布講座 影片現已上載,歡迎觀看。再次感謝三位嘉賓,俞若玫 Cally Yu、盧淑嫺 Mimi Lo、陳佩玲 Peggy Chan,分享了很多有關社區與藝術關係,具啟發性及深度的...
11/11/2021

社區藝術計劃的呈現要有幾「藝術」?——《香港舞蹈概述》2019發布講座
影片現已上載,歡迎觀看。再次感謝三位嘉賓,俞若玫 Cally Yu、盧淑嫺 Mimi Lo、陳佩玲 Peggy Chan,分享了很多有關社區與藝術關係,具啟發性及深度的意見!

日期: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7:30-9時
講者:
1. 俞若玫 Cally Yu(〈舞蹈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維度──以2019年社區及社群舞蹈計劃為例〉作者)
2. 盧淑嫺 Mimi Lo(「兩口米」藝術總監)
3. 陳佩玲 Peggy Chan (香港藝術家,「藝術到家」創辦人及執行總監)
主持:陳偉基、李海燕(《香港舞蹈概述》聯合主編)

主辦:香港舞蹈研究
贊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影片直接連結及相關文章連結︰
https://youtu.be/ns5HZZ-7cxg

讓大家久等了。《香港舞蹈概述2019》現已出版。2019是風雨之年,對社會及藝術界影響深遠。在此大環境下的眾多大小事件之中,三位作者選取了三個不同主題,記錄2019的舞蹈生態,包括︰1. 多年致力推動社群藝術,特別在銀髮活動上有多方貢獻的俞...
20/09/2021

讓大家久等了。
《香港舞蹈概述2019》現已出版。
2019是風雨之年,對社會及藝術界影響深遠。在此大環境下的眾多大小事件之中,三位作者選取了三個不同主題,記錄2019的舞蹈生態,包括︰

1. 多年致力推動社群藝術,特別在銀髮活動上有多方貢獻的俞若玫,書寫〈舞蹈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維度──以2019年社區及社群舞蹈計劃為例〉,提出四個對於社區及社群舞蹈的評價維度,分析社區及社群舞蹈如何作為方法成就社會實踐;

2. 舞蹈教育工作者丘思詠在街舞逐漸成長的時期、在此族群甚少被書寫的情況下,嘗試於〈「發展」進行中──香港街舞發展聯盟〉,借2016年起成立的香港街舞發展聯盟為例,歸納幾年來街舞在本地發展及爭取公共資源的情況;

3. 歌詞研究學者及文化評論人梁偉詩,則以評論是年文潔華編著的舞蹈著作,寫下〈「重新發現」香港編舞家──《香港當代編舞家作品研究1980-2010:香港當代舞蹈歷史、美學及身分探求》〉,討論著作如何考掘香港表演藝術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中體現藝術家作為城市品牌的重要文化資源。

同時更有台灣林亞婷就《概述》內容回應的文章(英文版)。

更多內容,請瀏覽香港舞蹈研究網頁︰
www.danceresearch.com.hk

《香港舞蹈概述2019》即將出版。2019是風雨之年,對社會及藝術界影響深遠。就此大環境下,我們邀請了四位作者撰寫概述文章,以不同角度分析2019的舞蹈生態,包括︰1. 文化研究學者洛楓撰寫〈時代的美感分離與異識:論2019年的舞蹈身體〉,...
06/08/2021

《香港舞蹈概述2019》即將出版。
2019是風雨之年,對社會及藝術界影響深遠。就此大環境下,我們邀請了四位作者撰寫概述文章,以不同角度分析2019的舞蹈生態,包括︰

1. 文化研究學者洛楓撰寫〈時代的美感分離與異識:論2019年的舞蹈身體〉,借法國哲學家洪席耶對美感的論述,研討本地舞蹈的美感變異及可能性;

2. 多年致力推動社群藝術,特別在銀髮活動上有多方貢獻的俞若玫,書寫〈舞蹈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維度──以2019年社區及社群舞蹈計劃為例〉,提出四個對於社區及社群舞蹈的評價維度,分析社區及社群舞蹈如何作為方法成就社會實踐;

3. 舞蹈教育工作者丘思詠在街舞逐漸成長的時期、在此族群甚少被書寫的情況下,嘗試於〈「發展」進行中──香港街舞發展聯盟〉,借2016年起成立的香港街舞發展聯盟為例,歸納幾年來街舞在本地發展及爭取公共資源的情況;

4. 歌詞研究學者及文化評論人梁偉詩,則以評論是年文潔華編著的舞蹈著作,寫下〈「重新發現」香港編舞家──《香港當代編舞家作品研究1980-2010:香港當代舞蹈歷史、美學及身分探求》〉,討論著作如何考掘香港表演藝術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中體現藝術家作為城市品牌的重要文化資源。

更多內容,請瀏覽香港舞蹈研究網頁︰
www.danceresearch.com.hk

Looks like we have only just published the 2018 iteration but the 2019 one is already on its way!Coming out by end July!...
21/06/2021

Looks like we have only just published the 2018 iteration but the 2019 one is already on its way!
Coming out by end July!
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is exciting essay line-up by well-known scholars, critic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danceoverview2019

04/06/2021

OASIS | 余拜仁:想象未來的表演空間

講起文化藝術發展,實體空間的重要性絕對是舉足輕重,一個理想的實體空間對創作意念的交匯,以至具體製作的實踐,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助力;至於何謂「理想」,一直都是行業內經常討論的熱門課題,其中舞蹈界早前舉辦了題為「人民的場地——想象未來的表演空間」的座談會,多位行內代表分享了他們使用常規及非常規創作及製作場地的經驗,包括足夠開放的空間如何孕育出各種想象以外的交流合作,以及不同性質的空間怎樣協助或妨礙觀眾去體會並理解創作及製作,當中不少議題都很值得進一步探討鑽研。

獨立編舞及舞者陳偉洛聯同兩名友人在新蒲崗工廈營運名為「牛吉地」的獨立藝術空間,旨在探索表演藝術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其中「心嗡!」(Sum Up!?)就是其中一個實驗:牛吉地為包括舞蹈、劇場、聲音,以及身體研究等各個範疇的藝術家及創作人提供空間,讓他們自由交流、隨機合作,並且嘗試去接觸不同喜好的觀眾,發掘更多潛在可能;「心嗡!」並不是「製作為本」的平台,不去硬性規定參與者要以演出作結,反而強調他們的自主性,創作形式既可以是演出,也可以是分享會、工作坊,以至其他不同呈現方式;除了帶來多個性質各異的活動及節目,計劃更促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成果,部分來自不同項目的參與者現正研究其他延伸合作。

這種由空間促發交流的「意外收穫」,TS Crew舞團經理盧君亮亦都深有感受,TS Crew成立於2017年,成員為全男班專業表演者,涉獵包括電影、戲劇、戲曲、舞蹈、武術、特技動作等不同範疇,表演風格鮮明獨特,一如其他舞蹈同業,TS Crew曾於工廈開設工作室,舉辦包括興趣班等不同活動,長處是單位樓底夠高,適合進行如打翻等技動作,短處則是空間難以匯集人流,凝聚力不足。剛巧面臨業主收樓,TS Crew最終遷入大埔藝術中心(TPAC),中心於2019年正式投入服務,由前大埔官立中學改裝而成,現時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負責管理;除了用於創作及製作等用途,TS Crew亦會在「Open Jam」環節中開放工作室予同業使用,不同參與者一邊鑽研自身的創作製作,一邊觀摩同業的藝術實踐,互相切磋。

從牛吉地及TS Crew的經驗,不難看出自由土壤對孕育有機交流的重要性,因此行業內經常都有一個說法:文化藝術其實並不能規劃出來,政府當局也好、商界資本也好,最好的角色就是提供基本建設,然後容讓有意思的人和事自然地相遇、碰撞,能夠醞釀出養分,當然額手稱慶,倘若一時不結果,其實也無不可,事關文化藝術本身就不是機械化的產品,再多的計算規劃、再複雜的方程式,都不能保證回報可觀、結果可人。

-------------------

余拜仁 ——
由文化藝術到金融財務,涉足不同江湖
志奮領學人(由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頒授及認證)
倫敦國王學院數碼文化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嫻熟的文化藝術文字人/專業的金融財務策劃師
page:Brian Yu
Instagram:https://bit.ly/3aSh1Yz
個人網站:https://bit.ly/3uT5RtH

#未來力 #專欄

《香港舞蹈概述》2018發布講座 「人民的場地——想象未來的表演空間」錄影片段香港的正規劇院,主要由政府或有一定規模的團體營運,依循既有的運作模式,對使用方式有各式各樣的限制;在其他場地演出,要不需要每次申領臨時娛樂牌照,要不只能靜靜雞舉行...
30/05/2021

《香港舞蹈概述》2018發布講座 「人民的場地——想象未來的表演空間」錄影片段

香港的正規劇院,主要由政府或有一定規模的團體營運,依循既有的運作模式,對使用方式有各式各樣的限制;在其他場地演出,要不需要每次申領臨時娛樂牌照,要不只能靜靜雞舉行;至於商業場地的租金,對一眾靠資助的藝團來說只能望門輕嘆。去年,政府一聲令下,正規場地關門,從業人員叫苦連天之餘,有沒有對於未來的表演空間,興起了從未有過的想象?

日期:2021年5月28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7-8:30時
講者:
1. 陳偉洛(牛吉地 ngau4 gat1 dei6聯合創辦人)
2. 盧韻淇(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空間研習課程統籌)
3. 盧君亮(TS Crew舞團經理、獨立製作人)
主持:李海燕(《香港舞蹈概述》聯合主編)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2/F 小劇場(九龍仔聯合道135號)
主辦:香港舞蹈研究

香港的正規劇院,主要由政府或有一定規模的團體營運,依循既有的運作模式,對使用方式有各式各樣的限制;在其他場地演出,要不需要每次申領臨時娛樂牌照,要不只能靜靜雞舉行;至於商業場地的租金,對一眾靠資助的藝...

林朗兒: 不止於零和交換跨界實驗回應〈舞蹈與粵劇的跨界──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waitingheart
08/05/2021

林朗兒: 不止於零和交換跨界實驗
回應〈舞蹈與粵劇的跨界──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waitingheart

跨界對於傳統表演形式是危亦是機。創作人和表演者各自背負著已達爐火純青的技藝,兵行險著去跨界,傳統可以是包伏,也可能是推動前行的資源。〈舞蹈與粵劇的跨界——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以香港舞蹈團及桃...

藝發局舞蹈組主席楊春江回應李海燕對走出國際之為好的思考。他認為李在文中引用澳洲數據作比較未必適合,亦以藝術家身份闡述在藝術市場的親身經驗。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good
06/05/2021

藝發局舞蹈組主席楊春江回應李海燕對走出國際之為好的思考。他認為李在文中引用澳洲數據作比較未必適合,亦以藝術家身份闡述在藝術市場的親身經驗。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good

​香港獨立編舞及策展人、「香港比舞」藝術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現任委員、舞蹈組主席及藝術評論組副主席。

曾經營運「清山塾」藝術空間、現職南豐紗廠的藝術行政人員胡敏儀,從活化兼綜合模式角度, 回應〈大館舞蹈季──作為人民的場所的可能性〉。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taikwun
04/05/2021

曾經營運「清山塾」藝術空間、現職南豐紗廠的藝術行政人員胡敏儀,從活化兼綜合模式角度, 回應〈大館舞蹈季──作為人民的場所的可能性〉。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taikwun

閱畢陳偉基(肥力)先生對剛改建開放之大館及其舞蹈季之評論文章〈大館舞蹈季──作為人民的場所的可能性〉(下稱「原文」),筆者有些見解,感謝出版團隊邀請予以刊登。首先,筆者是表演界別甚或舞蹈的門外漢,近年...

資深藝評人、藝術庫存研究者黃小燕在閱畢董顯亮〈史料價值與過程批判:「研究計劃:香港舞蹈口述歷史」〉後,撰寫回應文章〈訪談的形狀〉,提出了更多思考口述歷史的面向: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
03/05/2021

資深藝評人、藝術庫存研究者黃小燕在閱畢董顯亮〈史料價值與過程批判:「研究計劃:香港舞蹈口述歷史」〉後,撰寫回應文章〈訪談的形狀〉,提出了更多思考口述歷史的面向: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commentary-oralhistory

做當代藝術研究與書寫,訪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訪談是原材料,經整理的訪談抄本或出版的文本,可以是歷史書寫的初稿。不同的訪談實踐,可造就迥異的歷史書寫形狀。一篇千多字的短文,不能把各種訪談實踐說得詳盡,我...

《香港舞蹈概述2018》【文章介紹】舞蹈與粵劇的跨界——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作者:黃頌茹跨界表演藝術節目在香港並非新鮮事,加上科技的急速發展,跨界製作亦隨之不斷演變。除了突破界線、尋求創新外,究竟為何要製作跨界演出?在2018年,香...
02/05/2021

《香港舞蹈概述2018》
【文章介紹】舞蹈與粵劇的跨界——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
作者:黃頌茹
跨界表演藝術節目在香港並非新鮮事,加上科技的急速發展,跨界製作亦隨之不斷演變。除了突破界線、尋求創新外,究竟為何要製作跨界演出?在2018年,香港舞蹈團和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共同製作一齣舞蹈劇場與簡約粵劇作品——《紫玉成煙》,並獲得不少回響。或許跨界作品可以協助團隊吸引非固有觀眾入場欣賞演出,建立新的「市場」,但如何藉由跨界作品,更有效地了解、建立和教育觀眾,使製作別具意義,達致雙贏,確實是表演藝術團隊需要再進一步深思、探索與策劃的議題。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waitingheart

以香港舞蹈團《紫玉成煙》為例

《香港舞蹈概述2018》【文章介紹】表演藝術走向國際之為「好」作者:李海燕近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積極地把香港的表演藝術推向國際。以2018一年為例,兩間機構分別或合作籌組了三個代表團,前往荷蘭、德國、以及加拿大分別參加C...
01/05/2021

《香港舞蹈概述2018》
【文章介紹】表演藝術走向國際之為「好」
作者:李海燕
近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積極地把香港的表演藝術推向國際。以2018一年為例,兩間機構分別或合作籌組了三個代表團,前往荷蘭、德國、以及加拿大分別參加Classical:Next、tanzmesse、CINARS。「走向國際」一直被機構賦予正面意義,業界亦積極配合,「國際」儼如藝術成就同義詞。筆者以在2018年親自參與 tanzmesse和CINARS兩個代表團的經驗,分析「走向國際」作為一種陳述的合理性。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thegoodofgoinginternational

分析「走向國際」作為一種陳述的合理性

《香港舞蹈概述2018》【文章介紹】大館舞蹈季 ── 作為人民的場所的可能性作者:陳偉基(肥力)本文以討論2018年舞蹈季為主軸,參照大館提供的資料、其他介紹文章,配合訪問參與舞蹈季人士和業內人士意見,加上少量個人以製作人身分與大館合作的經...
30/04/2021

《香港舞蹈概述2018》
【文章介紹】大館舞蹈季 ── 作為人民的場所的可能性
作者:陳偉基(肥力)
本文以討論2018年舞蹈季為主軸,參照大館提供的資料、其他介紹文章,配合訪問參與舞蹈季人士和業內人士意見,加上少量個人以製作人身分與大館合作的經驗,來分析大館作為香港新興場地及舞蹈策展機構,如何展示具藝術理念及人文性的營運與籌劃方式,以場地研究來側面觀察香港舞蹈創作者的需要與製作概念上的創新。
https://www.danceresearch.com.hk/taikwundanceseason

分析大館作為香港新興場地及舞蹈策展機構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香港舞蹈研究 Dance Research Hong Ko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Videos

Share

Category